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微课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微课培训总结

教师培训中本土专家团队建设管理策略

当前,单纯的集中通识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学科化、小组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针对性较强的学科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利用“国培送教下乡”的契机,建立了一支本土专家团队,为真正落实“服务到村校”“送培到课堂”“指导到现场”“支持到校本”的“国培送教下乡”四大要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学选拔,奠定基础

专家团队是为培训服务的。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斯密斯在团队绩效曲线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高绩效团队的五个特征:共同目标、优秀成员、开放沟通、共同责任和有效激励。结合国培送教下乡培训,长寿区提出了建成一支“两愿、三能、三会”的本土专家队伍,为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两愿”,即自愿参与、自愿服务;“三能”,即能策划、能组织、能改进;“三会”,即会计划、会指导、会总结。“两愿”需要具备积极、热心的态度,“三能”“三会”要求具有独立组织、指导培训小组的能力。本土专家团队比区外专家更熟悉本区的培训,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这样的培训专家团队,需要注重团队组建的程序,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报名门槛。要想报名成为本土专家团队的一员,必须是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二是自愿报名。报名前,需向报名者讲明专家团队的任务、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由报名者自愿申报,以避免上岗后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三是学校支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里的要求统筹安排教师申报,确定推荐人选并上报。这既解决了人员分布的问题,又获得了学校的支持,可避免因自愿报名而导致人员分布失衡。四是分科建队。遴选组建了学前教育、小学语文和数学、初中语文和数学等6个学科40余人的国培送教专家团队,分学科与学段到现场进行指导,送培到课堂。五是动态管理。根据培训项目、专家使用情况、专家能力结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履职不佳、能力欠缺的人员进行调整,保证各培训小组的培训水平。六是政策支持。区教委发文,积极落实团队成员的责任义务、权利待遇和所在学校的支持方式。以上选拔程序和要求,统筹兼顾了项目办(即长寿区国陪项目办公室)、教师、学校三方面的需要,保证了团队人员“有意愿、有水平、有影响力”,为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

二、定制培训,提高能力

团队成员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在区内本学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从研训的角度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理论与实践、组织与指导等多角度与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其组织能力、教研能力和培训能力。一是高端培训。一方面,依托国培,推荐专家团队成员参加重庆市2至6月的国培脱产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接受与研制课程、制作课件、举办讲座等相关的综合性培训,使团队成员初步具备了培训者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根据研训能力制订培训内容。针对实践中需要的能力,组织团队成员赴西南大学参加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到吉林教育学院接受提高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培训能力的培训,到南京晓庄学院参加校本教研的策划、组织、实施、评价等教研能力的培训,到深圳龙岗进修学校参加课程开发、课堂观察、课堂改进等研训能力的培训。还组织区级专项培训,并邀请区外专家就课堂诊断、教学改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培训方案的研制等对团队成员进行专题指导。二是返岗实践。要求团队成员回到所在学校进行实践操作,做到“上好一节示范课,做一次有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评课,做一个专题讲座,策划组织一次校本培训”,以提高培训能力。同时,根据《长寿区教育系统区级以上优秀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择试用成员的依据之一。这样,从示范、讲解、策划、组织等方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参与区级和更高级别的培训指导打下了基础。三是上岗锻炼。2015—2018年,长寿区选拔了36名团队成员送教下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上岗实战中,项目办通过“三好、四会、五导”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三好”,即做好项目方案、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工作流程,以此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四会”,即在每个阶段启动前都要召开的工作培训会,由首席专家给团队成员讲明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程序、时间等并答疑;问题研讨会,在每阶段开始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研讨、纠错、补救和预防;经验交流会,在每阶段结束后,召集团队成员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共同提高;工作总结会,在培训结束后,指导团队成员进行书面总结和会议总结并进行交流,促进其在反思中成长。“五导”,即通过《长寿区国培送教下乡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诊断示范阶段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研课磨课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成果展示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总结提升工作指导意见》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在整个工作和“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开展前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团队成员的指导工作规范有效。

