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国画教学改革下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唐宋和明清时期,遗留下诸多关于山水和人物的精美画卷,其中很多创作内容都成为了国画素材。在高校国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创作质量,还要侧重显示出我国传统文化,需要在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本文从中国画和传统文化关系入手,并分析如何在教学改革下,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希望让文化传承更凝炼,让文化传统被发扬。
一、中国画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当我们翻开国画的史论和书籍,总是会发现画家都在作品中展示出和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很多的名家作品都会或隐、或现的露出传统烙印,所以在学习这些中国画时,也在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审美观念的变化,更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从李思训的工笔山水开始,再到继之则、荆关、董巨,我国的画风不断发展到新的高峰,将时间放眼到元代,元四家也开一代画风,将笔墨艺术升华到新的境界。时间来到20世纪,黄宾虹作为山水画探索的先驱,其将传统山水画的美,独具一格的展示出来。而近代齐白石的“画虾”,更是中国画登峰造极之作。学界说,中国画离不开传统,更需要继承国画的传统。而教师就是带领学生学习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内涵,追求意境的引路人。我们在早期山水作品中不难发现,中国画有着与生俱来的构造美,不论是五代两宋山水画,还是扬州八怪郑燮所画的竹,亦或是齐白石先生的杰作,都可以窥探出中国绘画的“意境美”和“意象美”。因此,中国的当代国画作品要大力保护,而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潜力,从传统文化中培养灵感。随着艺术的发展,学生在创作中也会对文化有新的诠释。当然人们对传统的看法,会因为个人的观念差异而各不相同,不过传统的精髓确实存在于中国绘画上。对于中国画的传授,教师还要善于从理解传统向时代文化融合转变,让中国画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学习中国画来说,主要是从临习前人作品入手,然后去深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学生在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元素借鉴和继承。对于如何借鉴和继承,就需要教师进行选择,哪些该吸取,哪些该摒弃,这都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而定。在时展的今天,由于环境的变化,我们对艺术成就的继承,也会仅仅体现在一定的范围。
二、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和发展传统,这在美术界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能先想着继承传统,然后去对传统文化进行发展;教师也不能在教学时说,融入新的创作元素,就不再进行传统学习。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具有一定传统的基础,我们才能再次回到现实生活探索和创新。艺术创作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研究生活、分析传统文化、探索创新时,也要在美术创作中研究传统,这样艺术的价值也会被放大,要使传统文化为我所用。人们说,弘扬中国画传统需要广大艺术工作者努力,也需要在探索中相互学习,这是因为,发展传统要比继承更难。继承传统,我们需要分析宋、元等不同朝代的绘画风格,然后依循大家的轨迹去探索,其中也需要自我综合与创造,这就是在艺术中二次寻找艺术。要发展传统,则需要创新,不仅要了解宋、元中国画精髓,也要研究之前朝代的汉、唐文化和民间艺术,在文化大融合时代,也要研究西方美术、原始艺术等,需要熟悉人类文化进程,更要解决新旧文化冲突。传统的发展没有定式,每个人会在发展传统中,将自己的经历、学识、修养融入其中,同时对自然和造化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自然对传统的理解也会有差异。在创作时,我们需要借助传统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以此表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就会在继承传统之上发扬创新。不过在手段上,还需要先以中国画为基础,后融合西方绘画元素,才会实现“中西合璧”。
三、要继承传统,也要与时代结合
早在徐悲鸿时代,就对传统绘画有了深刻的理解。中国画在近代一直追寻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平衡,所以中国人物画也开始和素描产生了不解之缘。人们在创作中,也会更加感受到形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注重造型,也要善于将笔墨、意境结合中国画的传统,这是因为那代绘画大家,让写意人物借“形”达到“意”,意境是艺术的升华的重要因素。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人物着装发现,人物画更加贴近生活,在发觉时代生活节奏变化的同时,我们却发现人物画徘徊不前,所以对于广大的教育者来说,需要以传统文化为线索,实现我国绘画良好健康地发展。总之,我们在中国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并抛弃一些不符合时代的文化糟粕;最终能够把教师教书育人的事情做得更好。
作者:李春江 单位:江西警察学院艺术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