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区域茶文化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区域茶文化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区域茶文化发展

摘要:宋代茶文化高度发展,其文化影响力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大。与两宋对峙的北方辽、西夏和金等少数民族区域的茶饮风尚进一步普及、茶业运营管理更加规范、茶事活动范围更加广泛,茶文化艺术作品熠熠生辉,北方少数民族区域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民族融合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宋代;北方;少数民族;茶文化

宋朝(960-1279,分北宋和南宋)是我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继唐代盛世统一局面以来的后发展阶段,也是一个与辽、西夏、金和元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纷争对立、融合发展的时代。在此期间,中华茶文化的发展界域进一步北向拓展,并逐渐与少数民族地域风情结合,奠定了现今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发展的基础。由于宋元对峙期较短,现就两宋与辽、西夏和金三个政权对峙期间北方少数民族区域的茶文化发展加以简要略述。

一、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区域茶文化发展的动因

两宋期间,北方先后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以及蒙古族建立的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就政权存在的历史时间来看,北宋(960-1127)先后与辽(907-1125)、西夏(1038-1227)、金(1115-1234)对峙,金灭辽和北宋后,南宋(1127-1279)则主要与西夏、金及后来居上的蒙古政权对峙,之后大蒙古国先后灭西夏、金和南宋,并于1271年建立元朝,结束纷争局面。在与宋的军事对峙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基本处于攻势地位,而经济文化先进的宋朝则处于守势,导致宋朝的统治界域不断南向退缩。这种北攻南守的军事态势造成了双方民族关系斗争,文化上却互相交融补强。汉族吸纳了粗犷强劲的游牧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复壮剂。游牧民族则通过广泛学习先进的农耕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乃至改变生活习俗,促使自身社会形态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在军事上成为征服者的同时又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在这样的民族政权纷争融合的社会背景下,茶及其文化作为中原先进农耕经济的特色输出产品之一,在北方少数民族区域的文化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相比唐代,宋代茶文化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在茶叶生产制作、贸易管理、茶艺、茶道等方面都得到深入发展,茶文化传播界域和影响深度进一步拓展,这些都成为促进北方少数民族区域茶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二、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区域的茶饮风俗

比较来看,由于北方民族政权统治期间与中原文化接触环境略有不同,与宋对峙的契丹、党项和女真三族在茶饮风俗上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性。

(一)茶饮风尚的形成过程

五代时期,契丹贵族已有茶饮风俗,《辽史•太宗下》载有后晋和南唐曾“遣使进茶、药”。辽宋对峙期间,辽统辖区域南抵河北、山西,接近中原,与宋中原文化接触较多,契丹族受茶文化影响也因此较早。随着契丹族封建化过程加深,饮茶风习得以在辽国广泛传播,且已影响到契丹人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这从《辽史》中大量记述朝中行茶、赐茶等礼仪等可见一斑。至于党项族,其先民是羌族还是鲜卑族的一支,史学界有争论。有学者根据党项源于鲜卑一族说,论证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贵族即有饮茶,但至于是否形成风俗则难有定论。西夏建国后,地域偏于西北,受中原宋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先后受西南吐蕃、北域契丹、女真及蒙古政权的冲击和影响,关于茶习俗的史料记载较少。但从夏宋三次战争后夏民众流传歌谣“食无茶,衣帛贵”的抱怨并要求恢复榷场的情况看,在夏宋对峙期间,西夏上层乃至民间应该已经具有饮茶风气。女真族早期生活在东北山林地区,初期社会形态较为落后,其饮茶习俗形成较晚,金灭辽后进入中原地区,受中原茶文化影响日甚,到金章宗饮茶风气已呈现“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1〕的状况,乃至财政困难,为此一度实施禁茶、限制饮茶阶层乃至自设造茶坊等纾困措施,足见饮茶需求之盛。从饮茶阶层看,关于贵族阶层饮茶史料记载较多,而平民百姓相对少见,说明北方少数民族的饮茶风尚皆始于上层皇室贵族推广开来,这与中原茶文化由雅到俗的发展路径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至少在宋代北方少数民族生活中,茶作为中原特色输出商品之一,其并非寻常之物。