三、参与项目,发挥作用

坚持“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培训”的原则,项目办采取统一要求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各小组的培训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明确要求。项目办要求团队成员做实做好两项工作。其一,组织工作。组织诊断课,即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诊断课、课后讨论、问卷和访谈活动,并写出小组诊断报告;组织示范课后的研讨,形成小组意见;组织研课磨课,形成研磨成果。其二,指导工作。项目办要求指导形成“三课三微”:指导小组研课,对目标、内容、资源、课型、结构、教法进行研究,形成“初讲课”;指导小组观课磨课,形成统一意见与“标准课”,并讲明原因;指导成果展示,对说课、上课、评课进行指导、修改,形成“精品课”,并代表小组展示。通过入校指导(指导专家进校指导学员上课、研讨)、示范指导(学员到指导专家所在学校观摩学习)和远程指导(通过网络指导学员)等方式,形成微课、微讲座和微故事,并在全班展示。二是落实到人。将送教培训的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6~8人,每个指导专家负责一个小组,组织和指导该组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的培训。三是管理督导。采取“三化”管理,规范指导专家的培训工作。其一,栅格化。对每人的工作目标、内容、任务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二,流程化。对指导专家的工作程序进行严格、具体的规定,要求其操作有据。其三,标准化。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方案的报批与实施,并进行小结,明确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要求。项目组深入各小组,对每个小组的指导专家进行全过程督导,并根据学员的反馈、班主任的意见和督导情况,向指导人员提供及时反馈。四是展示激励。做好两个展示,发挥激励作用。其一,学员展示。在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阶段,每组都要推荐不同的学员进行说课、上课、评课和微课、微讲座、微故事展示,他们既代表小组,又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与专家的指导成果。其二,专家展示。在成果展示阶段,让各小组的指导专家分别展示自己的指导过程、指导方法和指导经验。国培送教下乡项目在制度层面设计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无法用集中专家讲座式的通识培训来完成,因此必须以课堂为载体,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培训。在此过程中,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的能力,并使教师通过体验总结形成迁移能力,以此带动校本教研。这个过程的落实,需要既懂教师培训又懂学科教学、既能讲清道理又能做出示范的人来指导,而且要进行小组化的指导。所以,有无本土专家团队及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高低。长寿区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提高了本土专家团队的水平,也使国培送教下乡的实施得以提升。

阅读全文

微课程体验式教师培训概述

在移动终端技术日益完善,开放式教育资源蓬勃发展,现有优质资源亟待整合运用的背景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学习资源”,使得教师培训的创新空间变得空前广阔。本文从体验式教师培训出发,将微课程嵌入其中,构建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弥补传统教师培训的不足,为教师培训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一、微课程概念与特征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他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他也因此被称为“一分钟教授”。他将微课程定义为“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网络资源共享为目的并适合移动学习,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动画、文字或音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展开,整合学习任务清单,练习测验及教师教学反思等为一体的半结构化教学和学习资源。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它支持反馈和改进,提供和呈现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在线微型视频内容,同时能根据学习者学习需要和学习路径推送相关主题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用在很多领域,如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等。本文研究的微课程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培训领域,可以说是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上的一个新形式。教师培训微课程应该在设计开发之前就要考虑应用的问题,微课程能够灵活运用于多种教师培训情境,如网络在线学习、面对面集中培训或混合学习等。如果用在集中培训中,微课程常常作为培训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负责完成知识的直接高效传输,节省培训时间,并结合教学案例发挥作用。但无论采取哪种培训形式,为提升微课程资源利用率,都需要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精心地课程设计,并辅之以长期持续的跟踪指导服务,如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课件、学习资料、评估反馈、培训师点评,以及培训对象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等。

2.微课程的特征

(1)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程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在5~15分钟;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且有相对完整的微主题;能够让学习者快速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呈现形式生动活泼。(2)微课程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微课程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它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为教师做面对面培训的正式学习情境、教师线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情境,都可运用微课程,微课程可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培训微课程可以是独立的资源,也可以和其他微课程构成系列化课程资源,因此,微课程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有其内在的结构。微课程的情境性特征,使其不能适用于所有培训课程和培训情境,有的微课程适用于传授独立知识单元的情境,对于传授复杂多元知识单元的情境则不适用。(3)微课程需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加以推广使用微课程以微视频为呈现形式,需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供学习者学习体验。微课程作为在线视频学习资源,远比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受欢迎。微课程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体验。

