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通信专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提升的方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时间呈现碎片化的特点,阅读倾向更侧重于浅阅读,热衷短小精悍的信息。传统科技期刊以单篇数千字以上的科技论文为单位进行纸媒传播,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互联网时代,期刊微信平台的阅读群体有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同时,其对信息并不是全盘接收,而是在自我认知的状态下进行选择性地接触。这就要求科技期刊必须建立以用户为主体的互联网思维,找准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定位,提高期刊品牌影响力。总结《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两年来的运营经验发现,科技期刊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主要还是围绕期刊科技论文和为期刊关注群体提供信息服务两个方面。下面着重从这两方面展开,总结在借助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期刊科技论文和为期刊关注群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能有效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方法。
1微信推送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设计
1.1推送期刊科技论文
1.1.1根据论文选题进行选择性甄选推介
与科技期刊刊载的科技论文不同,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期刊的科技论文时,编辑需要具备用户思维、大道至简思维和跨界思维,甄选科技论文的选题,即判断其是不是期刊报道的专业范围内的热点问题,是不是易于编写成科技期刊微信阅读群体易于接收的微信阅读素材,是不是立足于期刊专业领域、且涉及交叉学科,易受广泛关注的跨界内容。对于一些具备上述选题特点的论文,在期刊微信公众号推介论文全文的方式对其公众平台关注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此类论文,可以通过技术处理首先将源文件转换为适合数字出版的XML格式,然后再转换为适合手机阅读的HTML文件,此类文件在界面展现方式、文件大小等方面都具有特别突出的优势,而且能以目录的形式进行浏览和内容定位,特别适合手机阅读。
1.1.2论文标题、摘要和图文等的加工
此外,科技期刊论文内容的专业技术性较强且比较长,而微信平台有其特有的信息传递和接收特点,因此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期刊科技论文时,期刊论文内容的加工设计至关重要。在信息量繁杂多变的互联网时代,标题的吸睛度直接关系着微信内容的点击率和转发率,因此在推送科技论文时,标题宜言简意赅,突出核心亮点。大道至简,简单即流行就是这个道理。在具体题目的加工时,有如下技巧,比如一些陈述性标题可以变换成问答句,一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但科技名词较生僻的科技论文还可以在经原创作者同意的前提下调整成科普些的标题,以更好、更快地拉近期刊与阅读群体的距离,促进传播,从而巩固和扩大期刊品牌形象。此外,在经原创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再次对微信推送论文摘要进行改写也十分重要。科技论文的摘要一般遵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的原则撰写。而微信推送论文时,阅读群体先进行的是浅阅读,因此讲清研究的来龙去脉以及作者团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往往是阅读群首要关注的。在微信推送论文的摘要加工环节,建议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导读的方式展开,再配以精选的、必要的图表、视频和音频内容以及作者团队的生活照,既简练、多元、高效地展现了原创作者的研究内容和核心观点,又拉近了作者群和阅读群之间的距离,还会对期刊的推介和引用带来益处。在微信论文的推送中,图片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恰当的与文字呼应的图片,可以高效地突出文字想要表达的内涵,使人在阅读文字时快速产生相应的视觉联想。为了固化读者群对期刊推送论文的印象,可以将科技论文推送固化成一个微信栏目,如“优文荐读”“好文快报”等,并在每次推送时,固化此栏目的背景图片,就像知名广告宣传画一样,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固化和提升期刊品牌形象。
研究生信息与通信工程探究
摘要:
通过分析学院近几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总结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培养问题阐述了学院的改革思路与解决方案,并为今后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指引方向。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应用;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问题已经凸显。为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变革,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教育部于2009年3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从2009年开始,对包括工程硕士在内的19种专业学位实行全日制培养。意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探索钻研精神和创业能力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新型工业化对于人才的战略需求。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探索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层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今已经毕业4届学生。根据学院近几年跟踪调查,通过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就业单位反馈等整体状况分析,毕业生普遍就业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江浙一带等电子通信类企业和相关研究院所,普遍反映学院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且综合素质较好,但是工程实践能力稍显欠缺。在读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认识尚显不足,不能充分利用企业实习经历培养锻炼自己,成果产出较少。
实验教学体制建设的价值
作者:冯敏 罗清龙 单位: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由于高校实际情况限制,所开设的移动通信实验课很难全面涵盖这些内容,尤其是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的内容时,更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在有限学时内就导致实验内容只能侧重于基本调制技术、信道特性等基础简单实验,即便是开设GSM/CDMA的相关实验,也只是停留在相应模块的功能应用上,很难有深层次的提高[11-13]。这就使得学生反映移动通信理论课程很精彩,实验课程很乏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思路,创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新的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体系,将先修课学习、工业实习、理论课学习、实验课开展、毕业论文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从基础理论仿真到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等一个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通信类先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对移动通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有明确的定位[14,15]。相应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更为实验仿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移动通信理论课程的讲授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平台。工业实习安排在移动通信实验课开设前一学期开展,实习内容是到各通信运营商公司和设备厂家进行跟岗实习,涉及到的内容有: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的建设与维护;交换与传输系统管理和维护;光纤传输设施维护;移动终端制造与维修;3G应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工业实习使学生对当前移动通信所涉及到具体问题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这对之后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移动网络方面实训的进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的开展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毕业设计。基础理论仿真是利用MATLAB软件实现:QPSK调制及解调;MSK、GMSK调制及相干解调;QAM调制及解调;OFDM调制解调;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Gold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数字锁相环载波恢复;Rake接收机仿真实验。例如,OFDM调制解调实验,按照图2OFDM仿真结构图,利用MATLAB程序实现图2中不同测试点处的信号波形。专业实验操作则是在南京润众RZ6001实验平台基础之上,利用TMS320和GSM模块实现:直接序列扩频编解码;跳频通信;DS/CDMA码分多址;利用AT命令实现GSM/GPRS移动台短信收发、语音呼叫;CDMA数据传输实验。例如,直接序列扩频实验,利用DSP编程实现图3结构功能,并用示波器测量比较各测试点的信号波形。
