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团学干部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探析
一、高等农业院校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优势
(一)高等农业院校具有强大的师资队伍高等农业院校是为“三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持的重要基地。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和教学科研资源优势,并拥有一批了解农村政策、熟悉农村环境、擅长农村管理、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三农”的专家、学者、教授,他们长期研究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惠民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有着丰富的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组成强大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学科团队。
(二)高等农业院校具有完善的教育教学环境
高等农业院校在教育管理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室资源丰富,不同类型的大、中、小教室、多媒体教室、报告厅、会议厅、礼堂能满足各种规模的培训教学需求;住宿环境、洗浴设施、餐饮质量等后勤保障完备。同时,高等农业院校依托优美校园风光、结合历史传统,打造以“农”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对农村基层干部在培训学习中提升文化素养、传承农耕文明、熏陶人文情怀起到巨大的作用,并能够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质量,提高参训者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归属感。
(三)保证培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项目是以政府主导和政府拨付经费的公共性产品,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目前我国开展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门如政府、农业委员会、组织部门等委托党委党校、行政研究院、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部门开展短期培训。和社会培训机构不同,高等农业院校是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主要参与者,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项目当作公益性教育培训服务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
二、高等农业院校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途径
干部继续教育问题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在国家安全稳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西藏的发展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特殊关怀。自建国以来,为了加强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西藏发展和维护西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和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连续召开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加快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并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依托,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西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一伟大实践过程中,各族干部成为推动西藏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西藏的干部培训工作在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等方面成绩显著。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一些“新问题”,加之十四世达赖和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行径一直未停止,这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保持政治定力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培养一批敢于吃苦、敢于争先、敢于创新并具有战略思维的新型干部队伍,做到可以紧扣时展脉搏,利用西藏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并充分结合党的精神和历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来促进西藏更加稳定和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通过各项教育培训工作使西藏领导干部提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素养,显得至关重要。
一、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法规政策保障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保障。如何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是新时代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课题。从政策方面看,《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相关政策出台。下一步,要结合西藏实际,出台相应法规。同时,将法规制度切实落实到位,使干部培训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要与新时代要求相结合
新时代的干部培训要在理念思路上下功夫,必须要有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干部教育新理念新思路。要认真对标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求,坚持做到学术讲政治、学理讲问题,以提高政治能力为重点,以提升专业素养为方向,以增强“八大本领”“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为目标,努力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五好干部”队伍。
三、增强干部政治修养教育培训力度
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中要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科学教学工作布局。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抓手,特别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服务能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教育培训为重点,增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以及西藏维稳发展的情况教育培训为焦点,拓展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的教育培训为基点,以提高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以党章党纪党规和党史国史研究教育培训为重点,加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教育培训,以加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综合能力。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体制的构建
一、海南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一)普遍重视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海南高校领导干部普遍了解中央下发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内容,认识到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作用和地位,对本校承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角色有一定思考,认为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扩大学校办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能产生积极社会效益。从实际工作看,各高校对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支持与鼓励,在政策、制度、教学保证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如海南大学提出了“树海南大学形象、创干部培训品牌”发展目标。
(二)干部培训机构状况
