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茶文化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茶文化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流传数千年的智慧成果,有着极高的民族优越性,并被代代相传。大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手段,可起到规范大学生行为、维护教学与生活秩序等作用。茶文化具有鲜明的教育功能,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其加以应用有着积极影响,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瓶颈,将茶文化融入管理工作,可弥补现有工作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茶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要求及管理工作面临的瓶颈,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瑰宝,已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思想与行为,茶文化的形成与不同时期国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等有关。大学生是推动国家进步的主力军,对大学生展开高效管理十分必要。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加强了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受管理模式、工作者等因素影响,使得管理质量不符合预期,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管理工作高质量实施。并且,进入新时期各行各业均对人才提出全新要求,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及输出职责,通过开展有效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由于茶文化中蕴含丰富哲学思想,可以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高校可将其融入至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成效。

1茶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

1.1可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

高校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管理工作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主要包含思政教育、行为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等,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正确引领。茶文化中拥有丰富文化知识,在学生管理中加以应用可以有效丰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文化修养。茶文化具有区域性,不同地区均有着专属茶文化特色,由于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存在差异,使其在饮茶方式、茶礼仪等方面各不相同。比如,自古代起,我国便兴起饮茶风气,唐朝时期以烹茶为主,宋朝时期以点茶为主,明清时期则以泡茶为主。在经历几千年发展后形成了多种现代化饮茶方式,比如,粤东地区流行擂茶,闽粤地区流行功夫茶,苗族地区流行婆婆茶等。大学生平日很少关注中国茶文化,大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通过将两者有机结合,可利用学生管理渠道传播与弘扬茶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茶文化还涵盖茶话、茶诗等艺术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

1.2可规范大学生道德行为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分支,其中大量内容均可体现中国人民的传统道德思想。比如,国人喜欢喝茶,泡茶、饮茶、递茶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蕴含丰富哲学道理。国人一向以茶待客,在将茶杯递给对方时,必须双手拖住杯底,或一只手拖住杯底,另一只手握住杯把,以表对对方的尊重。在饮茶时应小口品味,既可感受茶香、茶味,也十分得体雅观。总之,茶文化中所包含的茶道、茶德、茶礼仪等内容非常充沛,值得高校大学生学习。当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经济愈加发达,部分大学生痴迷于网络,形成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作为国家建设的主要群体,当大学生不具备宽阔心胸、伟大抱负时,不利于推动国家建设与进步,因此,可以融入茶文化进行学生管理,使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所提倡的道德行为规范。此外,茶文化还涉及勤俭节约思想,要求在茶活动中应避免铺张浪费,该内容可转变高校大学生盲目攀比、拜金主义等思想,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整体质量。

1.3可健全大学生综合能力

当前,社会进步与行业创新急需全面发展人才,高校是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除了开展智育外,同样需关注道德、审美等教育。茶文化由显性、隐性文化共同组成,其中,显性文化主要指人们肉眼可见的物品,如茶杯、茶叶等,隐性文化则是指需要深挖的内容内涵,具有极强教育、引导功能,如茶思想等,这些内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积极影响。比如,在茶活动中学生既可与茶文化显性物质密切接触,又能在体验过程中感受、了解隐性文化,使其动手能力、道德品质等均得到增强。而且,茶发展至今已不单单是一种物质形态,许多人将其视为“清廉”、“美好”等精神品质。从整体来看,茶文化的融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高校通过合理渗透茶文化能够丰富原有管理内容,提高管理工作灵活性与趣味,使大学生愿意积极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

