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网络用语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研讨
一、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论文选题空泛,逻辑结构混乱
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选题较为空泛。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的要求是结合自身所实习的企业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找出企业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换言之,学校对学生论文的要求是紧密联系所实习的企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所实习的企业解决问题。而学生在选题方面经常出现“我国”以及“某某企业集团存在问题分析”等字样,选题过于空泛,没有落实在某个具体的点上,部分学生所实习的单位是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并未从子公司着手,而是从集团公司的角度来着手写作,这种选题远远超出了专科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写出的论文空泛没有具体的实例支撑。另外,在论文的逻辑结构方面构架较为混乱。通常论文的写作是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部分学生的论文写作没有遵循这个思路,论文逻辑架构混乱,例如在分析某个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的分析浅尝辄止,分析不到位,重点落在了表述解决问题的对策上,使得解决问题的对策部分没有内容可写,又重复了前面分析问题部分的内容。逻辑结构混乱。
2.论文格式安排不当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格式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概况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图表方面。对于文章中的出现的图和表均要有正确的标识,图标一般出现在所绘制的图的正下方。可用“图1-1XXX”或“图1XXX”等字样表示,学生往往有图但是无图标,另外虽然有图标,但是只标出了“图1-1”或“图1”等字样,没有将图的内容标识出来;对于表也存在着表的表头标识不恰当的问题,表的表头一般放在表的正上方,用“表1-1XXX”或“表1XXX”等字样来表示,学生大都缺少表头或是表头不全。除过图和表的标识问题,图和表的绘制也不够美观,跟周围的文字极不协调,缺少美感。其次表现在论文排版方面,学生毕业论文排版中存在着字体不统一,段落间距不统一,字符缩进不统一,字符底纹不统一等问题,另外错别字也是频频出现。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不够熟悉,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在论文的排版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多,做的不够细致。再次表现在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标识方面,每种类型的参考文献都有特定的英文字母来标识,例如书籍专著类用M标识,期刊文献用J标识,学位论文用D标识等,学生往往将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标识混淆,导致标注错误。另外在参考文献的排列方面,一般先是作者名称,接着是专著名称或者文章名称,再下来分别是出版社以及出版日期等。例如“董向红,汪丽.第三方物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学生由于疏忽不熟悉此排序,导致排序出错。
3.论文措辞用语不当
毕业论文的人称必须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能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表述。而学生在论文中经常会出现诸如“我们公司”或者“我们的产品”等字样,不符合论文的人称规范,同时多数没有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进行遣词造句,而是口语化、网络用语以及感叹句或疑问句频出,例如某同学在描述仓储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出现了“一大群老鼠在仓库里流窜”等口语化字样。以上都是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不当之处。
新媒体对高中作文教学影响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也得到蓬勃发展,其信息的海量性以及交互性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新媒体在各个行业中已经受到广泛的使用,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便利。也成为高中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对于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新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为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写作平台。但是,新媒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中学生将新媒体作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有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可以充分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一、新媒体的研究分析
新媒体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新媒体的实践应用应该与学科进行结合,对于新媒体在语文作文写作中的应用,也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语文课堂写作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的,作文的写作只是教师进行讲解,课堂教学也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没有任何的积极性,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激情,很难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将新媒体运用到语文作文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也进行了研究,例如,利用网络微博和博客进行教学,也相应的起到一定的作用,将新媒体运用到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作文教学的难题。
二、新媒体的相关内容分析
新媒体最早是在20世纪中期被提出的,新媒体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基础上,发挥其传播功能的重要媒介,新媒体不但具备传统媒介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一定的交互性和融合性等特点,是具有个性化交流的一种媒体。其特征体现在:一是: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传统的媒体传播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新媒体逐渐打破了这种局限性,受众群体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可以实现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二是新媒体信息的丰富性,在当前的网络发展时期,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促进了新媒体信息的储存,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信息,也使信息呈现出多样性;三是新媒体所具有的资源共享性,新媒体具有丰富的资源,人们可以通过浏览网站,观看视频等方式,可以获取新的信息内容,同时还可以进行留言、交流,充分享受网络资源。
三、新媒体对高中作文教学影响分析
