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主题园林的营造模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茶文化主题园林的营造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茶文化主题园林的营造模式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渗透对文学、建筑以及园林等方面带来了深远影响。而园林塑造引入茶文化元素,为园林增添新的色彩,也拉近人与抽象文化之间的距离,此种营造手法促进了园林营造模式的创新,也迎合了民众心理诉求。茶文化园林是以我国茶文化为立足点,实现园林建设和茶文化的融合,为园林注入了禅意,使园林变得恬静、清雅。目前,茶文化主题园林项目的崛起,研究茶文化主题园林的营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茶文化;主题园林;营造模式;因地制宜

传统性园林分为自然风景与构筑艺术物,其根本意义是美化城市环境、弘扬文化内容。基于茶文化主题园林视阈下,其文化内涵就是我国传统茶文化。可事实上,大多茶文化主题园林关于主义和文化的表达,显得不自然、不贴切,也失去了独有特色,以致于茶文化主题园林失去原有意义。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茶文化主题园林是弘扬、传承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园林营造要与“茶文化”相贴近,同时也要层次性地贴近“茶文化”主题。目前,我国园林营造过于强调主题元素,一般会掺入各种风情文化主题,虽然为游客带来视觉享受,可是却忽略了精神层面,使人唏嘘。基于此,茶文化主题园林营造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在侧重园林美学审美需求的前提下,也要彰显“主题和茶文化”的表达,关乎精神享受。

1茶文化概述

1.1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指以茶作为依托,而孕育出的价值理念与审美情趣,伴随着我国传统禅文化的历史发展孕育出丰富的内涵。其分为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具、茶道、茶艺等等。

1.2茶文化的特性

1.2.1社会性

我国茶文化有着深远历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茶文化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而各个社会阶层,关于茶的需求与偏爱基本都是相同的,不同点则在于品茶习性与审美情趣方面,上流社会人士更倾向于品茶的闲适,而老百姓则看重茶的实用性,由此可知茶文化极具社会性。

1.2.2民族性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偏爱品茶。茶文化最早起源自我国巴蜀族人,经历发展又形成了以汉族茶文化作为核心的中国茶文化,从而广为传播,也产生了白族三道茶、蒙古族奶茶等,兼具各民族习俗的茶文化。虽然各民族的茶俗有着不同种形式,可是以茶表敬意等相关内涵又是相通的、统一的。基于全球茶文化视角,我国茶文化、日本茶道以及英国下午茶等等,都体现着各国的历史文化个性、民族性。

1.2.3地域性

正如“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基数大,同时受民族习俗、生活习性以及地理气候等要素的深远影响,就会展现出地域性。例如,关于烹茶的方法就分为煮茶、点茶与泡茶;喝茶形式又分为品茶、吃茶等,而且不同地域的品茶口味也千差万别。如南方人比较偏爱绿茶,而北方人钟情于花茶,西方国家比较青睐红茶等。

1.2.4传承性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茶文化兼具的社会性、民族性以及地域性,也直接决定我国茶文化蕴含着传承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弘扬与发展的载体。

2茶文化主题园林营造的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茶文化与道家、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缘由,而且道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形成发挥启蒙作用。道家的“道法自然”与“植根自然为本”的茶道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茶文化的主题园林需要把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融入,同时加以表现。造园之时,“因凭就势”、“随势造景”的手法作为道家“道法自然”、“顺物自然”与“合于自然”的直接体现,“因”和“随”与园林是最适宜的。因地制宜原则,首先就是结合茶文化主题园林场地的地形、地貌与水系等有关条件,科学、合理布置。对此,茶文化主题园林设计者需要结合场地合理划分区域,根据实际需求完成场地的适当改造,尽全力保留自然之趣,实现与自然生态的友好共处。关于园林茶树品种与观赏类植物种类的选择,也需要以气候、环境等有关要素为参考,挑选适宜的植物种类,必须适地适树。此外,因地制宜原则也体现于茶文化主题园林选址方面,不仅要保证相地合宜,还要关注园林内自然条件,深入分析周边风景资源与人文资源,以为茶园增添色彩。

