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意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网络道德意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网络道德意识

大学生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

1.道德认知冲突。

由调查显示“,其中大众传媒成为青少年信息来源最广,对思想品德影响最深刻的第一影响源”。可见,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已经超过学校教育的实际效果,尤其是网络的优势,给高校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海量的信息有利于人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网上交汇。此间,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与道德冲突必然出现。西方某些国家会凭借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的“无中心化”和高度的“自由”、“无国界”等特性,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等,妄图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人生观渗透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中,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会发生紊乱和错位,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遗弃。网络空间是一种多中心秩序,每个人都是交往的主体和中心,没有谁是最终的管理者。大学生在接触网络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因此在网络中不知道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容易导致道德认知冲突。

2.道德情感冷漠。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良好的道德情感是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网络用户来说,在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中生存。在网络环境中,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被人与网络的关系所取代,我们在充分肯定网络的人际交往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负面影响。大学生在网络中可以通过qq、微博、邮箱等聊天工具进行交友,通过淘宝、天猫等进行购物,通过百度、腾讯等了解天下大事,这种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模式,大大减少了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与家庭、同学们、朋友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感情联系淡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个人责任感缺失。同时,有的学生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如有的学生在现实世界是沉默寡言,在网络中却花言巧语,游刃有余。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3.道德意志弱化。

网络的隐匿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意志,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可以在网络中摆脱现实中的很多束缚。“虚拟交往的匿名性必然导致交往过程的隐藏性。隐藏性引发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现实中以身份为依托的交往所形成的责任和道德规范容易在虚拟交往中失去作用。”互联网一方面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另一方面网络的隐藏性,极易造成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缺失,道德意志弱化。上网的人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的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与放大。当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自由空间过大时,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就会弱化,在网络上的言语与行为变得随意而不负责任,比如网上随便骂人、浏览不健康网页、人肉搜索等一些网络不道德行为。

