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传统文化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传统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应用论文10篇

第一篇:中职传统文化教育

1、中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文化的缺少会使学生学习功利化,阅读片面化,民族精神淡化,分辨能力差,社会责任感不强,传统文化中的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没有很好的被学生学习和领悟,很多同学在面对生活、学习和情感上的一些困难和挫折时心理脆弱,不能很好的调节和面对,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困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但是社会适应能力不够,合作精神不强,人文素质不高。长此以往不仅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下降,也会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丧失,最终失去了自己和民族的个性。

2、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德育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各种文化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同时还包括佛教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哲学、艺术、文化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以崇尚道德为基本特征的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因此,传统文化对于国人的影响也更多体现在道德领域。应该在道德教育领域向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汲取有益的营养,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它把人格修养看作是经世治国的精神基础和先决条件,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这些观点对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人而言,对于如何防止人性的异化、扭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中国当代的中职院校学生,应该在了解人类人文精神共性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民族归属感,体现本民族的人文精神。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讲,只有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获得心灵的归属,找到“心灵的家园”。

3、中职院校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3.1重视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

阅读全文

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论文

一、重视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

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完成社会主义宏大梦想的中流砥柱。小学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优秀品德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初步形成对道德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判断,但仍需引导的阶段。因此,做好青少年的教育要从孩童时期抓起。一方面,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好坏决定其自身以后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意识也决定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所以必须受到重视。因此,抓紧小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实践措施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有关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中提出: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可见,将中国传统纳入小学德育教学是时代赋予的要求,更是小学德育培养有素质人才的社会价值。因此,教育界要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发展学生德育这一载体的作用。

1.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让传统文化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备案时,要分配好课本内容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比例,将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自然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如,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时,老师除了指导学生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意思外,也要向学生讲解清明节的来历,甚至可以延伸至课外,让家长带领学生去了解中国几大传统节日的由来。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一个人学到了,家长也巩固了这些知识,难得的是,你的一道家庭作业,无意间也指导了某些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们,学会了一种教育方式,真可谓一举三得。另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需要孩子主动学习,才能更广泛地、更深入地学习课程之外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正确地指导,不断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激情,以达到培养爱国意识的目的。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开花

阅读全文

中专语文传统文化论文

一、中专语文传统文化人文教学资源拓展实践研究的意义

中专语文的教学,在学生这个时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智力、性格、意识形态和身心正在不断的发育和成长,所以在这个时期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内涵,那么中专的语文教学就要抓住这个时机,以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文教育资源来指导和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品质的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学校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着力提高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对学生的意识和态度的培养和形成,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社会环境。把人文资源引入到语文传统教学中,可以促进中专语文课程的改革,改进老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方法,并且有利于开阔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视野,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中专学校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平常的课程为主要载体,将人文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把中国传统文化植入学生的身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强化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提高本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中专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技能的坚硬后台,利用人文教育资源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对于中专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专语文传统文化人文教学资源的拓展实践

从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中选取古典名著、历史贤儒、人文名胜以及文化遗产,让学生在这之间品评与思考,这便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一)从古典名著中获得实践

我国的古典名著可谓不胜枚举,里面刻画的性格特点以及人文品格生动形象,我们可以从中拓展,使学生对于其中的东西进行评价与鉴赏,培养学生对这方面浓厚的兴趣爱好,从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文化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研读古典名著,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对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意义匪浅。

(二)从历史名儒中获得知识

阅读全文

现代传媒与乡村传统文化论文

一、现代传媒与畲民的媒介接触行为

(一)传统媒体的接触情况不同,但影响仍然强大

在各种媒介中,电视的作用最为突出,已深深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电视成为最受村民欢迎的媒介,在调查问卷中,82.3%的村民把“看电视”当作休闲活动的首选。在我们调查和访谈的这些村民家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茶余饭后,人们会聚集在电视机前边聊天边看电视。通过电视,村民们知道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收看最近最火爆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而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则成为村民们接触最少的媒介,只有13.4%的村民选择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少数民族村落购买报纸的渠道并不多;另一方面因为村民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较低,阅读报纸较为吃力。而听广播的村民则更少,只有5.3%的村民会收听广播,且大多数是老年人群体。

(二)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畲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盛行