(二)饮茶方式

茶融入少数民族生活过程必然是一个逐渐与自身民族饮食习惯结合的过程。宋代点茶法兴起,此法也影响到契丹人饮茶。朱彧《萍洲可谈》载有“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会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辽史•礼志》中含有大量饮茶方式记载。由此可见,在宴客仪式中,饮茶是整个用餐环节之一,是与酒、香果和主食相结合的,一般是先酒后茶再膳乃至再果。而用茶以饼茶为主,其中以团茶为贵。“团茶”,只有契丹皇室才有资格享用,一般平民没有机会和资格饮用,只能饮散茶。在饮茶过程中契丹人还结合自身饮食习惯,在熬好的茶中放入鲜奶、盐等调料,从而形成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最早的奶茶〔2〕。女真饮茶习俗也深受宋朝影响。《大金国志》卷十三载有海陵王完颜亮“好读书,学弈象戏、点茶,延接诸生,谈论有成人器。”金世宗完颜雍“每饭余茶罢,散策经行,辄置其下川”,皇族完颜璹“蔬饭共食,焚香煮茗”〔3〕。真皇室饮茶一般也是先汤后茶,《金史•礼志》“新定夏使仪”载有“先汤,次酒三盏,置果肴。茶罢,执笏,近前齐起,栏子外馆伴在南,……汤酒肴茶并如前。”“金馆伴宴请夏使”中有“先汤,次酒三盏,各有果肴……第三盏酒毕,茶罢,执笏,近前齐起,幕次前立,通揖毕,各归本幕次”“曲宴仪”中有“至四盏,饼茶入,致语。”据此可见,宋点茶法也影响到女真,金宴请西夏使节是按照先汤、次酒、果肴、后茶的礼仪顺序,所用茶亦为饼茶。辽、金皇室宴请中都有汤水、酒、茶、果膳环节,其中先酒后茶的顺序一致,至于最终是否以茶为宴席最后环节倒是没有定数。这些宴请礼仪显示出金人饮茶方式同时受宋、辽影响。当然,西夏党项族饮茶方式也应受到宋及辽、金的影响,不过这方面史料不多,在此不加赘述。

(三)茶事活动

北方少数民族的茶事活动范围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原茶文化北向拓展的广度和深度。分析《辽史》等史料所载的茶礼不难看出,辽契丹族的茶事活动范围涵盖如下:第一,皇室活动,如“宋使进遗留礼物仪”“宋使见皇帝仪”“宋使见皇太后仪”“契丹皇帝生辰朝贺仪”“契丹皇太后生辰朝贺仪”“曲宴宋使仪”“贺生辰正旦宋使朝辞皇帝仪”“贺生辰正旦宋使朝辞太后仪”“冬至朝贺仪”等记录了皇室生活中的饮茶活动。第二,宗教礼拜,如“祭山仪”“信徒礼佛”“圆寂道场”等属于宗教信仰中的茶礼。第三,民俗活动,如“立春仪”“重九仪”“藏阉仪”等记录了重要节气日中饮茶活动。由此可见,茗饮作为一种文化已深深地渗入到契丹族人的宗教信仰、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之中。金茶事活动除了日常饮食外,也基本涵盖皇室政治、祭祀、婚嫁和宗教等方面。在皇室活动中的朝拜仪、上尊谥册宝仪、外使接待仪、皇帝仪卫等方面对茶的使用有严格的仪式和规定,为此金朝政府还专门设置官员和机构管理茶事。

三、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区域的茶业发展

茶主产于温暖湿润的云贵及江淮流域。自唐、五代以来,茶文化开始传播渗透到少数民族区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所需的茶叶只能从中原地区转运而得,主要方式包括贡使馈赠、官方贸易和走私贸易三类。因此,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区域的茶业发展主要体现在茶叶流通贸易及其管理等方面。

(一)贡使馈茶

早期的茶叶获取途径主要通过贡使馈茶实现。辽宋对峙期间,辽使入宋则赏赐茶叶,宋使入辽,茶叶也是必选礼品。而逢辽君主生辰,宋所送贺礼即有“滴乳茶十斤,岳麓茶五斤”〔4〕。此种情况在夏宋、金宋间也大抵如此,甚至达到宋“岁贡”程度。1044年,夏宋经历三次交战后,西夏虽胜,但国内物资尤其是茶叶需求量大,被迫求和于宋,双方重订合约,宋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5〕。而宋赠金皇室官员的茶不仅逐年增多,品类也更加多样。宣和七年(1125年)宋使携茶“芽茶三斤”入金;大定九年(1169年)宋孝宗生日金特使祝贺归返时“宋人礼物外附进腊茶三千胯,不亲封署”。《大金吊伐录》曾详细记载有宋馈赠金“茶五十斤:上等拣芽小龙团一十斤,小团一十斤,大团三十斤”“兴国茶场拣芽小龙团一大角,建州壑源夸茶三十夸”“小龙团茶一十斤,大龙团茶一十斤,夸子正焙茶一十斤”等〔6〕。贡使馈茶是宋在和平时期主动交好或被动求和形势下利用优势产品处理民族政权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中体现出茶具有的特殊地位和文化影响力。