阅读全文

生态道德教育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发展,严重忽视了对自然的必要关注,形成了一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主宰自然”的惯性,从而导致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生态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受重视。直至自然以气候异常、自然灾害等方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才开始觉悟,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待自然的态度进行了深刻反思。于是,环境保护、环境道德、生态道德成为了政府、学校、社会的话题,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提出各种环境保护方案、举办环境工作会议,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从而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拯救自然。同时,高校也轰轰烈烈地开展绿色教育,加强环境道德宣传,但是效果还不显著,实效性不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还比较薄弱,环境道德行为不尽人意,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作为道德对象。面对生态危机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生态道德教育发挥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发挥大学生在缓解生态危机上的积极作用,为人类未来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必须不断完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生态道德教育的作用。   一、举办大型生态教育主题活动,普及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利用特殊事件、特殊纪念日等,举办大型的生态教育主题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自觉环保意识,强化生态道德意识。   1.开展生态环境特殊纪念日大型活动,普及生态道德教育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里,大学生自主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性格特点尤其明显,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正确利用现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发挥他们的优势,将此充分运用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大学生身边的各种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公益团体的力量,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时刻把培养具有强烈生态道德意识的现代人作为首要目标。各种特殊的节日、纪念日中就蕴藏着十分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例如:6.5世界地球日、3.12植树节、爱鸟周、5.31世界无烟日、4.22世界环境日等特殊纪念日,由于纪念日每年都要经历,因此,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活动月、论坛、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大型活动,定期对大学生宣传和普及生态道德,加深大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祖国、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   2.以特殊生态事件为契机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特殊纪念日是定期的,时效性比较长,而特殊事件是一种偶然发生的事情,时效性比较短暂,具有针对性。以特殊生态事件为契机而开展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主题性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明显。   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世界在关注北京,更加关注北京的比赛环境和生活环境,此时的北京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在这种特殊的时期里,“绿色奥运”的主题更加鲜明,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恰当时机,把所有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绿色行动。2008年度“拜耳青年环境特使”、“拜耳青年环境记者奖”的启动是支持北京“绿色奥运”的一大亮点,是中国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逐渐提高的宣告,它以“绿色奥运,节能减排”为主题,在上海、北京、重庆、杭州四个城市同步进行。2008年度的“拜耳青年环境记者奖”评选活动也在同期开展,通过环保议案征选和生态营等形式,聚集青年人群,推广环保意识。通过这种竞选形式的大型主题活动,可以鼓励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生态素质,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生态道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高校可紧紧围绕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推进式教育,积极开展“文明修身、珍爱生命”等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座谈会、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书画、征文、演讲、摄影、主题海报设计、生态科普知识、环保科技作品设计等比赛,开展清扫白色垃圾、植绿护绿,创建“和谐绿色校园”主题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   二、利用网络载体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以爆炸式的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的网络普及较比社会其他群体更为广泛,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发生着重大影响。   1.建立专门的校园生态道德网站,宣传校园绿色文化   网络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为生态道德教育带来了机遇,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与大学生的密切关系,建立一个校园生态道德网站。基于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性特点,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生态道德教育主页和生态道德教育题材的FLASH动画,开辟网上专题教育,通过网上聊天室、E-Mail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动,请一批有相当专业知识的专家、环保工作者等通过QQ聊天、专家解答等形式。创造出更多符合大学生需要的生态道德教育方案,吸引更多的学生浏览该网站,建立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态文化,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探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生态道德教育在更多范围内、更有效地实行。   2.把绿色理念融入网络游戏,弘扬绿色精神   网络的功能除了浏览信息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娱乐,网络游戏的娱乐性和新奇性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网民。目前的大部分网络游戏多以暴力为主,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若能将绿色理念融入到网络游戏中去,把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有一举两得之效果。例如目前已经开发了的“QQ幻想”网络游戏,在植树节即将到来的时刻,在游戏内植树,还举办了“与春天女神的亲密接触”、“绿色行动上海亲身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使大学生游戏者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接触,对提高生态道德素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为网络绿色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绿色导向。但目前此类网络游戏依然比较少,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我们应该加紧开发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软件和数据库,开发出更多融入绿色理念的游戏软件,使绿色教育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把绿色理念转换为生态道德,弘扬绿色精神,最终实现生态道德实践行为的转化。#p#分页标题#e#   另外,还可以建立专业的网络交流平台。如“济溪论坛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CEF)中国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发展研讨会”的专业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分享和信息交流,利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交流平台,加强大学环保社团与国际的交流,使绿色观念和生态道德意识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文化素养。   三、以环保社团为载体,建设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   高校环保社团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大学生环保社团为主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宣传介绍环境科学知识、环境相关法规以及环境政策,在活动开展和组织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用,以局部影响整体,从而提高全校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目的则在于使大学生更好地参与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这就需要为大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创造机会,提供渠道和途径,使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转化到生态道德实践中去,各类环保社团就是推动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运动、实践生态道德的重要力量。可见,环保社团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和提高生态道德意识的重要阵地,是对生态道德教育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大学生环保社团已经成为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的重要力量,是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践行生态道德的第二课堂。   加快“第二课堂——环保社团”的建设成为了提高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课题。随着清华大学绿色协会的成立,全国各大高校的环保社团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如东北大学的“绿色先锋”环保社团、华中农业大学的绿色协会、首都经贸大学绿色志愿者协会、地质大学环保协会、中国人民大学环保总队、华南师范大学的绿色文明社团、扬州大学的绿行社、石河子大学的绿色希望文学社、江西财经大学的绿派社、中山大学的环保协会等,都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以保护环境,传播环保思想,宣传环境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学生社团。大学生环保社团成员的自发性、自愿性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感,这种自主式的生态行动更利于把生态道德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德,成为一种优秀的素质。大学生除了自发组织环保社团以外,还以环保社团作为媒介,紧跟时展的步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和生态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环保社团还借助社会环保社团和政府的力量开展环保科普行动、生态城乡行、建设各类公益林、生态文明记者行、绿色天使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的项目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真实地体验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扩大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加深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反思生态问题,提高生态道德觉悟,从内心深处形成生态道德,养成生态道德素质。   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的到来,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国际环保部门、政府部门、社会、学校都在为环境保护、缓解生态危机而努力,他们通过媒体的力量,进行环保宣传和环境道德宣传,以此影响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但是,仅靠他们的力量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对年青一代的教育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年青一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因此,强化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增强生态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任重而道远。

阅读全文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反思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犹如毛细血管般渗入到千家万户,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于这类接受能力强、行动力快的大学生群体们,互联网的影响更甚。网络在给大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当大学生与网络相遇,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网络这把双刃剑要想在大学生手中发挥最大最有利的一面,就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并且制定全面的网络道德规范。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出发,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对高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实践等方面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一、新媒体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概述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指不再局限于纸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方式,而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和卫星等传播渠道,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介,在网络信息技术这张大网上来传播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国家要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颠覆了传统媒介传播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一方面,基于网络下的新媒体具备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特点,新媒体技术编织了一张网络虚拟大网,人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中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怨恨,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真实世界中无法说出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具备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点,任何人都可以接入网络,并且在网络中共享资源,网络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本身就决定了其包容性。但是,正是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使大学生隐藏在现实生活的背后,面对着虚拟的屏幕世界,以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身份在网络上进行操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角色错位。网络谩骂,发表不正当言论、网络暴力、网络色情、黑客入侵、传播虚假信息等不正当行为时有发生。这就使得网络道德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网络道德教育概述

网络道德是网络环境规范化的重要保障,是网络行为主体应形成的网络道德习惯,是网络信息平台的公共约束。关于“网络道德”的含义可以概述为网络道德就是在这个信息社会中,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道德教育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孕育而生的道德教育观念和道德教育准则,它由教育者(社会、学校、家庭)遵循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发展规律,依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加以规范,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最终内化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良心,推动形成稳定有序的网络道德环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在网络道德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奋斗,创造更幸福的网络生活。