新媒体对高中作文教学有着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一是新媒体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写作,有的作文题目对于学生来讲,是陌生的题目,学生没有思路,但是新媒体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博客等一些公共平台,为学生提供发表机会,使学生可以发挥思维,激发写作的主体意识。例如,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写出自己的心情,或者是描述一件生活中的事情,也会有很多的人阅读、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同时,新媒体上有很多丰富的素材,学生可以借鉴一些比较好的素材进行整理,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不断扩充自己的阅读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写作。二是新媒体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过于复杂,学生没有分辨能力,会接触到很多的网络用语,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用语的不规范以及错别字过多的现象。
学术英语实践分析与对策探究
[摘要]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的学习中,通常缺乏对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术论文写作实践,部分教师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时也缺乏科学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写作水平难以提高。本文将对当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术英语写作;非英语专业;
本科生;教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国家开始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发出中国声音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语仍然是全球学术界沟通传播的通用语言。因此,提升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对学生未来创新能力及学术研究交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于2016年发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全国高校的英语课堂体系中加入学术专业英语。此政策出台后,各大院校积极探索建立学术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学术英语写作与通用英语写作在结构、引证以及语体上又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且两者在教学方法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1非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在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双一流”院校中,开展的国际化教学和全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发展趋势,学生可通过网络或面授的方式,参加国外知名高校的授课和英语讲座、国际学科学术会议或比赛。能用英语做学术报告、撰写和发表论文、检索和查阅文献已经成为未来大学生必备技能。我国部分重点高校的大学生英语水平与能力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多数具备与其能力和认知水平相符合的学术英语能力,基本上可以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国际化课程。但据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普通院校学生还远远达不到学术英语国际化学习的基本要求,读不懂英文专业论文,不知道有哪些知名学术期刊,对怎样查找文献等都一无所知(钱杨等,2017)。在吕长竑等(2016)在对相关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自评均认为“用英语写文献综述、摘要、报告或论文”和“用英语听外国学者或专家的讲座、讲课”是学术语境下最薄弱的两个技能。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不应只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门语言,而是必须转向为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相关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学术能力(黄国文等,2014)。学术英语写作作为学术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侧重于提高学生在表达学术思想、捕捉专业动向、参与专业交流过程中的写作能力,在材料选取方面更具有鲜明的专业倾向,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说明和论述倾向性也较明显,在格式上更具有专业的规律性。但我国针对学术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仍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实践,大多数高校并不会在非英语专业开展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且教授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师资有限,从而导致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缺乏较强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游玉祥等,2022)。因此,各大高校以及英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教学中注重培养非英语专业学术写作人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困境
2.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大多数教授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多数由教师主导,学习实践活动少、教学内容死板,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多数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般是在讲解写作技巧、词汇、语法和对教材内范文后再安排创作任务,而学生多数是对其范文框架进行模仿写作,完成以后由教师对写作成果加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注重语言的正确形式及其运用方法,可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触知识点,此外,教师过多强调一般英语写作基础技巧,忽略对学生专业英语学术论文写作重点内容系统的讲解和指导,如篇章结构功能,文献研究搜索、学术语言特征及学术规范等(黄国文等,2014)。
大学语文教学汉字书写教育方法
内容摘要:大数据时代之下,人们习惯于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而汉字书写却出现了种种问题。这与民族复兴背景下的传统文化重建格格不入。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遵循汉字书写教育的一般原则,采用具体的方法措施,逐步强化学生汉字书写的正确意识与书写能力。在实践中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提高规范意识,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正确应对互联网的冲击;教师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树立学生的汉字书写自我强化意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书写兴趣;制定等级评定标准,推行书写能力检测。据此,我们就能够在实践中将汉字书写教育工作落在实处,逐步推进此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汉字书写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措施
