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

[摘要]“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正在来临,传统文化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变化。必须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网络优势来提升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让校园传统文化宣传搭上互联网快车,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载体,开展传统特色文化主题活动,搭建校园传统文化社团活动平台,推进“互联网+”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让传统文化教育进入课堂;利用微信设立传统文化传播公众平台,营造清朗的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环境”,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遍及的意义,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传统文化有效的传播需要学校教育相配合。传统文化入校园,这已成为共识。但是,应该以什么方式进入校园,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嵌入到学生的脑子里?

1“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互联网+”环境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来说,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多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也最直观最具体。在微信与微博等新媒体载体兴起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学生利用新媒体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是客观且必然的。互联网传播手段为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带来了新契机。借助“互联网+”环境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1.1“互联网+”时代学生网络运用的常态化

人们的世界观和思考方式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维也呈现出创新化的新特点。目前的在校大、中学生是互联网的“大户”。他们出生在扩大开放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透过互联网了解世界,通过QQ、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找到属于自己同类。互联网完全渗透90后、00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懂得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解疑释惑,网上听课,利用数字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随着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学生上网更加方便,所以互联网已成为当下大、中学生学习及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

1.2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单一化

目前,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普遍是通过传统的教育模式,想要引起学生共鸣很难,导致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观念、内容、方式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

2.1“互联网+”环境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宣传中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如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通过官方微博及创建微信公众号等手段,传播传统医学文化知识,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强化传统文化的影响。为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学院还创建类似“中华医药文化网”等,将中医药学知识、传统医学文化教育通过媒体传播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校园网络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2.2利用“互联网+”环境来开展传统特色文化主题活动

学院建校以来,在传统特色文化主题活动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条件,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①建立了各类传统医药文化微信公众号,组织学生参与以弘扬传统医学文化为主题的社团活动。②开展以传统医德教育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③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的特色党团活动。④打造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传统文化艺术节”。⑤开展如“针灸推拿社”、“传统刮痧社”、“中药学社”等传统中医药特色专业社团医学社团为主题的“中医社团巡礼节”。⑥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科技文化节”,特别展示中药、康复等传统的中医药专业技能。学院相关活动的开展均通过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QQ群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如学院药学系教师“药膳吧”微信公众号,就一个“品尝活动”的阅读次数就达到4456次(每个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的左下角都有阅读数字,一个微信号不管刷多少下都只计数一次,还是挺准确的),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优势,实现传统医学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凝聚和有效覆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强大的助力。

2.3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载体来搭建校园传统文化社团活动平台

学生社团是传统文化校园的重要载体,跨年级、不同一个班的学生,通过社团组织,为实践一项工作而走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以中山市杨仙逸中学(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学校是为纪念我国“空军之父”杨仙逸将军而建立的一所纪念性中学。学校现有20多个社团,传统文化占主要地位,如舞狮社、书法社、陶艺社、中国传统武术社、象棋社、围棋社、话剧社、剪纸社、书画社等社团,在学校扮演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力军角色,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每学年均举办社团文化节展演活动。如书法社团举行的书法比赛,以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作为书写样本,活动结束后,成员都会把书法稿件、作品等在QQ和微信平台上展示,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话剧社的学生精心设计,将历史故事“完璧归赵”、“西安事变”进行现代改编,古今交融,特色鲜明,编排用心,演绎出青春味道,绽放了社团的风采,辅导教师在QQ讨论群或微信群上发帖,抛砖引玉,引发社团成员的思考和研讨。如微信群“书法社”目前人数57人,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跃跃欲试,投入到活动中去。在社团文化节活动中,学校还通过网络投票评出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学生社团。这种新颖的展示方式和快速广泛的网上交流让学生感到特别的新鲜,从而会激发他们学习、表达和创造的欲望,不断尝到成功的快乐。此外,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在校园网的“热点专题”经常能感受到传统文化洗礼,如题为“仙中:缅怀仙逸将军传承先烈遗志”报道清明节前夕,逾600名师生徒步紫马岭公园共祭杨仙逸将军。这是一场校史文化的深刻教育,不仅寄托了哀思,缅怀了先人,更引导了全校师生牢记使命和责任,勇于担当,团结奋进。题为“学校‘每周一台戏’醒狮队专场演出获师生好评”、“学校醒狮队赴港演出大获好评”、“学校女子醒狮队获‘金马杯’传统南狮比赛铜奖”可看出学校推进醒狮技艺的普及和发展,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特色和民族传统气息,为龙狮爱好者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已然成为全校最具魅力的社团。

2.4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载体来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学院已形成了由医学人文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组成的人文课程体系。其中专门开设医患关系,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医古文等课程,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强调医德教育,注重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当下比较受欢迎的慕课、微课等形式提高学习效果。慕课、微课以流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突破了课堂上的空间限制,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与课程体系,形成了教学新模式的完整闭环。

2.5利用微信设立传统文化传播公众平台

微信平台操作简单,传播途径广,信息传播的途径多,可以简单地发送文字消息,也可以发送语音消息,还可以通过朋友圈或建立微信公众号来进行传送。职业院校应开设不同功能的微信公众号,比如德育处、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部门均可各自开设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和微博每天向学生发送精心编写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案例,及时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动态内容。学生针对内容可以直接跟公众号在线上互动,上传自己的评论。利用微信这一纽带构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畅通师生交流渠道,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无缝对接。

3搭建“网络健康平台”来营造清朗校园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环境”“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快捷的传播速度、海量的文化信息和如同会面的网络交流,把世界各国连成一个开放的共同体,信息交流广泛而频繁。然而,网络内容纷繁复杂,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非议的声音不时通过互联网传播开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甚至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论信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极易受到负面影响和诱导。因此,要求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教给学生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标准和方法,必须多方共同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建设中,依靠法律和道德,潜心发掘提升传统文化的真善美,搭建“网络健康平台”,营造清朗的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环境”,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马若璇 麦荣勇 单位: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中山市杨仙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