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文化工程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学专业社会实践探究
摘要:在地方高校从师范性向技术应用性转化的背景下探究应用化学专业社会实践发展模式,着重从办学定位、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研究应化专业的课程设计、化学实验、化工见习、化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社会实践模式的转化,结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应化专业2009-2014应化等五届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经验,探索应用化学专业在社会经济转型下社会实践开展,有利于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技能和就业率。
关键词:转型;应用化学;社会实践;就业
2014年4月底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上述讲话,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35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者之一,围绕磷化工产业、都匀毛尖茶产业、地方民族文化产业、区域物流产业、大数据产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等贵州省、黔南州产业和资源优势办专业,着力办好六大学科专业群,积极推进转型发展[1-4]。基于学院转型的定位,化学化工学院系紧紧围绕黔南是亚洲最大磷矿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突出应用技能培养定位。专业方向凸显地域性特色,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应用化学专业办学定位
从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强调学术性转变为注重应用性,逐步建构了“2+1+1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贵州川恒、瓮福磷矿、贵州金正大、贵州芭蕉田等含磷公司及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黔南州环保监测站、黔南州药品食品检验所、贵州有色物勘地质队、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实践实训基地,构建化工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有利于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增加学生的就业率[5]。
2教学模式的转化
化学化工学院在转型下培养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人才,在2015年修订应用化学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应用化学专业的应用拓展的模式,切实从2+1+1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缩短理论学时,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实训学时,把学生从学究性转向应用技术性[6]。
学术期刊论文科普化方法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学术期刊论文科普化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学术论文科普化并借助新媒体工具传播的典型实例分析,研究学术论文科普化的方法,覆盖论文遴选原则、写作要点、传播途径等。【结果】将学术论文改写为科普文章,借助新媒体技术产生的传播效果远大于普通的学术论文推送,增加了作者、读者与期刊的黏性,但学术论文科普化工作对编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结论】学术期刊应借助新媒体工具开展论文科普化工作,提升学术论文的显示度,进而提升期刊影响力。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科普文章;新媒体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科技期刊是一种促进科学进步且经过同行评议的周期性出版物,通常专注于某一专业的科学领域,主要报道新的研究成果或科技发现。“科普期刊”与“科技期刊”有着共同的社会功能属性,即传播、沟通、交流,他们的源头均为科学技术与知识,受众则是对这些科技知识感兴趣的人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在“社会责任”中则明确表明“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1],因此,鉴于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信息的功能方面占有突出地位,在促进科技自身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科技期刊有责任和义务承担科普的任务。但是,目前科技期刊的重要成员———学术期刊的发展多注重挖掘优质稿源、提高引证指标等方面的工作,对于履行科普职责、发挥科普功能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探讨学术期刊如何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近年来关于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提升学术期刊社会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例如:陈宏宇[3]认为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可以提升科技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贾鹤鹏等[4]从科学传播视角实例分析了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合作情况。但是,这些研究多以讨论大众媒体传播学术论文的途径,或是大众媒体传播学术论文取得的成效为主,没有明确学术期刊如何有效利用大众媒体履行科普职能。文献[5-7]分别针对学术期刊的科普功能、科普责任和科普宣传展开研究,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学术论文科普化方法。在2016年2月29日举办的“科学咖啡馆”沙龙上,我国科技部人员表示,正在着手开展科研论文的科普化工作。何谓“论文科普化”,文献[8]定义为“论文科普化是指高端科普资源,特别是科研成果的科普化,同时也应该包括科学技术的大众传播”。本文认为将学术期刊的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再通过多种媒体渠道传播出去,既履行了学术期刊的科普职责,又加强了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即完成了“论文科普化”工作。本文探讨了学术期刊开展论文科普化工作的积极作用,研究了学术论文科普化的方法,并指出编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并借助新媒体工具传播的典型实例分析,期望给同行提供参考,共同增强学术期刊的科普功能。
1学术期刊论文科普化的作用
1.1履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普遍地意识到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也有权及时获取重要的科学信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规定,1%~5%的科研项目经费需要用于包括媒体报道在内的科学宣传活动[9],这是因为公众科学素质关系到科技发展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最信任的科技信息来源是期刊[6],因此,学术期刊有必要把科技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理性、客观、科学地介绍给公众,让这些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顶级学术期刊的经验表明,学术期刊中完全可以融入科普内容,成为重要的科普载体[5],例如Science和Nature专门开辟了通俗性栏目,普及科学知识。相比之下,国内大部分学术期刊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毕竟要形成一个完备的可持续栏目,需要大量的优质稿源作支撑,而国内学术期刊的办刊机制比较传统,要想吸引源源不断的科普稿件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学术论文科普化的方法,将学术期刊中有深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温度的科普知识,从而惠及大众,是学术期刊参与科学普及、履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职责的价值体现。