工程技术实训阶段则是利用3G天线获取实际信号,利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实现CDMA2000、WCDMA、TD-SCDMA信号的分析。同时实现基站放大器、塔顶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例如,图4中给出利用频谱分析仪所测得实际CDMA2000和WCDMA信号的频谱特性。创新实验阶段主要是针对有兴趣参加各类设计竞赛的学生开展,将全国及各省、校级电子设计大赛题目进行改造,从中选取与移动或无线通信有关,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实用性的方案,经过适当修改作为创新实验阶段的实验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验案例了解各级大赛的要求及特点,教师则也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大赛,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毕业设计阶段主要是利用实验室实验条件,从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将某些项目进行简化、修改、重组,转化成通信专业类论文题目,或从本专业最新的科技论文中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进行改进,作为通信专业类综合性毕业设计案例,从而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打造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结合。为通信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开放的培养环境。
总之,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体系中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和工程技术实训是必修课程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与根本[16]。创新实验、毕业设计则是移动通信实验向之后教学、实践环节的扩展与延伸。这样由必修和扩展环节共同构建起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移动通信实验是与工程应用联系密切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改革一直为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所关注。
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我们建立了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工业实习、专业实验、工程实训、毕业论文等多个教学环节,包括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毕业设计五大开放模块。涉及到移动通信系统的实际构成、关键技术、仿真建模等多方面的实验内容。本着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工程操作的理念,将软件仿真实验、硬件验证实验、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践融为一体,切实有效地提高了移动通信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研讨式教学实践
摘 要:研讨式教学方法能够从文献检索、PPT制作、学术交流讨论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我们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对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本文主要从教师讲授、研讨内容确立、专题研讨、成绩评定等方面对我们的课堂实践进行介绍,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与不足。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从事后续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是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研究生尤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等所有具有认识和判断能力的课程参与者,他们就某一主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共同讨论与交流【2-4】。我们就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在学生文献检索、文献综述、专业知识学习、学术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独立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粗浅体会与同行交流,期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每年有较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并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些能力与规范。我们将从教师讲授、专题研讨、成绩评估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在《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课堂教学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1.教师讲授
电子和通信工程学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摘要:研究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求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信息人才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应承担的责任。学位点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学位点建设的水平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加强学位点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相结合的工程领域,该文探讨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点建设,旨在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学位点建设;培养质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位点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各高校要加强学科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1研究的现状与背景
西安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0年获得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300多名,就业率达100%,毕业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依托在兵器测试、远程监测、网络化测控等领域的优势,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以国家级“电工电子示范中心”、国家级“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工程实验室”为学科基地,以科工局、中科院、铁道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产业化项目等高水平项目为支撑,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及融合应用领域形成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远程测控技术、嵌入式系统与SOPC、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等稳定方向,充分利用技术配套的全线研究梯队,形成以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为特色,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并将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为适应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的需求,根据自评专家的建议,学位点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1]: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强化特色;理顺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建设校内外联合实践基地;加强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提升校内青年导师工程实践能力;等等。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泛,在我校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也一直处于学校的前列,加强学位点建设能培养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技术人才。
2学位点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立足陕西,服务地方经济和国防工业,适应电子与信息产业发展和“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开展通信与电子系统设计、远程测控技术、嵌入式系统与SOPC、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完善学科体系,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我校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在行业和领域内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进入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受社会欢迎的研究生,学位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培养条件和制度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学科发展和自身的优势合理定位,确定学科的研究方向及特色;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并持续改进。
创新活动与毕业设计的结合
摘要:针对当前通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了将通信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与大学生创新竞赛和创新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和择业机会。另一方面解决了毕业设计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实践证明,将毕业设计与大学生创新竞赛和创新项目相结合,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效果显著。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用型;创新竞赛
