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外茶文化综述(共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
一、茶道溯源
自780年陆羽著《茶经》以来,悠久的茶文化也深深地吸引了大批来中国的留学生和学问僧,在现代中国有着“茶圣”之称的吴觉农前辈在经过考察后认为“唐代,日本僧人大批来华,除了大量佛典从中国传入日本,从而促进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外,同时中国茶叶也传入日本。”第二个时期是在南宋时期,中国在此时期,茶生产规模扩大,茶叶制作、饮茶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唐朝主要以皇室为主的饮茶方式,而宋朝是除“宫廷茶宴”之外,“寺院茶宴”也得以兴起。“寺院茶宴”是由于禅宗的发展,僧人在用本寺茶茗招待客人的过程中,形成的喝茶礼仪。由于唐朝的衰退,而停止派遣唐使的日本,至宋朝南迁之后,当时的当权者平清盛积极推进海外商贸,中日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兴起第二次高潮,此时又出现入宋日僧。他们在寺院学习禅学的同时,受到茶宴文化熏陶。日僧们通过各种途径把“茶宴”,“斗茶”“,点茶法”传到日本。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是荣西禅师(1141-1215年)。他曾两度入宋,在中国期间,认真研习茶艺,学习种茶,制茶的技术,并在回国时带回了茶籽。他回国由九州回京都,一路播撒茶种,这些地区现在是日本最著名的茶叶产地。荣西倡导以茶养生,并用汉字在1192年写下了日本最早茶事著作《吃茶养生记》,“荣西在书中介绍了茶的功能、种类、茶具,以及采茶、制茶、点茶方法,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而后来由于《吃茶养生记》受到上层的推崇,得以随着饮茶习俗流行,特别是在禅院渐渐形成了一种佛教礼仪,这种礼仪是后来日本茶道的雏形。第三个时期是明清时期,明清中国茶道的主要特征就是传统的煮饮法由于散茶的流行而变成了冲泡法。一般学者认为是中国明末高僧的隐元禅师在1675去日本传授明式的禅宗时把这种冲茶的方法带去的。
二、茶道的方式沿革
从日本茶道溯源中我们可以看到茶道来自于中国茶文化。从现在看中国茶文化的特点是重品饮,而日本茶道重程式化。从中国接受的茶文化发展成茶道经历了哪些变革呢?“茶人”和茶道的形成:茶道源于“斗茶”这一是始于晚唐,盛于宋元的品评茶叶的形式。这种流行于宋元的游戏,是通过制作茶的炙茶、碾茶、罗茶、煎水、点茶等多道程式,展现茶人评茶及茶艺高低的竞赛活动。这时已到日本室町时代前后,居住在与中日贸易交往密切地区的人,由于可以在贸易往来中获取中国文物,这些人中就出现了“茶人”。“茶人”即“爱好茶道、精通茶道之人”“茶人”多为一些拥有权力者,以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或同中国交往密切的僧侣们。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与推动,在日本也出现类似宋朝的“斗茶”的茶会。后来,一位叫村田珠光的僧人在“斗茶”的基础上加入了禅宗的一些做法,把饮茶和参禅结合起来,创建了最初的茶道概念。此后,著名的“茶人”武野绍鸥(1502-1555)在村田珠光茶道的基础上提出了“茶具简略化”的主张。后由其弟子千利休(1522-1592)加以完善,更把茶道艺术向精神修养的方向推进。千利休1592年被赐死,使得其创建的茶道模式被定格,千利休被认为是日本茶道的创始人,他的去世也成为日本茶道的起始点,他改进的茶道模式一直延用至今,受到后世“茶人”的追捧。茶道礼法的沿革:坐姿:日本茶道礼法的姿势是双膝跪坐。茶道最先的姿态还是采用当时常态的姿势即男人采用盘腿,千利休发现盘腿坐式不利于点茶的操作,所以他倡导的点茶姿态为单腿坐单腿立式。
