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教育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卫生教育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卫生教育论文

儿童口腔卫生疾病健康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某小学进行分层随机抽取100名小学生,其中三年级学生有34名,四年级学生有35名,五年级学生有31名。男同学有48名,女同学有52名,他们的年龄在8~12之间岁,平均为(10.69±1.25)岁。

1.2调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调查:用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以及行为进行调查,其评估标准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饭前饭后洗手,饭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数在两次以上,牙刷应该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因为这能够有效避免牙龈出血以及龋齿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局部细菌的滋生。(2)口腔检查方法:对全部儿童进行口腔体检,评估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监测标准,监测儿童进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数,然后对所有儿童的评估结果建立档案。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就是宣传口腔的基本知识,主要请专业的口腔医师为儿童进行讲解,其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儿童乳牙、恒牙的概念,还有牙齿的基本结构,以及牙齿有几种类型,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牙齿的功能;除此之外,应该着重向儿童介绍有关牙菌斑和龋齿的知识,明确告诉他们导致龋齿的主要病因就是细菌、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等。

阅读全文

片区卫生人力资源和医学教育论文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为全面、科学地了解武陵山片区卫生人才资源和医学教育状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月至10月对武陵山片区所辖的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中的27个县(市、区)进行了卫生人力资源。同时调查该片区医学教育院校现况。调查对象包括11个地(市、州)的卫生局,27个县(市、区)的卫生局,以及41所县级医院,394所乡镇卫生院,2所本科院校,2所职业技术学院,1所医学专科学校。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武陵山片区医卫人力资源现状调查表》、《武陵山片区医卫人力资源现况和对高级卫生人才的培养需求调查问卷(医疗机构)》、《武陵山片区基层医卫人力资源现状和对高级卫生人才的培养需求调查访谈记录表》和《武陵山片区医学教育情况调查表》实施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档案、现场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武陵山片区的卫生人力资源和医学教育现状进行数据采集。

1.3分析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将所采集资料录入Excel,对武陵山片区医技人员数量、医护人员执业情况、医护人员职称学历、高等院校医学专业设置、医学招生规模等项目进行分析。

阅读全文

卫生职业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1卫生职业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1文明礼仪教育符合社会发展对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胜任岗位工作,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又要求他们具备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体精神,能够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无私奉献、遵纪守法。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礼仪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准社会劳动者,同样面临未来岗位对其综合素质的高标准要求。

1.2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阶段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经过职业学校学习,学生的性格趋于稳定,行为习惯基本养成,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现状

2.1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阅读全文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继续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抽取2013年10-12月接受湖南省卫生厅统一举办的“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班”医生206名(每家卫生院1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2调查表设计

本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经过5位相关专家(3位教授、2位副教授)论证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医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学习背景;②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调查,题目为闭合式,共10个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中医药基本知识,如中医藏象、五行、八纲辨证、六淫、辨时给药、中医养生等知识,答对赋分为“1”,答错或不答赋分为“0”,超过2个题目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满分为10分;③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及需求情况,内容包括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况、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等。调查均采用封闭式提问,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一般10min可完成答卷,根据预调查反馈的信息,调整问题后,Cronbach'sα系数为0.84。

1.3调查方法

调查前,统一培训10名调查员,根据每期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人数的50%随机现场发放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并检查后回收;若发现未填写或缺项,则当场要求补填。共调查4期,每期调查人数分别为49、51、53、53名,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回收率100%。10d后随机抽取15位乡镇卫生院医生重测,重测信度为0.86。

阅读全文

精神卫生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进

1.1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在《精神卫生法》正式颁布实施之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开展多年,但一直是靠政策性的文件进行驱动和指引,缺乏国家层面的正式立法支撑,该法的出台实质性地改善了这一困境。《精神卫生法》第16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条款实质性地赋予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该工作相关从业人员相应的法律地位。同时,该条款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提升到法律义务层面,督促各高校切实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积极配备相应的场所、设备和经费,招聘和培养专业师资以及开设相关的公共必修课程。

1.2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业队伍专业化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学生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宣传、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以及培养学生朋辈辅导队伍等,其中大部分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极高的要求。20世纪末在各高校刚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初,由于心理学和精神医学学科背景师资的缺乏,曾广泛采取的方法是由思政课老师教授心理健康课程、由政治辅导员兼任心理咨询老师等,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会使工作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心理学专业的普及,再加上相关从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规范化,近年来这一现象出现明显的转变,但仍然有高校因为重视不够而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建设与时俱进。《精神卫生法》中第67条第2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应当有精神卫生的内容,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第23条第1款明确规定“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这两款条目在法律层面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业人员的准入和自身成长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将督促各高校聘请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专职老师,并为他们的专业技能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如鼓励和资助考取专业资格进阶证书、参加各类心理咨询技术学习班等,这无疑会促进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1.3为高校心理干预情境中各方权责划分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框架