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在中国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在调查的成人中,手机的拥有率为71%,网络的拥有率为24%,虽然手机的拥有率较高,但在成人中,人们更多用手机来打电话。手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功能在闽东畲民中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用手机上网的成年人较少,占调查的总成人数的11.5%,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畲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他们手中的手机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廉,手机的功能也相对简单。智能手机的拥有量并不多,另一方面是由于用手机上网,产生的流量还要另外计费,这就给畲民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而且操作智能手机还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而畲族的成年中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操作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是手机在闽东畲村还更多是一种通讯工具的原因。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虽然智能手机、互联网络在畲民中的普及率还不高,但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却广受欢迎。在我们调查的青少年中,初中生48名,高中生20名,总共68名中学生。在这些人中,拥有手机的占58%,拥有电脑的占51%,用手机上网的人占31%,73%的人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60%的人上网是为了娱乐需求。智能手机、互联网络在青少年群体中盛行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群体热衷于追求新生事物;另一方面是因为畲村的家长重视下一代的培养,只要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都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二、现代传媒与闽东畲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变革

(一)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

阅读全文

纪录片传统文化论文

一、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及局限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方式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承方式:第一种是家族传承,它是在家庭、家族、亲友或邻里等日常生活私人交际圈中进行传播和继承的方式;②第二种是师徒传承,它是一种有主动意识的传承方式,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第三种是仪式传承,它是通过某种仪式或者活动,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但是,以上三种传承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三种方式传承的范围比较小,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只能在同一地域进行传承,受众比较单一,周期较长,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家族传承随着家族人丁的延续会有逐渐衰退的风险。如果家族里的人员较少,甚至绝代,那么这种传承也将随之消滞。同时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和喜好不同,在传承的内容上也会有所侧重,这就使得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无人传承的境况。

二、纪录片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媒体借助自身的传播优势,打破时空的限制,在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范围、延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时间和丰富内涵方面,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电视纪录片大多运用纪实手法,将原汁原味的生活如实地记录下来,客观再现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动作的具体细节,因此它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1.唤起受众对故乡的眷恋与儿时的回忆。

文化的记忆理论是德国学者阿斯曼提出的,通过文化传承方式来解释文明发展的规律。他指出以文字和意识为主要媒体的文化记忆,对民族主体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③从19世纪的照相术,到20世纪的影像媒体,再到今天的数字化新媒体,大众媒体俨然成为传承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电视的影像,人们或多或少都能回忆起属于自己时代的记忆,这就有可能将单一的个体连接成统一的“民族大家庭”,构成影像的共同体,延续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记忆。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编导就运用到了这一点。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介绍到广西的美食酸笋以及柳州的螺丝粉,让当地的受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和交流的焦点,并引起为生活而远离故乡的人对童年的回忆。《舌尖上的中国》这一部纪录片以美食为主线,反映出乡愁与亲情、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以及城市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影响等。④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曾经属于我们的饮食文化渐渐被遗忘,而《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电视屏幕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种文化的集体记忆,唤起了人们对故乡热土的眷恋。

2.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直观教育。

阅读全文

传统文化标志设计论文

一、汉字文化的运用

将中国汉字运用到标志设计中,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作品中的重要体现。汉字不仅是完成交流的符号,也具有艺术上的美感。在汉字形成的初期,其形象即使对事物形象的临摹,所反映的信息皆可以从其形象中发现。在后来的演变中,为方便书写和交流,汉字逐渐变得简单化,在形象上也更加完美。

1、书法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多种方式。在标志设计中,常常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所借鉴。在很多老字号商标的设计中,都可以发现书法艺术的痕迹。在现代的商标设计中,书法的应用也很常见。如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中,就将书法艺术完美的融入到了现代的标志设计中。该标志将三人携手相拥的画面以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书法的轮廓又构成了汉字“世”,不仅将团结、美好、和谐的理念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向世人展现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底蕴。

2、篆印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篆印字体是将汉字印在方形的工具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将篆印字体应用到标志设计中,能够将字体的线条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就应用到了传统的篆刻艺术,该设计将北京的京字以篆刻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将篆刻艺术的精髓提炼出来,也将我国的汉字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设计中,汉字“京”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正在运动的人,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上显示出我国汉字文化注重写意的特点,体现了民族性的审美观念。

