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网络工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网络工程CDIO课改思考
改革的可行性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CDIO的理念和方法先进可行,适合工科教育[3-4]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自2000年至今,“CDIO”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产业界高度评价。作为一个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白云学院进行网络工程专业的CDIO改革是可行的,并且,我们有以下条件的支持。1)政策支持。CDIO教学在国外已取得巨大成功,CDIO教学在国内高校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作为一个应用型本科院校,白云学院也于今年开始对全院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成立了以董事会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组,协调全院所有部门支持该项改革,并在2010年7月组织专家对全院员工进行CDIO理念培训学习,以支持全院CDIO改革。2)市场就业需求支持。围绕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目前及未来5~10年,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且应具有以下5方面的技能。
1)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4)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5)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其中1)、2)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3)、4)属于工程型人才,5)属于应用型人才。其中,后两种人才需求人数最多,由此可见,掌握网络工程技术的工程型、应用型毕业生将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3)师资支持。在广东白云学院计算机系,从事网络工程课程教学的教师有8名,其中2名教授、2名系统分析师,他们从事网络工程教学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多位教师都有在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大中型网络工程项目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能力。经过CDIO学习培训,教师都具有了进行CDIO教学改革的能力。4)实验设备支持。白云学院计算机系有普通机房10多个、网络机房2个、在建网络机房1个,锐捷交换机和路由器几十套。对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相关的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路由的设计、网络服务的部署、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布线方案、网络施工方案以及网络测试与验收方案设计、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网络安全防范等网络工程项目实验,我们均具有很好的支持环境。
网络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2005年,广东白云学院开始设置网络工程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专业知识体系如何建立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两个问题。对此,我们借助CDIO教育理念,在工程学科培养目标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框架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白云学院具体实际和我国的学科背景,确立了网络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理念和目标[5-6]。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而其核心培养目标是具有编程与网络应用的开发、设计、规划、部署、实施、管理以及销售工作的能力,在业界,他们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开发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角色。根据市场需求,网络工程人才不仅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道德,还要有运用外语的能力,同时,还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他们还要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应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组网工程、网络性能评估、网络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了解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法规,了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能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研究、开发、网络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网络工程设计及维护等工作。根据CDIO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我们构建理论、实践教学和素质培养的结构模块。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过程,素质提升为要素,组成人才培养的立体坐标。在立体人才培养坐标系中,工程项目是粘合剂,它将理论、实践、素质粘合在一起。工程项目可以验证课堂理论的正确性,又可以在课堂理论的基础上实践创新,而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协作精神、素质水平也得到提升。
在人才培养立体坐标(图2)中,各部分内容以时间和空间相联系。根据理论、实践和素质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需求和CDIO规划创建的人才培养进程。在学习的进程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犹如树木成长的过程,这种人才培养进化链可以用图4的树形图表示[9-10]。入学阶段,学生接受“安全、心理和专业教育”,目的是使其具有成为网络工程人才的“支撑素质”,即兴趣、刻苦、耐心、自信、专注组织、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在学生具备“支撑素质”以后,我们对其进行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其“C”能力。通过“基本项目”训练,我们进一步使学生具备成才的“基本素质”,即交流、表达、管理、协作、人文知识、自学、技术知识与推理。在大二、大三阶段,我们通过专业课程形成网络工程的二级项目,并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培养其“C/D”能力,使其具备成为网络工程人才的“重要素质”,即团队精神、分工、互助,定位、责任心,专业能力与素质。在大三、大四阶段,我们通过专业课程、项目课程形成网络工程的一级项目并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具备“C/D/I”能力和网络工程人才“核心素质”,即自学、团队合作、创新、交流沟通工程推理和问题求解、解决问题、实验和知识创新、系统化思维、隔热能力与素质。在大四后半段,通过毕业设计,“网络规划与设计师、网络架构师、系统分析师”的认证激励,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使其具备成才的“人才素质”,即行为、仪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企业与业务的关联、构思和工程系统、设计、制作、运行。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明确课程与知识、能力、态度培养、素质之间的关系。考虑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将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分为网络架构方向和网络开发方向,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主要是反映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方向课和选修课是为了适应就业岗位变化设置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选修课程。两个基本方向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其教学应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发展。通过基本方向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网络工程的某一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借助CDIO理念,形成富有“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知识体系[11]。#p#分页标题#e#
网络技术课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摘要:
