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图书馆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图书馆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摘要]基于高校图书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优势,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分析和探讨高校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几种主要模式:传统文化空间建设、传统文化体验、新媒体平台宣传、文创产品推广,并提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保障措施。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工作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党的报告5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蕴含崇高的理想信念,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认同感,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工作,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和探讨推动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王小影提出,图书馆加强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服务的建议[1];刘仲林提出,应开通“中华文化大学博客”,建设中华文化大学网站,普及和创新中华文化[2];肖希明认为,要重视开展各种读者文化活动[3];王晴提出,应开办文化讲坛,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推广文化共享[4];张浩提出要打造立体文化服务体验[5];贺森林认为,图书馆要营造传统文化阅读氛围、组织开展社会活动[6];崔和军提出要设立传统文化专区[7]。但这些研究成果比较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具体活动,关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工作模式的探讨较少。笔者结合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实践成果,探讨多种可供业界同行参考和借鉴的工作模式,思考图书馆应融合多种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模式,以期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1.1传承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精神内核

高等教育承担着传承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理性和逻辑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创新能力的使命,以满足社会进步和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要求[8]。高等教育的实质是文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文化的传承、整理、应用和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都必须贯彻对文化知识的扬弃继承,传承文化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内核。

1.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入耳入脑入心,敦化为民风民俗民德,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必须与中华文化的根本相融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涵养人、塑造人、引导人的价值资源,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亲和力,因此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与影响下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

2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1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因传承人类文化遗产而产生,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保护人类文化的使命。图书馆储存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就和科技成果,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条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2.2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主导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自身发展、行为方式等,如何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造大学精神,已引起教育界的思索。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公共场所,在大学精神再造、大学生品行教育中,担负着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

2.3高校图书馆具有第二课堂功能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一条指出,学校图书馆应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的书目推荐、文献导读、文化经典讲座等阅读推广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高校图书馆的学生社团、读者活动、平台宣传等吸纳大学生参与,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

3高校图书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优势

3.1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进行的,有完整的资源体系,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取能量、获取营养的重要场所。国学、文学、历史等人文素养类文献是图书馆文献建设的重点,丰富的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传统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凸现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服务特色,如亳州学院的“亳文化特色文献数据库”、贵州民族大学的“傩文化专题数据库”、凯里学院的“清水江文书数据库”等,为学生呈现区域、专题传统文化知识。图书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物质基础[10]。

3.2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优势

“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陶行知先生的环境育人理念一直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工作。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外观庄重、沉稳,内部安静、舒适,具有浓重的学习氛围。高校图书馆不同的功能区域采用现代或中式装修风格,通过文化墙、立志字画、名人雕塑等汇聚文化气息,将传统文化信息融入到学生学习环境中,渗透到学生的感知中。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和文化素养较高,工作中传递正能量,于无形中言传身教,是服务育人的践行者,是图书馆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3.3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受众广泛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教学和科研需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学生从入学接受教育至毕业论文答辩都离不开图书馆的文献和服务,不同院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在图书馆获取知识,即传统文化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均在接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必须得到重视。

4高校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模式

在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走在时代前列,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大学校园中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成果,笔者将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归结为3种:即空间建设、体验活动、新媒体宣传模式。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创产品推广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模式。

4.1传统文化空间建设模式

文献是资源,空间也是资源,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公共文化空间,以空间为载体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空间主要3种形式:传统文化体验坊、国学馆[11]、经典阅览室[12],宗旨是“弘扬国学精粹,传承中华文明”。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建设了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坊,开展德育、美育等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13];深圳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利用国学馆空间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14];王余光教授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设经典阅览室进行经典教育的必要性,给出经典阅览室设计方案[15]。中小型图书馆由于馆舍面积所限多建有传统文化体验坊,一些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建有国学馆或经典阅览室。传统文化空间为中式装修风格,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环境建设中,设置传统经典阅读、国学传习、创意休闲等区域。图书馆依托空间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讲座等,引领大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及专题知识。

4.2传统文化体验模式

阅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体验文化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体验模式主要为传统节日民俗体验、传统技艺体验两种方式。以传统节日为平台,以“传统节日”的家国情怀和节日蕴含的民族精神为主题体验文化,引导节日校园文化活动[16],“过好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体验活动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17]。中华传统节日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融入百姓生活,是得天独厚的文化传承载体;不同技艺内涵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不同地域的精神和文化,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探究。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同时推送“中华传统节日及民俗”相关图书,活动的核心要义为重拾大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民俗的温情、敬意和向往。

