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性质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这一学科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重任,而语文教材也是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而这就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将传统文化有效的深入其中,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际渗透效果令人堪忧。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加强对其的研究力度和程度,总结出更多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概括的来讲,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学生修养的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理解忠孝礼仪廉耻等这些基本的传统文化,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一种隐形的约束作用,让学生更能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行为去学习、生活、处理事情,让学生更好的做人,在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修养都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十分有帮助的。第二,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需要继承和弘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而中学生的队伍又比较庞大,当更多的中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发扬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时,也就能够影响到更多身边的人,这样一来,就能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实现更完善的传承和弘扬。第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会认为语文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倦怠和厌倦的心理。而将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其中,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更独特的魅力,让学生觉得教材内容别有一番风味,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而语文教材中又有很多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一来,传统文化和语文教材能够实现有效的互动,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二、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是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的,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本人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几点建议,并辅以案例佐证,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教材中找到传统文化渗透的衔接点。初中语文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所以,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的程度,从中找到衔接点,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例如,在渗透爱和美这个传统文化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文章中塑造的形象,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爱,不同的美,并能够感受到不完美中的“美”,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背影》中的父亲身材臃肿,步履蹒跚,不美。《台阶》中的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不美。《老王》中的老王“面如死灰”,行动“迟缓”,不美。《信客》中的老信客“不诚信”也不美。这些人物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他们的精神是美的,这就是不完美中的“美”的最好诠释,烘托出了人性美的价值。2.教师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加强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力度,用自己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实现真正言传身教。例如,在讲解《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知人论世的理解方式深入探究,运用多个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逐渐走入刘禹锡的内心深处。从而让学生明白读经典美文就是读作者心路历程的道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处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一线教师的神圣使命。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的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
作者:张莲香 单位:甘肃榆中县东滩中学教师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摘要】即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许多的指导意义与重要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为合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拓展,向高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本文重点围绕“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一课题展开讨论,希望对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对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能够提高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对提高高中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此外,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传统文化不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十分有利。
(二)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渗透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使我国的优秀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古圣先贤的大智慧,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深挖语文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应当深挖高中语言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并且应当将一些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作为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向学生介绍文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道德修养,使学生在学习与品味的过程中得到思想道德的内化,提升自身的修养,并且能够与古圣先贤的思想产生共鸣。例如,《鸿门宴》这一文中存在着座次礼仪的内容,“相忘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文中讲述了项羽和项伯面东而坐,刘邦面北而坐,范增面南而坐,张良面西而坐。很多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只会停留于字面意思,没有对其中包含的古代座次礼仪文化进行渗透。古人重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忘礼仪。按照古人的习惯,东方属尊贵之地,西方属卑贱之地,座位的好坏依次为东南北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了解文中人物身份地位的尊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主旨思想与文学艺术的讲解,还应当挖掘文中的礼仪文化与饮食文化,细细的体会古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荷花与月色这两种意向,并且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图片的展示,并且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播放古典音乐,向学生介绍古典荷叶的文化,并且可以结合周敦颐的《爱莲说》来学习,使学生沉浸在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当中。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传统文化气氛,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诗词文化。
(三)进行传统文化的课外延伸
教师应当进行传统文化的课外延伸,使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品读经典文化作品,并且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鉴赏意识与阅读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且,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传统文化的扩充,例如《百家讲坛》、《天天向上》等电视节目都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的弘扬,并且可以向学生推荐古风的音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教师应当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加深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这样才能达到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明霏.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64-65.
[2]高洁.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50.
[3]殷飞.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J].课外语文,2017(27):155.
作者:王晓娜 单位: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分析
【摘要】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十分迅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国文化渐渐侵蚀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语文课程作为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占据着重要位置。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主题,将文章分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两个大的部分进行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虽然有所提升,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巨大的缺陷,形式不容乐观。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供教育者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新课标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和理解。老师想要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想要将素质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到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摆到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物质条件上有很大的提升。并且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又忙于工作,道德教育就占据着小学教育的重要位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事物判断能力都较弱,无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辨别信息的好坏、事物的好恶。因此,道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我国的传统文化意蕴丰富,包含着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其中传达着重要的道德知识。学生在进行传统文化学习中,能够耳濡目染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自己的道德品质形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立足古诗词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首先需要立足古诗词教学,让学生首先要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而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加能够传播传统文化。比如《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一句诗词,浓缩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蕴,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思乡的感情。《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寥寥数语不仅将母亲对孩子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加能够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感恩。这是古诗词的魅力,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古诗词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最合适不过。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任何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课外资料的辅助,通过课外资料来充实课程的资源,帮助学生们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所以,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比如,《三字经》《孝经》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语言精悍,传递的正能量也更加能够帮助学生们培养正确的三观和道德素养。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同时,也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些课外资料。结合生活实际,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一些传统文化比较困难,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在一些传统的节假日中,老师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端午节,可以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们观看龙舟比赛,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包粽子。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并且践行传统习俗。在中秋节前夕,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制作传统礼物,来送给自己的家人,在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家庭关系和谐。
三、总结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代表着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一个国家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更加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最宝贵的财产,需要更好的传承。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语文课程将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立足古诗词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华传承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结合生活实际,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文明.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成功:教育,2013(1).
[2]刘显存.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作者:刘杰 单位:临沂罗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