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土木工程毕业实践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尤为注重及强调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以培养更加符合土木工程技术岗位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路径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到土木工程的设计、土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各类试验及实践学习,以更好地架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立足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特点,探究实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更显重要。
一、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经由实践教学及上岗实习等途径得以实现[1]。因此,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属性上看,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需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及时跟进。而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上分析,较常采用的以班级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支撑、以理论教学、定期实习及留置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如设计作业及学科论文创新性不强、实验课程设置较少、实习岗位不够充足、实习效果不佳等,要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客观上也需要科学完善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做保障。
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
摘要:高校通过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不仅可提高国内同行的竞争力,而且还会招收更多优秀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本文主要从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对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不仅有助于高等学校建立健全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管理体系,而且还会加快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
1构建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意义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是从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由多名指导教师合作共同组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基于团队指导模式,被指导的多名学生将会完成内容全面、结构体系丰富的毕业设计课题,这将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科水平,有效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1]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该专业学生完成四年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修读课程之后,所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由学习阶段走向工作岗位、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与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过渡。土木工程是包含建筑、岩土、道路桥梁、铁路隧道、地下建筑、港口等工程的统称,主要是用各种建筑材料修建上述工程时的生产活动及相关工程技术,如勘测、设计、施工等,都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能够通过构建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来有效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团结协作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技术问题和生产实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
2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
2.1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需要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科研方向,加上不同教师之间的研究方向交叉合理、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这样才会更能充分发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的综合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优势。[3]毕业设计团队指导老师可以对团队学生的毕业设计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集中授课和线下答疑,同时可以安排对应团队指导教师分阶段对毕业设计质量和毕业设计进度专门负责。此外,根据毕业设计团队课题规模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基于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并最终确定毕业设计团队学生负责人,主要协助指导教师和负责本毕业设计团队的整体组织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
摘要:高校通过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不仅可提高国内同行的竞争力,而且还会招收更多优秀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本文主要从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对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不仅有助于高等学校建立健全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管理体系,而且还会加快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
1构建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意义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是从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由多名指导教师合作共同组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基于团队指导模式,被指导的多名学生将会完成内容全面、结构体系丰富的毕业设计课题,这将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科水平,有效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1]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该专业学生完成四年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修读课程之后,所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由学习阶段走向工作岗位、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与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过渡。土木工程是包含建筑、岩土、道路桥梁、铁路隧道、地下建筑、港口等工程的统称,主要是用各种建筑材料修建上述工程时的生产活动及相关工程技术,如勘测、设计、施工等,都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能够通过构建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来有效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团结协作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技术问题和生产实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
2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
2.1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需要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科研方向,加上不同教师之间的研究方向交叉合理、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这样才会更能充分发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的综合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优势。[3]毕业设计团队指导老师可以对团队学生的毕业设计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集中授课和线下答疑,同时可以安排对应团队指导教师分阶段对毕业设计质量和毕业设计进度专门负责。此外,根据毕业设计团队课题规模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基于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并最终确定毕业设计团队学生负责人,主要协助指导教师和负责本毕业设计团队的整体组织工作。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一、因材施教,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办学方法
1.1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方案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优化教学计划的方向模块必将成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深入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究本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密切与用人企业的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11年的教学计划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在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2.75+1.25”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把4年的培养过程分成两个部分:“2.75”指在校进行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1.25”指在校内实验实训和在企业学习的时间,以实践训练为主,包含部分专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尽早与用人单位接触,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缩短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周期。事实证明“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密切了校企关系,提高了办学质量,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力学材料并重,构筑课程教学体系
力学是构建土木工程学科重要的理论工具,材料是土木工程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力学和材料是培养学生建造能力的基础。设置以力学为中心的课程群,既联系到数学和物理,又联系到结构和岩土工程,强化力学课程群的教学,即强化专业基础中主干课的教学。当代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种类丰富的建筑材料应用于结构,将产生新型结构体系,种类丰富的建筑材料应用于施工,将产生新构造、新工艺、新技术,材料类课程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十分重要。为此,改革“土木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增加“新材料性能测试”设计性、开放性试验课程,增加“趣味结构力学实验”和“新材料结构模型创新实践”的选修课程十分必要。基于此,地方高校必将培养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3遵循“卓越计划”,锻造学生建造能力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构建“建造能力”的培养模式。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共建稳定的校外课堂,建设校外课堂教学的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那么建立一套公正、合理、准确、全面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则更为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围绕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运行等环节,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研究工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领会从事工程师岗位的工作方法。因而以“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和“建造技术与管理”等课程教学模式为试点,努力锻造学生的建造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课题组针对“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目标及要求,剖析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传统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适用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教学模式,改教师单一实习指导为集中与过程实习、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提出独立分段式实习教学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实习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集中实习;过程实习;分散实习