在高校心理干预情境中,经常需要和学生个案的家长(监护人)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偏见等原因,精神和心理障碍个体及其家属在强烈病耻感的驱动下往往不愿意正视问题。具体到高校心理干预情境中,由于担心子女的精神/心理问题会给他们贴上“标签”,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就业、婚娶等人生发展轨迹,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已经确诊的精神或心理障碍采取隐瞒的应对方式,对子女在校发生的疑似精神/心理障碍发作采取回避、否认甚至责难的应对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个案(疑似个案)学生自身问题的及时妥善干预,也会给校园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之前面对这样的家长,校方往往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让家长理解支持。《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此类工作的被动和尴尬。该法第16条第4款“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明了在发现学生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疑似障碍)时校方所需承担的告知义务,也赋予了校方就个案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相关权力。而该法第28条第2款“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既强调了监护人对于个案学生需承担的送治义务,也赋予了校方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力。第49条“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妥善看护未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医嘱督促其按时服药,接受随访或者治疗”则明确规定了已确诊个案学生的家长在其子女在校期间所需承担的看护义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个案学生在校期间因精神/心理障碍导致的各类意外发生后校方所需承担的损失风险。

阅读全文

卫生人员长远航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长远航期间卫生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1.1自然环境改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海上自然环境主要包括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海洋大气环境。高温、高湿、高盐雾的大气环境直接导致了舰艇微小气候的改变,舰艇内空间相对密集,通风较差,居住条件拥挤,容易使人心理压抑、烦躁。(2)海流、海潮、风向等引起振动、冲击、倾斜、摇摆,其产生的效应作用于人体,使人产生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不良体验。(3)舰艇上设备运转产生的电磁、噪声等舰艇特有环境易引起人听力下降、疲劳和烦躁等。卫生人员不同于专业海员,当诸多因素叠加和累积之后,久而久之易导致心理极度疲劳。

1.2生活环境改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陆地医院往往处于信息丰富的城市地区,由于医院性质和特点,卫生人员与外界有广泛联系,获得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生活内容较为丰富。而在海上航行中,卫生人员处于封闭的环境中,无法通过因特网、手机等获取信息,不仅不能与家人、朋友在一起,而且与他们的联系也会中断,从而使卫生人员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一种隔绝感,表现出茫然和无所适从。此外,船上的物质资源相对比较贫乏,业务工作也不如陆地上繁忙,卫生人员经常会无聊、烦躁和情绪低落。再加上空间狭小、居住密集、值夜班制度等影响卫生人员的作息,且由于交往的人员是固定的,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常常使部分卫生人员人际关系紧张等。

1.3躯体不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温、高湿和高盐雾的海洋气候影响长期航行人员的健康,例如某部710名护航官兵体检时检出不合格者186人(26.2%),位居前10位的疾病或症状分别为:关节炎、肠易激综合征、肌肉劳损、慢性鼻炎、慢性胃炎、智齿冠周炎、失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浅表真菌感染,这些疾病多与海上生活有关。某海上医院船人员报道,船上生活空间狭小、舱内噪声不断、照明习惯改变、船内相对密闭、通风较差、人员居住密集(每舱住4~10人)、值班轮转制度、人员之间的互相影响等导致了卫生人员睡眠质量差、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等,所以上呼吸道感染较多。亚非热带炎热潮湿气候既容易引起腰、关节酸痛,又易于真菌繁殖,加上舰艇上人多,淡水相对短缺,卫生清洁工作难以面面俱到,因此脚癣、股癣、皮肤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舰艇在航行中受浪和大风的干扰产生振动、冲击、倾斜、摇摆等运动,这些运动或它们之间的综合运动对人体前庭器官均可造成刺激,当这些刺激超过前庭器官的生理阈值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晕船病,常表现为嗜睡、咽部不适、唾液增多、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不同程度的症状。据报道,一般人未经适应性训练,晕船发生率为50%~90%。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提升路径

