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

【摘要】悠久历史流传下的经典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瑰宝级资源,在岁月的冲刷与验证下,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历久弥新,二者联系密切又融合的意义深刻。通过近年来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开篇,从传统文化的定义界定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关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传统文化定义的界定及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定义的界定

传统文化是指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历史如何传承,经济如何转型都能够一直深刻影响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思想流传至今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准确反应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文化内涵、思想风气等,以中华民族的土地为根植基础,具有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进而形成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是由不同的民族风貌、民族习惯等民族文化交汇演化而来的思想观念和形态。回顾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的核心应当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以“仁爱”为典型,由道德标准加之“礼”、“智”、“信”上升成为思想体系。同时,传统文化还包括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和谐相处的大同文明,我国自古就有舍弃小我的思想,传承至今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更有《礼运大同篇》这种渴望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达到理想的大同社会的著作,传承至今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理想蓝图。因此,传统文化并不是单纯的传承延续下来的文化,而是“那些具有传承意义、弘扬意义,在时代进步之中仍有活力的文化,才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2]。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行之举。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受到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冲击,形势并不乐观,在如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转型期,崇尚奢侈的拜金主义、爱慕虚荣的享乐主义正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加之西方文化的腐蚀侵略,致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开始动摇,所以,要巩固主流思想,利用传统文化,从中汲取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稳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向前发展。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学而优则仕”的入世哲学。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执着于成绩,而忽视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对社会正确的认识,高智商,低情商的状况比比皆是,对社会事物的认知匮乏,一知半解,不关心,冷漠的态度如何迈向社会。几千年来,孔子的儒家思想流传下来的“学”是为了“入世”,是为了“治世”,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事务,注重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这种责任担当、激流勇进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其次,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社交学。推己及人是古时君子所为之,在高校,就应当鼓励大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互相沟通,相互谅解。校园中最常见的不和谐就是寝室矛盾,寝室的人际关系紧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源自于沟通、理解、包容不够等问题,不能够以仁的思想对待他人,而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人,从而引发矛盾。所以将传统文化中的推己及人、仁爱的理念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中,提升学生人际交往时的包容度,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后,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知行统一”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从古至今,名人箴言,都在强调知行统一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得到真知,将真知应用与实践,这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他们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个人主义色彩、功利主义色彩浓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传授者应当保证即传授了知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传授知识的效果,被传授者要做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验证真理。内省自身,外化于行。(2)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历史的传承是需要载体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就应当在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中,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予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价值并承担让其渊源流传的责任,而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文化水平的高低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态势,校园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轻视生命意识都是其责任缺失的表现,用传统文化来整塑学生的道德,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的引领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3]。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一)传统文化受到多方冲击,主流思想地位受到挑战。近年来,全球化程度进一步深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人们也从最初的排斥到接受再到今天的崇尚。当代大学生们无论从着装、饮食或是打招呼这种细微之处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甚至只知圣诞节,而不知端午节,对传统节日丝毫没有概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对于青年人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我们没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独立学科,没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高校中唯一一个关于公序良俗教育的学科很好的结合,从而造成青年人意识缺失,也必将导致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地位不保。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方法论存在误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体系性就有待商榷,而在现有的研究中,更多的是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碎片化体系来肢解传统文化这一庞大体系,致使传统文化原本的要义无法完整真实的得以表达,甚至会有随意表达,随意曲解的状况发生,所以,应当秉承真谛至上的理念来对古人的思想进行创新性解读。再者,实证研究被逻辑推理所取代。当前更多的研究都是从所谓的经典读本中摘取借鉴,这种研究是片面的,是自娱自乐,而非服务大众。

三、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融合教育的途径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完善高校学院设置。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应当在本学校内成立国学学院,专门培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化人才,为各个高校和社会传输传统文化素养高的人才进行授课和工作,从而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完善教材设置。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编纂独立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教材,而不是在传统教材中碎片化的将传统文化传授给大学生,并由专业专职老师进行此门课程的讲解。完善课程设置。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进行授课,可以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要泾渭分明,并且明确传统文化课程的地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等。完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将仁爱、爱国、自强不息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纳入考核机制,并明确规定考核机制条款,公开透明公示告知学生,做到真正检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应用效果,而非形式主义。

(二)定期开展多样化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特色活动。寓教于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最好的方式,活动的开展也刚好可以实现知行合一的目的。例如:发放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读本,让每一个学生作为行为手册进行参照鞭策自己;在校园中建设关于传统文化的历史角落或塑立传统文化中经典人物的雕塑雕像,时刻营造传统文化充斥的校园氛围;利用校园地理位置优势,就近参观名胜古迹或在该地开展系列活动,巩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在特定的传统节日,大规模的开展校级的活动,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播放和张贴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潜移默化的为学生传授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邀请国内外研究传统文化领域的知名人士来校为学生们进行讲座,发挥其影响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场场文化盛宴。

(三)提升高校教师关于传统文化的专业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是离不开一只高水准的专业的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是有着言传身教的作用的,要以身作则,并且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采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随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引入实证,或者在各个知识点中均可引入传统文化,如此深入浅出的讲解,相信学生们一定会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焦艳,黄琳庆.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4):152—154.

[2]胡培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22—127.

[3]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8):56—61.

作者:张健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