深入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结合河北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借助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提供的课程平台、师资培训、学科竞赛、实习就业等优质资源,形成了“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规划与布局。同时,在思科网络技术课程体系与“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专业课程的融合与实践中,督促专业教师主动地分析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规范、课程体系,为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两个方向后续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融合;借鉴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产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各类技术人才、提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实现了跨越,从原来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专业定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课程体系规范建设方面[1]。作为思科公司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公益项目,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思科网院)[2]通过校企合作,用思科提供的课程培养符合市场诉求的复合型网络技术人才。课程强调实践性学习以及岗前技能准备,让学生符合“互联网+”时代对网络技术越来越高的技能要求。通过初步探索思科网院课程体系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为解决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知识面不宽广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1网络工程专业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网、维护、管理、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和实践问题。迄今为止,网络工程已形成独有的理论、工程方法和技术架构,专业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专业方向基本明晰[3]。文献[1]旨在明确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明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需求,据此论证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确定核心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制定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计划,供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以下简称“方案”。文献[3]作为一种标准和规格,从工程教学的本质出发,探究网络工程的专业定位,梳理知识体系与能力构成,为各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建议,各高等学校可在专业规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和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以下简称为“规范”。以上两个文件成为目前国内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两个指导性文件。“规范”中提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网络设备研发,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方案”中提出将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为网络设计、网络应用、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等四个方向。同时,围绕四个专业方向制定了一个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实践五个环节的课程体系结构,一个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学科竞赛、自主创新、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思科网院CCNA(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路由和交换课程体系[4]全面覆盖了组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它从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到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均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教学资源、模拟软件、实验资源和学习平台,加之高水平的学科竞赛、高质量的实习及就业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借助思科网院这个平台,学好网络技术,胜任岗位需求,实现职业规划。
网络舆情对网络工程专业就业影响探析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IT行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力量越发明显,它对于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也带来了各方面的影响,在网络舆情对学生就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如何将专业发展到最好,如何让学生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如何让学生在就业岗位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管理和培养的目标,也是计算机学院所有在校师生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计算机
0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爱好和兴趣是各不相同的,新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很复杂,而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择业标准。网络舆情主要是社会公民通过网络对社会各种事件进行评论,它是指社会公民的思想反馈,对社会多方面给予自身的见解和态度。因此,如何让与专业相关的网络舆情给学生就业带来正能量,是至关重要的。
1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
目前,IT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要想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适应当下的信息发展,对于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必须要深思的问题。首先要想让学生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了解网络工程专业的自身专业特点,根据这些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就业,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就业岗位的要求,对于薪资的要求,以及结合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爱好的不同,在择业时会有很多差异。对于新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也有也许多不同的就业方向,如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网络监测员、网络管理员等,当然还可以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等,因此学生的就业选择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2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教课的革新
1“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老旧,没有及时与现有的技术衔接。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喜欢实际的动手操作得出结果,这与部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冲突。教学考核过程比重不合理,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年轻教师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很多年轻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就进行教学工作,实际教学经验不足。由此可以得出,“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同时解决以上的几个问题。
2“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教学改革
