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效益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投资效益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投资效益论文

电力管理效益与投资管理论文

一、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的重要意义

由于煤电联动政策难以贯彻执行,煤炭价格的不稳定与电价政策出台难等问题的存在,使电力企业在“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两种因素挤压下,造成电力企业的效益被严重压缩,投资能力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增加,对其运营、折旧与维护等费用也持续增加,给电力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对电力企业来说,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的具体措施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在进行电力项目建设时要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可以采取下述几方面措施:

1、加强决策阶段的投资管理控制

首先,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存在本质区别,主要在于其生产和销售在瞬间完成,因此在进行电力建设或者改造时,要根据该行业的具体特征做好电力规划,尽量使其发展既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超前预测。但是在决策阶段要确定电能增长率,不能仅仅参考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也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区域的实地情况,尤其是用电结构的设计,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可知,未来电力的发展方向是高科技、高效率和高节能等,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国民经济增长率来预测;其次,要加强新建或者改造电力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工作,确保研究报告具有可批性和可行性。在进行可行性报告编制时,必须优化建设多个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选择出性价比最高、技术最为先进、经济最为合理的最优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投资管理效益;最后,决策者要转变思想,在进行项目决策时要瞄准效益好、规模大、具有极强调节能力的项目,尽量避免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确保电网能够统一规划与调配,能够有效将财力和物力集中起来。

2、加强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控制

阅读全文

农业推广分析3篇

(一)

一、农业推广的公共产品属性

首先,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这决定了在农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应该被社会共享。并且也是由于该特点,决定了使用农业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由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农业生产者不愿意进行农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投资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其次,农业推广服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资与农产品经营服务。农业科技、信息等属于知识结构中容易传播的一类,根据其消费上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的不同,有的属于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投资;有的属于准公共产品,由政府对从事科技活动的私人部门给予补贴。最后,由于农业技术创新除了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外还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但是其效益具有外溢性,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决定了农业推广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需要由公共部门承担。综上所述,农业推广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当然,需要明确一点,农业推广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并不代表其就是公共产品,其中有一部分农业推广服务是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属于私人物品。

二、我国现行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组织结构、推广方式等在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的新要求,表现出了诸多的问题。

1、农业推广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

我国财政在农业上的支出总量偏低,导致了虽然我国政府农业推广投资占财政农业的比重不低但总量低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推广投资不足农业总产值的0.2%,不足发达国家的30%。从推广项目来看,其地区投资结构、行业投资结构均表现出不均衡性。从农业推广事业费支出结构来看,人员经费占了近90%,业务经费仅有10%左右。由于农业推广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农业推广的有效开展,是其投资效益不高。

阅读全文

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的应用

[提要]本文整理了中国知网中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文献计量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理清该研究主题的研究脉络和研究热点;同时,结合文献分析发现的优点和问题,采用SWOT法对棚户区改造应用PPP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棚户区改造项目PPP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以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棚户区改造;文献;SWOT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推出的一项惠民工程,但是棚户区改造又是一项准公共物品,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现阶段未改造的棚户区多为商业价值较低、实施难度较大的工程,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资金问题。近年来,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连续发文,鼓励支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工程(PPP模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从文献计量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通过SWOT分析法对PPP模式应用于棚户区改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棚户区改造项目PPP融资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相关概念

(一)PPP模式。目前,关于PPP模式的起源,一般认为英国的PFI模式是现代PPP模式的发端。20世纪80年代,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公路、水务、国防、教育等方面大规模推行私有化,通过政府与社会合作来共同经营提供公共服务。1992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拉蒙特将撒切尔夫人在公共服务方面引入社会资本命名为私人融资计划(PFI),现代PPP模式由此萌芽。2015年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统一PPP模式的定义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贾康和孙洁根据人们对PPP的认识,并结合国内外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就PPP做出了一个新的定义: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

(二)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通常指建成区范围内平方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一般包括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含煤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等。棚户区改造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兼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08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实施。根据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的规定,要全面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加强组织领导,重点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及独立工矿棚户区、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的棚户区改造。

