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通用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与通用技术实践融合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通用技术实践,就是把相关的通用技术思想与物理教学进行融合。它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丰富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提高科学素养。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引入通用技术还是一种联系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活动,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合相关的通用技术知识,为教师的教学降低了难度,增加了教学宽度。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科学素养
通用技术课程侧重于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不断扩展的能力。而物理学科则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进行科学探究。因此教师应熟悉物理的概念和通用技术综合技能,在物理课堂教学基础上将相关的通用技术知识利用起来,把通用技术的实践过程与物理的实验过程相互渗透、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一、物理学科与通用技术学科的联系
1.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互通处
物理新课程改革后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通用技术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与物理学的目标“提高科学素养”密不可分。两种目标是可以通过共同的手段来达成。其次通用技术思想与物理教学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共同之处,两者既都是以人类解放劳动的发展展开,两者又都是人类智慧的反映,同时两者都是思维劳动,两者在教学过程上脑力劳动占据中心位置及两者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把抽象化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
2.通用技术中包含物理知识与方法
多媒体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深入课堂教学之中,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突破学习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探究式课堂,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进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通用技术;多媒体;创设情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当前,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方式。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利用多媒体,促进学习情境化
在传统的课堂上,有的教师多是借助课本和板书的形式,以有限的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时缺乏灵活性、贴合性,教学方式较单一,较难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较低下。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对教学产生期待,对课堂的内容产生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适时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使课本静态信息动态化,知识传递多样化,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设计的评价时,教师首先展示了一张新颖的插座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展示评价表和评价坐标图,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利用评价表和评价坐标图分别评价这款插座,提高了学习有效性。又如,在讲授技术的性质时,采用视频的形式,以手机发展史为主线,从最早的手机“大哥大”,到翻盖手机、滑板手机、直板手机,延续到现在的智能手机,阐述手机的发明与革新和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揭示出通用技术的目的性和创新性。在学习设计原则时,书本共讲述了七条,如果教师采取课堂上逐一讲解的方式,难免枯燥乏味,引不起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微课的形式,对每一条原则进行讲解,把知识点融入真实案例之中,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再如,在学习正投影与三视图时,设置了Flash动画游戏测验,利用课件的交互性,把物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拖放到课件设置的热区位置,如果放错会弹回原来的位置,放对会出现赞美语,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带领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利用多媒体,快速突破重点与难点
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存在较抽象的知识点,如结构的受力分析、控制系统的分析等。由于高中通用技术是本次课改新增的内容,相关的试验演示设备略显匮乏,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和运用这些抽象的概念。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把什么是开环和闭环控制工作过程及方式照本宣科地告诉学生,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甚至有些排斥,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灯泡的亮与灭和红外感应水龙头出水的Flash动画,启发学生思考控制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展示控制自行车速度和控制电风扇速度的动画,让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思考,控制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游泳池定时注水和定水位注水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教师采用Flash动画进行演示,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课本内容。又如,在学习“正投影与三视图”时,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对于学生图样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有的学生依靠自己画图和书本上的文字说明,较难对三视图形成过程有全面透彻的理解。教师制作了三视图展开的Flash动画,通过动态演示三投影面体系和三视图的形成过程,能够让学生对技术图样表达有更具体的认识。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三投影面体系建立以及三视图形成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突破这个学习难点。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情境教学法即是新课改下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情境在教学内容中的融入,有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高中通用技术;应用对策
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的改革,使得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并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问题的处理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面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通用技术的教学效率,并保证教学的直观性,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情境教学法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要求都比较高,如果采用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所以当前情境教学法被广泛的应用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但是从具体的应用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情境的真实性不强,内容理解偏差,课程评价机制不科学等,使得情境教学法流于形式,所以还需要加强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为教学改进措施的采取奠定基础。
