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监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外部监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外部监管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优化路径分析

摘要:科研经费使用不端及腐败问题多发,外部监管作用受限,内部监管存在碎片化、信息不共享、责任不明确、惩处偏宽松、课题组监管意识不强等问题,而行政主导资源配置等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不足更在根源上诱发经费滥用。因此,以刚性惩处为前提、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整体性监管、强化教育引导是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经费管理方式

高校作为国家科研主力军之一,伴随经费大幅增加,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腐败问题频频发生。科研经费使用腐败问题不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腐蚀科学精神、校园风气,而且对学生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妨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科研经费监管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关注。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指出全额预算管理、经费下拨方式、报销制度等与科研规律不相符[1],顶层制度供给不足、监管滞后于科研增长、智力劳动的补偿不足,行政管理主导科研资源配置使搞研究变成弄资源[2]等科研经费使用乱象成因,并指出通过健全制度、改进预算、加大监督、实施经费公开等监管对策。本文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监管现状与经费使用乱象产生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分析,探寻对策路径,以期对健全高校科研监管机制有所助益。

一、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现有监管机制

高校科研管理是高校内外管理部门以及人员配置科研人、财、物等要素、安排科研事务,从而达到科研目标的过程。所谓监管,即监督管理,与一般的管理实践比较,它更注重的是控制和纠偏。从立项开始,科研经费监管就贯穿科研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也是实现科研目标的重要手段。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指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机构、监管手段、运行方式以及相互关系,包括监管运行的内在结构、功能与作用。

(一)外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

高校科研经费外部监管主要采取顶层制度设计、竞争性招标(预算控制)、中期抽查、科研项目审计和合同监管等方式。第一,顶层设计越来越注重双向激励,即将放权、监管、服务相结合。一方面,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基本建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另一方面,强化过程与事后监管,对违法违纪问题加大查处。一些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也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大胆改革,强化科研项目立项和验收环节的管理,而将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顶层设计为高校内部监管提供制度依据。第二,竞争性招标(预算控制)成为有力的监管工具。2002年,国务院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在科研项目立项中全面推行课题制。虽然2015年国务院宣布该文件失效,但课题(项目)制已然成为我国科研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形式。课题招标立项模式引入部分市场竞争机制,提升科研资源配置效益。课题招标使申报人必须合理制定预算,并控制科研经费支出,从而在投标竞争中胜出。获得项目后,课题负责人须按照预算要求管理经费支出,不能背离预算。预算成为科研管理机构监管的支出依据。第三,中期抽查、科研经费审计、专项检查的监管作用不断加大。近年来,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不断加强。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开展巡视、抽查和专项治理,查处了大量科研经费案件,起到了震慑作用。各级审计部门加大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并移送大量问题和案件线索。立项单位在课题结题时要求科研人员提供经费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这些监管措施都有利于遏制科研经费使用的乱象。第四,合同监管。对横向课题来说,委托单位通过订立合同,保障合同实行来施加监管。委托单位根据合同实施情况,以控制资金拨付来保障结果产出,但对经费具体使用支出关注不多。

阅读全文

加强国土资源行政监督机制构建

作者:冯培丽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专门提到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和房屋征收征用中侵害群众权益的问题。对此,他指出了两方面根本原因,其一就是监督不到位和力度不够,导致对权力缺乏有力约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当前,厘清国土资源行政监督相关各方的职责,理顺其关系,发挥国土资源领域行政监管的整体效能,构建有序监管、合力监管的监管格局,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状——

外部监督力度大并持续加大,内部监督体制创新填补监管空白行政监督是现代政治和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由行政机关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个体系有机组合构成。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监督、社会团体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六个方面。内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强行政监督体系建设。国土资源领域行政监督力量的构成,既有行政监督的共同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特点是:

一是外部监督力度大并持续加大。从2005年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规范和完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200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列入专项治理范围,到2010年8月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进行“两整治一改革”(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整治,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国土资源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从这几年查办的案件来看,成效非常明显。

二是内部监督体制创新填补监管空白。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大力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内部监管。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各有关部门(包括国土资源部门),不仅要受到来自本部门上下层级之间的一般监督和来自行政监察和审计部门的专门监督,还增加了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专门监督。在2004年全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中,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是实行省以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二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2006年7月13日,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正式设立。这一重大制度变革的诉求,一方面是强化国土资源部门的行业指导和层级监管,另一方面强化土地督察机构对省级政府土地管理的监督,以加强中央对各地土地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垂直管理后的国土资源部门管理向领域共管的模式转变。近5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制度对于促进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政策落实,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问题——