1.2加强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笔者前期研究发现,将学术期刊的论文成果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科技新闻的方式被公众所了解,可以实现科研工作者、学术期刊、大众媒体和普通公众的共赢[10]。同样,学术期刊增加科普元素可扩大学术期刊的受众范围,拉近公众与科技间的距离,科普元素在增强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中具有明显优势[11]。同时科普常常与大众媒体和新型媒介形式联系在一起,其受众面和传播力远大于传统的学术期刊,经过科普化的文章能更有效地被本学科外的非专业人士所接受,增强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1.3增强作者和读者与期刊的黏性在学术期刊的经营中,适当加入科普元素,能使学术期刊的读者不再单一化。首先,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期刊,从而扩大学术期刊的传播面,增强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加入科普元素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与拓展,跨学科的科研人员在科普元素中能更好地找到学术共同点并摩擦出火花,科普元素发挥了不同专业领域间的桥梁作用;第三,将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传播,能提升作者研究成果的显示度,甚至有助于其获得相应机构的资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以后有更好的研究成果还会选择该期刊。
高校有机化学毕业论文设计与完成
[摘要]特殊时期,对于高校有机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需进行综合考量。根据毕业生的个人情况重新选题,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定期指导。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指导,提高毕业生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有机化学;特殊时期;网络平台;毕业论文
1有机化学专业简介
有机化学专业是四大化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学科,而很多高校的本科教育未设置有机化学专业,而大部分设置了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科技等专业,这些专业都需要学习《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官能团的性质进而设计合成新的官能团,完成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换,设计合成新的化合物。进入21世纪,有机化学已经贯穿到了其它各个学科和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学科。[1-3]
2特殊时期的中国教育
纵观中国历史,近百年来可以称为特殊时期的就属抗日战争时期和近期的时期,而2003年的非典时期,没有真正的影响到中国的教育,没有影响到教育的言传身教,没有影响到毕业生顺利毕业。那时的我们依旧没有离开课堂,商铺依旧,灯火通明,所以我们只谈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和时期的教育,尤其是时期的高校毕业生教育。八年抗战,前辈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无数的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战场,用他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国家依旧没有放弃教育。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和南开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在炮火中完成近现代的教育,为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虽然物质匮乏,西南联大仍取得了远超民国前二十多年的学术和教育成就。今天,时期可以称为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列强,而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将局面控制,敌人在被我们一点点消灭,全国已几乎没有新增病例,这离不开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全力配合。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全国停工,全国学校延迟开学,全国人民有秩序的在家中抗击病毒。如此规模庞大的战役,可见我国人民的素质,可见领导班子的能力和决心。医疗团对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顶尖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研制疫苗。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的教育,这充分的说明教育的重要性,是中国的文化哺育了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不顾一切的为了整个国家。目前,中国疫情已经全面控制,而海外疫情不断扩散,累计确诊已经超过20万人,人数还在持续增长,在这特殊时期,才能彰显大国实力,我们的国家在最困难的时期仍为其它国家提供物质和医疗人员的援助,帮助他们一起共渡难关。我相信,世界疫情过后,世界将会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世界地位将会提高,在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一切都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人才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教育。所以,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放弃什么都不能放弃教育,虽然老师和学生都在家中,但中国的教育依旧前行,在以另一种方式改变历史,创造未来。
3浅谈特殊时期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探析
一、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安全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国内众多学者就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究。当前关于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培养通才式安全科技人才和培养行业性安全科技人才。前者要求毕业生掌握适用于各个行业的通用安全科学理论和实务处理方法,以适应大社会的需求;后者仅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特定行业领域的安全科技知识。鉴于历史原因,安全工程专业大多设置在能源矿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专业特色鲜明的工科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少数文科类高校也有开办此专业。由于当前国内安全生产现状的严峻性及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全国现有130余所高校开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培养模式上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只注重相应课程知识点的讲解,未考虑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多门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的重复,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学原理三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多采取大班制生产实习方式,局限于认知层面的观摩与参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普遍反映所学知识“泛”而不“精”。再者,现今的本科生都出自90后,多为家庭的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必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加强该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安全类应用型人才。