针对“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教材选择方面,要选择一本主教材和几本辅助参考书,主教材的选择要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辅助参考书的选择要有助于知识面的拓展和延伸。针对实验设备的缺乏,可以采取选择用虚拟机VM和思科的模拟软件Packet来解决,虚拟机VM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中网络操作系统中常用服务器的架构,比如Web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WINS服务器等。而模拟软件Packet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中网络设备的配置,比如交换机、路由器基本配置的模拟,还有一些网络工程项目组网的模拟。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达到实际想要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及时的更新教学大纲,与现有的新技术做衔接,针对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在案例中贯穿理论知识点。同时可以尝试任务驱动法,把课程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大胆改革创新的能力。
要优化教学考核的方式和比重,使考核方式和比重更趋于合理化。针对年轻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和工作经历,应多鼓励年轻教师去企业实地学习,并坚持良好的听课制度,向老教授们学习。根据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来看,越来越重视实践操作和安全管理,而社会对组网技术和网络管理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也逐步转变为坚持理论够用、实操为主。同时考虑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定位,学生的实际专业知识的接受度,我们采用了案例式和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把大的内容细化为小的模块,在讲授每一个模块中都穿插案例,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们把“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的课程划分为五大模块,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三、五这三个大模块。在第一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工程的概念、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子网划分、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互连设备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采用的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同时让学生实际观看常用的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在第二个模块里,我们讲解交换机配置的基本命令,交换机的VLAN技术和生成树技术,路由器配置的基本命令,路由协议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我们采用思科的模拟软件packet来完成实际的案例教学,案例有三层VLAN的通信、生成树配置、静态路由的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
在第三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操作系统中服务器的技术与应用,包括常用的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FTP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INS服务器、流媒体等服务器的架构。我采用虚拟机VM来完成这些常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这样既方便又易于理解。在第四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采用的案例为软件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第五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案例教学采用实际的网络工程规划书来讲解。在整个基础性案例完成以后,再来几个综合性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全面的、牢固的掌握所学重要知识点。
网络工程培养课程体系探究
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绝大多数网络工程专业都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者通信技术等专业分化出来的,基本没有跳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老专业的框框,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比较盲目,或照搬重点大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课程体系构建,造成毕业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和工程部门要求。对照培养目标,我校根据市场调研对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进行知识点的归类整合,在学校工科学生培养的框架内删除一些陈旧课程,删除一些课程中的陈旧知识。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教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新整合的网络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是一些大学生必备的工科课程,如“大学英语”、“数学”等相关课程。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有“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模块:主要涉及网络工程专业必修的一些专业课。
专业群组课模块:是一些对于学生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很有技术性的课程。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只开设了两个方向:网络设计与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专业选修课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好开设一些比较前沿的课程。限选课模块:主要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些文科课程,如“大学语言”等。同时以英语、语言、网络技术和实践环节不间断这四大主线,不间断贯穿大学四年,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c语言”、“java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导论”和“计算机网络原理”等课程,三、四年级有“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网络协议编程”、“企业级JAVA开发技术”、“网络工程设计与技术”等网络专业课程,保持大学四年中语言和网络知识的连贯性,具体如表2所示。
实践体系的构建
在大学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较突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困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上机学时不够,实验和课程设计进行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认真,教师不仔细,导致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室设备不全,有的课程实验难以开展等等。根据培养目标和本校实践情况,对实践课程体系从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建设、保障措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
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中采用“点”、“线”、“面”立体化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层次模式,设置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开放实践等。“点”就是某一门课开设的具体实验。在“点”的选择与设计上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免片面强调教学内容覆盖度或技术细节的面面俱到。在有限学时内,学生学精通的所有应用点或所有技能点既无必要也不现实。“面”是对应教学内容的功能线所进行的划分,实践能力的功能构成是主要依据。相应地,实践教学内容分成网络设计与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两个“面”。“面”主要包括一些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线”是由一些“点”组成的,即某一类相关课程组成“线”。“线”主要包括一些课程设计和大型实验。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要求教师尽量使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建设和利用好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教学方法改革具体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师制。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跟随教师做工程项目,解决学生学习盲目、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能学什么的问题,使学生尽早地进入工程师的角色。第二,校本仿真实训。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以开放办学的形式,将企业的技术骨干、主流技术、项目规范和工程项目“请进来”,由企业技术人员同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工程项目实践训练。第三,顶岗实习。“走出去”,到企业进行实际工作锻炼。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习企业文化,形成团队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从而解决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第四,联合定制就业,开展人才定制培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与成长性好的IT企业开展人才定制就业。在解决部分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使更多学生提早进入职业规划阶段。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课改措施
