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茶文化开发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地区茶文化开发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地区茶文化开发探究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贵州省县县通高速的实现,其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荔波县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本文介绍了荔波县的自然概况,分析了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提出了加快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以期为提升荔波县乃至黔南州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概况;优势;发展对策;民族地区;贵州荔波

贵州省“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五张名片”,为茶文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在体验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地区茶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茶文化旅游更是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2]。茶文化和旅游融合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是将茶业资源与旅游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促进了茶文化传承与发展[3]。贵州南部民族地区荔波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山清水秀、气候环境良好,为发展高端茶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且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旅游+”和“文化+”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县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近年来,在贵州省黔南州大力发展茶产业的精神指导下,荔波县积极发展茶产业,制定了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构建以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多元化农业产业模型,形成了茶园生态环境、茶叶生产、茶文化体验等融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多渠道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近年来,旅游业不断升温,对特色绿色旅游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为荔波县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研究区自然概况

荔波县地处黔南边陲,位于东经107°37′~108°18′、北纬25°7′~25°9′,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面积2431.8km2。荔波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高北低,河谷地带比同高度的山地气温高、东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气温高、南坡比北坡气温高、封闭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气温高。全县年平均气温18.3℃,全县常年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0%左右,冬季降水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左右,秋季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左右,春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30%左右。荔波县霜期少,无霜期在270d以上,平均初霜日期和平均终霜期分别在12月中旬及2月上旬。县境内冬季降雪较少;冰雹也较少出现,仅在3—5月可能出现小冰雹,且降雹时间短、范围也不大。荔波县地处贵州、广西两省区的交界处,地形聚集了贵州高原和广西丘陵的综合优势,既有高山,也有丘陵,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荔波县境内河流均属龙江水系归珠江流域,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县境内生态环境优越,有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

2荔波县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

2.1生态环境独特。荔波县地形崎岖,多高原山地,大部分海拔高度适中,光照条件相对较好,无霜期长,具有适宜茶叶种植的良好自然优势,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原生态茶区,是全国最适宜种茶的地方之一[4]。同时,该县贫困山区面积广大,特别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无坝区或少坝区的乡村,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茶叶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茶叶种植在荔波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和人力优势。荔波茶园自然风光优美,原生态茶园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怡人画卷。

2.2茶文化民族特色突出。民族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以茶为主体、以文化为导向,在融合了茶与民族独特的文化优势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会步入一个新阶段。荔波茶文化蕴含了浓郁的独特地方气息,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区域特性和差异性,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在原生态茶园,游客在观赏园林茶海的过程中还能亲身体验采茶—捡茶—炒茶,达到融入自然、身心放松的最高境界。

2.3国家政策支持。当地发展茶叶经济在促进贫困山区摆脱贫困、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社会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茶叶经济拥有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支持,政策优势突出。报告明确指出了全民脱贫的时间节点,茶文化旅游为全国贫困县———荔波县实现脱贫目标提供了重要途径。

3荔波县加快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县县通高速的实现,为荔波县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贵州省和黔南州“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行动。茶文化旅游是黔南州荔波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借鉴省内外和州内外的经验和结合荔波县实际条件的基础上,促进茶文化旅游健康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发展生态茶园,融旅游与茶园农耕式体验为一体。丰富茶文化旅游形式是深化茶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和生态是贵州省发展的重要底线。荔波县位于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区,是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划定的禁止开发区。发展集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使游客感受一种最“接地气”的生活方式,对于生活节奏较快地区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农耕式体验休闲活动,可以让人们亲身体验,对茶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5]。发展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根据农时安排具体的体验环节,如开展游客认养茶树活动,建立旅客对当地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与此同时,建设体验基地,模拟制茶的全过程,也可以是很好的旅游产品。

3.2重视茶产品开发,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品牌建设。发展茶文化旅游需要借助品牌茶叶来支撑。品牌的塑造要求既要增强产品的市场识别度,更要提升内涵特质,即茶文化的区域差异性,这是品牌塑造的关键。目前,贵州各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做好旅游品牌定位,通过宣传、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舆论导向,结合实际制定品牌产品,借助多种信息手段,扩大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发展生态茶园,让游客体验有机茶园生产的实际过程,重视茶叶的源头效应,用游客的口碑树立品牌。可通过界定主体职能边界、创新线上信息模式、全产业渗透茶文化元素等来构建品牌塑造模式[6]。民族文化风情是动态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充分体现了地域茶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地域独特性和文化美学价值等。要将旅游与民族茶文化主体相融合,让游客在体验中深刻感受民族茶文化的氛围,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旅游环境。

3.3建立多方参与机制,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特别是相关的政策扶持,对提高地方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有重要作用。政府、旅游及相关科研部门需要各尽其责,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规划管理政策,科研部门借鉴各地发展实际案例设计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旅游产品。在发展旅游过程中,要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土地、就业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特别要关注地方农民的实际利益,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并得到实惠,实现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借助民间的场地资源,突出茶文化地域内涵,使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项目中,促进民宿经济的发展[7]。

3.4培训茶文化旅游的专业人才。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茶文化知识,还需要有旅游管理组织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和地方高等院校联合,针对具体需要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全方位提升所需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

4结语

茶文化旅游是茶资源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新的旅游项目。茶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象征,在旅游市场角逐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以一种文化的力量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茶文化、茶产业与旅游资源开发相融合,通过旅游产品设计支撑茶品牌和旅游品牌的塑造。目前,茶文化旅游在贵州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茶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在贵州省发展大生态、大旅游的背景下,荔波县茶文化旅游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蒋焕洲.贵州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7(9):79-81.

[2]韩学阵.西南高原山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究:以云南为例[J].当代经济,2017(20):126-127.

[3]朱海燕,朱桅帆,刘蓉,等.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426-430.

[4]安明态.贵州自然分布山茶属植物的资源现状[J].贵州林业科技,2005,33(2):26-29.

[5]陶艳红,张健.日本静冈茶文化生态式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7(2):44-47.

[6]孙靳.茶产业与旅游资源开发融合下的旅游品牌塑造模式探究[J].福建茶叶,2016(1):107-108.

[7]何燕燕.“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究[J].福建茶叶,2017(4):108-109.

作者:陈洪升 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