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礼仪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问候礼仪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问候礼仪

中西文化差异和审美观研究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外在表现

1、不同的法制观念,中国人更重视用道德与礼仪来约束,通过前辈的教诲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最大的缺点就是导致人格不能独立,对于西方人而言觉得不应该压制人的原欲,可以通过政治机构或组织进行约束,但道德是属于从属的地位。

2、为人处世也存在差异,中国人有自省的习惯,把修养身心看得非常重,但是思想非常保守,没有创新也缺乏进取的精神,而西方人对公益事业非常热心,通常把服务社会看做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二、形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文化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世界分为两大区域,就是东方与西方,有很多因素导致了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经济制度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因素,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其次,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三、中西方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体现

1、问候语的差异,见面打招呼问候是最普通的礼仪。但是中西的问候对象、方式、内容却是不一样的。

阅读全文

幼儿礼仪教育策略的思考初探

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了礼仪教育必须注重的“四性”,即生活性、游戏性、渗透性、普及性,旨在强调文明礼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求,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是一种特定的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求。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幼儿能礼貌大方与别人进行友好交往。教师在新时代视域下应努力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幼儿的礼仪教育扎根于生活。幼儿园的生活环节是一种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特定活动之一,幼儿园的生活环节蕴藏着不少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契机,教师应准确有效地抓住这样的契机,帮助幼儿积累礼仪经验,让幼儿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正确地面对生活。比如,在幼儿早晨入园环节,教师可以主动与幼儿进行问候,同时,暗示幼儿会运用简单的礼仪用语与教师和同伴问候,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问候习惯。在幼儿园开展的课程游戏化活动中需要幼儿回答有关问题,教师可以说:“请XXX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当教师接受幼儿的帮助时说“谢谢!”,幼儿自然也会报之以:“不用谢!”。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需要教师强化对游戏化活动环境氛围的营造,生活化的游戏化活动环境能对幼儿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利于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幼儿在这样的游戏化活动中进行沟通、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在游戏化活动区域内设置各种礼仪规范要求,让幼儿依据规范的礼仪要求进行游戏,进行互动交往。教师应引导幼儿有礼有节地解决课程游戏化活动中出现的困惑,使文明礼仪行为与意识进一步形成与巩固。在幼儿就餐环节,应重视对幼儿餐桌礼仪习惯的培养,当饭菜分好之后,教师可以说:“小朋友们请!”引导幼儿一起说上“大家请!”,接着让幼儿安静地开始进餐。在用餐时,教师可以利用榜样来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礼仪。教师应对幼儿在生活中的礼貌行为进行跟踪观察,对文明礼仪行为表现比较好的幼儿应及时进行表扬、赞赏与鼓励,对文明礼仪行为表现有待强化的幼儿,教师应给予帮助,给予引导等。注重幼儿礼仪教育的生活性,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方式、方法、策略与路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经常性地为幼儿讲述一些小故事,让幼儿从小故事中明白必须注重礼仪的大道理。如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骄傲的白鹭》《兔子和小猪》《真正的友情》《小木偶奇遇记》《爱护树叶》《小木屋里的欢笑》《寻找智慧》《三个愿望》《风宝宝》《爱听奉承话的国王》《红宝石》《幸福的小鹿》《自负的大雁》《捞珍珠》《园丁和主人》等小故事,让幼儿从这些小故事中真正学会如何去辨别是与非,辨析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等。这样的小故事犹如一盏盏神奇的灯塔,能照亮幼儿的内心,能为幼儿指引前进的方向,引导幼儿幸福快乐地成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弟子规》,学习《三字经》,学习一些中国的经典童话故事,如《小马过河》《猴子捞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哪吒闹海》《三只老虎》等,还可以引导幼儿品读浅显的国学经典,以传承中华国粹,以启发幼儿的心智,让幼儿从中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

