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微民俗茶文化社会纽带的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茶的实用性与社会符号
茶对西藏日常生活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汉族饭饱腹、藏家茶饱肚”等藏谚也证明了这一点。BethMcKillop研究认为,面对批量生产的食物取代茶叶在西藏百姓饮食中的地位的时候,那些年长之人表现得极不情愿,他们不愿失去以酥油与茶为基础的饮食传统。
茶在西藏传统社会中的实用性及社会地位之重由此可见一斑。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奖励常使用茶。赛马比赛中,不论是骏马赛、马狗赛,还是成人赛、孩子赛,胜出者均会得到一定的奖励。一般而言,首先由德高望重者或者姑娘献上哈达,再领取物质奖励,如牦牛、羊、茶、丝绸等。茶的物质实用文化中传达着西藏社会的变迁声音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造成的摩擦与冲突。甜茶在西藏的传入、传播与流行过程即是重要体现之一。1920年前后,在拉萨曾流行过一首歌谣,歌谣唱道:“坐在茶馆喝甜茶,表明当时,甜茶已经在拉萨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一些人爱喝甜茶,另一些人又在讽刺甜茶。一方面体现了酥油茶与甜茶在市场中的地位与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价值观念与新兴生活观念的角逐,成为西藏社会变迁的一种表征。
二、茶在生活互动中的纽带作用
如复杂且绵延几千公里的茶马古道不仅推进了小区域内的贸易互动与生活互动,而且促进了沿古道周边地区的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由于西藏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目的地,所以这股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的风潮对西藏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构成了其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这种文化纽带作用进一步拓展。茶也在西藏传统社会的丧葬仪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藏传统社会存在着多种宗教化的丧葬仪式,以天葬为主,包括土葬、水葬和火葬等。《西招图略•西藏图考》中对天葬过程有详细描述:“西藏凡人死,均用绳缚,令膝嘴相连,两手交插腿中,以平日所著旧衣裹之,盛以革袋。男女罗哭,复用绳系尸于梁,延喇嘛诵经。量其贫富,以酥油送大小诏,供佛前点灯之用。并将死者所有物,以半为布施布达拉,以半为延请喇嘛念经,并熬茶、及一应施舍之费,即父子夫妇亦不私蓄一物。其尸数日后,负送剐人场,缚于柱,碎剖,其肉喂犬为地葬。其骨以石臼捣成粉和炒面搓团,亦喂犬或饲诸鹰,谓之天葬,以为大幸。剐人之人,亦有碟巴管约。每剐一尸,须费银钱数十枚。无钱则水葬,弃尸于水,以为不幸。喇嘛死,其尸皆以火化筑塔。凡人死,亲友吊唁,穷则助以银钱,富者以哈达慰问,并送茶酒。其孝服,男女百日不著华服,不梳不沐,妇人去耳坠念珠而已,他无所忌。富者时请喇嘛念经,以冀冥福,至一年乃止。”在这段关于天葬的文字记述当中,茶既是仪式中的实用之物,又扮演了沟通生者之“此岸”与亡者之“彼岸”的纽带作用。
三、茶在婚姻关系中的纽带作用
藏族婚姻关系中也存在着深厚的茶文化。《西藏志》和《西藏图考》中不同程度记载了婚嫁情况。婚姻重视程序性及物品的使用性。茶是所使用众多物品中重要的一种,主要作“聘礼”、“婚姻仪式”(男女双方敬茶及喝茶)和“款待亲朋”之用。在迎娶礼俗中,女方要送出嫁姑娘至男方家,先在女方家门外搭一个凉棚,里面放置被褥等物,新娘坐中间,父母旁坐,亲友列坐两边,把茶、果品、糖枣等摆到小桌上,让新娘与家人饮茶、用酒、食米粥,然后,亲友们扶着新娘去男方家。到达男方家后,先让新郎新娘坐在一起,然后饮茶或酒。第二天,男女双方父母及亲友穿上漂亮衣服,脖颈上挂着哈达,拥着新郎新娘绕街而游,到亲友家门口时以茶(有时以酒)在街上敬奉。西藏一些地方的婚礼上有唱婚礼歌的习俗,其中以茶为主线的婚礼歌占据了重要位置。主要分为“扬茶歌”、“赞茶歌”与“敬茶歌”三类。通过扬茶、赞茶以及敬茶三个阶段的唱词,把茶的诸多社会特征与美好爱情相联系,既是颂茶也是对爱情与婚姻的美好祝福。
四、结语
在西藏传统社会中,茶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西藏传统茶文化不仅是“物为人用”的实践观念的应用,也是西藏人民创造精神的体现与产物。正是因为在西藏社会生活中这种非凡的地位与作用,茶才能够通过文化形式构建起多种生活的纽带,巩固着自身“一日不可无茶”的角色,除去那些西藏旧制产生的压榨剥削与性别歧视外,茶文化使传统西藏的各类日常生活形成一种有机网络,传承与发展了许多与茶相关的西藏优秀文化。
作者:赵国栋 单位:西藏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