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传统文化的景区公共设施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公共设施是景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城市文化的印象和感知。通过对西游文化脉络的梳理,选择其典型的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和概括,最后将其运用于公共设施的设计之中,一方面让公共设施具备有鲜明的西游文化属性,为西游文化建设新载体,实现西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为立足于特定地域文化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西游文化;公共设施设计;传统文化
0引言
公共设施是具备一定实用功能的公共产品,实用功能的实现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在保证其基础实用功能实现的基础上,通过在产品形态上合理的运用前期由西游文化中提取处理过的典型西游文化符号,完成对于西游文化的传达,给访客树立起初步的西游印象,唤起游客对西游文化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公共设施的文化功能和情感功能。
1公共设施的系统设计策略
1.1提取典型文化符号强化产品识别度
提取典型的文化西游文化元素一方面能够强化产品的文化特征和形态特征,让使用者根据其形态快速联想到西游文化,建立对于西游文化的初步认知,引起港城人民的情感共鸣,更好地实现产品的文化功能和情感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典型文化符号串联整套公共设施,强化整套设施之间的联系,给整套设施以统一的视觉印象。
1.2简化造型,突出特征
除了产品的主要造型特点以外,对于其他部分造型的处理以弱化和简化为主,起到以弱衬强,进一步突出主产品的主要形态特征,强化产品的整体辨识度的效果。
1.3色彩统一
正常情况下最先引起人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色彩的统一能够以最简单有效的手段保证系列产品的整体性。在色彩的选择上,会结合西游文化的背景进行选择,在保持整套公共设施整体性的基础上,与整体的展馆空间保持风格上的统一与融洽。
2设计定位与概念
设计概念草图:本次的课题是西游文化景区公共设施设计,这套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将西游文化与公共设施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公共设施来体现西游文化的特色,唤起游客对西游文化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产品的文化功能和情感功能。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提取一个典型、具象的文化符号,通过这一文化符号,人们可以快速地联想到西游文化。其次是要运用设计手法对这一文化符号进行处理,让其符合当下时代大众的审美。最后将其运用在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中,建立公共设施与西游文化的强关联性。在造型结束后,综合分析西游文化背景和西游特性,确定公共设施的整体色彩和表面处理。
3产品设计方案
从西游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以花果山景区公共设施为载体,通过深入挖掘西游文化内涵、提取其典型文化符号进行解构重组并将这些符号运用在设计中,为传统的西游文化构筑新时代的载体。最终方案以九齿钉耙为造型元素,使用线构成的方式将其解构,让其在视觉上变得丰富和现代。整套设施造型基本沿用了正面和后面保持大块面分割,中间部分使用解构后的线条丰富的手法,在保持了产品造型整体的情况下用面与线所形成的虚实对比丰富了产品的造型细节。
3.1公交站台
公交站台整体分为两块区域———站立候车区和休息区,候车区使用立柱加顶棚结构,黑色烤漆金属和户外广告灯箱给人以现代感,黄铜质地的LOGO提亮了整块候车区,打破了大面积黑色所形成的压抑感。休息区采用通透的木质格栅营造出轻松透气的休闲氛围,利用顶部格栅的高度变化去体现出了“九齿钉耙”这一意象。如图1所示,站台为对称结构,前后出挑的雨棚和座椅在满足公交乘客候车时遮阳避雨需求的同时,也为辅道的行人提供了遮阳避雨的空间。站台面向车行道一侧有前宽后窄的下水孔,前宽后窄的设计增大了雨水下流时的压力,让雨水流淌时形成了方形水帘的意向,为雨天候车的乘客带来一些调剂。
3.2垃圾箱
垃圾箱延续了正面整体,侧面线条分割构筑“九齿钉耙”意象的设计风格。在中间的支柱较两侧向内收紧,与箱体形成三个层次的递进纵深。在logo的处理上使用蚀刻的方式直接制作在箱体上,黑色的logo在与两侧支架呼应的同时也压住了整个箱体。垃圾箱的箱体与支撑之间使用旋转连接,垃圾清理使用翻倒的方式。
3.3灯具设计
路灯将“九齿钉耙”的特征集中在顶部,下方由简单几何体切角堆叠构成。草坪灯与路灯造型相似,其不同在于草坪灯光源由侧面黄铜片间的缝隙流出,委婉的微光渲染草坪的静谧氛围。景观灯柱正面为一整块黑色,与侧面的密致黄铜片形成虚实和疏密的对比。壁灯能够安装于展馆室内的墙壁上,通过内置的灯管发光,光线主要通过中间镂空部分洒出,也有部分侧面黄铜片间的空隙洒出。
4总结
西游文化是连云港乃至江苏重要的本土文化,基于西游文化进行设计实践能够给其他立足于特定地域文化进行设计实践的同行者们提供借鉴。地域文化和公共设施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地域文化限定了公共设施所能选择的视觉形象范围,公共设施是地域文化的具象展现,并以这具象展现影响着普罗大众对于地域文化的认知,这个认知又会反馈回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域文化的演变方向。
参考文献
[1]冯海燕.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与地域文化关系的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5.
[2]任轶.云南省西双版纳布朗族乡村景观公共设施构建分析[J].建筑规划与设计,2019(1):87.
[3]刘玲.“物•情•意”体验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雨伞存放装置为例[J].大众文艺,2019,1.
[4]薛文凯.公共设施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作者:朱琳 孔思远 单位:江苏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