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茶文化理念在文化概论课程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日本茶道流派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千宗室的“一碗茶中出和平”的茶文化理念是对中日茶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高校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中介绍与分析千宗室的茶文化理念,让学生加深对“茶”为载体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所发挥作用的了解是作者近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所做的尝试之一。
关键词: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日本茶文化;千宗室
茶文化思想是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研究以中日两国最为悠久、水平最高。由于中国学者认为“道”是一切真理的至高集合,因此很少使用“茶道”一词,多使用“茶艺”或“茶学”。而日本学者多认为“道”为专一之意,故将日本茶文化称为“茶道”。在笔者就职院校所开设的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调查问卷中,近一半学生在“你最喜欢的日本文化”一栏填入了“茶道”或“茶文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日本茶道以及中日茶文化交流史加深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对当代日本茶道大师———里千家第十五代千宗室(以下简称千宗室)(1923—)的茶文化理念的介绍。
一、茶文化历史简介
陆羽与千利休是中日两国茶文化史中的杰出人物。中国唐朝的陆羽(733—804)因《茶经》而被尊称为“茶圣”,成了世界茶学研究的始祖。日本战国时代的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1522—1591)著有《南方録》,开创了日本千家茶道。笔者在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中介绍的千宗室正是千利休后人中的优秀代表,为当今日本最大茶道流派里千家的第十五代家元。千宗室著书颇丰,出版的日文书籍中有《学生的茶道》《茶的精神》《茶道须知》《茶的面貌》等。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是千宗室南开大学博士论文的中文译本,近二十万字的著作中用确切的史料在积极肯定陆羽《茶经》的意义的同时对中日茶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证。
二、茶文化思想传承对概论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1.陆羽与《茶经》诞生前后的中国茶。笔者布置选课学生对著作中的第一章《茶经》进行课前预习并提出三个思考问题:“陆羽之前的中国茶是怎样的?”“陆羽其人特点及《茶经》中描述了怎样的‘茶的世界’?”“《茶经》之后的中国茶是怎样的?”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找出答案:早在陆羽之前就有“饮茶始于开天辟地的神农氏”之传说,嗜茶之俗在陆羽之前已经出现,但很难断定茶是否野生于中国,而相关的史料中的论述也较为含糊。陆羽其人具有很强的超脱世俗的孤傲性格,身世不明、其貌不扬,口吃却善辩,所交之友皆为文人、诗人,去世的时间及地点不详,评价陆羽的特点可以用三个词:“人格高雅”“抱负远大”“自信强大”。虽然陆羽未曾提及编写《茶经》的动机和意图就离开了人世,而且著作中可能还含有后人补笔,但《茶经》仍不愧为茶书中最高且最古老的经典之作。陆羽大胆地将佛教的“地、水、火、风、空”的五大思想与易经中的“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世界观融为一体,精神基调中包含了一种力图从一碗茶中感受到通向自然根源的意志。陆羽将《茶经》中的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炊、之事、之出、之略描绘成《茶之图》,悬挂于坐席处,使茶之一切一目了然。陆羽去世后受到世人的尊敬与崇拜,称之为“茶仙”或者“茶博士”,宋代蔡襄(1012—1067)等茶人在陆羽之后也为中国茶文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2.平安时代的饮茶与日本茶道的成立。笔者布置选课学生对著作中的第二章第一节到第六节进行预习并思考六个问题:“平安时代的饮茶对中国茶文化思想有怎样的继承?”“《吃茶养生记》中描述了怎样的茶的世界?”“镰仓时期的寺院茶有怎样的特点?”“斗茶是如何形成的?”“村田珠光为日本茶道的产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武野绍鸥为日本茶道的成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和学生也在著作中找到了对应的答案:日本饮茶风俗的兴起虽难以确定,但至少可以追溯至弘仁年间,而将茶种传入日本的茶人并非空海。平安时代的日本茶文化是使节和僧侣们为了移植中国文化所传入,由陆羽首次集大成的茶学思想被正式传播到日本,并被当时的上流社会完整地继承下来。到了中国宋代,僧人荣西两次来中国学习,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将中国宋代的喝茶风气推广到了日本。荣西并未继承陆羽茶思想中的他界观念,而认为茶是挽救末世人民的药物,其茶文化思想中强化了要救济生存在被逼向末世时代的人们的观念。进入镰仓时期后,茶文化渐渐渗入贵族武士阶层,但茶人中仍以僧人为主,他们在推广茶的药用价值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寺院茶礼。斗茶是通过品茶后看谁能说出其产地、质量及水质的好坏,以此决出胜负的一种品茶游戏,流行于南北朝至室町中期,随着将茶汤发展为茶道的先驱者能阿弥(1397—1471)的出现,使当时属于玩兴之物的茶有了仪式之形。室町时代的茶人村田珠光(1423—1502)师从于京都大德寺一休(1394—1481),从禅宗的世界里发现了茶的最终理想,确信一味清净与禅悦之境正是茶的理想所在,同时珠光也将儒家思想视为理想,在其茶礼仪式中加入了儒家礼仪。在室町后期出现的茶人武野绍鸥(1502—1555)师从于村田珠光的弟子宗悟,创造出侘茶并将其具体化,成立了不同于陆羽也不同于日本禅院的茶礼,更不同于室町中期斗茶的日本茶道,其哲学性的内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加深,茶的理想逐渐被完全新的美的价值体系化了。3.千利休与茶道的大成。笔者布置选课学生对著作中的第二章第七节进行预习并思考三个问题:“千利休其人其事有哪些?”“千利休后人建立的日本当代三大茶道流派是哪些?”“千利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经过对著作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查找,得出了答案:千利休用高超的茶艺以及“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等茶道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茶人兼商人,千利休悲壮的切腹之死也令其名留史册。千利休的切腹原因至今未能完全解开,被称为战国时代之谜,研究学者多认为是因为其“和”的思想有悖于丰臣秀吉的黩武之路而被勒令切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当代日本三大茶道派别的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正是千利休的后人。在千利休死后,丰臣秀吉再次召见其子,允许恢复千家。当由崇尚“茶禅一体”的千利休的次子将千家茶道传至千宗旦的时候,千家茶道被发展得更为出色。千宗旦一生拒绝仕途,在全心发展茶道艺术的同时培养其子精于茶道,其子修建的“今日庵”“不审庵”“官休庵”是当代日本茶道三大流派的发源地。千宗室是最大流派里千家的第十五代家元,可以说他的“道实学”与“一碗茶中出和平”的茶文化理念正是在继承与发展中日茶文化思想结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将茶文化中“和”的传统理念与时代相结合,走出国门积极向世界宣传和平理念,力图促进世界和平。
三、结语
正因为茶文化是一门包含艺术性、宗教性、哲学性、社交性的全部因素的稀有综合文化,因此是了解日本茶道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很好途径。在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中使用有限的课时,介绍千宗室与他的《〈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也是笔者的一种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2]尉海莹.中日文化对比视域下的日本茶道研究[J].福建茶叶,2018,(02).
[3]张雷.日本茶文化融入高校日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科学咨询,2019,(03).
作者:尉海莹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