目前海南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形成了以本校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为主,高校院系培训班次为辅,高校组织部、党校偶有参与的培训机构格局。各高校主要以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为主进行干部教育培训,这些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内部一般都设有培训部或干部培训部等科室,具体负责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此外,其他部分院系也承担了一些干部培训工作,办班具有本院系专业特色。高校党委组织部、党校作为本校干部教育培养、培训职能机构,在本校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都能做到有计划、经常性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但为校外提供干部教育培训的情况较少。
(三)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状况
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十分重视师资力量配备,将选拔、培养优秀专家队伍放在培训工作首要位置。据调查,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多数。如,海南大学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三位一体”的优秀师资团队,即以海大的“名嘴”教授、海南省知名学者、政府要员为骨干,以北京等外地知名学者为补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海南师范大学的干部培训主要师资力量以本校教师为主,占培训师资的57%,同时聘请省内专家(包括教育研究所知名人士、初高中一线优秀校长等),占培训师资的24%。但是,有些高校师资不能满足培训需要,班次不能正常进行,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展。
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引导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互联网+培训”新模式,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克服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工学矛盾突出、供需信息不对称、课程体系更新慢、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推力。
一、影响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出问题
工学矛盾突出、供需信息不对称、课程体系更新慢、教学资源匮乏等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党的后,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领导干部协调推进各个方面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知识创造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让“本领恐慌”日益成为干部队伍发展的紧迫问题。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新时期党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干部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等新趋势,求知意愿普遍增强,但工学矛盾日益突出。重复调训、多头调训和多年不训的培训问题及老中青、不同行业、学历、履历、需求一锅烩的培训状况依旧存在。受时间、场地和党校师资限制,党校培训的干部人数、培训时间、次数和人员覆盖率都比较低。党校间各自为战,教学资源流通性低,课程资源匮乏,更新缓慢,供不应需,又需要经历较长的调训和课程商定准备周期,培训人数也较多,培训总周期和学习新知识的时间跨度被无形拉长,课程内容加速老化。为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近年来,党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如组织教师竞课、学员座谈、课程打分和问卷调查等,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因为关注教多于学,且调研方式多属于事后型调研,无法对接培训个体的真实需求,只能对整体培训布局进行些许调整。而如火如荼的网络课程建设也没能逃过“信息孤岛”的命运,存在重复、低效建设的问题。
二、“互联网+培训”模式具有提升干部培训
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巨大优势
1.有效克服工学矛盾,极大拓展培训范围和内容。“互联网+培训”模式以电脑和手机为信息终端,不受传统课堂时间、空间、人数和师资限制。有数据表明,党员干部日均上网时间达4.2小时,91%的党员干部将上网视为日常生活必要组成部分,89.1%的党员干部将网络作为信息来源的主渠道。“互联网+培训”模式能以灵活的学习方式帮助干部拼接碎片化的学习时间,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不仅更贴近干部的阅读习惯和工作学习情况,还能不受行政调训和时长限制,极大拓展干部培训的范围和内容。
2.精准对接培训需求,有效提高干部学习自主性和党校培训针对性。“互联网+培训”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即使不了解干部的学习需求,也能通过搜索功能帮助干部自主查找所需课程,或是自动推送同领域、同职位干部中选择较多、评价较高的课程及中央、地方最新的精神解读和最前沿的理论信息。“互联网+培训”模式的提醒功能,可以帮助干部动态调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任务,建立学习自主权和积极性,逐渐养成“我要学”的自觉和“终身学”的习惯;还可以为组织部门、管理部门、参训单位和参训干部搭建网络化的实时沟通桥梁,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及任用和数据使用的“一体化”。3.加快课程更新和知识传输速度,通过线上线下双重互动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互联网+培训”模式具有瞬时性和互动性,能够实现在线调训、报到,能够通过多方合作、整合和共享课程资源,加快课程制作和更新、传输速度,让领导干部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中央精神和培训课程以及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培训”模式还可以有效衔接网络和现实课堂,能够通过线上的系列子课程,搭建交流平台来拓展线下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空白,也能重新梳理和组合线上课程的知识脉络,形成体系,强化效果,并依据线上分析数据,动态调整教学部署,提前准备线下教学。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现状
摘要:
高校中层干部是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同时还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以更好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
关键词: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需求
中层干部是推动高校科学快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高校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因为高校管理工作具有着既综合又专业的特点,必然对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者即中层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提升高校中层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教育培训。因此,对兼有管理者、执行者、教育者和文化人的特质的高校中层干部这一群体的教育培训,需要以需求为导向来设计个性化、系统化的培训模式。
一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理念相对滞后
国有企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探讨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发挥人才优势,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发展要求成为时代课题。《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颁布,为国有企业干部教育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遵循。笔者在干部教育培训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国有企业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干部培训;对策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各行各业推进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将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领会中央精神、争创一流企业上,理应先人一步,做出成效。目前,全球治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企业“走出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深化企业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防范重大风险等方面,国有企业还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也是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眼下正是决胜“十三五”,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培养选拔一大批适应新形势、政治素质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的专业化干部队伍担负使命,助力发展。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央先后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新时期如何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要求。
