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贵州用茶历史悠久,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全国茶园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贵州作为山地省份,不同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其间,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用茶习俗与文化,随着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兴起,利用好贵州茶与民族茶文化资源成为旅游发展新的课题,本文针对贵州民族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梳理,对民族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进行思考,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民族;茶文化;生态旅游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我国学者黄凯南认为,文化生态旅游的核心是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者均衡。2014年国家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旅游发展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2017年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推广‘旅游+’等模式,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等深度融合”。发挥农业资源特色、发挥民族地区文化特色,形成“山地农业+民族茶文化+旅游”的特色主题旅游产品,无疑可以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范例,为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
1贵州茶资源丰富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近几十年来,贵州将茶叶生产,销售,品牌建设作为贵州改变传统产业的五张名片之一进行打造,截止2019年茶园面积已达到700多万亩,居全国种植面积第一。逐渐形成了贵州各具特色的5大产茶区域,既黔中、黔南高档名优茶产业带;黔东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黔北锌硒优质绿茶产业带;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产业带;黔西南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产业带,资源丰富,种植分布广泛。全省1500多个乡镇中,茶园面积达到上万亩的乡镇有200多个,村寨100多个。在省内晴隆、普安县等地都相继发现了成规模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在少数民族村落周边。
2贵州茶文化悠久及民族茶文化特色鲜明
2.1茶历史文化悠久
贵州茶产业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1980年在晴隆县发现的世界唯一的茶树种子化石,标志着贵州的茶树历史至少在100万年以上。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中郎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上茶交易;唐陆羽《茶经》中曾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味极佳。”其中思州、播州为今贵州铜仁、遵义地区;明清时期,贵州省的茶叶生产进入了辉煌时期,贵州布政司每年上贡茶有20多种,数量名列全国第二。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御赐“贡茶碑”至今还立于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关口寨。近代,20世纪30年代,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至今完好的保存着中国最早的茶工业化遗址和茶叶机械化生产线。
2.2民族茶文化特色鲜明
贵州也是多民族聚居的产茶省份,伴随着茶在饮、药、餐等劳动、生活中的使用,茶与贵州传统的17个世居民族都有结缘,日本著名茶叶学者松下智先生在其著作《茶的起源研究》中记述“茶事的最早利用是中国的苗族”。可见,夷州土著民族(今仡佬、苗、土家等民族)是当年世上较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民族,其茶文化丰富而独具特色,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2.2.1以茶为礼中华民族自古讲求礼仪,所形成的茶礼传播到世界各地,如日本茶道既来源于中国,民族地区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吃茶、用茶、敬茶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逐渐固化民族内部的礼仪与规范,形成独具特色民族茶礼文化,在贵州各地主要表现见表1。2.2.2以茶为饮作为传统饮料,茶饮功能与少数民族独特的居住环境和民俗民风相结合,形成了贵州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冲泡、熬制,饮茶方法。同时也通过不同的冲饮,形成了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环境下的茶饮功能,见表2。2.2.3以茶为食据唐《茶赋》载,茶乃“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以茶入食在民族地区早已有之,而且很多时候,茶饮、食不分,成为生活的基本过程,充分体现了民族地区对茶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茶食的康养作用,与当下流行的自然康养理念非常契合,见表3。2.2.4以茶为文以文记茶、以歌颂茶,古已有之,贵州最早的茶文记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华阳国志.巴志》,但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是以歌记茶、颂茶,口口相传,形成不同地区的独特的花灯戏、采茶歌,每每到了采茶季、茶事活动,动听的歌声在山地林间回荡,民族不同歌声不同,见表4。
3民族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
贵州茶产业是贵州经济发展着力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同时民族茶文化丰富,族族有不同,村村有特点。在全域旅游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下,利用好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和茶民族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以茶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3.1发展茶生态文化旅游,促进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
欧洲、澳大利亚等国依托葡萄酒种植和酿酒发展旅游业,并由此产生许多知名的葡萄酒品牌及酒庄文化。贵州省民族茶乡、茶村分布广泛、民族茶文化特色显著,并集茶种植、茶加工制作、茶品饮、茶入食使用、茶文化传承等特点为一体,积极进行茶主题旅游产品开发,可以使游客从“采”“赏”“尝”“养”“悟”等不同角度体验民族茶文化,丰富旅游体验,展现个性追求。同时也可促进贵州茶叶产品在全国的传播、茶叶品牌的认知。对旅游业的多元化与创新发展提供实践。
3.2促进民族茶村落建设,摆脱旅游业门票经济约束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上,贵州旅游产业每年平均以25%以上的的速度高速发展,但由于旅游收入仍然以景区门票收入为主,其在GDP中的贡献率还远不如与贵州资源特点、旅游发展相类似的瑞士国。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民族茶村落分布的广阔性、分散性不适宜进行封闭的景区建设与开发,同时自由行旅游的兴起,茶叶种植区域的村落、乡镇才是游客关注的主体,完善茶园周边民族村落建设,实现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消费,带动地方、村落经济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促进旅游业发展摆脱门票经济的约束。
3.3强化一村一品做特色,加快民族村落乡村治理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与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要求非常契合,贵州民族茶乡、村独特的建筑、风俗、生活状态以及用茶文化,为茶生态文化旅游注入了不同的村落生活气息,在茶主题旅游发展的前提下,突出村落不同茶旅特色,打造一村一品的独特旅游体验,满足游客个性需求。对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原生态村落特色,促进村民生活可持续发展提高。
3.4激发全员参与共发展,实现民族文化自觉传承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茶乡生态文化旅游不同于景区开发,主要依托茶园所在的民族乡镇与村落,游客旅游集散地落户在这些乡镇与村落,茶农自然的承担了旅游接待与服务的功能,在茶叶生产的同时,丰富的茶文化体验必不可少,民族茶文化的内涵需要得到展现,村民在提高旅游服务收入的同时也自觉承担起学习、传承本民族茶文化的责任,无疑促进了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4总结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业的发展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名片之一,努力在“旅游+”上进行创新与探索是贵州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以茶为媒,以文载旅,”发展民族茶文化生态旅游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对产业融合发展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贵州省茶叶协会等主编.贵州民族民间茶文化探寻[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2]浦绍柳.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民族茶文化旅游[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
[3]罗庆芳.黔北、黔西北少数民族饮茶习俗[J].农业考古,2013,02.
[4]罗庆芳.黔南、黔西南少数民族饮茶习俗[J].农业考古,2016,02.
[5]彭喆.国外葡萄酒旅游对我国茶旅游的启示[J].福建菜叶,2016,04.
[6]李维锦.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J].学术探索,2007,01.
作者:龙鸥 单位:贵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