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类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土木类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土木类论文

土木工程学科核心期刊现状思考

摘要:

文章选取了土木工程学科的17种中文核心期刊为样本刊,运用现代文献计量研究的方法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公布的相关数据,选取了样本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平均引文数、web即年下载率等数据进行了解读,发现基于文献引证分析的计量评价方法与传统的期刊品牌和影响力的同行评价并无矛盾,用好这些数据将对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大有帮助。

关键词:

土木工程学科;核心期刊;品牌和影响力;影响因子;平均引文数;web即年下载率

1引言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发展和交流的工具,既积累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术人才。在当今大数据和自媒体时代,虽然学术成果、发表的渠道日趋广泛,传播变得相对容易,但作为学术论文定向的媒介,学术期刊的作用依然是巨大的。随着学术资源的不断整合,学术界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成果群体。具有品牌和影响力的核心学术期刊,即便是以市场规律去运作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考察目前我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期刊评价系统,以《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影响最为深远。自其1992年首次研究报告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成为评价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要目总览》2011年版在“TU建筑科学”类共收录了263种源期刊,并遴选出33种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占比为12.5%,低于《要目总览》的核心期刊平均选出率[1]。核心期刊不论是论文质量还是出版的及时性、规范性都得到了社会特别是学术界的承认和重视,也是绝大多数优秀论文在国内的首发平台。系统梳理、了解、评价土木工程类的核心期刊,可以让学界特别是作为个体的读者、作者能较为宏观、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的高端期刊,更加便于选择性阅读和投稿。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发起研究和编辑的《要目总览》已历时二十余年,在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的同时,还在全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变相演化成为对论文质量评价的一个手段。由于《要目总览》只公布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并没有公布具体评价数据和过程,故不能对每一种期刊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而由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则公布了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近6000种期刊数据,可以对学术期刊进行定量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要目总览》与《年报》都是建立在CNKI原始数据基础上的成果,二者在数据源和统计覆盖范围上高度重合,不同的是《要目总览》在原始数据上增加了同行评价的矫正和二者在统计口径和具体的学科范畴划分上有所差异,因此可以借用《年报》的相关数据对土木工程学科的核心期刊进行定量研究。在现代文献计量研究中,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影响力可以通过恰当的指标进行呈现和分析。在当前普遍采用的文献指标之中,影响因子及由其拓展开来的相关指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该期刊在学术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占有的相对地位,影响因子越高表明其所刊载的论文对学术研究所起到的借鉴价值和参考作用越大,反之则表明价值越低或关注的领域过于薄弱;除此之外学术期刊的平均引文数等指标则表明在既有的学术规范框架内论文对既有成果的借鉴程度,平均引文数越高表明学科体系愈发成熟和严谨,而事实也证明学术论文的整体质量与论文的严谨度、引文质量之间往往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受关注程度方面,随着大型学术成果数据库的普遍使用,使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判有了更为直观的方式,《年报》中统计了不同期刊的下载量与web下载率,能够对土木工程学科学术期刊的整体影响力进行一定程度的阐释。基于CNKI的基础文献源、借用《年报》公布的期刊数据,笔者运用国际通用的学术文献引文定量评价方法,对《要目总览》中已经筛选出的土木工程学科核心期刊进行比较分析,期望对该领域内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解读。

2土木工程学科核心期刊样本群

阅读全文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论文质量下降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通过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存在的选题与实践脱节、科研创新性缺乏、论文时间短和抄袭造假严重、针对性指导缺乏、动手能力差、撰写不规范和论文监管不够等方面的问题,笔者建议提早落实学术导师制、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和实验条件、完善论文管理制度、规范答辩程序,以提高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土木工程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中锻炼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最后教学环节,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指标[1,2]。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情况,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查阅文献、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3]中指出:“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增强社会意识、加强科研训练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土木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论文应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特色[4]。然而,目前众多高校中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较大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存在问题并做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2.1选题与实践脱节

选取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由于很多院校缺少与企业合作,校外实习基地难以结合实际工程,导致在选题过程中出现题目宽泛、针对性缺乏、选题偏离本专业知识或缺乏新意等现象。