2基于茶文化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要求

2.1秉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

不仅是高校教学理念之一,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样占据核心地位,而这和茶文化的核心思想相契合。茶文化的形成与人密切相关,随着人类不断发展,茶文化体系不断壮大、丰富,茶活动主体为人,茶思想也服务于人的发展。意味着在茶文化下,高校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在管理中,高校应将大学生置于核心,了解及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需求,此处所指的需求既包含学习与生活实际所需,也涵盖精神、心理及品格需求。高校必须根据大学生数量及管理需求配置对应辅导员,使其能够实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妥善处理好自身与学生间的关系,需建立平等沟通桥梁。对于一些不愿意主动沟通的学生,辅导员应充分落实职责,主动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使学生能够打开心扉,主动分享自己面临的问题。并监督大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变化动态,当发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隐患时,应快速做出反应,杜绝心理问题发生。可见,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茶文化,应在原基础上加强重视度,拉进茶文化与管理工作关联。

2.2保持客观态度与职业素质

在茶文化下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高校必须提高管理工作客观性。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茶、沏茶等过程可使人们养成沉稳冷静的性格,是修身养性的一大渠道,从中也能培养人们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在该条件下,意味着辅导员应以客观态度对待管理工作,不能做出任何有损学生、高校利益的行为,不能采用不正当手段为自身谋取利益,在面对诱惑、欲望时必须恪守工作职责,全身心投入到管理服务工作之中。纵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难发现,导致管理工作质量不佳的原因之一,便与辅导员工作态度、道德有关。有的辅导员由于缺乏职业操守,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形成不良风气,使学生对管理工作丧失信任,不利于推动高校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无法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必须对辅导员提出道德、态度方面的硬性要求,辅导员需对自身提出严苛要求,给学生树立榜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接受高素质教育,与茶文化茶道思想相协调。

2.3注重学生精神修养提高

专业知识技能对大学生发展而言固然重要,但精神修养发挥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可将茶文化所涵盖的精神思想分为“清”、“真”、“敬”、“怡”,这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有着指导意义。其中,“清”主要有“清廉”、“清静”等意,融入到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求大学生需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保持平静,即使面对外界干扰、诱惑也能正确辨别,选择一条正确道路。“真”有着“真理”、“真实”等意,在茶文化中主要指茶人应当保持真实,透过茶活动领悟人生真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则意味着学生应时刻保持初心,在学习、生活及后续工作中均能去伪存真。“敬”有着“尊敬”、“尊重”等意,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做到相互尊重,营造和谐美好社会。“怡”有着“调和”等意,在茶文化中主要指茶人在饮茶活动中应学会感受生活趣味,在学生管理中可将其含义概括为,辅导员与学生均需拥有平和心态。通过渗透茶文化精神思想可净化大学生思想认知,提高其思想境界及管理工作层次。

3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瓶颈

3.1管理模式较陈旧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加强了学生管理重视,随着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明确高校学生管理内容及规范,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管理要求与难度,高校必须紧跟时代要求、教学改革进行学生管理。但从目前管理工作实际来看,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比较陈旧,未从传统管理模式中彻底脱离。在全新教育环境及市场需求下,高校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管理模式,势必会削弱管理成效及人才培养质量,导致学生无法顺应时代发展。部分地方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重心放在管理上,忽略工作服务性质,赋予辅导员大量权利。甚至有的高校认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是主体,学生只是被管理对象,学生需要做的便是听从辅导员安排,把学生管理工作目标放在“管住学生”上,将最终目的放在满足院校发展所需上。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一味强调管理工作要求,但并没有关注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得管理工作没有真正服务于学生。部分高校采用行政化管理模式,在平时管理中并未建立辅导员与学生间的平等交流平台,两者存在上下关系,没有关注大学生生活、精神需求,未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大学生是活跃、拥有主观意识的群体,传统管理模式会削弱管理灵活性,导致管理过程过于死板,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2管理过程缺乏文化浸透

