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4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内容丰富;方法更新;数学练习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为人们提供更好地交流和学习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要落实新课标就必须做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改变以往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和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呢?下面,作者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进行知识的讲授。由于时代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而课本上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难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学中的有效内容偏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就不能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在当今社会中,教师要想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把时代性最强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时代气息,也和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最新的、和学生实际情况最接近的资料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对本班学生的身高、年龄、体重、爱好等情况做一个小调查,然后制作成简单的网页通过多媒体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师所提供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由于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选择了教学资料,教学和学生更加贴近,因此,学生们对这些资料都充满了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发现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学习兴趣高涨,数学课堂“活”了起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单一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疲惫和枯燥,不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就必须做好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在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不仅自己进行了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而且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拓展,使自己的数学知识更加丰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之后,多媒体教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被吸引,课堂参与性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的效果进行画角的示范步骤。教师点击鼠标,画面上出现一个点,这个点闪烁几下出现“顶点”这两个字;接着教师继续点击鼠标,从点上延伸出两条边,两条边闪烁几下出现“边”这个字。通过形象的展示,学生们更加清晰的感知了角,对角的绘制也更加清楚。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们也兴致很高。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练习并及时给予评价

在传统的练习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做习题集,或者给学生发试卷。这样的练习形式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这种练习形式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在进行数学练习时,教师同样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练习题目呈现在大屏幕上,给学生留出试题的必要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时,对于所输入的答案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判断,当结果正确时,大屏幕上会出现表扬性的语言、动画或者声音;当结果错误时,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哭脸,但是同样鼓励性的语言也会出现。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提示、指导或者建议性的信息出现在大屏幕上,以对学生形成引导作用。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习题演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也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只要教师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一定能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作者:黄兴龙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湖坪中心小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可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提供简单实用的学习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技术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抽象而难懂,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在一起,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处理,信息技术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声形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直观而生动形象,可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1.1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备好课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互联网资源丰富多样,有各种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视频。数学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借鉴他们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做精美的PPT课件,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比如,在进行“扇形统计图”一章时,数学老师可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吸收并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必要的话,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将教材内容转化到课件中。

1.2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活动好动、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有着很强的探究欲,尤其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事物。数学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新奇的环境中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对“负数”的学习,数学老师可将天气播报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注意天气播报员是如何形容气温低于0度的,进而引入负数的教学。设置这样的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负数”学习的欲望。

1.3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生活,加深理解:

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数学老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开展生活化教学。而信息技术可跨时空、跨地域地创设生活情景,将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教学时,可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算式转化为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题目。如算式“15-9+6=?”可转化为“假如你奶奶昨天买了15个桃子,昨天吃了9个,今天又买了6个,请问现在还有多少个桃子?”通过这样巧妙地转化,可将看似枯燥的数学算式生活化,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混合运算法则的理解。又如,在讲解“时、分、秒”时,由于时间的概念相对抽象,数学的老师可设计“快乐的一天”的教学方案,将学生一天的生活与时间对应起来,并结合钟表秒针、时针、分针的转动规律,通过再现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习“时、分、秒”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渗入时间观念,让学生明白作息规律的重要性。

1.4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过程,突破重难点:

数学知识先抽象而难懂,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老师通过讲述、黑板板书或教具来开展重难点的教学,相对单调而枯燥,且黑板板书容量有限,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可将抽象的知识,通过PPT课件展示给学生,直观而具体,且课堂容量大,可将重难点知识的概念、原理和解释过程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简化重难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时,学生已学过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可将利用信息技术,将平行四边形剪切并拼凑成一个并方形,结合三年级学过的关于高的知识以及长方形的面积求导公式,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导公式。通过这样的处理,可将负责问问题简单化,有效简化重难点的教学。

1.5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发散思维:

数学教材里的内容是静止不动的,尤其是在几何知识方面,缺乏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数学老师可将信息技术与课堂加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化静为动,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比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知识展现在课件上,特别是圆柱体与圆锥体的面积求导,可在课件中详细展示剪切与转化过程,化静为动,让学生可更直观、更立体地理解这一求导过程。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有很大优势,但多媒体技术始终只是充当一种教学手段,数学老师应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有的老师在网上下载别人的课件直接引用用,没有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方法实不可取的。因为别人制作出来的不一定适合你的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一定与你的相匹配。部分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忽视了重难点的教学,未能构建有效的知识框架,导致学生学习起来住不到重难点,影响了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优化教学设计;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生活,加深理解;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过程,突破重难点;四是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发散思维。同时还应注意,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作者:桂林燕 单位:德安县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代振业.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139-140.

[2]张玉红,张丽颖,道盛琴,石秋香,程超,李建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5,21:24-26.