3、繁复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阅读全文

戏曲服饰中的传统文化论文

一、戏曲服饰及其形成

戏曲服饰产生后,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脱离群众,从群众可接受的程度上,进行戏曲艺术和戏曲服饰的发展。久而久之,戏曲服饰成为戏曲的一个象征元素,其发展的生命力不断的增强,戏曲成为一种表演艺术,而戏曲服饰是增强这种表演艺术的催化剂。在长久的发展中,人民百姓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热爱生活,对艺术充满追求,戏曲、戏曲服饰的变化,就是人们对艺术文化追求的体现。当前戏曲和戏曲服饰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国丰富的文化艺术,戏曲以及戏曲服饰是中国的文化瑰宝。

二、戏曲服饰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长久的沉淀,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艺术风格。随着中国戏曲的发展,在其表演的过程中,对戏曲舞台表演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戏曲服饰也具有封建等级制度的特色,戏曲表演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服饰,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宁可穿着破旧的戏曲服饰,也不能出现穿错戏曲服饰的情况。戏曲服饰的不同分类,体现着不同的身份,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非常浓厚。从戏曲服饰的样式上进行分析,戏曲服饰的样式有限,为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力,需要加用不同的图案、花纹、色彩,而形成不同的戏曲服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将戏曲艺术完美的呈现出来。例如褶子,褶子是戏曲服饰中最为常用的样式,其中采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纹饰、不同的布料,将贫富、老幼等在戏曲中的角色呈现出来。戏曲中文生这个角色的褶子一般是梅、兰、竹、菊,而武将的褶子多为虎、豹等兽纹,将武将的勇猛体现出来。不同的戏曲服饰呈现出不同的戏曲人物,同时将戏曲人物的性格体现出来,有效的将戏曲的表演艺术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戏曲服饰上的花纹、色彩、图案,和戏曲演员的角色有密切的联系,在戏曲表演中,身着合适的戏曲服饰,加上相应的舞台妆容,就可以呈现出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在戏曲服饰中呈现出来的传统文化,除了戏曲服饰的纹饰、角色文化之外,还具有服饰设计的搭配文化艺术,在戏曲服饰设计的过程中,基本的色调是相同的,服饰的造型和色彩是同线型,戏曲服饰其他方面的设计,也具有相互映衬、相互搭配的特点。

三、结语

在戏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戏曲服饰的艺术文化发展逐步的成熟,不同地区的戏曲,有不同的民族艺术特征,戏曲服饰也是。戏曲服饰不仅是中国传统服装的继承者,也是中国人民审美艺术的体现者。在戏曲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在戏曲服饰中展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和文化魅力。

作者:张树桃 单位:石家庄市京剧团

阅读全文

剪纸传统文化论文

一、剪纸文化的美学特色

剪纸力求单纯但不单调,追求简练但不简单。以少愈多、以简表繁、以小见大为剪纸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从其特点上来讲已经不再是去复制和素描。相应的,作者已经有了对其艺术作品的强烈认识和具体感受。作者从实际情感出发,将自己的内心融入到艺术作品当中,在这其中画面与结构式现阶段作者所着重要理解和表达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现代民间剪纸艺术,已经脱离了当初装饰的必要商品特点而是掀开了艺术的神秘面纱。这对于我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是非常有利的。正因为,现代民间剪纸艺术具备了随意性和艺术性的基本特点,它才能作为劳动人民最为淳朴的艺术表达方式发扬光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剪纸艺术从直观上无可厚非的具备着装饰性的特点。装饰这个概念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伴随人类出现,可以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从诞生之初,确实是只具有这个属性。当时人们为了将环境装饰的更加美丽而发明了这个方式来进行操作。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装饰的属性从民间而来最终也要回民间而去。剪纸本身作为商品来讲,装饰性是首要被发现和研究的。然而我们的民间艺术家,不能仅仅止步于此。马蒂斯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论,那就是“装饰和表现是同一的”。艺术家在艺术上总是有着过人认知力。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句话,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要将现实的情景升华为艺术的情景,这样才能为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带来艺术思想和艺术气息。

二、作为美术教师传承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政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文化艺术带来的魅力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传统文化当做重要的教学任务,多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部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和发扬。

第二,美术教师有必要留言资料扩充能量,多动笔提高绘画技巧,一点一滴的积累,是自己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成为有修养有文化的教师。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三、结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