4.3新媒体平台宣传模式

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大众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新媒体平台内容丰富、阅读泛在,在大学生中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新媒体较传统媒体具有传播方式互动化、传播行为个性化、接受方式泛在化、传播速度实时化、传播内容丰富化的特点,新媒体用创新融合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维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利用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既顺应时代步伐,又迎合受众需求[18]。高校图书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荐经典书目、书评,转载经典原文或压缩简化原文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学生推广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大学生碎片化阅读时间,促进经典著作的思想与精神深入大学生心中[19]。新媒体平台打破时空限制直播传统文化活动,大学生可以与活动现场互动、交流,提高阅读兴趣[20]。

4.4文化创意产品推广模式

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传承》等节目传播了传统文化,使民族的历史的文化元素备受关注,含有文化元素的博物馆、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传承,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创产品推广模式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传播传统文化的模式之一。文创产品融入民族、地域、历史等文化元素,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变为具象的载体,以数字信息和实体物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图书馆文创产品是对历史文化产品现代化的改造,可以使传统文化变得通俗易懂,拉近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心理,同时满足其文化娱乐需求,这与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相契合[21]。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5高校图书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措施

图书馆是高校公共文化空间,拥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空间和平台,如何有效地整合各项服务要素,提升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效能,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涉及图书馆文献建设、阅读推广、读者活动等方方面面,图书馆要秉持“一盘棋”的工作原则,融合采用空间建设、体验活动、新媒体宣传、文创产品推广等多种模式并举,通过聘用教师、征集志愿者、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等多渠道并行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传播中华文明。高校图书馆应从部门设置、业务设计、组建学生社团等方面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5.1设置部门和岗位

传统文化教育要纳入图书馆的常态业务范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设置独立部门和策划、宣传、组织等岗位,挑选具有古代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背景,同时具有较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的专职馆员负责工作,统筹规划全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华侨大学图书馆设立了文化传播部,职责明确,专司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因而打造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品牌活动[22]。

5.2做好弘扬传统文化的业务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内涵博大精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用整体运作的思维,以学年为传统文化教育周期,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中心,设计传统节日、民间工艺、中国建筑、衣冠服饰等主题,科学策划讲座、体验、竞赛等活动,将传统文化空间利用、体验活动、新媒体宣传等方式融入到每一次活动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每次活动要追求质量和效果,注重反馈、总结、提炼和升华,努力打造形成本馆的特色品牌活动。

5.3依托学生组织传播传统文化

高校图书馆应组建宣传和普及传统文化的学生社团,籍此指导学生自主开展传统文化传播活动,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文化传承、提升自我的行列中。很多高校图书馆成立读者协会、经典阅读朗读会等学生社团,以其为依托开展时间跨度较长的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实践证明,组建高校图书馆馆属学生组织传播传统文化,会使工作更加有序、影响面更宽、效果更好。

5.4打造传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传统文化空间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文献、空间、推广服务。聘请院系教师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展览以及琴棋书画培训等系列活动,为专业教师和有特长的学生志愿者提供展示才华、奉献社会的舞台,使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日常化、系列化、制度化,逐步使传统文化空间成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熏染真正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

5.5发挥新媒体平台功能,宣传弘扬传统文化

新媒体平台要制定宣传规划,确定传统文化宣传栏目,定期推送传统文化系列主题知识。除宣传本馆传统文化活动外,还要关注和选取新媒体公众平台的传统文化内容,推送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传统文化信息,同时要注意信息版权问题。新媒体宣传应吸纳学生志愿者,以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语言宣传传统文化,更易于为学生接受和吸收,更易于实现“以文化人”。

5.6引进、开发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文创产品使传统文化喜闻乐见,充满活力。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能力较弱,需要关注“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23]和“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一体化平台”,引进实体文创产品和数字文创产品,设立文创作品展示区,介绍产品中内涵的传统文化,使大学生“零距离”体验和感知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自主或联合校内设计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方式,发掘馆藏资源及区域文化,开发具有区域历史、城市特色、校园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喜爱,让学生可以带走文化,让文化融入生活。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深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拥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坚实根基。高校图书馆应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本馆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要在工作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采用多种方式将德育、美育融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美丽中国梦,培育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姚春燕 查志强 单位:沈阳大学图书馆 辽宁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