二、体验式培训的内涵与特征

阅读全文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思想品德是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兼顾着教学和德育两方面的重任,所以对思想品德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举措。基于此,文章简要叙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价值,并从建设校本微课分享平台、组织集体微课教研培训、运用微课强化预习指导、借助微课展开趣味导入、巧用微课破解课堂难点、利用微课组织课堂活动、利用微课总结课堂知识等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微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微课教学形式受到很大的关注和重视。而将其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意识。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价值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可视听特征极强的新型教育形式,将其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微课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微课的形式依托于信息技术,它能够带给学生视听感官的享受,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地位。在强化学生自主发展的微课课堂中,初中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课堂参与度不断提升。其次,微课的运用丰富了初中生的学习体验。微课能够带给学生区别于教材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能够让他们接触到广泛的生活素材和网络资源,所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愈渐丰富[1]。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

(一)建设校本微课分享平台,丰富教学的资源素材。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以一定的资源和素材作为载体,只有具备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得到明显增强。所以,在开展微课课堂教学的同时,学校应致力于建设校本资源分享平台,在平台中大量的微课视频资源,以供教师和学生自主查阅和下载,从而促使他们获取丰富的素材。然而,在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教学中微课资源大多以网络平台的现有资源为主,没有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教学情况引用特色微课视频,也没有建设起校本资源平台,所以微课的作用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对此,为了建构起资源丰富、学生自主发展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校可以从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建设起公益性质的微课分享平台,以历届教师的优秀微课教学案例、全国范围内的获奖微课视频等作为主要内容,以不同类型的模块上传到分享平台中,让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教学和学习灵感,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移动端展开自主学习,以此凸显微课的价值和意义。如此,全校师生就能在丰富的资源素材中实现有效教学和学习的目标。

阅读全文

翻转课堂联合病人教学模式在临床运用

摘要:探索应用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从培训方案、师资团队、教学资源3个方面夯实基础,通过课前资源推送、课中模块化知识内化、课后自主练习3个环节及多元化考核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标准化病人;临床技能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转变基础性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加快“互联网+医学教育”步伐,广泛开展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在线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临床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翻转课堂颠覆传统“老师教,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知识到主动探索内化知识的转变[1]。标准化病人(SP)又称模拟病人,指没有医学知识的正常人,通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逼真表现出临床病人的预设症状[2]。近年来,SP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和考核。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存在着内容繁多、临床实践机会少、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诸多问题。翻转课堂和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虚拟的临床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1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强化技能中的优势

1.1增强学生学习临床技能的自主性

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课前,教师将视频资源上传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计划,在自己的最佳状态下学习。其次,学生可以自主把控学习进度。学生对每项技能的接受程度不同,较熟悉的内容可以“快进”处理,做到“学而时习之”;难度较大的操作可以反复观看、“细嚼慢咽”,达到“温故而知新”。

1.2促进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高效性

阅读全文

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一、微课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

(1)化学现象可以直接观察

实验现象是实验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实验教学中,一般教师为了让学生比较清楚地看到现象,往往通过在讲台上抬高实验装置的位置,或者带着实验下到学生中间展示实验结果。然而现在学校教室中学生人数一般都在50-60之间,实验仪器的大小有限,抬高实验装置的位置也是有限的,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还是观看不到实验现象。展示实验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有些实验现象是在实验瞬间产生的,可能走到后面时,很多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微课可以在电脑平板甚至是手机中直接演示,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进而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2)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反复演示

微课是教学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反复研究学习,对于化学实验现象、操作步骤、以至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可以反复演示的。对于上课没有集中注意力的学生,以及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微视频,直至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3)代替某些有毒的演示实验

有些课堂演示实验中涉及有毒物质,有些演示实验受实验室中设备的限制,一般难以演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由于农村实验条件差的中学,仪器不足,制取有困难。另外,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演示实验操作一般在通风橱中进行,一般都是由教师描述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现象,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微课中模拟实验的演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全文