二、基于文献计量层面分析

阅读全文

经济数学与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当今经济发展离不开数据分析,因此经济数学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为了提高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经济模型理论,构建经济模型,调控经济方案,因此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数学模型的要求和步骤,把握构建和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经济调控是当前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模型;经济发展;经济数学引言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龙登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国刚及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翟强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和财政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表示,现在经济与金融研究离不开历史与数学。龙登高认为,“量化历史的分析是有争论,但是事实上我们知道经济学当中离不开数据。”方福前认为,经济分析的三种方法为历史、计量和理论。计量为经济管理提供依据。中国人民大学李黎力(博士论文《明斯基经济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罗煜(博士论文《论经济从货币化向金融化的转型》)、湖南大学胡荣尚(博士论文《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公众预期的影响研究》)均谈到了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学。经济数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与工具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与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而且利用经济数学来构建经济模型,以便给出合理的经济调控方案,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数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一)变化率的最优决策问题

变化率包含绝对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经济数学中绝对变化率是导数,在经济学中,弹性分析可以单独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法存在,它对经济发展中最优效益目标进行最优决策起着重大作用。

(二)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问题

阅读全文

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

当前在我国面临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幅放缓,油价断崖式下降,石油企业生产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更加追求投资质量和效益,企业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石油企业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工程项目全过程概预算管理和控制,做好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概预算,控制节点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资金支出,力争以“小”的投资支出,获取“大”的投资效益,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工程概预算管理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石油企业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特点,对现阶段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并对今后工程概预算管理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石油;工程;概预算;控制

石油企业地面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这几个方面。建设工程概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就是把建设工程概预算控制在批准的概预算规定的限额之内,相关人员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严格把好预结算关,发现问题随时纠正,从而确保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面临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更是要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在批准概预算的限额内达到最佳建设投资效益;同时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不断完善企业定额编制的基础性资料,有效地促进工程概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

一、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和政府定价色彩,尽管工程概预算管理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工程概预算的动态结算等方面的调价政策,并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相应地调整了人工、材料以及机械台班单价的价差,可是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目前在工程概预算管理观念上仍然束缚于传统的工程概预算体制,很少有对概预算全过程管理的相关技术的方法与研究。因此,工程概预算管理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调查研究,“接好地气”,及时发现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合理成分,推陈出新,从而使之能够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行业的平均消耗水平,进一步激励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淘汰和摒弃落后的生产工艺以及施工机械,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体制下这方面的工作往往处于滞后状态,对全面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阅读全文

期刊经营管理论文

1期刊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与经济规律不相符

期刊的销售价格比起它们传播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价值来说,是少得无可比拟的。而且,越是学术水平高的期刊,对科技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就越大,所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就越高,而期刊自身的经济效益反而越低,期刊的自身价格与其社会价值的背离现象也就越突出。例如:医学类期刊具有加速医学成果的推广、造福人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重大使命。然而,全世界的医学成果均无“转让”两字可言,任何人均可以学习采用。医学期刊本身并未从社会得到经济上的价值回归,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种期刊之中,这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相符的。

1.2发行收益率逐年降低

许多期刊的发行收入,远不能抵付工本所需的支出费用,特别是一些专业性期刊。发行量小是期刊面临这一经济困难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由于人工管理费用、印刷、邮寄成本逐年增加,发行收益也逐年降低甚至是负数。一类是不以发行收入为主的期刊,很多定价低于成本价,如山东医药》杂志定价8元,印刷价格就占近60%,邮寄费用近40%,更不要说加上人员工资了。因此,这类期刊就会有意识地控制发行量,减少发行方面的亏损;另一类是发行收入为主的期刊,要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又必须扩大发行量,如《家庭健康》、《知音》、《读者》等大众期刊,定价低4元左右,但也经不起印刷、邮寄、人员等因素的成本增加,利润空间逐步被压缩。

1.3国家的补贴减少或取消

国家对期刊的投资(补贴或拨款)逐年减少或取消,然而印刷、纸张等工本费用却在不断上涨,鉴于期刊编辑部人力、物力单薄,要想创收并非易事。补贴减少,创收无门,更加剧了期刊经济困难的现实。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提升”①。2017年10月18日,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术期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开展并深化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满足读者需求及进一步提升出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这方面研究还不深入,②本文尝试从学术期刊宏观结构性改革、学术期刊形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术期刊内容的供给侧改革及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学术期刊宏观结构性改革

