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高专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中高专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中高专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

摘要: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蓬勃发展,但是传统文化等德育教育相对滞后,影响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改革;高专院校中医学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蓬勃发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传统文化教育等德育工作则相对滞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医学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德医风的树立,还影响着学生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和医疗诊疗水平的提高。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始终,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高专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演化而来的民族文化,是各种意识形态的汇总演变,更是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宝贵土壤。现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多是针对义务教育的学生,没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没有构建切实有效的教育模式,没有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医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从而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或者流于形式,中医教育已进入瓶颈期。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1.中医学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其学术体系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演变,并在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和影响中日趋完善。因此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能够帮助中医学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继承发扬中医学。中医学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中医学四大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诞生为标志,阅读这些古籍需要扎实的文言文功底,熟练掌握古汉语可以为阅读理解中医文献扫清语言障碍,推动中医理论的传承发展。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是锻造中医思维和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基石。中医学在揭示生命现象和论述诊治疾病时,均渗透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引入儒家的阴阳五行,提出天人一体观和中医阴阳学说;引入道家的养生方法在治未病、治则治法等方面。因此,中医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朴素的哲学思维,才能真正成长为发扬中医精髓的优秀中医人才。

(二)树立医德医风,构建和谐社会

学生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把仁爱之心付诸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医学生“大医精诚”“博施众济”的医德医风,不仅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质量,还可以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因此在现代中医学教育中,将仁术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对中医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高尚职业道德、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三)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感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教育援疆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直接体现。很多内地高校都有新疆学生。笔者所在的中医类高专院校近年来招收了一部分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几年的教学观察和学生的交流谈心发现疆籍学生普遍表示学习困难。一是汉语掌握不佳导致学习障碍,二是中医思维尚未建立。两者均是传统文化等前置教育缺失所致。学好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中医,还可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民族交往,使我国形成多元体化的民族文化格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医药文化作为主流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能够增加不同民族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能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方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四)中医文化全球化

随着我国的崛起,中国的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医药文化也逐渐走出国门,被世界所认识和接纳。很多外国友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学习中医,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尚未建立很好的中医思维,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其根本原因还是外国友人没有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导致他们学习起来一头雾水,这样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他们对中医的曲解。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造福世界,传统文化的学习应当并行。

三、传统文化改革的方法设想

(一)设置符合中医特色的课程体系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比例。目前中医类高专院校课程压缩过密,在校生两年时间学量课程,几乎将五年制本科所学的主要课程全部压缩在两年内完成,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公共基础课、西医课程所占比例过多,学生负担较重,囫囵吞枣,同时学习中西医不同理论体系的课程会导致学生思维方式混淆,所以中医院校可以减少一些相关性较少的课程,合理增加中医经典课程的学时数,如医古文、易经等课程,全方位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应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让“低头族”通过手机就能方便快捷地观看传统文化方面的视频;实现资源互换,比如,展开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活动,邀请名师名家走进课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此外还可以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等地进行第二课堂的现场教学。采用创新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除此之外,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建设具有中医传统特色新校园,如宣传栏、路标的设计等,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文化传承,树立民族自信。

(三)强化中医师资队伍

提升中医专业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师资力量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在求学过程中也受到中医学术研究西化的影响,年轻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透彻。建议在中医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加入对全体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并将传统文化素质的考核成绩列入职称评定的标准中。教师的文化修养水平不仅仅是教师自身能力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四)凝聚社会合力

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通过举办传统国学教育讲座、拍摄体现中医药文化纪录片、设立中医药专题博物院、开发中医传统药膳饮食、编写中医药文化科普读物等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使人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建立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体系,为日后接受中医药高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当今社会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振兴中医,我们只有不断发扬自身传统文化特色,坚持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确立自身的学术定位和科学价值,才能成为医疗体系中站稳脚跟。否则,中医学将迷失发展方向,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学报,2011,(18):48-49.

[2]张宗明,申宁.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医学与社会,2010,23(8):97-98.

[3]刘霁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体认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J].中医教育,2017,(5):7-11.

[4]李玫姬.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职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57-158.

作者:蒋玲钰 张凯 张宏 王? 单位: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