“新工科”是指新兴、新型和新生的工程学科,其内涵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1-2]。清华大学林健教授在《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中提出[3],为了保证“新工科”专业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能够满足国家和产业当前与未来发展的要求,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是工科中与工程结合最紧密的专业之一,更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业能力足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也要逐步提高,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更要注重其教学效果。
一、传统实习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已经提出很多年,但在校学生依然重理论轻实践,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弱,适应岗位时间长。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4]。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阶段的实习类型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1998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数只有120人左右,2018年已达600人左右,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给数量有限的教师增加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本专业师生比由1998年的1:15增加到2018年的1:37左右(见图1),其中每年的实习安排更是困难重重。以前学生人数少,可以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集中实习的模式,现在的学生规模给教师指导实习提出了严峻的问题。传统的集中实习指导已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实习时间安排欠合理。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第1周,大部分专业课还没有开始,学生实习目的不明确,对实习内容更是一知半解,达不到实习效果。生产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1~4周,部分学生忙于准备考研复习,实习流于形式。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1~4周,春节刚过,天气还比较冷,很多工程暂未开工或者作业工程较少,4周实习时间不能保证。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内容接近,时间上又不连续,不便于企业系统安排实习内容[5]。(2)缺乏固定的实习基础。实习基地不稳定,实际实习内容与指导书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位于三线、四线城市的学校,所在地工程数量及种类有限,合作实习基地单一,不利于学生了解各类工程。(3)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偏少,且缺乏实践锻炼。大部分实习安排两个指导老师指导一个班,甚至一个老师指导一个班,老师又是新进年轻教师,本身没有经历过工程建设全过程,指导学生实习仅仅是名义上的“带领”,达不到指导的效果。(4)工程实践不达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部分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多样,实习过程缺乏监督。少部分学生返校实习,仅集中学习PKPM和CAD制图,无法进行工程实践。(5)实习考核手段单一。实习过程检查较少,成绩评价主要根据实习报告和日记,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实习成绩。指导老师平时忙于理论教学,学生仅定期汇报实习情况,真正的实习需要严格的考核。
二、实习教学模式构建
我国工程教育多年以来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不够甚至相互脱节,与新形势下对实践性强的工科人才的需求不适应。“新工科”教育要求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丰富多变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4]。
互联网下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优化四川开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分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从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完善实践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创设实践课程微信公众号以及毕业论文管理平台、高效利用虚拟实训平台、优化师资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优化
为应对新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型工科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如何顺应新工科趋势,基于互联网开展实践环节,对开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将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利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土木工程新型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一)实践课程的构成与实施现状
四川开放大学土木工程的实践课程由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四部分构成。生产实习为期2周,学生联系适合的岗位实习,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选课情况及课程进度完成两项任务并提交成果;毕业实习为期2周,学生在项目上进行实地参观及调查,记录完成的工作并撰写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为期10周,学生从多个备选版块中选择一个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以上实践环节的实施从学生选课、指导教师选聘、实习单位的联系到实践成果的汇总、评分等均由各教学点组织完成,采用线下模式开展工作。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践教学优势分析
BIM技术应用下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对如何在BIM技术应用下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做了一些探讨。结合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局限,从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以期不断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Revit和Bentley软件等为主的BIM技术已经在国内土木工程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大量应用BIM技术已经是势在必行,如果能够基于BIM技术对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加以改革,那么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就必定能够有效应用BIM技术来推动行业发展。为此,应当基于BIM技术,对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做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1在BIM技术应用下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土木工程专业的从业人员,应当同时具备BIM技术和建筑专业背景知识,并能够与其他专业的工程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协调。由此可见,BIM技术下的教学改革,是紧跟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助于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让学生的职业前景更加广阔。
1.2有利于优化培养方案。作为土木工程行业内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BIM技术在空间表现和视觉渲染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优势,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同时,由于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都局限于安全区域观摩,对土木工程的更多细节无从知悉,这就更需要通过BIM技术来模拟工作场景,让学生直观了解土木工程的全貌,从而有效弥补以往实习中的缺陷[1]。
1.3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通过应用BIM技术,能够更便捷地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高质量后备人才,学生可以利用校企共建培训平台进行实习,有效降低了新入职企业后的适应时间,将企业的入职培训环节转移到学校实习环节进行,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有效降低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本开支。目前,基于BIM技术应用下的校企共建培训,主要是针对BIM建模和BIM管理等方面展开的,并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来对目标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培养[2]。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
摘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工作实践,分析了现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卓越计划;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提出了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作为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地方高校,要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除了按照“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卓越班”试点探索外,更应该基于“卓越计划”的特点,按照“卓越计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中最后的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实现“卓越计划”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使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实践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需要,就必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一、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监督管理不到位。毕业设计应是严格的、规范化的过程。无论是学校的宏观教学环节管理还是学院的过程管理,对毕业设计环节均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要求和管理办法。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将考研率、就业率作为高校考核的指标加以强调,致使学校相应的主管部门为了保证上述指标的实现,对学校制定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未能严格执行,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未能严格管理。许多指导教师认为毕业生找工作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大事,因此,对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培训等有利于就业的活动富于“同情心”,对毕业设计中与指导教师少有见面的学生疏于管理。最后答辩阶段,即便学生一问三不知,教师仍然“不忍心”给出不及格的分数,即使进入二辩、三辩,学生也只是在文档上做做表面文章。上述原因,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
2.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部分指导教师工程教育能力缺乏。毕业设计期间,教师依然有一定的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要完成,这两项指标均与教师的业绩考核息息相关。相比较而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不足,对学生宽容迁就、把关不严。此外,部分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校园走进课堂,由于没有从事实际工程的经历,自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无论是对规范的应用还是关键点的把握都凸显出自身工程教育能力的不足。
3.就业、考研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四的下半学期中进行。对于学生而言,这个时期是他们进入毕业设计的关键阶段。然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找到了工作就什么都会有。所以,他们不重视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对将来工作的“打基础”作用,而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各种各样招聘会的单位面试上,导致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均不足。具体表现在:对教师各阶段安排的任务,全然不针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做相应的思考,而是直接在网上下载一个拼拼凑凑,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别人的成果。一些已经签约的学生,由于有些企业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就到应聘单位实习,导致学生往往在时间过半后才回校开始做毕业设计,时间的不足使得他们只能草草应付了事。部分考研的同学面临复试准备、调剂学校等方面的问题,也难以将精力放在认真做毕业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