阅读全文

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中问题探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时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从优化课程体系、重视科研实践等方面探索建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基于当前高校研究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相应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研究生肩负着学术研究的使命,是推动未来科技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代研究生教育在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培养研究生自主、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同时要更加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这样才满足新时代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邵永健、毛小勇指出当前课程体系满足了知识结构的培养要求,但对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依然相对薄弱[1];杨慧珍指出,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资源有限,学校应与社会用人单位或者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同建立研究生创新教育机制[2]。如何面对市场需求,立足自身条件,寻求自身发展,成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内容[3]。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正确方向。为了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本文分析了当前时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

(一)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学科分支多、专业广泛、综合性强是土木工程专业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土木工程师在步入岗位之后将面临复杂的工作,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足够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需要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高校必须明确行业的人才需求导向,不断优化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断强化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土木工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优秀的能为现代化建设助力的土木工程师,他们在具备完整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对实际工程分析的能力。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敢于开拓创新和不断实践,以及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快速适应现代化工程不断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是施工设计、工程监理等与实际工程相关的工作,他们不仅要掌握一般工程人员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为适应社会需求,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应该趋向多元化,由单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的培养模式。

二、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

阅读全文

土木工程专业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为了实现国家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为了培养出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一流人才,需结合时代需求和当代大学生毕业需求对高校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创新方法与实践教育几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意见,响应国家与市场要求,以求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双一流;土木工程;培养体系;人才

“双一流”建设是一项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综合实力为目的的国家战略,坚持“双一流”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最终实现培养出更多更加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让高素质人才与现代化社会相互促进[1]。土木工程专业是为培养一群具备从事土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研发,施工到管理能力的高技术人才而设立的。自21世纪以来,楼房大厦崛起,水利、公路,隧道和桥梁等兴建。这些现象和趋势都在提醒我们人才的培养需跟上时代的脚步[2]。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大专业,作为一流学科之一,对于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改革处于不断探索状态,并随着国家对专业目录的调整,时代和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力图制定出更加合适的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1]。

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一流人才是为培养出满足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更具体地说,即培养出“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强体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3]。人才的“才”首先体现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上,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其融会贯通于实践中。其次,能力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将知识运用起来的因素之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各种工程事故又要求我们对书本内容进行调整。了解和掌握往往与运用存在偏差,应用于土木建筑行业中,即要求其具有设计,选择施工方案,进行项目管理监控,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等能力。而人才的“人”,主要体现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身体素质是根基,只有身体素质过关才能正常的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优良的学习状态和清醒的头脑,便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是向导,是被现代高素质人群所具备的。土木建筑工程行业涉及到居民日常交通、居住等重大工程,一项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利益与便利。因此需要毕业学生及工程师具有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土木工程人才对事故预防能力,提高工程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二、优化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要求其在校期间进行学科基础教育,毕业后由企业工作培训成为合格的工程师[4]。培养模式的优化最终要达到大学生知识面拓宽,综合素质好,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的目标,即向“一流人才”靠拢的目标。知识面的拓宽主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拥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权力,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将课本的课堂知识消化吸收,提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高校可以引进发达国家教学内容及课程,打开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培养要求高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外,还需进行思想道德课程、体育运动课程等,将大学生在教育和环境作用下发展成为多方面主体性品质。教学方法因根据培养模式积极改进。课堂的新颖化要求我们学习各国各地的授课教学方式,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成为“一流人才”。首先,教学内容需不断被更新以图跟上时代的脚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动态,接受最先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培养其创新能力。这无疑是加大的教学的工作量,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时代的前沿创造出更多更有意义的科研内容。其次,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没有知识储备无法发挥才能,正如建造高楼需要稳固的基础一样,同时实践让知识更加具体,让教育不单单是纸上谈兵。

阅读全文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一、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案的探讨

(一)着眼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三个层次的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第一子系统以认识实习为主体,涵盖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测量实习等。使学生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热情。第二子系统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及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包括结构检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1.与土木实验平台相对应,设立《实验系列课程》,打好全面开放式实验的基础。