1.真实性不强
情景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中,必须要将通用技术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并注重应用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难以体现出情景教学法的优势。当前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情境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真实性,无法为学生提供代入感,导致教学效率低。
物资计划管理论文
一、现状分析
1.物料现状分析
配网物资通用化程度不高。分析某公司近2年间的配网物资申报情况,并进行梳理、统计,涉及14中类(67小类)配网物资。统计发现,物料编码及申报单位的离散度较高。比如,低压电力电缆一小类,需求涉及658项物料编码,而其中534项为仅四家及以下单位上报的需求。配网物资标准化程度低,前期应用差。配网可研和初设阶段是整个配网管理的源头,配网管理工作中对物资的通用性管理几乎是空白,前期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按自己的经验预估物资需求,而与实际施工使用的物料编码、使用数量等差异较大,进而导致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库存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保证物资供应。配网物资标准化推进力度不够。配网项目设计由于分散在各市、县公司,未形成从上到下统一的通用化、标准化设计。各单位按照各自使用习惯和地区差异分别申请物料,导致配网物资型号和规格等较多,各地区库存调配困难,造成库存居高不下。
2.采购模式分析
由于配网物资招标采购原来采用集中批次招标的管理方式,各单位在考虑计划申报均有不同程度的预留,整个供应链中的各单位成员间常常缺乏很好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由于采购的不确定性,物资需求在逐级上报的过程中被逐级放大,产生较为明显的牛鞭效应。直接造成了配网库存资源的大幅增加。
3.计划执行分析
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和执行编码范围偏差较大。如,柱上断路器类申报的物料数量为22项,领料使用的物料数量为10项,占申报物料的45%;通过分析可知,配网物资的计划申报和执行一致性差,导致计划执行率低。
停车系统环境设计论文
1使用公平性原则
(1)商业停车系统设计要适应于所有人群。
无差别设计指的是为每位使用者提供相同的无差别的使用方式,让每位使用者都能方便地使用,即设计出的产品或设施环境应是为人人可用。
(2)商业停车系统设计的标识信息应得当。
通用设计中无歧视设计的核心思想指的是要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正如现今很多商业停车系统内会采用文字标识“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残疾人专用”等字样。这样的标志或许可以让残障人士在进入商业停车系统时清晰了然地找到自己的停车位置。
(3)商业停车系统设计应当降低建设成本。
通用设计的低成本设计指的是价格方面的公平性。通过通用设计产生的理念或是产品必须要尽可能地控制成本或采用其他办法来降低产品设施的价格,只有这样产品才可能真正通用起来。
技术课程教师教育论文
一、师资需求期待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实验于2004年秋季启动,到2010年,通用技术课程已在全国高中全面开设。通用技术课本身就是一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课程。好的技术课程师资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继续坚持并进一步落实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切实认识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的计划都会陷于空谈[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担任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养计划,确保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四川省教育厅要求:通用技术课程原则上每6个平行班配备1名专任教师。解决基础教育中通用技术师资短缺问题的关键是及时补充新的师资,要让那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具有技术能力的师范毕业生挑起新课改的重任,并带动老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正因为如此,国内就有哈尔滨师范大学于2008年开设通用技术师范类专业,其首届毕业生已于2012年毕业从教。部分师范院校在没有通用技术类专业的情况下,面对基础教育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迫切需求,采取了开展跨学科教师教育、拓展师范生技术课程教育的办法予以应对,以缓解基础教育学校对通用技术教师的急迫需求。
二、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的现状与问题
在借鉴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主要结构,针对《标准》中对于中小学教师要求,使用与通用技术能力标准相对应的问题,设计了调研访问的题目。本研究选取某高校教科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环境学院、生科学院中三年级师范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技术课程拓展训练有关问题的抽样调查。调研访问155人次。在对调研数据综合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与归纳出技术课程拓展训练的三个特点:一是课时少。每周授课时间为3学时,总计18学时,课程是短时化、微型化的。二是学分低。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技术能力拓展类课程都为1个学分的短时课,低学分要求课程的内容不能过于繁杂、精深、难懂,又不能没有技术含量。三是无教材。绝大部分课程是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开设的,而适合师范生的通用技术的教材编写、出版到现在也难觅踪影。本研究的调研结果经过分析,调查数据经过统计整理,我们可以看到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程度、掌握通用技术知识情况和掌握技术设计能力的现状:一是技术课程训练目标定位不明确。许多人认为技术课程的教师可以由计算机、物理教师担任,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技术课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程度较低。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调研结果表明,只有19.01%的学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37.04%的学生“不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三是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不适应技术课程教师培养。目前,教师对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课时比例分配是:理论讲授占35.28%,与实践联系占27.35%,案例教学占27.41%,交流互动讨论占9.61%。另外,有34.02%的学生认为技术课程拓展训练内容抽象枯燥、理论性太强;25.42%的学生认为信息滞后;21.27%的认为课程比较有趣;20.6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技术素质养成。四是师范生技术知识与技能掌握欠缺。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要求,技术课程选修课包括电子控制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服装及其设计、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4]。调研结果表明,有53.5%的被访问者对于“技术基础理论”的内容“不太了解”,有57.06%的被访问者对于“技术设计方法”选择的是“完全不了解”。五是学生技术设计能力整体偏低。学生掌握通用技术设计能力的调研情况是,有42.3%的学生对技术设计能力“不太掌握”,有22.9%的学生对技术设计能力“没有掌握”,学生技术设计能力整体偏低。
三、基于通用技术学科要求的师范生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设计
面对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技术课程教师教育需要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以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技术课程教师需求?
