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茶文化思想政治发展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茶与文化的结合体,更是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非物质载体。既然茶文化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茶文化也就可以体现中国的国民性,即国民思想政治。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随之则是国人思想政治变化。鉴于此,分析茶文化对国人思想政治发展的影响就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茶文化内涵,还有助于国人思想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
茶文化;国民性;思想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广泛,其中茶文化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人思想政治特征,也为中华民族大一统奠定了基础。研究并探讨茶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更有助于发展国人思想政治,两者之间具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1.1茶艺
在茶文化中,茶艺处于核心地位。一般而言,食茶要经过食茶、喝茶、饮茶、品茶四步,也只有到品茶这步,才能使得食茶具有艺术性,才能称得上是茶艺。当人们的食茶行为变为一种艺术行为后,茶就会蜕去最基本的意义,会对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产生作用,进而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如茶道、茶馆、茶艺等,并使茶艺存在独立的价值。
1.2茶道
茶道即所谓的品茗之道,是茶艺操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是茶艺的魂,更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由于茶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茶也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秉性,即厚德载物,道与器本身就是融合的,茶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使得茶与道同时获得了升华。处于现实中心的人都在不断寻求超越现实,摆脱身心的束缚的路径,进而获得身心解放、获得情感的解放。茶道所追寻的正是这种对人生、对现实的超越,静与雅是其主要特征,这种特征既符合茶的自然属性,又是艺术的自然特性。中国茶道精神为陆羽首创,他将诸家思想均融于茶理,并结合唐代文化特征,这便是茶文化的雏形。
1.3茶德
诚如上述,茶道以茶德为基础,茶道是茶艺的魂,而茶德则是茶道的魂。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德早已获得世人的认可,并推崇备至。所谓“精行俭德”,表明茶德的标准是茶的优良品质必须与品德优良之人匹配,这也是茶道的核心精神,也即重德。基于此,茶人都以追求塑造高品质的人格、不断完善自我追求目标。茶德,既体现着茶人的精神,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对茶的认识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的品貌,不喧嚣,不激扬。随着茶品在生活领域中的渗透,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认知开始浮现。
2中国茶文化发展国人思想政治的必要性
2.1公共意识淡薄
中国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中国传统的“差异格局”目前仍在影响中国国民的思想政治。外加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国人的公共参与意识不断缺失,自我意识不断膨胀。现实生活中,国人公共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个人自我利益驱动的影响,多数国人将个人利益看得过于重要,群体观念淡薄,缺少国家感、缺少使命感;其次,多数国人自治能力缺失,公共场合不能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最后,自我防范意识较强,相互之间缺少信任感,不关心他人境遇,对公共事务缺乏关系。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重德,提高国人的道德修养。
2.2人格精神欠缺
人格精神欠缺一直是中国部分国人的劣根性表现。现代社会,这种劣根性依然存在,并且表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1)人生价值及理想的迷失。这主要表现在缺少追逐价值的勇气,自己的生活往往不能做主,而是依靠他人,要求他人为自己的生活指明方向,生活态度更是模仿他人,容易屈服于他人的世界观及生存方式。当前,中国梦是国家思想建设的主线,这一主线反映出当前国人缺少自我理想,追求自我生活的现状。(2)自治能力不足。这主要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下降,无法进行自我评价。社会发展最需要的是可以进行自治的个体,并可以按照社会法规及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进行自我个体管束,以保证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但现实生活中却普遍存在个体自制力缺失的情况,如班级管理中,自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觉地遵守班级秩序,可以获得较大的自主性;而一些不具备自治能力的学生,则需要代表权威的教师或班干部进行管束,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学生对权利的过度盲目崇拜。此外,由于自治力缺失,导致国人法律观念淡薄,无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人格尊严,还无法以法律武器规范个人的行为,导致社会秩序紊乱。这种现状的改变,需要国人具有一种求和精神,天人合一,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中国茶文化对国人思想政治的发展