进入江户时代,在注重形式和以武士阶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源于王家子弟的成年礼仪式中的礼仪“小笠原流礼法”就成了日本礼仪的代名词。由于茶道和礼仪是一起发展的,所以“小笠原流”礼仪中的双膝跪坐的坐姿也渐成了茶道中的坐姿,一至沿用至今。茶道具和规则:其实日本茶道所体会的不仅仅限品茶这一过程,包括从迎客至送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使用的道具的种类之多,使人惊奇。首先,为了开茶会,人们要修建茶室,现代的茶室一般都不大,室内可以陈列名家字画、珍稀古玩,当然也可陈列一些饭碗、炭炉、火筷子之类的物件,这些物件统称“茶道具”,当人们步入和室,首先参观“茶道具”,“茶道具”观赏源于当时对中国文物的观赏。接着参观主人点茶,吃主人送来的怀石料理。这种茶道程式是由禅宗寺庙喝茶的同时吃点心的规则而来的。这种简单的食物或点心就叫“怀石料理”。直至主人招呼再次入席。接着捧出盛茶的茶碗先敬正客,然后依次敬其它客人等。品茶时还要发出啧啧声音,表示对主人茶的赞赏和喜爱。同时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示受领主人的好意。最后的一名客人喝完之后,在正客的建议下大家陪主人同喝。接着食用干点心,每人再喝一碗主人招待的薄茶,向主人道谢后一同退席,主人则跪坐门侧相送,一次大约二至三个小时。家元制度的创建:家元制度是在17世纪初,由当时日本的统治阶级江户幕府对社会各阶层进行格式化等级划分之后,各文艺活动也被格式化。各文艺派别开始实行严格等级制度,按修行的年限和技艺高低排列,这就是家元制度。日本茶道以千利休开始,也以千家的三个流派为中心传承至今。各代家元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承各自的茶道技艺之外,还必须在任期中创新一套点茶新技法,以及改革一些礼法适合社会的发展。
三、茶道的文化蕴含
日本茶道初始于中国文化,但把“茶”上升为道,成为一门艺术,这是日本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饮茶文化传播的初期,与之有关的都是遣唐使中的僧人,而在其后的几个关键时期的人物如荣西禅师、村田珠光等都是僧人。据此我们可以断定:通过佛教与僧人,向上层社会和其他各界传播是中国茶文化传播到日本的主要途径。正是由于这样,在中国茶进入到日本时就有了“禅”的意味。陆羽的《茶经》是当时对日僧有深刻影响的一本书。陆羽在书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茶道”这一概念,但他在《茶经》上册中“一之源”一节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其实他强调“精行俭德”四字是饮茶人应具有的道德品行,这深深地影响日本茶道。被称日本“茶经”的《吃茶养生记》除了各方面全面介绍茶而外,荣西也提到了“茶德”的概念。荣西把这一概念放在《吃茶养生记》上卷的最后部分,荣西在驳斥一些对茶的非议说:“是则不知茶德之所致也。”这是他对茶的理解,除了作为一物的存在之外,茶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从日本早期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茶文化思想对日本茶道思想初期的影响:中日两国的茶人都是希望通过在品茶使思想得到升华。《吾妻镜》这本书在记录了荣西给源实朝献茶之事后,也称《吃茶养生记》为“称誉茶德之书”。茶道创始人千利休是大德寺古溪和尚的弟子,是他明确地提出“‘和、敬、清、寂’这四规为日本茶道的宗旨”不论是他,还是前辈武野绍鸥到村田珠光,都和禅门都有着缘分。日本人自古就自然崇拜,其本土的神道教就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而禅也要求通过修行达到“清静寂定”的心境,禅的这种理念在传到日本之后可以说同“天人合一”的理念一拍即合。茶道正是契合了这种理念。到了室町时代(1338-1573),能阿弥把小笠原流的礼法引到茶式中,而其后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引入禅宗思想,在茶室点茶方式、点饮茶的动作方面作了重大的改革。茶室采用简朴的草庵式的建筑,茶室布置得朴素低调,色彩沉静的罐壶及粗茶碗被视为上品。这都是带有禅宗思想:超越完美意识,追求不受约缚的美。茶道仪式开始后,主人和客人采用规范的动作运行点茶和饮茶,全部的身心都沉浸在茶道中,忘掉一切,体会通过茶带给人的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反省自我,达到彼此思想的沟通。这就是借在清寂之中自我反省,消除彼此间的误会机会,达到“和”与“敬”的目的。清、寂是指以“玄妙恬静,简朴枯淡”审美情趣,在导入了自然环境下,才能感受到“禅”的境界。“茶道是通过饮茶来进行精神修养,使人进入静寂闲雅的境界之道,也是培养日本式的礼节之道。”日本茶道同中国茶文化一样强调“和”,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人和自然要和谐共处、从其文化意蕴来看,正是中日文化相互影响渗透的原因。