二、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一)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模式息息相关,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安全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此,我院拟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规划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二、三级课程群。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见图2。其中,一级项目为安全工程导论课(安全科学发展动态)及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二级项目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组成,专业类课程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安全管理类、安全技术类;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针对具体课程开设课程设计;三大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促进安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二级项目主要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三级项目在二级项目下进行拓展,为加强核心课程与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如安全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概论、安全管理与安全法学、安全心理学、保险与安全经济学等。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区别于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通过采取实验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特定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来贯穿相应的核心课程,学生可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课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与专业相关的课题开展研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中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出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完全相符CDIO工程教育理念。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可区分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三大类。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为强化专业理论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和前沿课题中的安全问题;创新性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的核心,由学生自发组建研究小组,围绕教师的研究项目或学术前沿课题,通过查阅文献、搭建实验平台、收集数据等,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高校应加大安全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扶植力度。此外,高校应该大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向全体本科生开放,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自主实验、参与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供平台。开放性实验室可成为学生备赛的训练场,自己动手,积极性增加,也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借助该平台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研究型的学习环境。同时,实验室还为全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交友的平台,许多获过奖项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高年级引导低年级,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设置安全系统工程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工业通风实验、矿井通风与除尘实验、火灾爆炸实验、机械安全实验、安全检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锅炉与压力容器实验、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实验、软件模拟仿真实验等。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方法
当今科技期刊正经历一个复杂的发展环境,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多采用SCI的评价指标,国内大多数非SCI学术期刊都面临缺乏优质稿源的困境;另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科技期刊传统的出版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科技期刊进入到数字化网络化时代,读者改变依赖纸质期刊的阅读习惯和获取资讯的方式,国内学术期刊所处的境遇越发的艰难。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成为期刊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科技期刊的灵魂在于期刊的学术质量,而学术质量是期刊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因此,要发掘各种可能的途径,多种手段相结合吸引大量优秀的稿件和作者。同时,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想要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还必须积极开展多方位的宣传工作,从而进一步吸引并获得学术界的关注,树立品牌形象。未来几年,科技期刊将经历一个复杂的转型过程。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加快信息交流的进程,最大程度发挥科技期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期刊提升影响力,需要从期刊学术质量建设和宣传推广两方面入手。在对众多科技期刊调研分析并结合《材料工程》和《航空材料学报》的实际,论述了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方法途径。
1组稿和选题策划
跟踪前沿热点,注重学术创新,一直是科技期刊把握学术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期刊编辑要有“内容为王”的意识和敏锐的选题策划能力,及时报道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材料工程》《航空材料学报》两刊编辑部近几年来出版了发动机材料专题、钛合金专刊、航材院60周年专刊和基因组计划专刊,反响不错,提升了这两本期刊的品牌特色。要在组稿和选题策划上取胜,这需要编辑部经常性地与实验室进行前沿讨论,鼓励期刊编辑抓住前沿,走出去,走访实验室,参加大型学术会议。最近几年,两刊编辑部参加了很多材料领域的会议,如材料大会、第十一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等,深入了解材料领域前沿热点,便于结合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来组织相关专刊,结识会议上的专家,对期刊进行宣传。同时,北京高校、研究院所聚集,借助这个地理优势,两刊编辑部也走访了一些高校或研究所,如北京化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理工大学和天津大学,与专家进行交流,掌握了材料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及时追踪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专刊主题的选择做好准备;通过参观实验室,具体了解每个专家具体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便于以后送审稿件和约稿。
2优化网站、出版和传播方式
