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茶文化旅游与地学科普旅游的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旅游地过于倚重某一文化产业,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和不良的消费体验,导致旅游业与单一文化产业的融合效果不佳。本研究将茶文化旅游和地学科普旅游相融合,以信阳新县大别山地质公园为例,探析旅游业与多文化产业融合路径,以期探寻旅游业与多文化产业融合模式,发掘新的文旅产品形式,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当地旅游业及附属经济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地学科普旅游;产业融合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旅游由传统的休闲度假观光游逐渐向文化型、体验型旅游方向发展,人民群众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业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创新融合,对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旅游业融合是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或旅游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最后创立一种新型业态和一种新的共生产品,并且这种新业态和新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能够迅速成长为一种新的产业[1]。近年来,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研究越来越多。张海燕和王忠云(2013)研究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2]。杨艳华(2012)和刘淑娟(2019)分别以河南省和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途径与发展[3-4]。同时,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后产生的新业态也十分丰富,李美云(2008)探讨了旅游业和动漫文化两者的融合过程和模式[5],吴海中等(2019)研究了安徽省茶旅融合的路径[6],王彬(2018)研究了旅游与农业文化的融合发展[7],司玲和南宇(2016)研究了会展旅游,认为其是旅游和会展文化相融合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8],还有一些研究者研究了体育产业与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动力[9]。但是,旅游业与单一文化产业融合效果不佳,旅游地过于倚重某一文化产业融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而且在旅游体验中,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景区只是为了推荐文旅商品”的不良消费体验。本研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茶文化旅游和地学科普旅游作为研究对象,以信阳新县大别山地质公园为例,以期探寻旅游业与多文化产业融合路径模式,发掘新的文旅模式,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此外,与旅游地产生联动,发展多样互补的主题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不同需求的旅游消费者加入,从而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及附属经济产业的发展。
1茶文化旅游与地学科普旅游
1.1茶文化旅游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注重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活动。从物质层面来说,茶树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制作等技术的进步,使茶叶泡制的口感和色泽逐渐提升,茶叶品质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多;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与茶叶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养生文化、礼仪文化的广泛传播,使茶叶在中国不仅仅是简单的饮品,更是寄托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情感。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主要包括茶园参观、茶艺观赏、茶叶品鉴、茶文化古迹游览等活动。茶文化旅游因地制宜,弘扬了当地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的理念,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同时,这种旅游方式可以增加游客对当地茶叶的关注度,对提高当地茶农的经济收入有重要帮助。目前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新型旅游类型,逐渐被游客大众接受。
1.2地学科普旅游
地学科普旅游是以地质、地貌景观与人文地理景观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地球科学、历史文化信息为内涵,以寓教于游、提高游客科学素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为宗旨,以观光游览、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科学考察、寻奇探险、养生健体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旅游活动[10]。地学旅游的客体包括古生物、矿产、火山、冰川、地震、沙漠、海岸、海岛、洞穴、湖泊、河流、泉水、观赏石、宝玉石等。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旅游形式更加突出科普、科学文化,作为天然的科普知识载体,可以使人们在参观游览中,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有利于促使社会文化的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素质的提升[11]。目前有部分学者对地质遗迹区产业融合和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进行了研究,如范文静和唐承财(2013)提出地质遗迹区产业融合的理念,并以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其融合基础,提出的发展路径有农旅共融、工旅共融、科旅共融和文创旅共融,丰富了地质遗产区的旅游产品体系[12]。
1.3存在问题
目前,很多旅游地一般都是以一种产业融合作为自身运营的核心,这就导致在开展茶文化旅游和地学科普旅游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茶文化旅游方面,由于茶文化旅游和茶叶这种商品相结合,如果融合得不好,就会使游客反感,认为这只是旅游期间的商业买卖活动,并没有使游客体会到茶文化的真正魅力;此外,茶文化旅游没有良好的载体,目前茶文化旅游的组织者大部分都是茶园或者茶叶经销商,很多时候过度注重商品销售,而忽略了茶文化的宣扬,茶文化旅游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地学科普旅游方面,中国作为地质遗迹和地质资源大国,建成和在建地质公园均位于世界前列,但这些地质公园运营并不十分理想,除了个别依靠原有景区名气的公园如黄山、张家界等世界地质公园运营较好外,其他地质公园特别是一些省级地质公园经济效益较差,几乎完全靠财政补贴生存。地质遗迹虽然科学价值高但观赏价值较差,很难吸引大量游客的兴趣,无法得到普通游客的认可,旅游产品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茶文化旅游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地学科普旅游代表了现代科学文化,各自特色明显。若将茶文化旅游与地学科普旅游相融合,取长补短,寻找融合路径,创新融合模式,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提高其体验性、趣味性及商品性,对提高旅游地运营效益和游客的科学文化素养也有较大帮助。
