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诗经》到《离骚》,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无不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在高中阶段,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继承、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基于教学实例,挖掘教材资源,重视教材文本,注重教学形式,创新阅读方式,选用课外活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再流于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语文,语文教学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阶段,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拓展眼界,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会接触到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构建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教学平台,探索科学而系统的文化策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挖教材,重课本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大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就是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其中的内容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与美,涉及传统美德、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等。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每一位教师应深入发掘教材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讲授基本文学知识的同时侧重于对传统文化观念、文学底蕴以及文化内容的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向学生渗透,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讲解每一篇文章的文化特质,让他们懂得生命的价值。“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关于孝顺的故事层出不穷。李密的《陈情表》就充分体现了“孝”的文化。《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古语有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每次读这篇文章,我都会被李密至情至孝的祖孙深情所感动。在讲这篇文章时,我首先向学生提问:“谁能列举说明你知道的关于孝顺的成语或故事?”学生畅所欲言,提到了“卧冰求鲤”“亲尝汤药”“香九龄,能温席”“百里负米”等。学生在列举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作文素材,为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再次提问:“读了这篇文章,李密的孝顺体现在哪里?你有什么想法?”为了赡养自己年迈多病的祖母,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他再次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李密对祖母的深情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道的精髓。“夙遭闵凶”“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为下文做了铺垫;“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希望奉养祖母到最后。在讲解完这篇文章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正理解了“孝”的内涵,并深有感触地表示要用真心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人以及朋友。再如,《送东阳马生序》教会了学生刻苦读书的精神;《岳阳楼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学生感受到了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苏武传》让学生懂得了爱国情怀;《醉翁亭记》让学生知道封建士大夫阶级中也有与民同乐的好官;《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明白了刎颈之交的可贵……教材中的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其中,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让学生能更准确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多形式,赏读本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必要的知识进行讲授之外,还应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借助互联网、视频、音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讲授知识,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电视节目内容也与此相关,如《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观看,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语文读本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它在传播文学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书作为讲解的重点,这本书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赏析指导、赏析事例、自主赏析、推荐篇目等。教师可以从中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作品风格迥异。教师要从文化层面引导学生学习,以有效传达唐代的社会文化。例如,在学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以采用朗读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诗的情感;可以节选《经典咏流传》中凤凰传奇的演唱,让学生体验别样的情感;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对这首诗的解读。李白的《蜀道难》是必背篇目之一,其中的很多字对学生来说,理解和背诵起来都很困难。我在讲解时,首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将李白不畏艰险、乐观豁达的文人精神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信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了李白蔑视权贵和关注民生的精神,表现出了他蔑视权贵的铮铮骨气。课堂教学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只要是对教学有益的东西,教师都可以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寓教于乐,促使学生高效的学习。什么告诉我们不要轻言放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是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为人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什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经典的内容无不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教师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扩经典,丰底蕴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依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化的魅力的,也不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眼界。对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给他们介绍一些阅读书目,以充实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诗歌朗读比赛、书法比赛、古代常识小竞赛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丰富教学形式,寓教于乐。首先,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一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朗读比赛等活动,还要与历史、政治学科联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更广的领域。活动可以涉及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作者情况、作品内容等,能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其次,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让学生明白节日的由来,以及每个节日都有什么传统文化习俗,使学生深入挖掘节日内涵,让他们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豪感。再次,学生出去旅游时,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时,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如文人墨客的诗文、亭台楼阁与古代文人墨客的关系、名人轶事等。最后,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组织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文化之旅,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通过采访身边的人和事,不断深化自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巨大的知识宝库和精神财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只注重文化知识传播而缺少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让学生领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做好传承者与继承者。
参考文献:
[1]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
[2]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6(30).
[3]闫迎娟.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学周刊,2015(34).
作者:郑丽莺 单位: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