网络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学术期刊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出版方式在编审、排版、传播等方面都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而编辑部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与平台进行数字化网络建设,致力于为作者快速和传播科技论文,建立功能齐全、实用好用的期刊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查稿件、查论文等自助服务,方便作者投稿、查稿;审稿方面建立完善的审稿人数据库,引进更年轻的专家进入到审稿人数据库。另外,科技期刊被多家数据库收录,也能大大提高期刊的显示度。优化编辑出版流程,网络优先出版可以适应作者和读者对成果时效性的要求,能扩大论文的影响力,提高论文的显示度,有利于吸引优质稿源,利于期刊的发展,编辑部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签约,使用“单篇文章优先数字出版”,这样不仅解决纸质刊物出版时滞问题,使科研成果尽早传播,同时也为着急毕业、评职称的作者服务,缩短学术论文的出版时滞,加快学术新知的传播,实现学术资源信息的社会共享。开放获取(OA)是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途径。开放获取是学术期刊论文的一种免费获取方式,一般通过学术期刊门户网站或者公益性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网站,科研成果可以得到广泛传播。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irectoryofOpenAcessJournals,DOAJ)是由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一个了解和查找开放期刊的工具,它提供有质量控制的、可免费获取的电子期刊资源,是对全球OA期刊的收集和开放获取期刊目录的系统,是目前认知度最高的OA期刊目录。DOAJ收录的OA期刊都经过了同行评审,对论文学术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且收录的OA期刊数量众多,对学术研究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OA出版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期刊或论文的显示度和可获取度,目前,《材料工程》《航空材料学报》先后被DOAJ数据库收录,不仅为读者下载、传播文献提供了便利,同时扩大了期刊的影响。
3优质的服务
科技期刊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作者本身就是读者,新的读者也是潜在的作者”。因此科技期刊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吸引新作者,巩固老作者。两刊为了吸引优质稿源,筹划举办表彰会,设立“高被引论文”“高影响力论文”“热心读者”和“办刊热心人”等奖项,对获奖的专家和学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奖励机制,调动了编委、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积极性,丰富了稿源。编辑部的编辑遇到因毕业、职称和结题等原因需要优先出版的作者,尽量满足作者合理的需求,但不会牺牲其他作者的利益。另外,两刊编辑部经常与专家交流和沟通,适时报送期刊的发展动态,在节日给专家赠送纪念品,为优秀的审稿专家适当减免所投稿件的费用。
高校安全工程化工教学探析
[摘要]
本文简述了高校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从教法、培养模式和多元化考核三方面深入探讨了该方向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化工行业培养具有扎实工程基础的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级人才。
[关键词]
安全工程;化工;教学;复合型人才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运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过程正朝着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然而对于一个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在生产经营中需要贯彻的一个重要理念。[1]这就对安全生产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掌握化工过程及安全技术相关知识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该行业生产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园学习阶段较好地掌握化工安全方向相关知识,[2]如何将安全工程专业特点融合到化工生产的教学中去,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以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立足点,探讨如何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教学问题。
一、教法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学校学科建设学报服务意识研究
摘要:
在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推动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学报必须依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学科建设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学报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学报;学科建设;关系
地方高校学报是省(或地级市)属高校所主办的学报,是展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的窗口,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1].学科建设包含学科方向、学科基地、学术成果、学科队伍、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学术环境建设等内容[2].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之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3-4].增强高校学报服务意识,不但有助于高校的学科建设,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就以《许昌学院学报》为例来进行分析讨论.
1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5]
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初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也步入发展的瓶颈期和攻坚期,面临着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化的多重压力。尤其是当土地红利、税收红利、贷款红利等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消失时,县域内大批企业纷纷倒闭,留下许多债务和污染。如何带领县域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需分析绩溪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关键词:绩溪;县域经济;供给端
近年来,绩溪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8年,绩溪县地区生产总值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从经济发展增速来看,2010年绩溪县GDP增速高达14.5%,在这之后经济增速呈明显下降态势,直到2016年情况才稍有好转,但2018年经济增速仅为5.4%,增幅同比下降较大,经济发展时好时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全市范围来看,绩溪经济发展水平在宣城市7个县市区中倒数,在全省范围内也处于中下游位置,其根本原因就是产品供给端较为薄弱,未能及时跟上新时展要求。
一、绩溪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效益低下
绩溪县属于山区小县,农业产业占GDP比重较高,2018年,绩溪县农业产业总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12%。县域内农业资源丰富,有山核桃、茶叶、油茶、竹子、中药材等众多经济作物,但农业产业链较短,许多企业经营项目还在以销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对经济发展贡献力度不大。绩溪县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够,存在着局限于为农业产业而发展农业产业现象。近年来,虽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有所上升,但融合质量不高,发展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工业产业制造水平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