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影响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既要有雄厚的硬实力,更要有强大的软实力支撑。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精神内涵应进一步深入挖掘,结合时代要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此基础上更要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和推进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让中华文化展现出其强大的吸引力,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影响力;弘扬;软实力
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与精神所在。现在,文化不但是国家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源泉,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更多的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现在,文化要素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内部形成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在外部不断加大与其他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构建起文明、自信、和谐、理想的国家形象,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和政策影响力。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如今,源于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国对文化发展做出了相应调整,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1]我国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来增强国家对外吸引力和对内向心力。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用心血、智慧、汗水创造和浇灌出来的,这不但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更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影响力,就需要“立足本土,兼收并蓄,不断创新”。首先,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文化遗产被看作是中国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凝聚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作为拥有世界上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应当加大弘扬和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力度,完善和制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措施,使中华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延续和发展。特别是要从文化遗产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体现民族特色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文化遗产的作用才会被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还要将其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相融合,使其成为当代社会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其次,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创造性地发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使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精神追求的最深层次,不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因”,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标识,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发展。要想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需要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既要认识到文化的古今之别。又要承认文化的中外之别;同时还要系统化、全面化地了解、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文化不但要体现时代性,还要保持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别所在,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和发展的动力,更是一个民族特色发展的凝聚力量。最后,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世界文化贸易中还只是一个‘硬件加工厂’,我们出口的大部分是文化商品,而不是文化内容。”[3]现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发展趋势日渐突显,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是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如今,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和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已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能否占据文化市场,不但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还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变为国家软实力。
二、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长久以来,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4]。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也都为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弘扬和培育优秀传统文化,要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只有不断吸收、借鉴和学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国家文化创新力,也能提高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中国要推进文化创新发展,要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和经验教训,要坚持学习、扬弃的态度,保留先进积极的东西,摒弃落后消极的东西。现在,许多发达国家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他们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并通过政府来大力推进。要提升中国文化实力,就需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尽可能缩短与其他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不断学习先进的文化产业创新理念,引进和研发高新技术,逐步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中国文化产业体系。同时,对文化产品也要换代升级,更要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思想,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方略,从而提高国家文化的竞争力。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先进的文化,不但要立足本国国情,还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和借鉴。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交汇、碰撞和融合,使“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抓住了新一波全球化浪潮,革故鼎新成为中国突出的文化特征。”[5]作为提升国家文化实力的标志,和西方文化实力强的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保留,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念不能一味地吸收,因为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文化的根本和特点。中华文化的发展,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资源,还要保留好中华文化的独特传统,不断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扎实推进文化创新要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借鉴和模仿他国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进行文化创新,它是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所以,对外来文化要辩证、全面地看待,要认真分析,要借鉴其中有益的文化理念、摒弃不良文化思想。既要吸收他国先进文化,又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根本上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和推进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它的历史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对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迅速发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所以,对于这一历史机遇,中国要紧紧抓住,并不断推进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需要增强自身文化的传播力和与其他国家文化间的交流,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中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中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遗产丰富,通过提高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主流文化地位,就能吸引外国的目光,便于向外国输出优秀中华文化。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外宣品牌。比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也扩大了中华文化的输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紧跟世界潮流,在学习世界上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首先,在创作新作品、新成果上下功夫,创作出独具民族文化活力、特色和生机的文化产品。一方面,文化工作者要不断创造国际知名的文化精品、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精品的创造和输出,并推向国际市场,推进文化交流与繁荣。其次,构建全面、便捷的文化传播体系。一个国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性,能够增强一个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前,“要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同时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与管理,使之成为提高我国软实力的新引擎”[6]。通过互联网的高效信息传播,影响和改变外国公众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最后,推进中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当前,中国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有”机构进行传播,一方面可以通过公民个人和一些民间团体等“非公有”组织进行传播,此外,还可通过教育、科研、体育、旅游等组织进行传播。在传播深度方面,要使文化精粹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认知,并外化为一种国际符号,以有利于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提升文化传播的效度。在进行文化对外宣传和传播的过程中,要根据文化宣传和传播对象、文化内容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传播方式,不断地让中华文化被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了解和认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著.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洪晓楠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赵刚,肖欢.国家软实力:超越经济和军事的第三种力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4]洪晓楠,郭丽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
[5]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2):22-23.
[6]童世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求是,2008(4):16.
作者:李琳 冷鸿涛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