2.2生态性原则

茶文化主题园林应建设于优美、清雅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需要保护茶园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优质环境,尽可能保留茶园原始、自然风貌。贯彻生态性原则,首先应该对茶文化主题园林的自然环境与生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以原有自然资源作为根基合理利用,园林规划时要严格贯彻“生态学理论”,制定与茶树生长环境相适宜的衡量标准,深挖植物群落具备的自然环境调节能力,借助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间存有的生态关系,有效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与稳定性。例如,茶园植物绿化的配置方面,需要种植生态防护林,创建多样性、多层次的茶文化主题园林。此外,关于茶文化主题园林的污染治理,需要通过不同手段最大程度上减小噪音,对于生活垃圾应该集中式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等。切实维护茶文化主题园林的生态环境。

2.3特色性原则

基于茶文化主题园林环境之中,可以欣赏茶园自然美景,也能体会、感受茶文化气息,延伸视野、拓展知识,为欣赏者带来物质与精神双重享受。基于此,为能升华此种体验,茶文化主题园林就要独具特色,而特色的营造就是茶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融合。贯彻特色性原则,是指茶文化与园林景观元素的有效融合,以弘扬、传承当地茶文化特色作为出发点,完成茶园景观的营造。茶文化作为茶文化主题园林的核心元素,其表现形式应体现于物质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是指通过物品形态表现,例如茶歌、茶具以及茶雕塑等等,以文化艺术形态表现,例如茶艺、茶戏等等,以体验形态表现,例如采茶、制茶等等;精神层面是指茶道、茶俗等有关的修身养性、怡情的心态。物质与精神层面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也是要同步实现的。当然,茶园文化要素也包含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此类文化与茶文化并不矛盾、冲突,是茶文化主题园林营造中可选用的文化资源。同时,此类文化极具地域性,一般需要提炼文化内涵,然后寻找最佳的承载景观方式。例如茶文化主题园林中,寺庙体现佛教“悟”的精神和茶道“和、静、怡、真”的精神,以茶礼观摩、吃斋礼佛、诵读经文、茶禅养生、茶禅研修、茶禅碑文等形式向游客展现,带动游客体验,体现“茶禅一味”的精神。

3茶文化主题园林的营造形式与方法

3.1自然景观的营造

第一,是水景要素营造。正所谓“水乃茶之母”,由此水、茶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所以水晶要素是茶文化主题园林必不可少的。由水衍生出的景观形态是千差万别,既可以是一条小溪,也能是一片湖泊,具体水景营造应该结合茶园水资源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茶园水景的表现要通过人工载体,例如井台、茶具等完成表现,主要诠释茶文化蕴含的韵味与茶水交融的衍生的意境。比如,江苏省茶博园中“天下第一壶”。此外,还可把水体流线营造成蜿蜒曲折的形态,还可引水制造高差,从而形成喷泉、瀑布等艺术效果。水景的营造为茶园景观增添了灵性,也渲染一种流水音效听觉盛宴,为游者带来感官享受。第二,植物要素营造。茶文化主题园林可以选择的植物种类,既包含常规的园林造景植物,还包含了茶树,所以关于植物搭配方面,与普通园林是不同的。茶文化主题园林植物搭配,可分成茶田种植区域与游憩欣赏区域。其中茶田种植区域,关于茶树品种的资源,需要进行有目的性搜集与种植,如果条件比较优越,可以构建茶品种资源圃,从而为茶树新品种的科学选育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品种茶树可以分为乔木、小乔木与灌木,需要结合各种茶树的树形科学挑选种植形式,采用不同高度合理搭配,实现互补种植,同时以某种间距完成茶树与经济林的套种,打造复合性茶田生态系统。

3.2人工景观的营造

茶文化主题园林的营造形式十分丰富,依照不同的功能、景点分布可营造不同的形式,例如茶园中的民用建筑与建筑小品等等。关于建筑小品的营造,需要侧重各种类型建筑小品形式和风格的完整性,而建筑小品一般都是茶文化主题园林的标志性景观,因此建筑小品的表现要与茶文化园林的主题保持一致性、协调性。其中,民用建筑的营造要以体现当地的传统民族民俗特色的建筑作为主题,需要彰显出农家乡土气息,例如江浙一带民居,大多采用白墙黑瓦形式,蕴含着浓厚的江南人家韵味。而建筑小品的营造,例如雕塑、景墙以及文化墙等有关构筑物,必须保证装饰、内容方面与茶文化的有效衔接,应该表现出与茶文化紧密相关的内容,如与茶有关的典故、诗词、文化知识等,使茶文化主题园林富有文化性与趣味性。除此之外,灯具、指示牌与灯具等相关建筑小品等,则要展现更多的功能,人工景观的营造需要强调风格样式,也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宜、相协调。

