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和宝贵的教育财富,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大传统文化育人的力度,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渠道,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形式,构建传统文化教育新环境,为新时代培养品技皆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蕴含着优良的传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丰富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结合,把提高专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结合起来,在教会学生学好技术技能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通过讲授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督促学生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学好技能、为国分忧。
2.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格素养
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内容,能帮助学生自律自省,自强不息,勤奋学习,不断超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内容有利于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优秀传统文化中“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待人接物和与人相处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做到宽容大度,以礼待人,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主要是与工作相关的道德素质,学生进入就业单位后,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传统文化中的班墨工匠精神,代表着专注执著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完美精神和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厚植的工匠精神基因,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传承发展下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打造制造强国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出彩人生。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院校师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院校受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教学工作中“重技能、轻人文”,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没有得到重视。许多用人单位反馈的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较高而人文素质不高。职业院校的学生认为进入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一门技能,为以后找工作打好基础。因此,虽然学校开设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组织了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学生并不重视。
2.职业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部分职业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目前职业院校中年轻教师多,专业型和技能型教师居多,学校对教师也缺乏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系统专门的培训。如果职业院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尚且不足,学生对老师不信服,就很难将学生带入传统文化领域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职业院校中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课余时间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少有人主动阅读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的,能主动阅读《论语》《大学》《中庸》等的就更少之又少。同时,西方节日文化等在学生中广为流行,而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度较低。上述现象需要引起我们警惕,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反思,找到解决的办法。
4.职业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吸引力不足
目前职业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多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实现,或者通过举办几个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这些形式单一的活动和缺少吸引力的课程,让学生产生乏味甚至引起学生反感。
三、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对策思考
1.加大职业院校传统文化育人的力度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培养技能劳动者的任务,更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职业院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设计系统化的课程教育体系,加大职业院校传统文化育人的力度。通过加大传统文化育人力度,引领学生全面提高,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他们成为能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的人。
2.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职业院校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改变学生。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把传统文化与常规的教学工作融合,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充实课堂教学,用传统文化思想提高自身的人文底蕴。在教学工作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传统文化与专业技能糅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学校开设的语文、德育、思想政治理论等必修课中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拓展传统文化类课程,在有条件的学校多开设民族曲艺欣赏、书画鉴赏、剪纸、结艺等民俗文化体验课程或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翻转课堂、微课、实地走访、动手参与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实践教育与课堂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并亲身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传统文化内涵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
4.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渠道
要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强化传统文化,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结合学校日常工作进行,不断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渠道。例如: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团课培训等活动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利用学校图书馆现有的数据电子资源,制作专门的传统文化专题资源库,对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学习予以针对性的引导;在职业院校中的校园网上增设传统文化教育专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在线学习资源等;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时,走进当地博物馆、纪念馆,走访考察民间工艺、民族文化等,从而实现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
5.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形式
职业院校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使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到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例如,一是可以选取《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内容,在校内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品读传统文化经典读物,引领导职业院校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二是可以结合春节等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开展相应的座谈交流、实践体验等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三是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诵读大赛、戏剧节展演、成人礼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并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真正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
6.打造传统文化育人新环境
一是更新校园硬件环境,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结合各专业特色,设计制作能反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雕塑、画像等,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中,丰富校园的文化内涵,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利用自媒体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的新环境。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各种社交APP的涌现,职业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时俱进。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加强传统文化的无声浸润,以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四、小结
目前职业院校在校生以“00后”居多,他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深受互联网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急需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涵养职业院校的学生,激励、促进他们成才。在职业院校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联动,共同推进,把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品技皆高的技能人才。
作者:韩彦芳 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