二、注重礼仪教育的游戏性

游戏活动深受幼儿所喜爱,幼儿园游戏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又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与规则性游戏(又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游戏除了可以发展幼儿的认知、社会性等,更可以发展幼儿的美好情感。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可以对幼儿渗透礼仪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文明而有礼仪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与分享。教师可以就幼儿园不同的区域游戏活动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礼仪教育目标。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文明礼仪的行为与同伴、教师发生互动。如“你先用!”“请让我们一起玩玩,好吗?”等,让孩子在各大区域游戏活动中体验“文明”行为,让良好的礼仪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各大区域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在以“娃娃家”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在这个游戏中扮演起爸爸、妈妈或宝宝的角色时,很少会使用上礼貌用语。教师不妨适时地参与到这个角色游戏中,当教师看到扮演“妈妈”的幼儿拿东西给扮演“宝宝”的幼儿吃或玩时,就可以引导“宝宝”主动说声:“谢谢!”。当“妈妈”送“宝宝”上幼儿园时,引导“宝宝”主动向老师问好,并跟“妈妈”说声:“再见,祝妈妈工作愉快!”当有客人来“娃娃家”作客时,引导幼儿说上:“欢迎光临,你好,请坐!”之类的礼貌用语,客人要走了说上“再见!”等。又如,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设计“送图形宝宝回家”“给小动物喂食”等游戏环节,让幼儿在这些游戏环节学会有礼貌地与他人打招呼,会很有礼貌地请求别人的帮助,给他人增添麻烦时真诚地进行道歉等。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鼓励等,让幼儿在各大类别的游戏活动中能用正确的礼仪与他人进行交往。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渠道是多样化的。比如,在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游戏,如以“有趣的拼搭”为主题的科学领域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汽车轮胎、硬纸箱、饮料瓶、塑料、小石块、秸秆等进行游戏,有的幼儿拼搭出高楼大厦,有的幼儿拼搭出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有的幼儿拼搭出如动车、轮船、飞机、宇宙飞船等交通工具,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进行分享,如何礼貌待人,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感恩他人等好品质。

三、注重礼仪教育的渗透性

(一)将礼仪教育渗透于环境中

阅读全文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本文将对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详细阐述了如何从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时,不单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与此同时,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由此可见,对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德育教学目标为指导,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中职英语需要进行德育渗透

1.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正处于青春期,刚刚经历了中考或高考,自尊心、自信心都遭受了打击,对于这一个特殊的群体,应积极引导他们形成乐观的心态,积极对待学习和生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德育渗透,他们很有可能走向人生的极端。

2.中职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德育渗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阅读全文

探索英语教育中文化背景融入

一、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背景渗透举例

英语文化教学涵盖方方面面,从最初的如何称呼别人,如何打招呼,到如何拜访、接客送客、约会、告别,还有致歉、用餐、助人、交朋友等等。这里我们举以下几个方面的例子来说明在中职英语教育中应注意哪些文化差异,从而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相应的文化背景。

(一)寒暄(Greetings)

寒暄不论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都是人与人交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遇到熟人或陌生人我们都免不了跟别人寒暄,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寒暄语是:“吃饭了吗?”“到哪里去呀?”这些都是很亲切、随意的问候而已,其实并不是等待对方真正回答问题。而英语文化中这几个寒暄语却意义不同。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说:“Haveyouhadyourmeal?”表示的是该男子对女子有意,想约她吃饭。至于“whereareyougoing?”这样的问候语在英语文化中会被认为是打探他人的隐私,这就是犯了文化错误(culturalmistake)了。英美人常用的寒暄语有: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ello;Howareyoudoing?Howareyougettingon?回答可说:Verywell/Notbad/Fine.还要注意的是西方文化中,他们不仅会跟熟人打招呼,也会跟迎面而来的陌生人说一声Hi。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不妨像这样给陌生人以问候。

(二)美与丑(Beautyvs.Ugliness)

对于同一个东西,中西文化审美标准不同。Oneman’smeatisanother’spoison(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前面已经举过“狗”这个词的例子。下面我们来看“孔雀”。在汉语文化中,孔雀是“美丽”“吉祥”的象征,孔雀开屏更是寓意着大吉大利。而在英语文化里,孔雀(peacock)象征着“炫耀”“虚荣”等义,英语会说asproudasapeacock(骄傲得像孔雀一样),asvainasapeacock(虚荣得像孔雀一样)。其他的形象如“龙”、“喜鹊”、“老鹰”等在中西文化中都有不同含义。在具体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区分。