汉字凝聚着民族智慧,它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延续、团结协作与统一完整,它是各民族血脉相连的坚固纽带。然而,当我们步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多媒体时代,却对汉字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明与文化,表现出严重的忽视、隔膜与冷漠,其直接体现为:汉字书写时出现提笔忘字、写错别字、写潦草字、写网络不规范用字等等许多现象,并且表现在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们的书写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书写频率减少,书写意识淡薄且对书写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必须对大学生,尤其是对非汉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汉字书写教育,需要依托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达到最终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大学语文的课内外教学中,应在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之下,积极采用以下方法措施:
一.提高规范意识,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
在国家颁布的《通用语言文字法》、《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及《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有“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或“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教育部在2016年12月颁发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工方案》中,在深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础上,还“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由此可知,国家对大学生的汉字学习仍旧摆在重要的位置。规范汉字的意识应该上升到国家文化安全的层面上去认识,运用汉字的规范与否,高校的文化布局应充分显示这一策略,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设置相关的足够的语言文字课程,在功利化的浮躁的考试各种资格证书之下,给汉字书写教育留下一席之地。一是高校要有专门的语言文字机构来推动、监督、评价此项工作,从整体部署到检查落实;从课程倾向到活动开展;从典型示范到学生反馈,都要扎实开展。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展示对手写文字的重视,数字时代,人们往往热衷于电脑制作海报、宣传专栏、标语,而对于粉笔或毛笔书写的宣传文字却弃之不顾,如今的校园很少见到手写的文字,大部分是冷冰冰的电脑制作,只是偶尔在班级教室之内能够见到带有鲜活生命气息的手书文字,建议高校在校园之内,无论是校园大幅的宣传,还是教室内的专栏布置,做足做好手书文字的展现,以期潜移默化之中,推动汉字书写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正确应对互联网的冲击
黑格尔说:“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人们在发展了的现实面前,不能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幻想着退到“小国寡民”,而应当寻求在新形势下,实现对终极价值追求的突破口,大抵激进的入世态度不过如此。反观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逃脱不了其两面性。互联网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及时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达到“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传递个人邮件信息等等,由于它的存在,简直是把地球的广阔地域变成了一个村子。但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远离了纸质媒体;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让我们渐渐远离了书写本和笔,于是,电子邮件很快取代了书信,博客取代了日记,键盘输入取代了汉字书写。甚至有的单位还追求“无纸化”办公的境界,这样虽然能够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但由此带来了汉字书写深重的危机。仔细想来,总有一些时候,我们既可以用电脑输入汉字,也完全可以手写成文,这就在于我们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比如每逢碰到各种作业,学生总是在追问是否手写,当然输入汉字打印出来的格式,看起来比较整齐划一,但这恰恰剥夺了学生的汉字书写机会。由此可以设定:凡笔记、作业、毕业论文初稿、报告、实习日志、日常应用文等等,能手写的尽量要求手写。还有我们平时的各种问题写作,也要做到先手写,然后再输入汉字。
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高路径
引言
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平台,长期以来对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中国现有科技期刊5000多种,主要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协系统主办,中国科技期刊已呈现“三分天下”之势,高校学术期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学术期刊中坚力量的高校期刊,近年来发展迅猛,整体质量逐步提高,对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提高国民科技文化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期刊能在国际学术期刊中拥有话语权的则是凤毛麟角,能被国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更是屈指可数,离真正国际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种状况与作为教育大国和科技大国的我国是不匹配的,没有真正反映出目前的科技和教育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呈现出发展与繁荣景象。21世纪以来,网络、计算机等技术的大量使用,革新了高校期刊传播技术,同时也加强了国内高校期刊与国外优秀期刊的联系。我国期刊要想在国际期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要前提是提升国内高校期刊的影响力,因此有实力的高校以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作为重要目标并为之努力,创办英文科技期刊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快车道[3]。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20172018年度其共收录的来源期刊中,英文期刊201种,中文期刊1028种。目前,许多有实力的高校已经创办了中、英文双版期刊,在论文的排版格式、表格形式和摘要等方面都模仿国外主流期刊,以期引起国际优秀期刊及作者、读者的关注,增加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检索的成功率。但在求变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英文期刊刊登的论文大部分只是将中文论文翻译过去,并没有真正形成学术交流的互动。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期刊国际化不仅是搭建中国与外国平等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适应国际现代期刊出版业的发展潮流,更是提高自身实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探索提高我国高校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路径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提高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意义