3.1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重德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茶文化开始盛行。茶文化的盛行是为突出国民的精神境界,即示俭。唐代,中国茶文化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世人称为茶圣的陆羽。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指出,茶性节俭,最宜德行精俭之人饮,这就要求茶人应当具备勤俭节约的美德,并积极遵守这种美德。唐代以诗闻名于世,其茶诗也存世较多,这些茶诗也多描述品茶所得的境界。也正是通过对茶诗优美境界的描述,国人那种重德、追求完美的性格才得以凸显。而后宋元明清四朝的茶人也继承了前期茶人重德、追求完美的茶德,对茶的赞美也不绝于耳。如苏轼曾做《叶嘉传》,传中苏轼详细阐述了茶的品德,其用意则是借茶抒意,表明作者对完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另外还有许多关于茶的诗篇,正是在茶的境界中体现了国人的国民精神追求。
3.2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求和
茶本身就是一种中正之物,品茶则可以实现人的心情的平和,消除人的烦恼。在中国,茶文化异常繁荣,中国国人也特别爱饮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品茶会给人一种平和的享受,使人放松身心。晚唐茶人裴汶在《茶述》中指出,茶本性精良,味道纯净,具有消除烦恼之功效,可以帮助人实现中和。鉴于此,中国国民多喜爱品茶,并在品茶中求和。中国人的求和并不仅体现在上述言论中,更多的是体现在饮茶、品茶的感受中。茶圣陆羽以《茶经》名闻于世,这本论述茶的经典的核心则是对天人合一的孜孜追求,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合一,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合一。纵览中国历朝历代的茶著作,其基本精神均是国人对天人合一、超凡脱俗境界的不断追求。
3.3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雅与静
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的茶文化也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种审美文化,并不仅仅源于茶的外形美、茶艺的美,更源于中国国人思想政治中的雅与静。在雅、静的自然山水中,在人为的具有雅、静的环境中品茶,享受品茶带给人们的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进而显示出中国国人思想政治中的好雅、好静的国民性格。纵观历朝历代的关于茶的论著,其阐释的品茶的环境均是山、水、云雾等,这些环境的共同特征就是雅与静,不能不令人沉醉,是一种超脱的美。几千年以来,中国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尤其喜欢这种品茶的美。如在室内品茶,则必须营造这种雅与静的具有山水特征的环境。唐代品茶多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宋代品茶则多在室内进行,并注重品茶环境的营造。宋代诗人吴自牧在《茶肆》对当时杭州的茶肆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指出列花架以装饰门店,并将奇异之物安放在花架上。明代关于茶的论著则多是对室内品茶环境的论述,及对自然山水环境的追求。如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了最适宜饮茶的环境,窗明几净、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这些环境均是既雅又静,且有山有水。
3.4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坚忍与克制
现代作家林语堂曾说过,一壶清茶便可随遇而安。一句随遇而安,不仅突出了中国国人的性格,更突出了中国文人的性格。儒家思想的引导,中国国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并不断追求这种己任,其中尤以中国文人最为突出。但芸芸众生,能到达这种境界的毕竟是少数,即便顺利入仕,也常会有不如意的事情。面对现实的挫败,道家的无为、坚忍、克制思想就成为中国国人的政治思想的调节剂,且这种政治思想在茶文化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国人尤其是文人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经常沉湎于品茶,以茶作陪,坚忍并克制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国人面对人生挫折且无可奈何之时寻求心理安慰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国人政治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茶圣陆羽的一生是充满挫折的一生,但是他仍然可以持续坚忍,并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以茶为伴,最终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的茶著作———《茶经》。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多数茶著作都是经过此过程产生的,如明朱权的《茶谱》。靖难之役后,朱权被改封南昌,仕途失意。但朱权并未醉心于极端宗教,而是在郁然茂盛的茶园中品茶,由此化解自己内心中的愤怒,强迫自己绝尘于世,最终造就了《茶谱》一书,对中国后市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历史中众多的茶著作,多数都是中国文人所做,且创作背景均是在人生不如意,以茶寻求安慰时所做。唐代著名诗人卢仝,如果人生得意,就不可能有《七碗茶诗》流传于世。宋代诗人苏轼,如仕途得意,也就不会有《叶嘉传》流传后世。正是中国这些文人的人生的无奈,才能使得他们醉心于品茶,并丰富了茶诗,丰富了中国茶文化。
作者:黄亚果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104-106.
[2]梁晓宇.中国茶文化的特征[J].乌蒙论坛,2014,(2):36-39.
[3]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38-140.
[4]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4,(7):19-22.
[5]姜卫卫.湛江茶文化的特征及其价值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95-98.
[6]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问题与走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4,(1):35-36.
[7]高心燕.浅谈中国茶文化的特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6):19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