课程体系的问题反思
如今,我国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和保障信息的安全,并且物联网也成为发展的重点产业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使得毕业生大多仅具备网络规划、设计、构建、选型、安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能力,而缺乏以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技术服务为主的能力。课程内部结构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本专业师生共同进步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及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其中,光是专业基础知识就涉及计算机基础理论、通信原理、网络原理等各个方面。大多数院校的课程体系由几十门课组成,内部结构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方面使学生对教与学的目的性不甚明确,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每个教师依据课程群组成相应的教学团队,以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能力培养缺乏连贯性。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在总课时的限制下,就无法开设所需的专业课程,不仅如此,还导致课程内容交叉过多、重复开设,学生对所学课程渐渐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此外,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能力培养断断续续,不能从大一贯穿至大四,缺乏连续性。例如,对于编程能力的培养,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都开有相应的编程能力培养课程,但在大三学习期间却中断了编程课程,而到大四每个学生都需要利用某一种编程语言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如果能在学生四年的学习期间一直贯穿编程能力的培养,当他们面临毕业设计课题时,就能选择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编程语言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理论讲授为主,实验课时不充分。教学模式老化,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不和谐,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还是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课时时间较少。
而网络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工程性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网络工程专业应从工程性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面向工程的思维方式,让其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学方法,以便更加贴近社会实践的需要。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必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必须架构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近几十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出台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计划[4-6],而我国一些高校尤其是技术应用型本科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一些综合性或专业性教学与科研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教改的文章呈大幅度上升趋势[7-9]。
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任何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都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主要任务,网络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如今,网络工程专业的内涵与外延都大大拓展,但对于应用人才培养来说,其专业课程设置应着重从网络工程层面上的全过程来考虑,核心内容包括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系统布线、组网、测试、运营、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层面的全过程[2]。如果不分模块而随意开设兼顾各个方面的课程,将难以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且课程之间的体系结构也不够明确,导致开设课程计划性不强、结构混乱。因此,应将课程体系中具有相同性质的若干课程组合成一个课程群,形成“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内部结构。原有的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即“网络工程规划”与“网络管理维护”。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进入第三阶段,网络应用技术服务从基本的Telnet、FTP、E-mail等发展至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网络地图等等,可以说网络应用技术服务在整个网络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对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网络应用与开发模块成为其第三大模块,也是最具特色的模块。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三大模块分别为:1)网络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网络设备选型与采购、网络组网与集成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技术等内容。2)网络管理与安全。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协议分析与跟踪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内容。3)网络应用与开发。主要以网络编程技术为主,在掌握一般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前提下,熟悉1~2种编程环境下的网络程序设计方法(如基于C/S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基于Web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体系模块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以课程群为基础,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由老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并给予他们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使其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信息,随时把握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
