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茶文化思维在高校思政课堂管理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管理,是高校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当前,高校思政课堂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运用茶文化思维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政课堂管理,应正确处理好“尊师”与“师尊”“管”与“理”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
关键词:茶文化思维;思政课堂管理;机遇;挑战;运用
2019年3月18日,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高校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是实现青年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然而,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教”好,还要“管”好。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管理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前,高校思政课堂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42。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为高校思政课堂管理提供了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
一、高校思政课堂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思政课堂管理面临的机遇
1.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轻松
在中国传统教育文化里,教师在学生面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师生关系较为严肃,师生之间距离感比较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年轻化,客观上缩短师生间交流的距离;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获取知识途径的局限性;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这些变化客观上促使师生关系更显平等轻松。
2.课堂管理越来越注重多元智能化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这与中国茶文化思维的“仁爱”“中和”“道法自然”等思想不谋而合,符合我国思政课教学及管理规律。过去,思政课堂管理比较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的严肃性,要求整齐划一,易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现代思政课堂管理既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也重视学生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和互动,思政课教学及课堂管理越来越走向多元智能化。
(二)高校思政课堂管理面临的挑战
1.师道尊严淡化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秀教育传统。《荀子•大略篇》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3]。汉•班固《白虎通义》曰:“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等,君、父、师”[4]。唐•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5]罗振玉在《鸣沙石室佚书正续编》一书中提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6],成为后人弘扬师道尊严的经典名句。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7],深刻阐明了教师的神圣使命及新时代弘扬师道尊严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观念容易变得功利化、物质化。金钱主义、物质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冲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师道尊严”被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冲淡,这无疑给高效思政课堂管理带来挑战和冲击。
2.学生自我管理弱化
高校思政课堂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主要表现于学业规划意识淡薄、学习行为管理被动。首先,现在的大学生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大有成效与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发展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空前丰富,本应该积极进取、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可是,有的学生却安于现状,没有明确的学业规划,缺乏学习动机,得过且过;有的学生则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行动远远赶不上计划,甚至连课堂上基本的自我约束和管理也难以做到。其次,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缺乏理性认识,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动力不强。思政课不像其他课专业课,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活直接关联。事实上,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8],思政课是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再次,与小学、中学学习相比,大学阶段的学习更具自主性、多样性、探索性,部分学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把本应“玩命的大学”变成了“快乐的大学”,自我管理能力弱化,既直接影响了思政课堂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学生自身成长成才。
二、茶文化思维与高校思政课堂管理的内在契合性
中国茶文化思维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中和、仁爱、修身”思想、佛家的“茶禅一味”思想及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这与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1.中国茶文化思维与思政课堂管理均注重自我修养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可以说,“对中国人而言,茶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茶的作用大量地存在于精神层面。唐宋及其以后的细斟慢酌地品饮艺术,带给人们更高的精神享受。强调饮茶环境的优美清静,器具与环境、气氛的协调,充分追求品茗的清雅、文雅、高雅,茶文化的内涵和美学精神极为丰富与深刻。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会文,以茶雅志,茶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9]。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好的茶品种特征要显露,香气清楚,没有杂味,滋味上苦要化得开,不能有涩味,不能刮喉咙。叶底要透亮。所以,制茶最考验人的制作工艺,尤其体现出制茶人的“匠心精神”。而且,饮茶不但讲究茶类和相宜的环境,还注重人品的相宜,包括饮者的学养。茶除了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还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思政课堂管理本质上是人的管理,是引导大学生专注课堂,增强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提升思政课的自我获得感的实践过程。中国茶文化思维与思政课堂管理都注重人的自我修养。
2.中国茶文化思维与思政课堂管理皆重视化人育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0],提出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茶以载道,文以化人。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养身,以茶雅志,以茶修身,这已成为中国人的普遍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体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做好高校思政课堂管理,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线,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的全过程,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艰苦奋斗意识、积极创新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力争做合格甚至优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3.中国茶文化思维为高校思政课堂管理提供价值导向
中国茶文化思维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礼、茶德。中国人喝茶不仅仅是为了养身,深深地融入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陆羽《茶经》提到,茶叶的制作,从采摘到封存,一共要经过七道流程。茶是中国人“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一,其作用已远远超越自身固有的自然属性,成为文明的载体、情感的纽带,是一种至善至美的追求。其中,重德是中国茶文化思维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国茶文化思维蕴含的这种匠心独运、自我修养、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做好思政课堂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思政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如同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思茶,需要精心制备而非一蹴而就。要搭建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课堂阵地”,务必要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循序渐进、以人为本,注重师生的人格塑造,力求达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切实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当前高校思政课堂管理的瓶颈问题在于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从接受的角度讲,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口不服心不服、口服心不服、心服行不服”的问题。思政课堂管理应充分汲取茶文化思维的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规避两个极端,一是过于放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听之任之,以致课堂管理松懈,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忽略学生课堂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三令五申”严加管理,学生会觉得老师居高临下,课堂交流发言中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茶文化思维在高校思政课堂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首先,“尊师”先要“师尊”。我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由于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师道尊严淡化。要让学生“尊师”,教师本身应该具有较高的人格尊严、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拥有教书育人的职业素养。始终保持“师尊”,才能赢得学生由衷的尊重。常言道“人生如茶”,高校思政课堂,也应该像茶一样,精心制备,经得起反复品尝,这是实现高校思政课堂管理高效化的现实着力点。在思政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持高度的责任心,坚定教书育人的初心,不断夯实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以身作则,艰苦治学、治教,提升人格魅力,从根本上增强课堂管理的说服力。其次,坚持“管”与“理”的结合。课堂管理,本是“管”与“理”的有机结合。思政课堂中,一旦学生对思政课的功能和作用缺乏理性认识,教师授课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管理效率低,就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行为。对此,有的教师“管”而不“理”,一味“三令五申”,往往管得了学生的嘴,却管不住学生的心和行;有的教师“理”而不“管”,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谈起原因往往头头是道,可就是对课堂中的乱象缺乏管理,甚至听之任之,做“老好人”;有的教师迫于难管,直接不“管”不“理”,这显然有违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基本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借鉴茶文化思维中的“茶禅一味”思想,教师要注重修炼课堂管理艺术,多去“理”清学生存在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制定比较详细的课堂行为管理计划,坚持“管”与“理”结合。再次,注重循序渐进。思政课堂管理应借鉴中国茶文化思维中“道法自然”思想,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思茶,如此循序渐进,充分尊重现代思政课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规律。对待有课堂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注意开展常态化的引导和管理,坚持“线上”与“线下”管理相结合,而不仅限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要多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沟通方式,加强同学生的思想沟通,强化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动态观察,建立学生个体课堂行为管理档案,逐步矫正不良课堂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最后,坚持以人为本。课堂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结合茶文化思维的“中和”“仁爱”思想,把思政课堂管理做好、做细、做实,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走进学生内心,关心学生成长成才;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要惩罚分明,公正公平,一视同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育人价值的影视及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寓教于乐,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倾听学生对电影和游戏学习后的感受和认知,拉进师生距离,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鼓励学生艰苦治学,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真真切切的关心和教育,紧紧抓住“人”这个根本,切实提升思政课堂管理的效率。
四、结论与展望
深刻把握茶文化思维与高校思政课堂管理的内在契合性,构建民主、和谐、高效的思政课堂,有益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作为思政课教师,只要能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坚持用心管理、人本管理,思政课堂管理也并不难。
作者:金世红 单位: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