1.1展示中国科技与经济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18年1月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5%。科学技术已成为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高校有2000多所,创办期刊有2500多种,但高校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相符的。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际上迫切希望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而我国也需要更加开放和拥抱世界。然而,我国学者对世界上发生的重大问题发表的见解往往不被国际所关注,更谈不上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些诉求也难以被认同甚至被曲解。此时,只有通过交流平台和渠道的建立,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沟通,才能让中国和世界彼此了解。2013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为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的指示,共同组织和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科技期刊进行了力度很大的专项支持。国家投入技术和资金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介,已经不单纯是传播文化,更是推动经济的更快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求。为了顺应这一需要,较为可行的方式之一就是把中国学者优秀的研究成果,以国外读者能够读懂的文字表达方式传播出去。而高校期刊平台,正是世界了解中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担负着一定的重任。因此,提高高校期刊国际影响力,对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适应现代期刊出版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优秀期刊率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编辑出版中,通过大众媒体、建立网站或者与成熟的平台合作,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出去,让世界各国互相了解,分享科技与经济成果。例如,国际知名出版集团会将所属期刊的内容共享到社交网站上,有些期刊通过开通博客或自媒体将期刊内容发表到博客上,吸引读者,宣传期刊。中国知网创办的“OKMS机构知识管理及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全媒体、沉淀知识资产的知识仓库,成为集研究、学习、创新、共享于一体的,面向具体问题的多媒体、多模式、多终端的群体实时协同研究、研讨和创作平台,实现了机构内外各种知识资源的一站式发现和获取[5]。当前,高校期刊已逐步认识到信息及数字化技术发展对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正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提升自身实力,追赶优秀,以适应现代期刊出版发展的需求。
Web的人口结构预测网站设计和实现
摘要: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减少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国家出台了二孩政策。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联系。有研究认为,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二是生育政策。关于人口预测的方法具有多样性,文章采用Leslie模型对二孩政策下的人口结构和规模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二胎政策下地区人口压力、抚养比例等相关结论。
关键词:二胎政策;Web;预测;网站;人口结构
0引言
人口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国民关注的热点。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1]。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定位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我国人口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优生优育的政策指引下,生育率降低,但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严重、抚养比加重等问题。2016年起,我国放开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鉴于此,本文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Web的二胎政策下预测人口结构的网站,主要给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了解当下二胎政策变化与影响,通过输入一定数据得到未来人口结构的预测情况见下方[3],同时信息查询模块帮助部分用户更加了解二胎政策及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该网站包括账号的注册与登录模块、二胎政策信息模块、我国人口总数与人口结构预测模块、全国人口分布模块、留言板块模块。该网站通过各个模块的整合,对二胎政策下人口结构进行预测,并给用户提供相关政策的查询功能。
1网站架构
本网站采用JSP开发技术,网站架构如图1所示。将网站部署在Tomcat服务器上,后台采用MySQL数据库服务器,用户可以在PC端使用浏览器访问网站。整个系统采用B/S架构[4],具有使用简便、更新及时,易于维护升级的特点。
2网站模块设计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1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我国由教育部批准的独立院校有297所,在校人数近70万,已经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可是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而且多是用运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辅助下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自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以来,虽然独立院校用来参照,但采用的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磁带、电台来学习英语,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学习和生活割裂化。教学内容多与四、六级考试相关联,课外学习机会少,课内师生英语对话互动交流少,计浪费时间,对英语的学习也无太大效率,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语言交际能力差,创新能力差,在实际工作与学习中无法自主交流,不被社会与用人单位所需求。这就需要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实际要求出发,从教学理念、教材、课程设置、评估体系等方面着手,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听力、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综合应用,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实现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