(三)红与黑(Redvs.Black)

阅读全文

职校英语教育与英语文化的融合

一、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背景渗透举例

英语文化教学涵盖方方面面,从最初的如何称呼别人,如何打招呼,到如何拜访、接客送客、约会、告别,还有致歉、用餐、助人、交朋友等等。这里我们举以下几个方面的例子来说明在中职英语教育中应注意哪些文化差异,从而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相应的文化背景。

(一)寒暄(Greetings)

寒暄不论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都是人与人交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遇到熟人或陌生人我们都免不了跟别人寒暄,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寒暄语是:“吃饭了吗?”“到哪里去呀?”这些都是很亲切、随意的问候而已,其实并不是等待对方真正回答问题。而英语文化中这几个寒暄语却意义不同。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说:“Haveyouhadyourmeal?”表示的是该男子对女子有意,想约她吃饭。至于“whereareyougoing?”这样的问候语在英语文化中会被认为是打探他人的隐私,这就是犯了文化错误(culturalmistake)了。英美人常用的寒暄语有: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ello;Howareyoudoing?Howareyougettingon?回答可说:Verywell/Notbad/Fine.还要注意的是西方文化中,他们不仅会跟熟人打招呼,也会跟迎面而来的陌生人说一声Hi。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不妨像这样给陌生人以问候。

(二)美与丑(Beautyvs.Ugliness)

对于同一个东西,中西文化审美标准不同。Oneman’smeatisanother’spoison(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前面已经举过“狗”这个词的例子。下面我们来看“孔雀”。在汉语文化中,孔雀是“美丽”“吉祥”的象征,孔雀开屏更是寓意着大吉大利。而在英语文化里,孔雀(peacock)象征着“炫耀”“虚荣”等义,英语会说asproudasapeacock(骄傲得像孔雀一样),asvainasapeacock(虚荣得像孔雀一样)。其他的形象如“龙”、“喜鹊”、“老鹰”等在中西文化中都有不同含义。在具体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区分。

(三)红与黑(Redvs.Black)

阅读全文

三甲医院护理礼仪重要性与实施方法

【摘要】护士是医院里接触病患时间最长,机会最多的工作人员,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反映出个人的素质修养和医院的医德医风、院风院貌。我院作为一家现代化三甲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礼仪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护理礼仪小组,设立礼仪小教员组织开展自纠自查,使得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礼仪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三甲医院;护理礼仪;实施方法

随着现代医疗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以及对医疗质量的高要求。医院的医风医貌成为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三甲医院作为代表我国医疗等级最高的医疗机构,礼仪已成为代表医院文化、促进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护士作为医院理接触病患时间最长、机会最多的工作人员,其言行举止更是代表了医院的形象。护理礼仪不但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充满自信,而且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可以创造一个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能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尊重和满足,改善护患的沟通效果,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我院作为一家现代化三甲医院,一直紧跟医学发展步伐,重视医院医德医风、院风院貌的建设。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精神风貌要求严格。通过成立护理礼仪小组,设立礼仪小教员组织开展自纠自查,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礼仪,医院护理人员的精神风貌、工作状态越来越好,护理满意度不断提高。

1护理礼仪的重要性

1.1护理礼仪是强化护理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临床护理上,护理效果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患者的配合治疗程度。虽然专业技术是由人为主导的,但是患者能否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最佳疗效需要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来强化,而护理礼仪就是人文关怀的主体。在护理工作中,将礼仪融入临床的每一个细节,从接诊、查房、治疗交接班、护患沟通等环节通过礼仪来强化效果,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上充满自信心、责任心,保持最佳状态。

1.2护理礼仪是治疗患者心理障碍的良药

阅读全文

陶行知教育理论实践性透析

 