阅读全文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模式探究

摘要: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推进要求当代中国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道德,这样才能在未来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科学观念充分转化与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并产生正面性的影响。以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川北医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南充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现状、高校学生环境道德基本情况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南充四高校对于环境道德教育较为重视,学生的环境意识较强。建议将环境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环境道德教育方式,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环境道德教育;生态文明;南充大学生

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法规日渐规范,“”更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既要有坚定决心和各级政府的贯彻执行,还需要社会各界、全体公民的广泛、自觉参与”[1]。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高校推进环境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南充市地处我国西南部,为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辖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四川省前列。作为非典型省会以及非区域中心经济城市,南充市境内聚集了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川北医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本文以南充4所高校的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为本地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建立完善的体系提供正确的导向,为如何实施合理的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南充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提供参考依据。

2环境道德教育内涵

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不断加强与学生环境道德行为的合格培养两个主要教育内容[2]。环境和谐意识形态是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而它所直接反映的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社会情感、集体意志、自我知觉等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综合总和[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经明确指出“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4]”,因此,环境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环境质量等的主观映像。而环境行为是以环境意识为基础的,当环境意识得到充分的正面引导则能够表现出正确的环境行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从环境问题的根源———当今人类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改变这一社会现实入手,将环境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洽无间的联系在一起[5]。从南充市高校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与南充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来看,当前高校学生缺乏较强的环境道德意识,而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需要与其他教育同时展开,大学生本身具有了一定的道德理念,因而对他们进行高质量的环境道德教育必然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6]。

3南充市四高校环境道德教育模式调查结果及分析

阅读全文

网络信息的中学生德育论文

一、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的冲击

网路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虚拟性,它在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和丰富信息量的同时,也充斥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给中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也使中学生的德育遭受到巨大的冲击。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由量到质的积累,经历了“知、情、意、行”的循序渐进过程,即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到道德行为,网络信息渗透并影响到中学生德育形成的各个环节。

1.网络信息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道德认识。

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的同时,因包含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也严重影响着他们对是非善恶的辨别。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若德育不能及时跟进给予正确引导,将严重影响中学生的道德认识,在学业压力和应试教育环境下,易使他们在网络上寻求慰藉。笔者查看了受调查学生的手机,在随机调查的20位同学中90%的屏幕保护都是网络游戏的画面或动漫画面,其中一位学生屏幕保护上写着“青梅已枯,竹马已老;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显而易见,网络信息对中学生道德认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网络信息对中学生道德情感产生重要影响。

前文调查显示,中学生使用网络十分普遍,网络信息的多元化、虚拟性和便捷性严重影响着中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方式,网络视域下中学生的道德情感严重受制于网络信息的影响,2013年《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一些孩子因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社交、语言表达能力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出现封闭孤僻不愿张嘴、交流障碍少年增多的现象。《中国青少年新媒体运用报告2011-2012》显示,我国近60%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刷微博”成为学校的流行语。面对网络信息的冲击培养中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3.中学生的道德意志强烈受到网络的影响。

阅读全文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摘要】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信息化网络设备的普及,在校大学生受环境的影响存在道德意识淡薄的倾向。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最后一站的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高校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因此,从多方面、多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思想道德;大学生;自我意识;师德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加之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们对自己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淡漠,自私自利的思想逐渐滋生蔓延,思想道德产生消极影响。笔者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多年,观察到高职学生们自我意识越发强烈,例如部分大学生一边抱怨学校不能提供好的平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能力,一边又不愿积极参与学校及社团组织的实践活动;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没有目标,对人生没有整体规划;少数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毫无大学生该有的朝气和活力。面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现状,高校应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淡薄

阅读全文

高校道德教育研究(3篇)

第一篇: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摘要】

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但它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频繁出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能够紧跟时代脚步,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下文主要就高校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实现方法进行重点讨论。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的主要作用是在网络环境之下,有效的规范所有网民的网络行为、意识态度,调节网络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网络道德是在现实道德的框架之下形成的,它必须与现实社会保持一致,网络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一、高校思政教学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全文

互联网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创新

摘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增加人们对环境道德理念与生态文明观念至关重要。伴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互联网不断的充斥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将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的结合,成为实现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环境道德教育;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与环境道德教育

“互联网+”这一发展战略是在2012年被党领导所提出,并且在2013年确立这一发展战略的正式实施,全国上下开始一场发展“互联网+”的新时期热潮。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将各行各业联系在一起,通过互联网的良好运用来促进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将各行各业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环境教育这一观点是在1972年被提出来,国家环境研究院在1975年提出环境道德教育理念,从此环境道德教育受到全世界人类的关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道德是人类成长的标志。因此在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发展规律,拥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有组织的安排人们对环境道德这一观念良好的学习。因此环境道德教育就是要求人们具有环境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