2.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将课内各集中实践环节与课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学年作品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等结合起来,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将研究型、创新型实践课和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如力学模型测试、应用软件培训、结构模型竞赛实验课等。

3.增设创新实践学分,即对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科技创作和论文写作等活动,进行考核后计入学分,且可免修其他课程。

(二)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阅读全文

高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尤为注重及强调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以培养更加符合土木工程技术岗位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路径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到土木工程的设计、土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各类试验及实践学习,以更好地架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立足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特点,探究实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更显重要。

一、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经由实践教学及上岗实习等途径得以实现[1]。因此,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属性上看,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需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及时跟进。而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上分析,较常采用的以班级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支撑、以理论教学、定期实习及留置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如设计作业及学科论文创新性不强、实验课程设置较少、实习岗位不够充足、实习效果不佳等,要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客观上也需要科学完善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做保障。

阅读全文

论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革新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时少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宽口径、厚基础”人才,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少高校打破了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了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增设了不少专业课程,并对课程的学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南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和杏林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施工课程学时从原来的72学时不断调整到现在的56学时,而工程管理专业甚至只有48学时,造成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现状。由于现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是由原来的交通土建、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八个专业合并而成,教师无法根据本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发展状况进行授课,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只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和接受那些对他们来说抽象、繁杂和陌生的课程内容,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实践环节效果欠佳

目前施工课程的实践环节,不少普通高校采取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学初集中安排为期四周左右的生产实习,实习工地一般由学生本人或学校帮忙联系。由于生产实习工地大多由学生自己联系,往往会选择在家附近的工地。如果学生实习选择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就给实习教师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困难。加上普通高校本科生进入大四第一学期即面临较大的就业和考研压力,且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见到的施工技术较为单一,施工工艺也不够全面,因此,实践环节的效果并不理想。

3.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考核方式多以考试来呈现,具有模式僵化、命题陈旧、题型单一、评分精确等弊端。虽然考试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但由于主观题型少,所以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不多,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阻碍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全文

工程教育认证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毕业设计是工科类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毕业设计环节提出了新的一系列要求。毕业设计是认证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设计选题、课题研究、质量评价等几个方面去分析当前毕业设计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为目标,提出相应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案和贯穿全过程的管理模式,以提升工程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毕业设计;本科生导师制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正是在这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化趋势背景下,我国对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从关注工程人才数量的增加向工程人才质量的提升上转变。本科毕业设计是工科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本科生工程意识的培养、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根据《华盛顿协议》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对毕业设计(论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助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需要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1]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重新配置和优化毕业设计流程,成为提升高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强化毕业生工程知识、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的必由之路[2]。本文以土木工程类毕业设计为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设计环节的要求为基本导向,从设计选题、课题研究、质量评价等几个方面去分析当前毕业设计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和全过程管理模式,以促进工程教育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一、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类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本专业大学生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培养和检验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例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理论力学、工程制图等基础知识以及弹塑性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结构力学、基础工程、锚固与支挡技术等专业知识对某一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选题偏难或与工程实际问题相脱离,指导老师工程经验缺乏或时间有限,学生认识不足或因面临找工作、考研等而疲于应对,导致毕业设计环节的培养效果往往不尽人意[3-6]。

1.选题方向不明确

笔者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在土木工程专业类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学生的整体满意度不高,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足。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选题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在目前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中,多数指导教师需要在一两周时间内给出多个选题供学生选择,这难免会出现选题之间相互重复、科学性低、可行性差等问题。(2)选题难易程度把握不好。由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经验,容易出现题目选得过难或过易,太大或太小等问题,难以给出与当前工程问题密切相关、并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选题。此外,若没有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制定选题,学生会对毕业设计感到困难或积极性不高。(3)选题模式单一,缺乏新意。目前的选题模式一般为指导教师定题,学生选题。设计题目多年重复使用,同质化程度高。同时,选题大多缺乏整体考虑,基本是让学生独立开展,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协作与配合,缺乏多学科方向的团队合作式选题,不利于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此外,由于选题过程中师生缺乏充分交流,容易导致选题与学生的兴趣或特长相脱离,致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感到困难或积极性不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