阅读全文

企业关联交易风险管理与防范

[摘要]企业间的关联交易有积极的一面,也蕴含一定的市场风险,一些公司甚至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缺失,利用关联交易营造业绩,少数中介机构履职不尽责,甚至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外部监管无力,最终引发市场风险。文章着重从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来阐述企业关联交易的风险管理和防范。

[关键词]关联交易;内部治理;审计;监督

1企业关联交易风险类型及其特征

1.1关联交易的定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的规定,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通常包括了企业、企业的相关部门(或单位)和股东(或个人)等企业的利益相关方。

1.2关联交易的风险类型

企业间的关联交易是一种中性交易模式,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企业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做大做强,但是,内部关联交易又蕴含了极大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和监管风险,成为掩盖真实交易目的的途径。根据会计总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类行为:一是资产交易,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股票期权等的买卖、商品的采购与销售行为;二是资金互融互通,向关联方提供不符合商业实质的资金往来、担保以及互保行为;三是关联方间的并购行为;四是关联方间的虚假债权债务结算行为等。企业应该自觉规范上述关联交易行为,防范关联交易风险的发生。

阅读全文

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治理措施

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常见问题

1.1监督方面的问题

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内的财务会计工作,通常都是由企业内部的会计或审计人员直接负责,再由企业管理人员针对此类财务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然而,由于财务会计本身对个人的利益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很容易导致企业当中的财务会计出现纰漏,从而无法真正实现精确化、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因此就必须要强化对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方式都过于形式化,整个监督工作的目的和流程很容易受到企业领导层自身意愿的左右,从而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监督的作用和相应的效果都难以获得保障。另外,对于企业内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通常都是由注册会计师直接负责,然而我国大多数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相差太大,且多数会计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和相应的法制观念等依然存在相应的问题,从而直接致使外部监督工作难以实现客观性的公正和公平,所以就很难保障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有效监督。

1.2缺乏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中小型企业要想在发展过程当中正常稳定的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借助相应的管理机制来加以约束,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目前依然有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因为本身严重缺乏对财务会计的有效关注及重视,因此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仍然无法真正形成适合的、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日常开展的工作大都是不断进行简单的记账和算账,同时应付外部报账等等,完全没有发挥出财务人员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国内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大量财务会计违法事件在中小型企业当中也频繁发生,比如乱调账目和虚假报账等等。这些违法的行为最终都将对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直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措施

2.1完善法规政策,强化监管力度

阅读全文

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内容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基于经济学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实质上还是在于“利益”二字,属于一个典型的经济学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违法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追逐经济利益,而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质在于让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的违法成本大幅度增加。本文分别从消费者、厂商、政府三个角度来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性,并且深入探讨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对策,为更好地落实监管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经济学

1引言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报道,如地沟油、工业明胶、“假羊肉”、三聚氰胺、瘦肉精、“镉大米”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目前来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较多,形势不容乐观[1],主要原因为[2-5]:第一,政府有关部门未能有效监管住食品的安全问题,不能有效制约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第二,不法的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产销量、降低生产成本,而置国法于不顾;第三,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广大消费者无法开展消费选择,很难基于消费的角度来对不法商人进行制约。而这3个主要原因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实质上还是在于“利益”二字。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的获利多少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影响,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违法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追逐经济利益,而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质在于让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的违法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属于一个典型的经济学问题。本研究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更好地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2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性分析

2.1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

英国经济学家John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会受到需求的直接影响,但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广大消费者很有可能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处于弱势的地位[6]。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7],不同群体的人员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若人员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较差,只能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若人员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较好,必然会处于主动、强势的地位,进而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广大消费者既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又没有精力对全部的市场信息进行获取,因此在食品市场中广大消费者往往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基于消费者均衡角度来看,广大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购买廉价商品,但是仅仅依靠肉眼难以鉴别问题食品,再加上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价格难以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调节,造成市场失灵[8]。例如2018年315晚会曝光的核桃花生令人震惊,既没有核桃,也没有花生,核桃的味道靠的是核桃香精,一罐料汁能生产出8000瓶“核桃花生”,消费者没有专业知识,无法对配方中的原料成分进行有效辨别[9]。

阅读全文

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析

〔内容提要〕在经济市场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质量,以方便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一直被社会和公众所关注,而现在许多ST公司为了规避退市风险,通过粉饰其财务指标、运用盈余管理来美化财务报告,使公司管理层作出不客观的决策,进而降低了投资效率,阻碍公司的良性发展。随着政府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与控制,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水平也在“水涨船高”,这无疑于加大了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因此,对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大到监管部门、中到企业自身、小到投资决策者都有着研究意义。