3.3人文景观的营造

人文景观,也就是指文化景观,其是为满足民众的物质、精神需要而存在的,是基于自然景观前提下,融合文化而生成的景观。人文景观可分为宗教文化、小镇村落、民俗文化等等。而茶文化主题园林的景观营造就是以茶文化作为核心。由于文化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因而需借助景观实体进行表达与呈现。

3.3.1茶文化景观的塑造

以茶文化作为主题的园林景观营造,需要以茶文化的内涵作为着手点,茶文化的内涵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等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与茶叶生产有关的活动形式,例如采茶、制茶、论茶等,同时品茶过程中使用的茶具、吟唱的茶诗歌赋等,也属于物质文化。而物质文化作为茶文化主题园林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建立茶博馆、文化墙以及茶叶品种资源圃等,这些都是茶文化景观表现的形式。行为文化是指茶叶生产消费中约定的行为模式,一般是以茶礼、茶艺等方式体现,例如以茶待客、以茶祭祀等。茶文化主题园林中行为文化大多是融合地域民族与茶文化进行表现的,例如茶园不定期承办茶文化节,全面呈现当地的茶风茶俗,而且茶室内也可建立各个地域风味的茶饮、茶艺等。心态文化是指茶叶孕育的价值理念、审美趣味以及思维方式等有关的主观非物质因素,归类茶文化哲学范畴下的精神内容,例如茶德与茶道。心态文化表达的是茶文化蕴含着的儒家、道家、释家精神思想,以及一种为人处世的品性与心境,置身于茶文化主题园林可体会恬静之美,引导游客自觉去感受、鉴赏。

3.3.2地域文化景观的塑造

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条件成就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茶文化主题园林中地域文化的体现,主要在于地域风俗习性、宗教信仰以及民间艺术等。以茶文化作为主题的园林关于地域文化景观的塑造,应该深挖当地民俗民风文化优势与特质资源,然后予以归类、提炼,融入于实体景观之内,例如建立民俗文化馆,选择多媒体+实物的形式表现当地民俗文化,借助生动、形象的表达,让游客真实的感受地域文化内涵。对于地域文化的开发和使用,并非是单纯的实物表现,还需要保证特色内涵和形式的一致性、统一性,这既是人文景观塑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必须认真探索、深入研究。人文景观的类型与内容各种各样,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呈现,以满足游客观赏、体验和科普的需要,一般有实物展示与模型展示以及游客体验等形式。

4结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部分,茶文化、园林文化的融合已成为新趋势。建设以茶文化作为主题的园林,可拉近茶文化、园林文化、地域文化以及经济等之间的纵向联系,是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渠道。为能推进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伟大复兴,兴建极具地域特色的经济产业,以茶文化作为主题的园林塑造,需要合理、科学的引入茶产品、茶文化以及茶艺表演等等,由此不仅可以满足民众的物质、精神需求。还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内涵的分析,解读茶文化主题园林塑造的基本原则,重点研究茶文化主题园林的营造形式与方法,期望能为茶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发展带来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中亚.刍议茶园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意境”[J].福建茶叶,2017(6):356-357.

[2]张卫军.试析主题与文化视阈下的茶文化旅游景区的园林景观设计[J].福建茶叶,2018(3):130.

[3]叶晨,许克福.日本茶文化与日本园林文化的内在联系研究———基于日本茶文化思想的角度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32-136.

[4]李荣华.现代茶馆设计中禅境氛围的营造及禅文化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3):106-107.

[5]蔡建国,涂海英,胡本林,徐明.杭州西湖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景度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5):256-261.

[6]王露洋,陈永生.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景观设计的融合———以合肥翰林百草园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237-7239.

[7]韩璐,秦华.茶文化主题观光农业园规划探讨———以渝北石盘河茶文化主题观光农业园规划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09):139-144.

[8]周婷,邵宛芳,侯艳.浅析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以西双版纳大渡岗乡云宝生态茶园景区设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02):10-14.

作者:李方殷 刘雅莉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