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不仅要进行微观层面的改革,还要从组成结构、编辑人员专业构成等方面进行宏观层面的改革,只有实现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改革的密切配合,消除互相制约的不合理因素,才能达到最佳改革效果。

(一)组成结构改革

1.增加专业性期刊数量,限制综合性期刊数量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格局是以综合性期刊为主。综合性期刊往往涉及几个学科,学科边界模糊,影响了读者信息索取的便捷性与靶向性及期刊品牌建设,继而影响期刊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专业性学术期刊因其专注某一学科,期刊定位更为准确、整体结构更为合理、栏目设置更为细化、选题更为前沿新颖,从而对特定学科学术水平的推进更为有力,更能彰显学术期刊的价值和使命。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加大对专业性期刊的审批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督促和指导现有综合类学术期刊向专业性学术期刊转变。比如,高校综合性学报,要从为学校办刊向为学科办刊转变,即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影响力积极向专业性期刊转变。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要依托本校安全、管理学科影响力于2018年更名为《安全与管理学报》,成为安全、管理及交叉学科突破性理论进展和创新成果的发表阵地。

2.逐步增加英文学术期刊数量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增强出版有效策略

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升级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术出版作为出版业的重要分支,也正在经历数字化升级与转型。就学术期刊而言,单一的纸质出版形式和对纸质内容进行简单搬运的数字平台出版形式,已经与当下用户多样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以及快速获取知识的要求渐行渐远。增强出版在此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笔者梳理国外业界增强出版的实践发现,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最早推出了富媒体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形式的增强型论文,借助超链接实现了科学论文的知识扩充[1]。国外期刊出版社,如SpringerNature、PLoS、Elsevier等增强出版的应用相对成熟,期刊集群及单刊平台均已实现“传统论文+增补内容”模式的增强出版[2]。而国内,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增强出版均处于探索时期。占莉娟、胡小洋和朱琳峰、李楠从我国增强出版的发展现状、现实瓶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策略[3,4]。崔玉洁、包颖、廖坤等探讨了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的3种模式:纸刊增强出版、网页增强出版、微信增强出版[5]。这些研究成果从理论的高度为国内学术期刊转型与发展提供了一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但关于增强出版的版权清算问题,尚无学者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近年来,增强出版的实践在我国逐渐出现,比如在期刊论文末尾通过附加二维码进行了相关资料的增补。2017年,中国知网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数字增强出版模式。在出版业面临全媒体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的今天,厘清增强出版发展优势、探析推进过程的困境,以探寻合理的实施策略来推进增强出版战略、创新知识服务能力,是具有学术价值且符合现实需求的。

1增强出版的优势特征

增强出版是语义出版研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类型[3],是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兴的出版形式。简单来说,增强出版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出版物上添加超链接实现学术期刊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整合。当读者在选定某一期刊内容进行阅读时,为其提供获取实验介绍、原始实验数据、科研团队背景、调研记录等资料的便捷性通道。增强出版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优势。

1.1呈现形式多元化

增强出版这一新兴形式的出现,有利于打破纸质载体或单一网页的出版物形式。一方面它能够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像、音频、视频等,实现文本内容的可视化,有效拓展文本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能够实现对论文的结构性分解,抽取关键章节、重难点部分、实验数据等进行附加内容的链接和注释,然后以标签云、标签树等形式进行呈现。这样一来,就为论文本身增添了很多附加信息,实现了平面出版形式向立体出版形式的转换。增强出版利用DataCite、EPIC、CrossRef等交叉链接和引用[6],汇集与原始出版物有关的其他科学数据与信息,扩大读者的知识获取量。

1.2学术成果充分共享

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因受限于篇幅,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一方面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精简和凝练,另一方面需对实验细节描述和原始数据呈现进行取舍,文章中一般只保留初始数据和最终结果[5],这不利于实验过程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和信息的完整化呈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而增强出版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富数据、交叉连接等形式,突破纸质载体的限制,为读者创设一个广阔的数据空间。与此同时,学术成果相关信息的增补,实验数据和过程的全公开,有利于降低阅读难度,减少读者为充分理解结论而进行的推导演算,从而实现论文作者学术成果的充分共享与传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