〔关键词〕ST公司;盈余管理;投资决策

一、ST公司盈余管理概念与理论

(一)基本概念

1.ST公司。ST公司是指沪深证券交易所在1998年4月22日宣布,根据1998年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将对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2.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主要是指公司管理者在不违背企业会计准则下,对公司的经营利润进行调整,使公司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本文认为,虽然盈余管理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但是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二)ST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

1.调节幅度较大。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公司将会在特定时期内进行盈余管理,使数字更加美观、利润更加合理。ST公司面临退市的风险,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净利润进行美化,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实现扭亏为盈就会失去上市资格。而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企业运营能力非常困难,因此ST公司通过盈佘管理手段虚增企业利润,这意味着调节财务数据的幅度也较大。2.识别难度较小。在经济市场上,盈余管理被诸多上市公司所使用,但没有退市压力的公司调节幅度相对较小,难以被发现。而ST公司不仅被监管部门严格监管,而且在外部审计时也格外小心。其通常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幅度很大的财务数据调整,通过查阅ST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和利润构成就可以看出异端,识别难度较小。

阅读全文

电力系统财务风险的防控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不仅受企业内部条件的制约,还受到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环境、市场的竞争环境等。这些因素的变动可能对企业的理财活动带来机遇与挑战。在市场多元化和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以老国有企业自居的电力企业在市场的开放性竞争中欠缺竞争优势,成为了改革制度深入发展的首要冲击对象,而这无疑给了电力企业致命的打击。

2.财务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经营管理者的财务决策决定着企业日常的和重大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财务运作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目前,由于电力企业市场竞争意识的缺乏、信息不对称、经营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欠缺以及企业内部决策制度的落后等,导致企业的许多重大性财务决策经常出现战略性的失误。固定资产的建设和投资缺乏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统筹规划、投资短视,追求短期效益、账面资产价值与实际资产效用不对称、市场信息闭塞、渠道缺乏等弊病长期存在并越积越深,给企业实际的财务运营造成了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今后的发展。

3.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工作的执行标准和监督体系,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运作的效率。内部监管制度必须是在坚持行业执行标准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而形成的一套有利于企业财务有序运行的制度,制度中除了规定日常财务运行程序、方式外,还应当制定出一套财务监管体系,以便随时监督管理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测财务运行效果,以及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保证企业财务运行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阅读全文

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思考

一、国际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践

(一)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与要素

合规风险管理框架需要强调合规程序,即明确制定内外部风险驱动因素下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监管规则库及其变动管理、政策管理、风险评估、合规监控、合规风险测试、关键风险测量、风险与问题管理以及管制与报告等内容,突出合规风险防范的第一责任在业务条线;同时,明确合规文化、合规责任、外部监管规则及其变更管理、合规政策、合规程序、管制及组织、监控与测试、问题与整改、升级与报告等要素,并建立适当的业务控制和业务流程,防范合规风险。国际先进银行均设置合规官负责合规管理工作,管理合规风险及相关事务。在一些国际性银行,就合规管理工作设置了总部合规(GlobalCom-pliance)、业务合规(BusinessCompliance)、企业合规(EnterpriseCompliance)等部门,在全球范围,负责识别和缓释合规风险,升级报告风险问题,并提供持续客观的合规性监管。其中,总部合规负责制定境内外标准政策,对境内外合规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业务合规负责各业务条线的合规标准制定与执行监督;企业合规负责跨条线、跨产品、跨服务、跨司法管辖权的合规监督管理,如反洗钱、营业执照登记等。

(二)合规风险监控、测试与报告

在合规监控和测试方面,业务合规和企业(跨条线)合规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制定和维护合规监控和测试计划;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合规监控和测试的范围和频率;独立进行合规监控和测试;根据合规监控和测试的结果,判断控制合规风险措施的有效性,识别风险和存在的问题;将结果信息传递给银行的股东;修改合规监控和测试计划;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等。总部合规的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健全合规监控和测试的相关规章,并监督执行;指导条线和跨条线合规部门的合规监控和测试;统筹所有的监控和测试工作;明确报告路线,并定期集中报告结果等。银行的合规监控和测试是符合性测试,判断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对事项本身的风险并不作评估。同时,银行应在董事会层面设置审计委员会、风险委员会等管理合规事项;在管理层层面设置合规委员会,管理合规事项;同时,建立合规管理报告路线,由部门通过委员会进行部际交流沟通,并视事件的性质与残余风险情况,逐级报告。

(三)合规管理系统支持

银行应注重科技手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立全球监管规则管理系统,收集和相关监管规则,对监管规则变动进行及时跟踪,并建立应对机制。二是建立规章制度合规性审查机制,并通过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三是对规章制度进行分类管理和重检机制。四是开发合规监控系统,进行自动化的合规监测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