二、理论
政治素质过硬是当前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第一位要求,要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党性教育,抓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专业能力过硬是干部干事担当、履职尽职的前提。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而言,集中体现在治企能力上,即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要重点抓好提出的六个方面知识培训,并结合岗位实际,有所侧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不断总结创新,在推进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还要在分类分级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抓好培训考核评估等工作上不断探索,提升教育培训工作实效。
三、现状
项目管理在党校干部培训的应用
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模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党校是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引入项目管理,对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绩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项目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以系统管理的方法,通过临时性、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估,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优化。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一是项目管理基于项目需要,把原组织中不同部门分管的工作整合,建立项目组织,依据责、权、利相结合原则,采取项目负责制。二是项目组织是一种临时性的柔性组织。它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根据项目需要配备人员、划分职责范围、整合组织资源,项目结束,组织随之解体。三是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通过将组织总体目标或大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的项目目标,使组织总体目标或高层次的战略目标具备可行性、操作性。四是项目管理是基于绩效评估的活动,重视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按照权责利统一的原则,对项目承担主体进行奖惩。
二、项目管理在培训党校干部培训中的应用
兰州局集团公司党校近几年在干部培训中引入项目管理,强调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及时回应学员诉求,调整培训安排,实现教、学、研、管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了按需培训、因需施教,提高了培训质量,并有效降低了培训成本。
(一)培训项目的启动
1.培训项目的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活动的第一环节。培训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能否设计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需求调研与分析就是广泛收集培训对象的需求信息并进行系统分析。近年来,我校大幅改进以前的培训需求模式,不仅细化了培训需求的内容,而且拓展了需求调研的层次,分别对学员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个阶段进行调研,既包括学员学前综合需求情况或学员单项需求情况的调研,又包括学员综合培训效果、对组织的绩效及培训成本的调研,极大地提高了需求调研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培训的目标和策略,为培训的实施和评估提供依据。由于项目团队参与了培训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所以我校培训项目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把学员需求结合起来。如针对干部培训需求规律及学员参与学习的特点,我校把拓展训练引进“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团干部培训班”和“青年人才骨干培训班”的培训中,提高了学员参与的热情和团队凝聚力的营造。3.培训项目的质量控制。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培训的运行实时跟踪监督,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排除影响培训目标的不利因素,保障培训项目顺利实施。我校在实施培训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教务科长)不断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校正,有力的保障了项目的有序进行;项目执行人(班主任)按照项目负责人的意见,化解项目风险,并及时收集学员意见建议,积极反馈,快速反应,保障每个学员的需求都能尽量满足、每个影响培训的因素都能尽量化解;另外就是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及时沟通学习,分析项目实施情况,分享经验,营造团队文化,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保障培训项目的有序进行。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思考
一、引言
实现中国梦是党的执政使命的集中体现。当前,中国共产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能不能顺应形势,把握机遇,战胜挑战,党的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而不懈奋斗。如何提升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可以说中央有政策,各地有规定,党员干部自身也有相应的实践路径。然而,在加强党员干部全面建设中,有一个需要理性思考并审慎把握的关键点,这就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二、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状
(一)培训文化有待深度打造
当前,我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并且形成了理论武装、价值观培育、意识形态引领的大格局。但也要清醒看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文化时刻面临着腐朽思想隐性的冲击和不良文化显性的影响。从国际看,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党员干部时刻面临着“四个多样化”的考验,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文化侵蚀“短兵相接”、“直面碰撞”,私有化、多党制杂音不断。从国内看,一些人鼓吹,专拿党史国史说事,贬损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此类错误思想观点在部分党员干部中造成一定的思维混乱,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党员干部培训,营造浓厚的培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显性地摆在了面前。
(二)培训模式还需法治构建
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新形势下,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党建的纪律性,客观要求培训模式法治化构建、规范化运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培训机构仍然存在重时事轻历史、重突击轻长久的问题。比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上,把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临时性工作,时间到任务完,缺乏后续巩固深化机制,尤其在全时全程渗透上,理论实践“两张皮”、学用“挂空档”,离中央转作风、接地气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