2旅游地现状及融合原则分析
2.1旅游地现状
河南省信阳市具有十分适合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著名的信阳毛尖就出产于此,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就把当地出产的信阳毛尖列为中华名茶,信阳毛尖还被历朝历代作为皇家贡品,直到如今依然被认为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茶叶品牌多年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3位,新县当地茶叶产区的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茶园遗址、与茶叶相关的古迹较多。因此,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茶文化,为当地开展茶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信阳新县大别山地质公园位于大别山北麓。2010年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申报面积351.46km2,包含黄毛尖、江淮岭、金兰山3个园区。公园目前已建成地质陈列馆1座,科普旅游步道1条(卧佛山庄),另有主题碑、标示牌等若干。公园区域内的居民以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其中,园区核心景区附近的居民主要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住宿、餐饮、商品零售等服务业,园区内其他地带居民以茶业种植、农业为主业。信阳新县大别山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自然生态修复为目标,融合茶文化和地学科普文化,打造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地学科普、生态养生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信阳新县大别山地质公园旅游空间布局采用“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大区域”的总体构架。一个中心为山门及游客服务中心;两条主线为茶文化主线,地学科普主线;三大区域为茶文化休闲区、地质遗迹展示区、历史文化游览区。根据地势和现状,合理利用各个空间,打造合适区域,体现不同功能,三大区相互穿插,两条主线有机融入,保证了各个节点紧密连接,动静结合,避免连续游览一种旅游产品的枯燥无味。
2.2融合原则
2.2.1融入茶文化与地学科普文化双特色
一方面,在整个公园的核心地带打造生态茶园及茶文化展示区,主要展示信阳茶叶文化、养生健身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强化养生健康的理念;另一方面,运用标示牌、解说等形式,运用地学知识的视角,从土壤分析、水文分析、地质条件、地形、气候、地理等方面解释当地某区域适宜种茶的先天条件和原因。
2.2.2保护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且是宝贵的资源,要坚持以保护促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开发过程中严格禁止破坏景区的典型地质遗迹。对相关地质遗迹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进行分级保护,方式上采用点保护、线保护和面保护等,打造“三位一体”的立体保护网络。此外,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对非地质遗迹区域进行有限改造与开发,从而更高效地运营地质公园。
2.2.3修复生态环境
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消除存在的隐患,以地形重塑与土壤恢复为基础,通过合理配置植被,绿化裸露地面等手段来改善空间内微循环,修复地质公园内的生态环境,营造景观宜人的休闲度假空间。对于偏离游客步道较远的区域,在配置植被方面以保护和利用现有植被为主,坚持因地制宜和植被多样化原则,突出植物群落的区域地带性,运用造林和树木抚育等技术措施,使森林植被保持在原始状态;对于游客步道周边,适当种植茶树并形成微景观,并辅助采用乔灌藤草自然式的植物搭配方式,配合乡土树种和高观赏价值树种,使游客沉浸在美丽的景观景色中。
2.2.4结合地域文化
地质公园规划开发不仅需要注重自然景观资源和茶文化景观资源,还需要将地域历史文化有机地融入公园景观中,解读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体现地质公园的精神内核,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借助当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宗教民俗、神话传说、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全面系统展示地质公园的地域文化和特色茶叶资源,增加其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气息。
3融合路径分析
3.1文化思想的融合
要想将茶文化旅游与地学科普旅游进行融合,首先应该达到文化思想的融合。将传统茶艺养生文化与现代地学科普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使游客不但可以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茶叶种植可以观赏,茶叶品鉴可以给人带来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放松,茶道表演可以给人带来对传统文化的美学欣赏;同时可以了解和掌握与茶叶生长、品质相关的一些科学知识,如地质地理环境、茶叶微量元素、茶树种植等等。这样游客就会乐意去了解茶文化,一部分游客就会产生购买需求。这种购买需求不仅仅建立在传统文化的精神享受层次,同时也包含了对茶叶更深一步地科学了解,同时帮助游客了解信阳新县大别山地质公园当地茶叶的各种科普知识。
3.2生态环境的融合
由于地质公园所在地就是茶叶的种植产区,因此将茶园的生态环境与整个地质公园环境合一,做到远观山景,近观茶景,游客在大自然环境中得到放松,同时又观看到与茶叶相关的景色与活动,游客就会不自觉地愿意去体验茶文化,如观看具有当地特色的茶道表演,参加到茶园的生产劳作中去。这种生态环境的融合,可以使游客全身心投入,真正感受到茶文化和地学科普文化的魅力所在。
3.3旅游产品的融合
虽然说旅游产品的销售是最终目的,但绝对不是唯一目的。要抓住游客消费的心理,让他们在深入感受茶文化和地学科普文化的同时,自然而然感到有购买相关旅游产品的需求。这里的产品包含茶文化产品,地学科普产品和融合产品。目前,茶文化产品极其丰富,除了茶叶以外,还包括以茶叶为主角的菜品宴席,与茶叶相关的饮料,品茶需要使用的茶具等等。地学科普产品主要有书籍、纪念册、光盘以及地质样本等。融合产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茶文化旅游与地学科普旅游绑定的产品,即将茶文化旅游产品与地学科普产品进行合并销售,如茶叶销售配合与茶叶相关的科普读物做成精美的文旅产品进行销售,但要注意价格一定要适中,建议地学科普读物以赠送的形式,以茶叶带动地学科普读物的销售;二是茶文化旅游与地学科普旅游融合的产品,如茶叶苗与土质的标本、茶叶从新生到成熟不同阶段的标本等等。通过创新不同旅游产品,扩大销量,逐渐使茶文化旅游和地学科普旅游纪念品成为地质公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4结语
旅游地过于倚重某一文化产业融合容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和消费反感。本研究将茶文化旅游和地学科普旅游相融合,探寻旅游业与多文化产业融合路径模式,发掘新的文旅产品形式,不但使信阳新县大别山地质公园具有一般地质公园所拥有的科普特性,还凸现了当地特色的茶文化和地域文化,对提高地质公园的经济收入,提升地质公园品质,吸引游客的关注度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旅游业与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
作者:甄莎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