堪称“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历来是陶研者研究的热点,“生活即教育”乃其中之一。早在1921年,陶先生就提出了“活的教育”的理论主张。这可说是陶先生对生活教育最早的描述。为何要提倡“活的教育”?因为“时势的变迁是有进无已的。办教育的,就要按着时势而进行……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本着这世界潮流的去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1]。令人叹服的是,这一颇具前瞻性的教育理论竟产生于近一个世纪之前,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大!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地球已然变成了一个村,各个国家和地区民族间的往来日趋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复兴于交往频仍的新型国际环境,目下正处于蓬勃发展然尚未成熟的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设,还不够全面与深入,亟需营养促其长成。余以为,进一步挖掘行知先生“活的教育”之深刻内涵,用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本身就体现了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实践性。   一、“活的教育”所含要件,简言之就是活的教员、活的学生和活的教材。其中“活的教材”是具广泛意义的“活的东西”,包含活的事物、环境、书籍等。   从语言教学(而非语言学教学)的角度来看,以实用为主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教会外国学习者把教师口传或书本传达的关于汉语言要素、语用规则以及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活化为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首要的问题是:向留学生传授什么?事实上,现阶段外汉教材建设鲜有成效,因此“目前,创新对外汉语教材的呼声依然不绝于耳”,撇开体例等问题暂且不论,就拿教材的内容来说,有些就显得陈旧过时。   笔者执教过的国外某大学中国学系,曾多年用过一本阅读教材,内容全是阿凡提智斗地主老财的故事,真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随之而产生的效果是,好些学生尽管汉语的日常用语都讲得不够利索,可“阿訇”“长工”“短工”之类的生僻词、历史词却说得挺溜,还胡乱套用。不知该书能为他们掌握活生生的汉语词句和了解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语用变化提供多少帮助?   又如,去年8月16日,凤凰网发表了一篇源自《京华时报》的题为《英国迎奥运待客指南:遇到中国人恭维别说谢谢》的文章,说该《指南》中提到,中国人不喜欢恭维别人之后,听到“谢谢”。相反,礼貌地否认恭维则显示谦逊。这部分内容是由为英国国家旅游局工作的中国人所写的。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中也都是这么编写的。   确实,中国文化有自谦敬人的传统,视谦虚为美德,因为中国人极重人情、人际关系,中国的交际文化是一种双方互相映照的文化[3]:说自己弱就好像在表示对方强;而夸自己强则似乎暗示对方弱。所以,为了对别人表示礼貌和尊重,尽量抑己抬人。比如,听到别人夸赞自己时,应说“哪里,哪里”“不好”“不行,还差得远呢”之类的谦辞(哪怕心里未必真的认为自己不行)。然而,文化在发展,语言也在同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欧风美雨带来了市场经济,催生了竞争机制,社会对个人奋斗、自我表现较过去显得包容并逐渐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外来文化的影响自然会映射到语言上,现代年轻人包括一部分中年人已能用“谢谢”大方地接受别人的恭维,而不必一定像以往那样以礼貌的否认来回应。越来越多的人即使自己被人称赞时不好意思说“谢谢”,但对别人用“谢谢”大方接受赞美之辞的言语行为却并不觉得有何不妥;相反,如果听闻外国人动不动就用“哪里,哪里”来表示谦虚,倒是多少会觉得有点儿怪异呢。   由此可见,过去强势的“哪里,哪里”已不再独霸一方,这是汉语社会文化嬗变的一个侧影,应当在外汉教材中有所体现。   二、陶先生十分强调“文化进步,是没有止境的;世界环境和物质的变化,也是没有一定的。”因而“活的教育,就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活的东西”具体到外汉教学上来,就意味着教材要随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变化而适时更新。   诚然,语言教学并不等同于文化教育,然而语言是负载了文化的,教语言不可能回避文化。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有学者就明确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汉语知识的教授和听、说、读、写、译等汉语技能的培养,还是关于“汉语社会”的文化教学。倘若汉语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时代,那么势必影响外国学习者及时了解现代中国的文化变迁。   以往,中国人打招呼的确常说:“吃了吗?”很多人觉得,这是过去艰苦生活留下的印记。向你问一声“吃了吗”就是对你的最大关心。也有学者不完全认同这种说法,质疑历史上长期存在吃不饱饭问题的国家有很多,何以只有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把它作为常用的问候语呢?认为“吃了吗”与中国人的“重食”文化有关,论据有:殷商卜辞有关年成的占卜特别多;甲骨文中有关祭祀、记时或礼制的文字从食或食器的很多;先人们除了以牛羊黍稷等生食祭祀外,还以多种形式向神进献熟食以表恭敬;古时子女把伺候好父母吃饭看作是尽孝的最重要的内容,不仅以礼法(如《礼记内则》)规定了下来,而且还渗透到人们的言行之中。由此得出结论:“‘重食’意识实际上是通过原始的宗教仪式加以强调并固定下来的,它进而逐渐渗透到政治制度、礼仪风俗、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对父母的关心与问候延及一般人,可能就是“吃了吗”这一问候语的文化背景。不论何种解释,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根深蒂固。不过,在社会日益现代化的背景下,国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率)在下降,吃饭已不再是困扰国人的重要问题,加上中外文化的互补交融,当今国人尤其是年轻群体已不再把“吃了吗”当作常用的问候语了,更多的是:“你好!”这一声问候,既不囿于时间、地点,也不受双方是否熟识的限制。#p#分页标题#e#   当然,“吃了吗”使用频率的降低是渐变的,它仍然是问候语的选项之一,只要时间、地点合适。其实,汉语的问候语本来就不是“吃了吗”一统天下的,生人见面通常说:“你好!”熟人则可根据对方的行动或推测对方可能进行的活动来打招呼。如:买菜路上遇到邻居,就问:“买菜呀?”放学时分看见隔壁大爷等在小学校门口,便可招呼:“接孙子啊?”下班时问一声同事:“还没走啊?”……至于被问方是否据实回答,无关紧要,问候者只要得到回应就好,即言语行为比言语本身重要。这就是中国特色的问候。   “哪里、哪里”也好,“吃了吗”也罢,在今日中国交际用语中的重要性和使用频度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前者只是回应别人夸赞的一个选项而已,后者也就是问候语“你好”的一个条件变体。对外汉语教材应当与时俱进,适时变更有关内容,让书本“活”起来。广大对外汉语教师也应密切关注民族文化与交际言语的发展动向,勤动脑,多研究,及时提供给学生鲜活的语料(有时甚至要走在教材的前面),把书教“活”。   三、结语   研究陶行知,绝不应止于敬仰与怀念,而应或本着求真精神还原一个历史本真的陶行知;或秉持创新理念,发掘其精神财富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充分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命,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它几十年来倍受瞩目,概因其对来者的悠长启示。“活的教育”,贵在一个“活”字,“用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材”[1]。这一思想无疑是与时俱进的,它超前性地指出并回答了现代教育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即“谁教?”“教谁?”“教什么?”“怎样教?”“活的教育”不仅成功地贯彻于先生生前所兴办的贫民教育的始终,也同样适用于当今“四通八达”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只有“活的教育”才能使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析

