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与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与应用

摘要:

按照微课程教学法,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例,从微课策划、制作、任务单设计以及教学实施等几个环节入手,阐释了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制作适合课时教学的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师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指导并帮助低龄学生掌握一种自主、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其他课程的翻转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认知特点;信息技术;微课程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从三年级开设,每周一节,因其具有趣味性和操作性,迎合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学生非常喜欢。同时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且有乱动手和吵闹现象,使课堂教学和管理变得的复杂,教师很难将精力全部用于授课,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微课程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将知识碎片化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具有翻转学习特性的微课程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家庭环境获取资源进行学习,也适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教师引导下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目的都是能够让学生开展自主有效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课时内的微课程教学,大量的解放了教师无效劳动的时间,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配有电子教室管理系统的机房则为这种教学法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实施环境。

一、微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设计适合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微课程,需仔细分析学习微课程的对象,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贯穿到每一个环节,也就是说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制作微课程。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微课(微视频)、任务单以及教学设计。这是一个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符合金陵[1]所倡导的微课程教学法。针对上述三方面,制作微课程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步骤。第一,研究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合理地切分知识点,预设教学情境,策划微课脚本。第二,利用情境素材和线索将碎片化的知识和需完成的“微目标”连贯起来融入微课视频制作中。第三,将教学目标、微课与学生拓展训练合理组织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整体课堂教学设计,利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法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课时单元。下面以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剧情动画能控制》这节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融入微课程设计中。

二、微课策划

策划环节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情景和精准的节奏把握,着重于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以及独立思考,集中突破重难点。例如在本节课第一课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有两个。(1)掌握“路径”和“退出”动画制作。(2)运用“进入”“路径”和“退出”动画效果制作“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连续动画。对应上述两个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明确,内容短小”[1]的原则,分别制作两个微课。第一个是“课程精讲类”,导入环节采用京剧舞台设置教学情景,将演员表演分成3个阶段,“登场”“表演”“退场”,分别对应3种动画效果“进入”“动作路径”“退出”。通过知识技能的操作示范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是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的,通过这种具体形象性的对比,使他们不但能更快地掌握3种动画的技能,而且能很自然的运用在不同场景中。第二个是“操作示范类”,需要制作“虫、蛹、蝶”变化过程的连续动画,这部分涉及多个角色且操作步骤多。由于小学生的记忆仍以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所以在设计中针对3个角色的操作要有明确的分段,便于记忆,也方便回看查找。知道在一个角色上可以同时添加多种动画效果,多个角色同台演出。微课中选取的角色和情景要有趣味性,贴近生活,兼顾培养孩子的情感价值观。如在第一个微课中,就选择了国粹艺术“京剧”作为整体线索,用卡通系列图片作为示范的对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制作微课的技术要点

微课制作中应先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排除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录屏开始前,屏幕分辨率设置的不易过高,否则会导致菜单、对话框等的文字很小。画面的布局要简洁,不要有过多的图片装饰,尽量突出要表达的主体。如需背景音乐,声音要轻柔,在讲解开始后,音乐要渐低过渡掉。为方便学生对照记忆,在一些菜单的连续操作中,应采用“字幕”方式,按规范化的计算机书面术语加以提示,如:执行“动作路径”→“绘制自定义路径”→“自由曲线”。对于鼠标光标可以适当添加点击的响应特效,CamtasiaStudio软件提供的功能支持非常好。小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还比较弱,且少有记笔记的习惯。因此在每个知识点的开始阶段,适宜采用纯色背景,较大的字体进行明显标示,以锻炼这方面的能力。知识点间的过渡最好采用淡出效果,下一个主题的标示要保持5秒左右,使学生从激烈的视觉、听觉和脑部活动中缓解下来,进而准备下一阶段的学习。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每个微课的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内,每课时35分钟时间内不宜安排超过两个微课,按1:2比例安排授课和动手练习时间。

四、设计任务单

任务单又称为“自主学习任务单”,能将微课、配套资源、知识技能检测和学习目标串联在一起,呈现给学生,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抓手。“任务单”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法[2],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在设计任务时梯度渐进,每个任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要兼顾教学方法,达到分层教学的要求。例如在本节课的任务单中设置了3个进阶任务。(1)初步任务:要求学生观看第一个微课,利用给定的素材模仿完成3种动画效果的制作。学生个人完成,属预习阶段,自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完成初步记忆。(2)合作任务:参考课本和微课,制作“虫、蛹、蝶”变化的连续动画。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任务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3)拓展任务:创作“儿童追黄蝶”动画片段。学生个人或互助合作完成,让有余力的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这个任务中教师重点介入,进行帮助指导。任务单的载体一般采用Word或网页,课前下发给学生,微课和配套资源用图片做好超链接,减少来回切换窗口,方便学生使用。学校如有交互学习平台,可以将任务分阶段呈现给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向教师提交并可申请奖励,在竞争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课程设计与实施

微课程虽然只涉及一个知识点或是一个小问题,但是配合任务单的导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完成自主先学、问题反馈、合作探究、知识内化、拓展训练、展示评价等几个教学环节,形成涉及多个知识点,系统连贯的课时单元,将先教后学的翻转课堂理念贯彻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目的。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见识提高,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估计自己,而是能够将自己的行为与别人加以对照,做出自我评价[3]。针对这种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更多地引入具有趣味性的竞争和展示环节,更多地准备一对一模式的个性化指导,实施分层教学。在微课程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下进入学习阶段后,当小学生一戴上耳机开始按照任务单观看微课,课堂出现了极为难得的宁静,没有了教师“声嘶力竭”的整顿秩序声,学生具有更多的时间去识记、思考和操作练习。同时教师的指导更多地集中在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身上,进度快的学生可以进行同伴间互助,展示自己的才能,这使得整个集体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微课程教学法使学习变得更加灵动,内容上更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思维富有启发性,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有直接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微课程教学法,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低龄学生熟悉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其他课程的翻转学习奠定基础。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中,我们提倡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微课程开展自主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2]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5-10.

[3]邓从真.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标准[J].人民教育,1994(5):25-26.

作者:刘建 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