微课视域下数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摘要]微课助力数学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认知和体验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对微课资源整合、微课优化设计、微课拓展应用等方面展开创新研究,以提升教学的互动性、探究性,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微课;创新;实践

将微课引入课堂,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的普遍诉求。因此,教师要有微课应用的意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资源整合、优化设计、拓展应用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认知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进而乐于学习数学。

一、资源整合,建立微课应用机制

微课大多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需要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为制作微课视频提供更多的材料支持。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展开深入的学情调查,提升微课视频制作的针对性。同时,微课主要是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解读和展示,为学生指出清晰的思考路线,属于课堂教学方法的“轻骑兵”。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有观照意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视角。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时,课始,教师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先仔细观看,再介绍微课的主要内容。观看视频后,有的学生说,微课先针对具体课例进行分步展示,为我们理顺了解题思路,然后布设训练任务,使我们理解与掌握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微课展示的学习内容更为直观,看得更清晰,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这里,教师为学生设计微课导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将微课引入数学课堂,教师需要有教学调研意识,提升微课的制作水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设计,提升微课应用品质

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要有优化意识,并对微课的切入时机进行全面考虑,以提升微课的促学效果。首先,教师要进行教学中心定位,以体现设计意图;其次,提升微课制作水平,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以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再次,对微课的制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展开教学调度,使微课的助学效果最大化。例如,教学《认识年、月、日》一课,教师在教学重、难点时播放微课视频,并给出观看要求:“记住大月和小月有多种方法,观看视频之后,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记忆方法。”然后学生开始观看视频,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学习互动气氛浓厚。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介绍记住大月和小月的方法,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观点。如一学生说:“微课中介绍了多种记住大月和小月的方法,我对‘手指骨骼记忆法’最感兴趣,因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记忆更为牢固。”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收获,并对微课视频中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顺利构建认知体系。这里,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如何记忆大月和小月,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其学习调动效果显著。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专业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应用

摘要:紧密结合《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建立“四生”(实习生、进修生、专业型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师)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助学型”微课平台,微课内容准确、实用。在“四生”实习带教中,利用微课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改革,显著提高带教效果,并做到标准化带教。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四生;实习;微课

有学者提出“助学型”微课的概念,它是以微视频为核心,一种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且短小精悍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既可以由教师开发,也可以由学生制作或者是师生共同合作开发,简单、方便、高效、轻松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1-5]。标准化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系列标准化的措施,保证所有教师及所有课程的教学质量均达到要求,避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影响教学质量[6]。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微课平台非常适合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实行教学改革,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7-9]。《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进修生、专业型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四生”)实习,包括5个亚专业《临床检验及血液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中需要掌握的仪器多、项目多、操作多,“四生”普遍反应听得懂、学得会,但忘得快、记不牢,还反应部分带教教师讲授内容不准确、不详细,即未做到标准化带教。故笔者针对上述“四生”实习带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紧密结合《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建立“四生”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助学型”微课平台,在“四生”实习带教中,利用微课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改革,明显提高带教效果,现总结如下。

1《医学检验专业》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助学型”微课平台的建设

笔者建立《医学检验专业》各亚专业《临床检验及血液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准化“助学型”微课平台,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微课内容包括目前临床实际使用的主要仪器和开展的主要项目[10-14],具体微课题目见表1。微课内容的素材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生教材、国家认可委员会最新认可标准、最新行业标准、最新专家共识或指南、临床使用仪器或试剂盒的说明书等权威资料,保证微课的标准化即内容准确、全面,微课以PPT形式讲解并录制视频[10-14]。微课内容包括临床使用的主要仪器及主要项目的基本原理、标准操作程序、结果分析、质量控制,基本原理部分主要以文字和图谱为主,标准操作程序部分由工作人员进行标准操作,拍摄视频并配音,结果分析部分主要对检验报告单进行详细解读,质量控制部分主要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最新认可标准进行解读。微课录制方式[10-14]:将上述每个微课题目的内容制作成PPT,要求内容翔实、准确、图文并茂,既有基本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录像,由带教教师在播放PPT的同时进行讲解,利用PPT视频录制功能录制PPT画面及录音,录制的视频以MP4格式保存。由于每个题目包含的内容多少不同,故每个PPT分成3~6段录制视频,每段视频时间约15min。本项目为保证微课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微课制作团队由3种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人由具备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担任,约占1/3,负责微课内容的撰写、PPT制作、PPT播放讲解及录制视频;约1/3为近3年毕业的年轻教师,要求对视频录制编辑及PPT制作等使用熟练,负责主要仪器和主要项目标准操作程序的拍摄及剪辑,协助PPT制作及美化;约1/3为正在实习的“四生”,负责试用微课并提出改进建议。