2鉴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通过对国内和国外的教学模式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最近几年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英语课堂和课外网络学习相互结合,听力与口语得到重视,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在以下几点深化改革。首先,大班英语课堂影响英语学习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语言环境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条件,英语课堂成为国内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模式,但英语课堂的成班率大,又缺乏对学生的课后的自主学习的监控,对于学习自主意识差,长期依赖于老师的学生来说,这种模式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所以靠课时有限的英语课堂,学生很难学好英语,学生自己在网上学习英语也很难成功。
只能把英语课堂和课外网络辅导结合在一起,形成学生团队或组队交互式学习,同时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定期定量监护,定期布置和评估学习任务,才能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产生较大的改善。而后,国内的大学英语课堂课时少,频率低,不利于学生高强度高频率的接触英语,无法造就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只有高强度的强化训练,才能使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实验证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封闭式强化训练,可以取得较大的效果。最后,关于分级教学的意见,国内很多大学英语课堂人数较多,分级教学与滚动筛选的想法很难实现。如果实行的话需要考虑到分班的困难和学生的心理会不会受到打击,可否采用普通英语模式和EAP或SCLT模式分班不分级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此模式也是从学生需要出发,教学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相比,改革后的英语教学模式逐渐的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的互动增加,课堂教学从满活力,教学注重应用,学习方式和练习训练都有改变,不再以机械的语言来练习,以网络环境下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例,以多媒体为支撑,课堂不再枯燥无味,通过网络图像的展示、问题的讨论以及知识的归纳加大了讨论互动的机会,网络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提供了高容量的语言教材,也是信息输入的有效途径,生、光、电一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不论是视觉还视听觉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弥补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空间和实践上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知识,给学生创造真实的用语言环境,缓解了学习压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趣味,满足了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要求。
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研究的国际热点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以及英语作为国际学术通用语地位的提升,英语学术期刊论文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学术期刊论文作为一种体裁,具有高度的语篇结构性及规约性,多遵循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的宏观构式,但也可能因不同行业或学科社团的行业规范与社会认知差异,在宏观结构上表现差异性。此外,学术期刊的各个次语体之间以及相同次语体在不同语域下也可能呈现差异性。学术期刊摘要是学术期刊体裁中的关键次语体。作者通过摘要高度浓缩研究内容,展示研究意义,以达到对研究进行介绍及推销的目的。摘要关系到学术论文是否可以被发表,其不仅因内容的高度浓缩而帮助读者节省寻找相关文献的时间,而且因其交际目的的互动性和推销性而影响读者,从而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因此,摘要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极为关键,在语言及构式上具有特殊性,从而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理论框架
近年来,体裁及体裁分析已成为语言学及外语教学领域研究者分析非文学类语篇时最常用到的理论框架,也是指导写作、阅读及教学实践的重要工具。研究者将体裁理论分为三个学派,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ESPSchool”、以Martin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和以Miller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ESPSchool认为,体裁由一系列交际事件组成,参与其中的社会成员可通过体裁来达到共同交际的目的,其中,交际事件包括语篇和事件的参与者,以及语篇的作用和产生及接受语篇的环境,包括历史及社会文化因素。澳大利亚学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社会交往过程。新修辞学派认为体裁是一种社会活动模式,强调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下了解及分析体裁。可见,三个学派虽然在体裁概念的表达上不同,但是都认为体裁是社会交际模式,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和习惯性,受不同社会文化及语篇变量的影响。从分析方法看,三个学派体裁分析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ESPSchool为文本驱动;新修辞学派则是情景驱动;澳大利亚学派则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把社会语境作为研究焦点。基于三个学派的体裁及体裁分析理论,研究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体裁教学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们建立体裁知识体系,将相关体裁知识运用到社会交际中,以充分掌握并运用体裁。通过基于体裁的写作教学,教学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裁语篇模式及理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Swales针对学术期刊论文引言部分提出了Create-A-Research-Space模式,其语步、语阶概念后被广泛运用于教授专门用途英语;澳大利亚学派主要将体裁教学法运用到中小学及成人的语言课程中,指导写作教学;而新修辞学派则从社会情景出发研究语篇的社会性,主要教授英语国家学生正确认识体裁的社会交际目的,更好地使用体裁。三个学派的教学法虽然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使学生习得体裁,更好地达到社会交际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WebofScience核心集刊数据库中,先以1990—2019年、主题“Abstracts”为检索条件进行初步检索,文献数据截止到2019年5月9日。通过初步分析检索结果研究者发现,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研究主要来自语言学领域、教育学领域和信息检索领域。鉴于此,在其他检索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研究把检索领域限制在语言学、教育学及信息科学领域,进行第二次检索,得出5210个检索结果。两位应用语言学博士通过认真研读标题和摘要对检索结果进行甄别,基于三大体裁学派对体裁分析的定义,筛选出体裁分析视域的摘要研究文献209条。研究者将输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利用软件析出的文献共被引图谱及关键词厘清摘要体裁文献并做摘要研究展望。
三、国际学术期刊摘要体裁研究热点
经统计发现,近三十年的摘要体裁研究有上升趋势,国际学者发文量在2003年低潮过后不断攀升,于2018年达到顶峰(如图1)。据Citespace分析结果,研究者主要以“ESPSchool”的体裁理论为依据,融合澳大利亚学派的社会文化及社会认知体裁分析路径,以语料库为工具,研究摘要体裁的语步结构及词汇语法特征。文章将结合Citespace共被引图谱详细介绍摘要体裁研究的路线及具体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