(二)榷场贸易及管理

榷场贸易是宋代北方少数民族获取茶叶的主要途径。宋代榷场交易的品类较唐初形成的茶马互市更加丰富。榷场作为互市场所,有利于双边的物资交流,其开放与关闭随双边和好与交恶而时断时续。由于国内茶叶需求量大,辽和西夏都曾主动要求宋重开榷场交易,而宋则以是否重开榷场作为议和条件的筹码。榷场管理主要由宋实施。北宋初年,宋辽间的边境互市以民间贸易为主,并无官署管理。澶渊之盟前,宋先后在镇、易、雄、霸、沧、静戎军、代州雁门砦等地设置榷场;澶渊之盟后,辽在涿州新城、振武军及朔州南设置榷场,北宋则在雄州、安肃军及广信军设置榷场,并派官吏监督贸易。夏宋之间的榷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备,宋指令榷场属地官员主持管理,榷场治安由所在地的巡检负责。勾当官与指挥使具体负责榷场交易,交易数量由北宋规定,并设牙人评定货物等级,兜揽成交。双方设有税务进行征税。此外,夏因“西北连接诸蕃,以茶数斤,可以博羊一只”〔7〕,通过榷场做茶的转手贸易。而南宋与金之间,金人所饮之茶亦“……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8〕,且宋专设“茶榷场”。因金部分疆域已达河南、山东等产茶之地,加之私茶买卖严重,金章宗曾推进造茶运动,设官主持茶叶制造管理。章宗承安四年三月(1199年),又在淄、密、宁海、蔡州开设“造茶坊”〔9〕用来推进茶叶生产,弥补国内供给不足,但由于价高质差,效果并不显著。

(三)私茶贸易及管理

榷场贸易之外,民间的私茶贩卖从未中断,尤其是因战事纷争榷场停办时期。其实宋加强榷场管理的目的除为满足物流之需,也有防止官利受损的考量。熙宁九年,宋“以私贩者众”而“立与化外人私贸易罪赏法”,用以阻止民间私贩茶叶〔10〕。而金为防止私营贩卖茶叶,也对国内茶叶生产流通进行严格管理。四、宋代北方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艺术茶文化艺术是基于茶饮生活上的再创作,是茶文化影响力的体现。上世纪末,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辽墓出土了几幅辽代壁画。其中,1号墓出土的《点茶图》,6号辽墓出土的《茶作坊图》,7号墓出土的张文藻墓壁画《童嬉图》,韩师训墓出土的《妇人饮茶听曲图》,张世古墓出土的《将进茶图》,张恭诱墓出土的《敬茶图》《煮汤图》等,这些墓穴壁画图细致生动地记录了契丹人饮茶用具、饮茶方式等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金代饮茶之风的兴盛拓展了金文人创作领域,茶诗词作品不断涌现,体现出荣在女真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影响力。其中一些优秀的茶诗、词句如:寂寂钟鱼柏满轩,午风轻飏煮茶烟。西堂竟日无人到,只许山人借榻眠。———宗道《宝岩僧舍》霜圃撷蔬充早供,石泉煮茗荐余甘。残年便拟依僧住,过眼空花久已谙。———魏道明《佛岩寺》阴阳初会一声雷。灵芽吐细微。玉人制造得玄机。烹时雪浪飞。明道眼,醒昏迷。苦中甘最奇。些儿真味你还知。烟霞独步归。———谭处端《阮郎归•咏茶》.综上,宋代中原茶文化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区域得到进一步推广传播,并呈现出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特色,从中彰显出茶在促进两宋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具有的文化影响力和积极作用。因此,研究中国茶文化在一定民族区域内的阶段性发展形态及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东 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