2《医学检验专业》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助学型”微课平台的应用

笔者首先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由微课制作主要负责人对该亚专业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保证所有工作人员熟练并准确掌握各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在“四生”带教中讲解和操作全面、准确,即做到带教标准化[6]。各亚专业针对“四生”分别制订培训计划及明确带教教师。每个亚专业分为3~6个岗位,“四生”进入某一亚专业后,先将该亚专业实习带教计划发放给“四生”,每天完成一个岗位培训,在一周内完成该亚专业所有岗位相关临床技能的集中带教培训工作[10-14]。将《医学检验专业》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助学型”微课放于检验医学科的内网,“四生”通过内网账户可以登录免费学习。在实习带教中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改革[7-9],“四生”提前将相应岗位实习内容的微课进行自学,要求熟悉该岗位相关临床技能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进行岗位培训时,带教教师首先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提问,再对相关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详细演示及讲解,“四生”利用业余时间对相关微课进行巩固复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四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带教教师也可以提高带教效果和效率,做到标准化带教。每个亚专业分别针对常用临床技能建立题库,包括1000个单选题、1000个多选题、100个案例分析题(每个案例分析题包括5个以上多选题),用于“四生”自学,题目主要从每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检验技师和主管技师资格统考的试卷、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资格考试习题集选取,将题库也放到内网网站,“四生”登录内网网站后自学。在“四生”某一亚专业实习结束后,登录内网进行该亚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考核,考卷包括40个单选题、40个多选题、4个案例分析题,每次由题库随机生成1张试卷,可以自行考核,要求90分以上为合格,否则重新考核[10-14]。

阅读全文

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发展的融合深入,微课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应用方式,受到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微课在教学中应有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从课前、中、后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自主学习角度进行课堂开发,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的规律。因此,本文从计算机学科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微课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视频会议系统;中国石油辽宁销售;应用

前言:

微课是当前教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围绕着课程教学,错题讲解等不同主题研究并制作了一系列的微课程,方便了学生日常学习的需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加便利。计算机课程教学难点和重点比较多,如果是简单的上机操作,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是无法吸收大量的操作重点和难点的,依托微课程,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课前预习,而且在课后巩固方面可以随时调取相关的视频素材进行再学习,起到了非常好对教学效果,因此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使用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1.计算机教学利用微课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

计算机教学使用微课方式,其本身就是计算机具体应用模式的一种,是计算机教师擅长的专业。微课的制作在早期基本都是以手机录制的方式进行,在清晰度和后期制作剪辑方面比较落后,而随着微课教学的推广,其他学科教学的微视频制作通过是学科教师与学校教研室共同完成,存在着录屏软件单一,视频质量不高的问题。计算机教师使用微课教学,在微课的开放和制作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无论是DV、数码相机、摄像头等制作方式,教师在处理图像和视频后期剪辑方面都是非常擅长和那首的,既可以将视频制作的过程展示处理,也可以更好的调整教学内容,其对于计算机教师难度不大,甚至不需要过多培训,部分计算机教师在微课程教学方面已经有了初步探索,会随时录制一些视频上传到学校的网上供学生学习。但是,微视频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微视频的格式,一般而言,录制的分辨率应该高一些,不低于720×576的标清,同时应该采用1Mbps以上的马渡进行制作,提供清晰的微视频软件,不能过于随意性。

2.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