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能够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而且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最重要的软实力资源之一,高校大学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高校大学生。本文旨在结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落实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为人处世哲理,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解决“怎样做人”的问题。两者在出发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为两者搭建理论契合的桥梁提供了逻辑基础。如何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人文课堂

大多数高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清楚,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缺乏教育内容的系统规划,缺乏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对于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以及富有传统特色的国画、书法和民族音乐等教育仍旧偏少。目前,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只是依托教材,采用简单的识记型教学,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极大地削弱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有些思辨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讨论,学生也可以从现实的角度来思考和扩展文化的内涵,从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师资力量匮乏,缺乏文化特色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意志和端正他们的行为,规范和弘扬民族精神。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目前,高校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许多教育工作者忙于他们的日常教学,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仔细研究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任课教师中接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相对较少,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因此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是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学生素质薄弱,文化积淀不足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性递增,知识空前繁荣。在求学阶段,高校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知识无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训练,这是导致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薄弱,对中国文学和历史不甚了解,许多汉字和成语一知半解,著名的古诗词及作者不清楚,缺乏人文底蕴,理解相对肤浅。相比之下,电脑上网人人都会,互联网“火星文字”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弘扬,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未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创造。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应用价值。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融入课程教学,改变教育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廉洁、友善、温柔、谦恭的优雅人格,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如《论语》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提出了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学生可以系统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影响,他们不自觉地形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高校应充分认识学科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根据各自的地域特点、办学条件和教育对象,将课堂、教材、活动、校园“共同体”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转化为可用的教育资源,从而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真正将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贯彻到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如数学课程中可以渗透中国古代朴素的数学思维。

(二)注重社会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局限于校园内部,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地域传统文化资源。高校每年暑假都会组织游学、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文化活动或以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实践学习。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弥补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促进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健康成长,从而优质成才、全面成功。为了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无论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民族意识,还是开发他们的潜力和培养他们的个性,学生都应该通过活动成为真正的主体,在活动中获得具体的实践经验,内化他们的认知,改善他们的行为,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积极体验,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各种方式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活动实效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还要考虑在活动中教育,以体验为目的,搭建各种形式的活动平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生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体验中感受和内化,最终促进自我发展。通过传统技艺课程或社团活动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坚持开设书法、国画、京剧、武术、剪纸、泥塑等课程,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有所作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构建多元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组织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如汉字写作、成语比赛、文言文比赛、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书画和专家讲座等。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到传统节日文化、风俗文化、庆典文化中,如各种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探索者和关怀者,成为社会转型的行动者,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且能增强他们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素质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运用新媒体优势,开展网络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传播方式,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速先进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发挥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完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与时俱进,达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有序传播的目的。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才能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活力,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得到持续发展。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操作层面展开系统研究,具体探讨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和途径,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构建全方位的路径体系,包括课程路径、实践路径、环境路径、文化路径、新媒体路径等,不断探索新途径、挖掘新载体,积极引导大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郑莉.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知导刊,2016(3):10.

[2]张旭.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甘肃教育,2011(20):70-71.

[3]徐德志,曹睿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策分析[J].北方文学,2011(10):126-127.

[4]朱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37-38.

作者:李琼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