作者:许明玲 单位:四川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二)
一、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
在室町时代,村田珠光首次主张把茶和禅的精神统一起来,在茶室中追求内心的宁静,创造出了“詫茶”、“詫茶”经过武野绍鸥和千利休得以最终的完善。在16世纪末期茶道的礼仪经千利休得以确定下来,至此伴随着心和形的茶道确立下来。千利休所创造的“詫茶”追求在喧嚣的尘世中的是简朴、恬静的精神。以千利休为始祖创造出了“千家流”流派,在千利休死后,他的后辈三人又分别创立了“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个流派,除此以外还有“薮内流”、“远洲流”等等。
二、日本茶道精髓
茶道与禅有着紧密的联系,茶道源于中国,日本僧侣向中国唐朝学习,将茶带回日本,因此茶道与佛教渊源已久。在茶刚被引回日本的时候,寺院僧侣便把喝茶当做一种读经坐禅的伴侣。后来,通过日本僧侣村田珠光的体悟与实践,茶禅的宗法结合成为了趋势,茶和惮的关系更加紧密了。日本茶道既汲取了中国文化的优点,又发扬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特长。千利休集日本茶道之大成,将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概括为和、敬、清、寂。“和”代表平和的和,调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也是万事万物之间的和谐,早在公元604年圣德太子就在《十七条宪法中》强调了以和为贵的,尊重佛教的政治主张。平和作为日本国民之间世代相传的根本民族性融入茶道中,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主人和客人心意想通,融洽会话,同时尽量避免政治和色情话语;在茶室中非常注重调和,在茶席中,茶会的目的要和茶具的形状、颜色、及季节感等相协调等等,这些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做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洁净之意,特别是茶室里要求一尘不染。茶道的“清”是与佛教的“清境”息息相通的。
在日本的茶室多用院子围建,当踏入庭院时,人们就如同脱离世俗世界、身心洁净,进入另外的精神世界中去。到达茶室的路径被称为“露地”,在这条路上有一个洗手盆,客人在此蹲着洗手、漱口后才能进入茶室,这些都是清的具体体现。日本茶道的另一精神内涵就是“寂”,“寂”倡导人们要有一颗平常心,谦虚恭谨,彬彬有礼,不奢华,永葆坦荡无私的心,同时内心宁静、平和,在日语中描述“寂”的语言如下:閑寂な心の動き、さっぱりとしている中に深い味わいをかじさせるもの、かくれ趣等等,这些语言都对“寂”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从中国传过去的茶文化,在日本取得了独自的发展、同时结合日本的风土及日本人的心情形成最后的茶道,虽然随着时代的变更,茶道的形式发生了些变化,但是在利修死后四、五百年后的现代,它的精神并没有变化、继续传承下去。本文对作为日本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茶道的起源、发展、及其精髓进行了总结分析,源于中国、却有着独特发展的茶道深深地扎根于日本人的生活及精神世界中,这是一种从日常生活中确立起来的文化。
作者:黄鹤鹤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