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土工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
摘要:本文分析了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给出了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条件,为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提供条件。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
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一些探索,白继中探索研究了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节水灌溉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内容[1,2],姜雪茹设计成郡工校汽车实训中信息化管理系统[3],丁彩华对高职护理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探究[4],缪晓燕探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对高职实训基地发展的影响[5],徐江等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为例,介绍了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环境的构建[6],周劲桦等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讨[7],张进对实训基地信息化环境构建做了阐述[8],还有其他一些人员都对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为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就本校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来讲,因专业特殊性,目前还没有相关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想把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在现有基础上建设成信息化的实训基地还需要进行详细研究。
1实训基地建设规模
校内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主要有地质实训中心、土工实训中心、岩土设备维修加工中心、测量实训中心、钻探实训场(岩心钻探实训场、基础工程施工实训场、工程地质等)。2015年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紧跟前沿技术,贴近现场实际”的原则,用近一年时间,建成融“教学、生产、科研、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培训”五位一体的综合性高水平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成“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平台”,成为国土资源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能为其他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对口支援,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实训基地存在问题
目前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具体情况如下:①环境建设方面。现在的实训室基本都只摆放实训设备,只有个具体的名称如岩土工程勘察实训室、泥浆实训室、土工实验室等,虽在实训期间正常使用,但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中有些课程:例如:钻探技术、土工试验等都是理实一体课程或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而现在实训基地的配备没有其他的信息化设备配套,还不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程序;②管理方面。实训教学工作的安排、设施设备的配备、工量具及耗材的准备、设施设备的规范使用、合理调配、设备的维护等工作量很大,现在很多都是实行手工登记,难免会出现许多遗漏、混乱,会严重影响实训基地资料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建设;③绩效考核方面。目前的实习成绩主要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给出相应的评价,但由于实习学生的领悟能力及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成绩评定单方面给出,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且工勘有好多课程涉及到中级工及高级工考核,目前多是人工进行,时间和精力耗费很多;④拓展服务上。很多实训基地功能单一,目前只是为教学提供服务,在没有教学的时候实训室只能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即实训室在全方位功能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以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为载体,将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模式与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将突出学生主体与保障教学质量相结合,记录了以项目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教学过程,进行了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改革的论述,反思了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0引言
目前,国内疫情已从爆发期过渡到与长期共存的后疫情时代。面临学生大范围返校学习,高职院校一次性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教学状态已不现实,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中如何保障前疫情时代与后疫情时代在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的进度、教学质量等问题,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立足线上线下教学的过渡和衔接过程,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例,抓住后疫情时代变革契机,辅以教学与实训实践相结合,保障后疫情时代的教学质量与进度,同时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展开思考。
1教学实施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核心课,本文选取本课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子项目为载体,围绕完成“混凝土工程施工”总任务进行。本着突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并以国家现行的建设工程标准、规范、规程为依据,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对整个课程进行“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结合实际施工流程、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岗位分析,依据“施工员”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确定子项目包含的七个任务,即:任务一,编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任务二,混凝土骨料筛分实验;任务三,混凝土和易性检测;任务四,编制混凝土的运输方案;任务五,编制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任务六,编制混凝土的振捣与养护方案;任务七,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因知识点细而密,实训操作复杂,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为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及强度检测;再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难点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制备、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评定。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通过借助于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充分分析学情与教情,以学生为中心,将所有教学内容项目化、任务化,融入实际工程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动手实训,与实际工程操作“零距离”,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职业的发展。因任务的实践性强,难度高,要求学生具有极强的综合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课前学情调查中发现,学生基础差,很难掌握繁杂的计算,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往往是在唱“独角戏”,花费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很差。