【摘要】微信“小”交流,利用微信群,形成家校文明礼仪共育文化合力;微信“大”沟通,构建家校“网络化”文明礼仪养成新渠道;微信“微”交流,开辟学生文明礼仪践行的新途径。利用微信的便捷条件,实现微信环境下小学生文明礼仪家校共育。

【关键词】微信环境;文明礼仪;文化合力

微信因其功能强大,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使用。巧妙地应用微信,可以开辟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新途径。

一、微信群创建,形成文明礼仪家校共育文化合力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借助微信平台,形成家庭文明礼仪文化氛围,可以进一步进行家庭文明行为的引导。

1.明规矩,创建家校文明礼仪共育微信群。要想使群体发展更好就要有规矩,文明礼仪是教人如何做人,在微信群中同样要树立规矩。微信群中家长命名有规矩:以“孩子姓名+父或母”的形式命名;规定群成员不得带有不良政治倾向以及包含色情、暴力等内容的信息及链接;不得广告、集赞、拉票等链接。打造绿色健康的文明环境,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

2.润童心,推荐文明礼仪微信动画小故事。微信平台有助于传播文明礼仪经典故事,生动的动画故事视频可以使低年级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明白如何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小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动画故事,如《三字经》经典故事,《弟子规》动画片,发在微信群中供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