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课题工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达到通信工程专业的能力与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如何提升本科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是应用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不断探索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为今后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较早的毕业设计的基本形式多数采取的是教师布置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被动选题。有的题目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学生态度不积极,设计效果较差。2.网上资源丰富,学生网上抄袭现象时有发生。3.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不同水平的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不同,同样的题目,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工作量小,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工作量大,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4.考研复试,找工作等使毕业生精力分散,学生很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各种考核环节趋于形式化。5.毕业设计题目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改变现有毕业设计模式,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方式[2]。
二、结合创新项目与创新竞赛开展毕业设计
目前,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包括学校的创新项目、省级和国家级创新项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项目数量有限,不是所有学生的项目都能获得立项资助,而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开展工作。另外创新竞赛覆盖面还不足,能参与竞赛,并获得参赛资格,取得奖项的同学往往是优秀的学生,而大部分同学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的题目与毕业设计题目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优秀的学生能将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内容深化;另一方面让有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创新项目等工程实际项目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同时将创新项目或创新竞赛的题目与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可以将毕业设计准备工作前移,使学生在大三,甚至大二就可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为大四找工作,考研复试节约时间,缓解学生的压力。
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关乎国家科技信息安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争取全球学术交流话语权的重要平台。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科技期刊建设的重点任务,并提出要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实现科技期刊管理、运营与评价等机制的深刻调整,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而科技期刊的集群化运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2019年11月,由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又对我国科技期刊集群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以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为例,分享了期刊集群建设思路及实践,并对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的运营提出了几点建议。
1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1.1发展情况
国外科技期刊发展情况大体呈现为以下特点。在学科分布方面,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STM)领域的学术期刊为主流期刊。在运营模式方面,注重集群化发展。少数大型出版企业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大量小公司或非营利机构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期刊出版商广泛与各国的期刊编辑部开展合作,编辑部负责内容,期刊出版商负责期刊的运营、宣传和管理。在内容质量方面,注重打造期刊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和效应。在盈利模式方面,注重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国外科技期刊出版业已经做到了从引导科研到投资科研,把科技期刊置于知识创新、知识推广、知识应用的中心环节。
1.2出版规模
国外科技期刊集群化规模大。以STM领域的期刊为例,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2241种、爱思唯尔集团出版1670种、约翰·威立出版1300种、泰勒弗朗西斯出版827种[1]。2016—2018年度,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规模变化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科技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众多,各刊分散经营,集群化程度较弱,2016年、2017年出版期刊数大于10种的出版单位仅有8家,而2018年这个数据迅速增长,达到了32家,可见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整合的趋势逐渐显现。
1.3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认识
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初探
1建立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1)立足素质教育需要,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针对非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现代通信技术与社会”课程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按照先通信基本概念后通信系统的方法,从全程、全网的角度介绍通信的基本理论、典型的通信系统以及应用。在课程内容定位上突出学浅用深,从通信技术的发展史、现代通信的关键技术、科技改变生活等方面详细阐述通信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与兴趣。例如,通过“击鼓传声”“飞鸽传书”和“烽火狼烟”等例子,介绍了我国从殷商时期就开始的古老的信息传输方法;从“苏武牧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故事中了解了古代的通信方式;通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了解S.O.S.莫尔斯电码的应用;分析了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初期,其他船只和救助组织没有及时组织施救的原因:船上发报员开始发出的是过时的求救信号,直到整个船只都快没入大海时才发出了S.O.S.求救信号。这些都使学生认识到:自19世纪莫尔斯发明电报之日起,通信技术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通信技术使得神话故事中描述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现实,并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2)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
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通信发展历程、通信基本知识、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等。课程采用以介绍通信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思路,注重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并紧贴生活应用,详细分析各种通信业务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讲授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时,将模拟信号的基带传输比喻成一个人步行从市中心去位于城郊的火车站,而调制传输就如同乘出租车去火车站,可见后者的可靠性与效率显然高于前者。在定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时,形象地介绍单工就像单行道,半双工就好比独木桥,全双工就是来回可对行的双车道。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数字复用技术,通过多个车队轮流使用道路的例子加以说明。
(3)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关键人物、核心技术、生活应用、发展趋势为切入点
介绍现代通信技术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教学过程中,介绍了电报发明人莫尔斯的生平、电报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电话发明人贝尔的生平、电话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经典电磁学的创始人麦克斯韦的生平以及科学成就: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以中国探月工程、美国火星登陆计划为背景,阐述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对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分析,介绍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及其卫星通信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失联航班可能坠落区域的判断依据;举例说明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现代通信技术方便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思念的特殊体验,现在的人们再也感受不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心境,也难以写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样优美感人的诗句。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正是在这种互相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