【摘要】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发现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存在科研活动参与度不够高、科研素质培养模式固化、科研知识技能较为薄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现状,提出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重视科研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临床实践教学和科研素质培养的融合等提升路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提升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可见,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质是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具备较高科研素质的临床医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医学的前沿知识,把握医学发展的最新方向;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案;能够参与基础医学的研究,发现疾病的机理机制以及发生规律,寻找疾病防治的有效措施,为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3-4]另一方面,医学生在校期间的科研经历,以及科研过程中形成的论文、成果等均可以为其毕业后的学业深造、求职就业增加砝码[5]。因此,在本科阶段重视和加强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科研素质的提升,培养一批既精于临床、又善于研究的医学人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生的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科研素质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技能和科研思维四个要素。其中,科研意识是前提,科研态度是保证,科研知识和技能是基础,科研思维是关键,四者组成了大学生科研素质的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3]。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发出问卷598份,其中安徽医科大学10份、蚌埠医学院11份、皖南医学院537份、国内其他高等医科院校40份,回收有效问卷537份,回收率89.8%。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提升路径,以期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科研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1.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匹配。调研数据显示,96.65%的学生认为科研素养对临床医学生“非常重要”或“重要”,95.34%的学生表示对科研活动“非常感兴趣”或“感兴趣”。然而,只有20.3%的学生“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科研活动。尽管近年来,为了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国家、地方、高校三级项目资助体系逐步趋于完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的举办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越来越多锻炼和展示的平台。但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科研活动上的参与度仍然较低,参与质量得不到保障,科研素质的培养成了高校的“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2.高校的科研素质培养模式固化。调研数据显示,27.37%的学生认为“高校缺乏良好的校园科研氛围”,21.97%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一批科研大师和学者”,24.21%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科研素养培养的重视不够”,18.81%的学生认为高校在“科研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单一”。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是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主要模式,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化,形式单一,过程简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学生在课程内容、进度,以及授课老师的选择方面缺少发言权,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分析的学习习惯,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缺乏配套的制度保障,师资力量、科研经费等条件有限,导致学生没有基本的科研素养,无法进行科学问题的沉淀和提炼[1-2];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度低,实验室的开放性不高,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科研需求,限制了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3.学生的科研知识技能较为薄弱。调研数据显示,98.14%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科研知识技能,其中54.38%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临床操作技能和经验”,23.46%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相关知识”,15.08%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文献检索与查阅能力”。可见,由于缺乏对科研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加上学校资源的局限性,临床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度不够,很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检索和查阅文献,选题、设计医学科研项目,开展实验、调查等科研活动,收集、整理和分析科研数据,撰写科技学术论文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6]。4.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调研数据显示,98.51%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科研思维,其中,49.53%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科研思维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科研素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发现新思路,运用新理论,开辟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且学习内容都是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前规划好的。在这种被动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质疑权威的勇气,从而导致创新思维能力难以提升,科研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

二、科研素质提升路径与策略

1.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是培养临床医学生科研素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7],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3]。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科研论坛、科研讲座等学术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资讯和知识渠道,培养科研兴趣和求知欲;开放部分实验室,降低科研门槛,支持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科研,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科研技能;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临床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师生科研工作和成果的奖励和宣传,营造一种“有想法、有热情、有平台、有机会”的科研氛围,实现“人人想科研、人人能科研”的良好局面。2.优化课程设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五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才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培养[1-2]。针对本科阶段不同年级临床医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除开设必要的专业课外,增设基础科研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医学文献检索、医学信息学、医学统计学、临床实用技能、医师职业道德等。不断将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最新科技成果引入、固化到教学内容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分析问题[4]。完善师生双向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定期听取学生诉求和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3.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按照自愿、对口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和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带培制度,制定具体的带培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加强考核管理,帮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凝炼主攻方向,参与科学研究[4]。“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推行,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不仅可以借助导师的项目资源,对学生进行查阅文献、课题立项、实验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的系统性、个性化训练,使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又可以促使指导教师本身的科研思路更加开阔,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形成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的双赢局面[5-8]。4.重视科研项目的带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各级各类的临床科研项目。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实施,对科研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体验,并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探究医学问题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随着项目的开展和推进,学生的科研知识技能也在逐步丰富和强化,这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肯定自身价值的同时,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演绎思维能力、归纳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科研思维[3];此外,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以上能力、素质的获得,均有助于医学生在就业时突显优势,拥有更强的竞争力[4]。5.促进临床实践教学和科研素质培养的融合。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生只有在接触临床的过程中,才能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验证理论假设;也只有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感受、观察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洞察医学问题的敏感性,找准科研创新的切入点;此外,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必须同临床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职业要求的临床医学人才,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9]。

阅读全文

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中小学德育论文

一、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德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汲取营养,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二、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一、二年级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教师检查跟踪记录,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归档整理,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期中、期末进行总结,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学会了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培养学生渴求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开展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探索,来唤起社会家庭、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责任,改变过去“育在家庭,教在学校”的观念。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探索适合儿童道德品质生成的方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勇于担当,不断探索。

作者:张会恩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钟家庄小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