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可以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三个方面。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层次来构建,如图2所示。课程内容既要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又要区别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在强调基础理论和系统性的同时,突显专业的应用型特点。公共基础课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相似,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与其它专业使用相同的教学平台,但是必须按照专业需求来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具体可从原有课程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比如原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整合成一门课,“微型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和“汇编语言”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及“概率论和数理逻辑”可以整合成“计算数学”一门课等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参考网络工程人才的职业需求和国家的相关职业资格要求,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计算机基础、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和技术平台四大模块。计算机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内容;网络通信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原理、网络交换技术等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层次结构模型与协议集)、TCP/IP协议集与Internet技术等网络基础内容。专业方向课主要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可选择一种主流平台(.net/Java)作为技术支撑,各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将以此平台为基础,构成专业方向所需的知识框架。专业选修课以强化适应性和扬长教育为主导。由于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有限,学分也有限,学生不可能学完所有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所以在专业选修课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考虑学生将来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岗位,将选修课分为三大方向。1)与规划设计相关的,如综合布线技术和网络协议分析等。2)与管理维护相关的,如网络安全系统部署和网络安全事故维护等。3)与应用开发相关的,如J2ee与中间件技术和Web编程技术等。还可在第7学期开设新技术讲座,介绍关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方面的新技术,并且所有专业选修课都配有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课时,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p#分页标题#e#
网络工程安全防护关键技术探究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网络工程安全防护能力,开展对其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通过划分网络工程安全区域、采集网络工程流量数据、挖掘网络工程Web日志安全事件、网络工程Web安全入侵问题检测和集成网络工程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将安全防护关键技术应用于网络工程当中,并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验证了关键技术在应用后,能够实现对网络工程异常状态的检测和安全防护,证明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的应用有效性较高,可以抵御非法入侵者的攻击。
关键词: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流量
0引言
由于网络结构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因此网络环境本身的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常常会出现被破坏或瘫痪的情况[1]。同时,当前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不断增加,多种非法入侵行为和网络信息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在网络环境当中的安全和保密性都受到严重的威胁[2]。网络工程安全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控制,确保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网络工程的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以及不可抵赖性,而网路工程的安全目标是实现对安全体系的构建,实现对广域网范围内数据传输加密的保护,防止信息在网络环境当中被窃取。基于网络工程的建设要求,本文开展网络工程安全防护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1网络工程安全防护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1.1划分网络工程安全区域
根据当前网络工程安全防护的要求以及网络工程建设特点、目前状况以及安全要求,在实现对其安全防护时,首先需要对其安全区域进行划分,以此根据不同安全区域的防护等级,实现对其更加系统化的安全防护[3]。将防护区域划分为实时防护控制区域(区域I)、非控制建设区域(区域II)、网络工程安全管理区域(区域III)以及网络工程信息管理区域(IV)。图1为网络工程安全区域划分总体示意图。图1中各个区域与实时VPN进行数据传输时,均需要通过IP认证加密装置对其进行加密,以此确保信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对于网络工程而言,信息管理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基本的工程自动化功能之外,还包括很多管理功能,例如客户服务中心、信息、数据仓库等[4]。因此,为了确保网络工程各安全区域的安全性,需要分别对其进行评估,并根据功能、场所等相互关系,以广域网通信传输的方式,将信息数据分置在图1中四个不同的安全区域内。安全区域I主要实现对网络工程的实时控制,例如调度自动化调节和监控属于安全区域I当中的内容。该区域主要面向的使用者为调度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对于这一区域当中存储的数据,在传输时需要达到秒级,在对这一类数据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应当使用信息数据专线或实时虚拟专用网络,这一区域的安全性与其他三个区域相比安全等级最高。安全区域II主要用于对各类不具备控制功能的工程业务以及各项交易业务进行控制和部署,例如数据仓库属于安全区域II当中的内容。该区域主要面向于运行方式和运行计划等,数据的实时性要求在分级或小时级即可。安全区域III主要用于对网络工程中的客户服务中心、报表、信息分布等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针对这一区域当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可采用Web服务模式,同时,该区域的外部通信边界以数据通信网的光纤专线为基准。安全区域IV主要用于对各类办公自动化、客户端等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区域外部通信边界以数据通信网的光纤专线和互联网为基准,同时这一区域的安全性属于四种不同安全区域中最低等级。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实习实践
摘要:
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国内现有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结合目前网络工程职业需求,提出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应对办法,同时从开放的平台、创新的平台、设计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实习体系路线图等方面分析出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实习体系具体建设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
关键词:
网络工程;实习体系;应用型人才
1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
1.1计算机相关专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专业指导报告,计算机相关专业成为了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专业之一,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在全国高校学生总人数中排名第二,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计算机相关专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面对“专业人才”过剩的残酷的市场现状。作为高校,我们学院属于国家二类本科学校,教育部公布的本科院校层次中处于倒数第二档,没有相对优势。作为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最近几年内,迅速的从热门专业演变到就业老大难专业。在学院内部,我们的师资、实验室资源客观的说应该属于中下游专业,也不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认识到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的专业想要生存,我们必须、也一定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