大学生管理工作主体虽为学生,但文化在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文化需服务于学生,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整体质量的重要支柱。然而,当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正面临文化瓶颈,导致管理主体与辅助内容脱离。高校没有加强文化渗透,站在茶文化视角来看,茶文化未有机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大多围绕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没有加强茶文化重视。如果高校能将茶文化价值体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便可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格局,但在该方面还有待完善,大部分高校还未意识到茶文化的教育作用,将工作核心放在学生基本管理上。并且,茶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管理过程,但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单一,且不符合大学生诉求。高校应认识到管理工作开展核心为学生群体,在落实相关管理行为的同时,关注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由于缺乏文化浸透,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法借助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工作者数量及职业素质不符合实需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群体,也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一大因素。现阶段,由于高校辅导员数量及职业素质不符合管理工作需求,增加了管理工作开展难度,使其面临发展瓶颈。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数量与学生不成正比,辅导员数量远远低于学生数量,使在职辅导员工作压力巨大。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频率有所提升,为了提前防范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隐患,辅导员必须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但由于辅导员数量较少,当大量学生需要沟通、咨询时便分身乏术。另一方面,辅导员职业素质不过关。有的辅导员较年轻,才初步接触该工作,缺乏足够工作经验,无法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工作年限较长的辅导员则习惯性使用传统思维对待管理工作,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削弱管理工作针对性。长期处于该情况下,会导致大学生管理工作逐渐流于形式,无法对大学生行为、学习等展开实质性管理。

4基于茶文化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建议

4.1以茶文化为依托创新管理模式

为促进茶文化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机渗透,高校可将茶文化为依托创新管理工作模式。在该方面,由于缺少同领域参考,高校便可借鉴茶企业的管理模式,茶企业中蕴含浓厚的茶文化,在茶文化管理上有着更加完善的体系结构,高校可在了解基础上结合本身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加以适当创新。在茶企业中,领导与普通职工之间建立平等关系,双方可平等交流,甚至企业领导会主动听取员工建议,以此来推动企业不断完善。高校便可引入这种管理模式,将原本的行政化管理转变为柔性化管理,对于原则性问题则应进行强制性管理,从而有的放矢的展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既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管理工作全程,又进一步拉近辅导员与学生间的距离,对于提高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4.2将茶文化融入管理工作目标

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需建立在工作目标基础上,工作目标决定着管理工作内容、方法及最终成效。为了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修养,规范其道德行为,高校可将茶文化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目标中,使茶文化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高校需以不同专业学生培养要求为基础渗透茶文化内容,使茶文化能和学生专业相通,使其在了解茶文化时,又能掌握与巩固专业知识技能。例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条件允许下,高校可带领学生前往茶园、产茶胜地或相关旅游景区参观学习,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勘察中,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此外,高校也可鼓励学生组织茶文化社团,社团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茶文化社团吸引众多对茶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学生可一同观看、学习茶艺表演,组织开展茶文化活动,丰富其学习生活及精神。

4.3提高辅导员茶文化职业素养

在茶文化下进行学生管理,辅导员必须了解茶文化思想、精神,将其与管理工作密切相融,且需具备专业化工作技能水平,因此,高校必须培养高素质管理队伍。首先,高校需招聘一些新鲜血液进入院校,提高辅导员数量,使其满足大学生管理需求。在引入管理工作人才时,应对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提出硬性要求,确保辅导员的基本素质符合管理工作岗位要求。其次,高校应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时既要指出当下阶段管理工作的不足,更要分析原因,针对性进行培训、改善。同时,也要融入茶文化内容,进一步指明茶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培养辅导员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使其将茶文化思想贯穿于管理工作前、中、后,以此来在高校中建立一支作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大学生管理队伍,为管理工作高效实施、学生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茶文化有着积极影响,既可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规范道德行为,也能健全大学生综合能力。当前,由于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较陈旧,管理过程缺乏文化联系,辅导员不符合管理工作实需,导致整体管理质量不佳。高校可利用茶文化突破瓶颈,借助茶企业文化创新管理模式,将茶文化与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相结合,并适量增加辅导员数量,提高茶文化认识与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大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

作者:汤文哲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