(一)研究和分析基础教育需求,正确设计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特殊教育中职学校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解析
一、实践背景
《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规定了盲文书写国家通用语言的规则。《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是国家通用语言的丰富和补充,是对视力残疾人使用盲文的语言权利的保障;为他们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果提供便利,这是中国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成果和一个新里程碑,为今后的应用推广、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将进一步加快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进程,极大促进残疾人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二、特殊教育中职学校推广国家通用盲文的必要性
多年来,我国盲人、盲校文出版物使用现行盲文,现行盲文方案规定“一般不标调,需要时才标调”,缺乏明确客观的标调规则,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在完全继承现行盲文符号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了全部音节标调的总原则,盲文音调不需要“猜”。《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与《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规范手语和盲文,关乎残疾人语言文字权益的实现,关乎残疾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融合发展,关乎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必须加快规范与推广。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有利于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建设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队伍,提升教师的职业水平,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师自身成长和职业生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广泛应用,虽然盲生可以使用读屏软件等技术提升学习效率,但在布置作业和批注作业时候,仍需要大量的书写、阅读以及校检。《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正式实施后,中职盲生以及特殊教育教师习得通用盲文方案并且逐步推广和使用势在必行。不仅要在盲文专业教师培养中加强对国家通用盲文的学习,而且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也要将盲文的书写和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培训、教学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以更好的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中职盲生和盲专业教师习得盲文的主要途径
目前,在未参与试点的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中职盲生和盲专业教师大多使用现行盲文,主要以阅读为主。从小在盲校学习的盲生,现行盲文基础较好,在学习国家通用盲文的过程中,主要要适应规则的改变;而因后天因素致视力障碍的中职盲生,则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通过向教师学、向同学学,以及大量的书写和练习来逐渐掌握。盲专业教师学习盲文的途径相对多样,盲专业教师学习盲文主要通过“职前盲文课”和“培训班”,有些还通过自学或者向同事学。大多数的盲专业教师不存在视力障碍,和中职盲生在阅读盲文中存在差异。盲文阅读与群体自身特质有关,教师作为“明眼人”,对词义的理解可借助于汉字深入和完善,而盲生却无法做到。
四、在特殊教育中职学校推广国家通用盲文的主要方式
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定位的探索
摘 要:当前,国家有关政策、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素质的要求,都指向强化跨专业的通用职业素质培养。技工院校传统的公共基础课承载内容很多,但对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充分。在技工院校现有公共课体系中增设专门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以之作为主要文化课的延伸和国家统编三科课程的有益补充,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在初期探索过程中,笔者尝试重新架构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体系,明确了适于课程教学的通用职业素质内涵,为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通用职业素质;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
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工作,要求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是适应新时代要求、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措施。作为一门全新课程,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设置目的、与现有课程的关系以及适于课程教学的通用职业素质内涵等课程定位需要及时厘定。
一、设置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背景
在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今天,技能人才的自我认识能力、责任意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跨专业的通用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往往等同于甚至超过专业素质。在政策层面,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重点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要求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增强劳动者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劳动者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此,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的指导下,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笔者联合各地技工教育教研部门和有关技工院校,共同研究了技工院校设置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必要性(设置课程的目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的关系,并界定了通用职业素质的内涵。
二、设置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目的
经过实地研究可知,自我认识能力、责任意识、学习能力等跨专业通用职业素质,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都有所涉及。但是,专业课偏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缺少对通用职业素质的目标化培养。现阶段,思政、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是通用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渠道。但是,上述公共基础课承载的内容太多,对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充分。以语文为例。技工院校语文课除了语言基本运用能力教学之外,还要进行文学教育,传承文化、培养艺术审美,教师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听读能力方面,抓住主旨、理解内涵、把握全篇、不漏细节;说写能力方面,表意清晰、用词到位、句无语病、简洁明了;说明较复杂的事物时,将功能、结构、流程用流畅的语言描述清楚;论述意见时,做到观点明确、合乎逻辑、条理清晰;与人交往时,做到表达方式因人而异、因事而变,据实使用不同的交往策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以上种种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都有不确定性,而这些素质正是专业学习、从事工作乃至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思政、语文、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使命。无论是“三观”的树立还是文化的传承,无论是道德的养成还是基础数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获得,学习这些公共基础课程知识都是学生打牢基础的必需,终身发展的支柱。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承接思政、语文、数学等传统公共基础课构筑的平台,在其上搭建一座桥梁,使传统公共基础课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并转换成真正实用的通用职业素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学习,毕业后顺利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