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教育、宣传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文化软实力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为中华儿女留下来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这应该是当代所有怀揣中国梦的中华儿女的共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从而真正实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化人、育人”的目的。
1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以学校教育为基础
一是要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力度,为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会学生读准字音、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经典中,有许多古今含义不同的字词,了解它的意思,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二是谨慎选择经典读本,因材施教。古代传统典籍浩瀚如海,有的短小精炼,有的长篇阔论,有的通俗易懂,有的晦涩深奥。所以,在做选择时一定要谨慎,使学生在诵读时既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又要蕴含为人处世之道。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结构利用游戏、歌谣、情景演绎、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其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四是借助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五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文化的氛围。通过开设专门的“文化展板”专栏、书画作品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栏等大力宣传、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和滋养。
1.2以家庭为阵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为孩子讲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英雄人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元素为孩子布置房间,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相关的动画等等,来使孩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习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家长还可以通过自己平常的行为来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3以社会教育为依托
现代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如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成为社会风尚,那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将难收成效。因此,在全社会重建和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应成为社会课堂。一方面,要对社会丑恶现象给予必要的治理,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搭建基石;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倡和鼓励。通过开展文明诚信、重孝守礼之类的表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根发芽。三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创新和改造,以更符合百姓愿望的形式,吸引社会成员的参与,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更全面而广泛的发扬。
2利用多样化的传播载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要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实现全面覆盖,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学术报告、建设科技园区、举行长征纪念晚会、组织传统文化宣传展览以及放映各种革命历史文献纪录片等等,无不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魅力,也无疑对优秀传统文化起着宣传的作用。如近年来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起到了相应的社会效应,引发全民学习汉字的热潮。二是要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保护文化遗产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文化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渗透冲击,使国家文化安全受到挑战。因此要更加注重对文物的保护并努力增强文化安全意识,保护好历史文化古城、古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博物馆和研究基地建设,使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永续长存。三是要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电视节目来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如百家讲坛、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还可以利用公益广告传播快、覆盖广、感染力强等优势来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四是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要运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人们互动沟通。如:在微信平台上发送革命传统经典影片、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信息及其解读文章,增加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微信公众号上开设道德论坛、文化论坛等板块,鼓励人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其在思想的碰撞中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3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3.1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弘扬民族精神。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厚古薄今,更不是以传统文化为本位,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科学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着力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理念、思想价值、民族精神等,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2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继往开来,改革创新,繁荣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中国梦,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既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但当国民的文化自觉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必须担负起制定政策、行为导向的作用,加速其向国家文化软实力转化。政府要在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文化服务职能,政府要把更多的文化资源投入到公益文化发展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陶冶,同时还需要强化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完善文化发展政策和文化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民间文化力量的积极性,释放民间文化资源的能量,把民间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实现政府文化力量与民间文化力量的良性互动,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政府重视开展好系列文化惠民品牌活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系列纪录片、电影、动画片、电视剧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策划组织、实施、创演一系列蕴含优秀民族文化舞台艺术精品,如歌舞剧、音乐剧、大型主题晚会、歌舞诗等;举办民族舞蹈节、中外文化展示周、国际艺术双年节、基层文艺调演等大型文艺活动;政府要高度重视,可组织编辑出版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通过对各民族经典力作大规模、系统化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妥善保存和传承。加快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各种层次、各种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下年轻人的兴趣点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从故宫博物馆推出的故宫手机壳、“正大光明”充电器等文化创意产品,到展现匠人精神的纪录片,再到将历史知识和真人秀结合起来的综艺节目“我们穿越吧”,都是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其产品相融合的体现等。
参考文献
[1]刘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5(1):10.
[2]刘芳.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N].中国文化报,2013—10—14.
[3]蔡连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3):5.
[4]王天岐.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N].中国民族报,2014—06—13.
[5]薛月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路径探究[J].时事洞察,2014(11):50.
[6]祖月明,韩志丹.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析[J].素质教育,2016(11):150.
作者:雷雪娇 杨建林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