但学生喜欢动手,学习新技术能力强,喜欢基于实践的团队学习方式,认为自己缺乏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沟通汇报等能力。同时,学生对云班课基本功能模块功效的认可度较高且总体实施效果较为明显[1],故采用以下策略解决重难点问题:1)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轻实操,结合施工实际工作,进行项目化改造。如将重点知识混凝土工程施工改造为“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将难点知识配合比设计改造为“填写配备比设计报告”和“混凝土和易性检测”,让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把知识和技能贯穿其中。2)采用信息化手段。由于混凝土浇筑现场对学生而言有距离感,他们“看不到、不好看”,特别是隐蔽工程,故通过虚拟仿真、安全计算软件、自制教学视频、小动画、施工闯关小游戏、直播、录播、轻直播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辅以解决。3)理实相结合。通过后端的实训实验,验证前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通过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以验证前端混凝土浇筑养护操作过程是否合理。既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又以实际验证理论。同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任务要求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追求精益求精,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
1.1疫情时代线上教学举措。调整授课顺序、定制个性化、差异性的教学方案。针对个别学生网络不稳定或无法长时间实施线上教学的情况,教师将大量的动画视频等资料编辑为文档,推送给学生,并且全天候在线交流、答疑解惑。同时采用更加多样的授课手段:依托云班课建立课程的专属群组,实时无障碍沟通交流,利用腾讯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平台组合方式,以直播+微课,即时测试、在线小组活动、在线作业等方式综合运用[2],引入学生与喜爱的“主播”连线、闯关学习、流水互评、另类签到式、学习预警等增加课堂活跃度。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探析
摘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并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以适应用人单位所需,本文将探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强化校企合作来为学生构建实践教学基地,进而使高职院校办学成效不断升值。
关键词:
校企合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推广应用,在高职院校突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在社会上收到较大成效。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格局,转而更趋向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求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实习过程中,以便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1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院校及学生的欢迎,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活动不容易找到适合实习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基地的现象;但为了提高公路监理专业办学水平,高职院校通过与相关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试验检测中心,以及工程监理咨询所等加强合作,同时还与施工单位、道路桥梁养护单位加强合作,通过不断调整实训管理制度,来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了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其中包括:学院投资、争取行业投资资金、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从而构建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型实践基地。作为院校方面,通过向企业输送实用人才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另一方面院校还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应用编写实用教材和强化教学实践相结合,来提高本专业师资水平。
新课程校企合作实施思路
本文作者:常莲 单位:北京城市建设学校
建筑产品在建造过程中有工序复杂、工艺操作技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成品一次性投入大、劳动组织及配合复杂等属性,其特殊性使得工民建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载体的选择、实训场所的营造和训练内容的设计始终难以突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就目前中职学校自身条件而言难以实现,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究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实训基地配套建设、教学经费投入、校企合作、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运用等深层次的问题突显,特别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和质量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以下简称工民建)专业尤为突出。教学改革实践如下:
一、构建校企长期合作的平台
1.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项目研究方向
我校在2007年6月成立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课改实验项目研究的基础调研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等阶段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例:基础调研阶段对120家进行了企业调研,对9家企业进行了职业活动流程调研,对4家企业进行了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调研,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改专家的充分论证后,得到《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表》,该表是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这次调研取得的系列资料、数据成为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极为重要的依据。
2.建设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开展校本教研
工民建课改研究团队是集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三方组成的集体,在课改项目研究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又陆续聘请企业施工技术人员为实训指导教师直接参加教学。企业专家参加教学研讨会、直接进入课堂参加教学、参与教材编写和审定、项目成果校内审定等,项目研究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征求企业的意见研讨商定。因此,企业专家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应用(10篇)
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导向教学法应用
【摘要】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高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该法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在每个项目中按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设置工作任务,以勘察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实践证实,项目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有效的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是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是地基基础和岩土工程施工的先导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学习分开,通常先进行理论课教学,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虽然教师对专业技术课的知识体系结构、基础知识及能力技能等具有系统的认识,但对学生而言就存在着对课程知识体系的认识是局部的或片面的[1-2]。在理论教学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降低,知识消化时间长,掌握专业技能的周期长。究其原因是理论学习时不能及时进行实践训练,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及时地体会学习的实际意义。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学习热情自然会逐渐降低,学习效果就难以保证。
1改革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导向教学
岩土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地基勘察工作的成果即地勘报告是工程设计工作顺利展开的必要资料,地勘报告的准确性与饱满性决定了建筑物与构筑物基础设计的安全、经济与否。当今经济水平条件下非地质特别复杂的住宅与单体规模不是特大的公建建筑在桩基础设计之前通常不会进行超前钻探明桩基所在位置的地层情况,而是参考桩基础所在位置周围较近钻点土质情况再预估桩基础位置下各土层力学参数,然后计算基桩的承载力与基础整体设计。在基础处无钻点条件下出具的基础图纸用于施工时出现打桩无法满足图纸中写明的收锤条件。本文通过一具体的工程案例展示实际工程中如何处理施工无法按照图纸施工桩基础的情况。
关键词:勘察报告;桩基础设计;基桩施工;问题处理
1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某高校清远校区整体工程中的首期工程,首期用地约111530m3,现场初始状态为空置地块和林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22.1~35.9m不等,设计场地整平标高为25~42m(黄海高程)。首期用地待建建筑物功能包含教学、行政、餐饮、住宿、生活配套、运动,其中1-1~1-3属教学楼、1-4行政楼、1-5食堂、1-6与1-7属于宿舍、1-8配电房、1-9学校南门、1-10运动场看台,各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均采用框架混凝土结构。
2项目场地勘察情况简介
勘察区在地形地貌方面属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处于冲积平原边缘,地形起伏较大,现状条件为果林、山地、村庄等,勘察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大,根据现场勘察钻孔测放资料显示钻孔孔口标高存在81.26m的相对高差,孔口标高分布在21.12~102.38m区间内。地质构造方面依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区内揭露基岩为泥盆系粉砂质泥岩(D),距场地较近距离内有盘龙村断裂和岭边断裂,盘龙村断裂长约5km,宽度5~8m,断面倾向北,倾角50~55°;岭边断裂长约5km,宽度1.5~5m,断面倾向北东,倾角310~315°。现场钻探未发现明显构造痕迹,历史上该区域震级总体较弱,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4.1.7条规定判定区域断裂对项目场地稳定性影响不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结合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二级,场地等级一级,地基等级二级的前提条件确定本工程的岩土勘察等级为甲级。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在场地内共布置122个钻点,建筑物影响范围内布置钻点92个,边坡影响范围内布置钻点30个,其中控制性钻孔49个,一般性钻孔73个,对不同建筑物影响范围内的钻点提出如下钻探深度要求[1]:(1)1-1(3~7F)、1-2(5F)、1-3(5F)要求控制孔进入中微风化岩层不小于5m;一般孔要求进入中微风化岩层不小于3m。但是当钻探深度达50m时仍未到达中微风化岩层时允许终孔:(2)1-4(3F)、1-5(3F)、1-6(6F)、1-7(6F)、1-9(校门)的控制孔进入强风化岩不小于8m;一般孔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小于5m;(3)运动场及看台要求钻孔深度进入可塑土不小于3m,且钻孔深度不小于10m;(4)边坡影响范围内的钻孔深度穿过可能的滑塌面,且钻孔深度不小于25m。项目具体钻孔布置图详见图1所示。
3施工现场问题应对
工程管理虚拟实验室现状综述
摘要:
虚拟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工程技术领域及相关行业由于资源紧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单机虚拟仿真和网络虚拟建模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虚拟实验室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工程管理虚拟实验室主要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和建筑施工两个领域,其对于革新工程管理教学理念,创新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方式,提升建筑行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工程管理虚拟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互动性不强、可扩展性弱、网络化层次低、平台搭建不够完善、工程管理教育领域应用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工程管理;虚拟实验室;工程教学;建筑施工
虚拟实验室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ofVirginia)威廉•沃尔夫(WilliamWolf)教授于1989年提出,其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利用网络将虚拟器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远程操作[1]。和传统实验室相比,虚拟实验室具有透明性、资源共享性、互动操作性、用户自主性、扩展性以及安全性等特点,能够在科研、教育领域得到良好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建立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管理虚拟平台,能够有效解决工程技术及相关行业由于资源紧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按照构建虚拟实训平台实现方式的不同,工程管理虚拟实验室可以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两类[2,3]。
1单机版工程管理虚拟实验室建设现状
采用仿真技术构建的单机版虚拟实验室非常多,例如Erlangen-Nuremberg大学的虚拟教室就是基于HTTP协议与HTML语言构建的学习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Circuit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的仿真综合实验系统[4]。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国内外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航天、汽车等领域,在工程管理实验方面的研究较少。2002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MuniramBudhu建立了土体试样虚拟实验,可以使学生与虚拟实验交互操作,实现土体采样、荷载的施加,并虚拟实验中的各种操作,可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提示[5]。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虚拟仿真教学中心统筹协调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虚拟教学与实体教学、虚拟技术与现实技术,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新发展,为实验教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6]。汪德江和叶志明针对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实验匮乏的问题,提出了以结构工程虚拟实验室代替真实实验的方法,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结构工程虚拟实验室的可行性,并对在PC机上实现虚拟实验室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结构工程虚拟实验室的基本开发框架[7]。目前,单机版工程管理虚拟实验室主要应用于工程教学和建筑施工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之我见(4篇)
第一篇: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教学研究
[摘要]
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安排好实训内容并科学地开展是提高实训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实训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桥梁建设市场的人才需求,对“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实训项目设计及实施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几种适用性强的实训项目,指出通过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内容,并按步骤贯彻实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教育;“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教学
1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实训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实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开展是提高实训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总体来说,实训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