第三篇: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

【摘要】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效应需要教师加强整合路径探究,本文基于两者的特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因文而动,根据文本特点与重难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因法而异,发挥多种教学方法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因生制宜,根据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展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思维的有机整合;因需制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习拓展的有机整合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方式实现了新的变革,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机整合,借力于信息技术优势,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实现小学语文的新突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机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的叠加,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有效路径。

1因文而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机整合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效应,必须要做到因文而动。“因文而动”就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必须要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使信息技术更好地凸显文本。(1)依据文本特点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不同的阅读文本阅读要求不同,学习目标与侧重点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根据文本的特点实现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例如诗歌教学,需要借助诵读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进而透过意象,深入诗歌的情感,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就可以通过名家朗诵,激起学生探究意识,再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优势,带领学生进入意境。(2)根据文本重难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善于根据文本的重难点,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化解学习难点,使语文教学深入浅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达成意识。

2因法而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做到“因法而异”,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各种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整体效应。例如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法的有机整合。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方法之一,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使枯燥的语文学习情景化,最大程度上还原语文学习情境。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更使语文学习情景化,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与知识向技能的转变。在创设情境时,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增强情境的作用力,发挥信息技术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等优势,使情境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大大提升情境的感染力。

3因生制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思维的有机整合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突出“以生为本”,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做到因生制宜,使信息技术更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激活语文学习思维。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机整合,更好地发展小学生语感。(1)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感性,需要小学生调动感性思维,体会语文文本蕴含的丰富情感。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有机整合要根据学生感性思维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等优势,帮助学生构建起生动的画面,在生动具体的形象中体会文本充沛的情感。例如运用信息技术还原画面、还原情境,将文字还原为具体的形象,帮助低年级学生运用感性思维,提升文本感受力。(2)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小学生要提升语文学习能力,还要善于运用抽象思维,通过抽象思维发展,提升小学生语文思维的高度与深度。语文阅读文本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包含的人生理趣、情趣等,必须要学生调动抽象思维,通过文字的载体,深入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浅易地进入文本,在形象思维的帮助下,全面接触语文文本,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从而达到浅入深出的效果。

4因需制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习拓展的有机整合

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大趋势是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满足于课堂,还要适当地进行拓展,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还要因需制宜,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与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实现有效拓展。(1)有效实现课堂学习拓展。语文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而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标。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用好教材,借助语文教材载体帮助学生发展语文思维。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助于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提升语文课堂的知识含量,提升学生语文知识面,扩大学生语文视野。(2)有效实现课外学习拓展。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接受信息的平台与学习方式越来越丰富。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语文学习的课外拓展,满足学生课外语文学习需求。例如利用计算机平台、智能手机等,通过微课学习、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等形式,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机拓展。

总之,信息技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实现自身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这样才能顺应时展要求,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内在魅力,更好地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使小学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境界。

作者:郑宜国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娟,张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十年回顾[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6):3~5.

[2]刘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机整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4):89~90.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设

摘要:

在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合理创设学习情境,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现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创新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喜欢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研究总结,并希望在对信息技术情境创设方面提供一定得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情境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老师,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创设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法,使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情境创设的原则

1.1针对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针对的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还应针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老师要进行因材施教,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将老师的主导性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自主性。

1.2开放性:

基于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原则,信息技术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能是直线封闭的,更不能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老师要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并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1.3合作性:

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但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固步自封,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开展交流活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享成果。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措施

2.1故事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首先,巧妙设计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故事往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创建合理的故事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图形的翻转与缩放》这一章节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创建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小明拿着篮子去地里摘西瓜,但是由于西瓜太大,无法装进篮子,老师在此提出第一个问题:出现这种问题该如何将篮子放大或者将西瓜缩小呢(图形缩放)?然而,当小明回家时,由于走错了方向,无法回家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发现只要将方向调转就可以使小明回家(翻转图形)。一环扣一环,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引导下,更容易掌握知识。其次,角色扮演。通过学生真实的角色扮演,切身体会故事情节,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更有效。比如,在进行《海龟画车轮》的学习时,老师设定这样的故事情境,小海龟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不得不画一个车轮,但是却无从下手,该如何完成任务呢,他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同学们愿意帮助小海龟吗?这时,同学们积极地做出回应,课堂气氛被瞬间点燃,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给小海龟支招,最后顺利的帮助小海龟完成了任务。通过让学生实际扮演角色,感受实际操作所带来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也被提高了。

2.2创建多元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学习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首先,问题情境创设。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主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用word写日记》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前设定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研究。(1)回忆前面学过的复制、剪切、粘贴方法,你们可以在作文写作时,进行合理运用吗?(2)不同输入法下的标点输入,你们还会使用吗?(3)写作完毕,该如何进行文件保存呢?通过这些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新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生们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其次,游戏情境创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对孩子来讲,有无法拒绝的吸引力,所以,信息技术老师可以运用孩子这一特点,巧妙创建游戏情境,提高同学们的参与能力。比如,在教给学生正确使用鼠标时,老师可以通过电脑自带的游戏,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一听到“游戏”二字,注意力肯定会转移到这里。这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也就很好的掌握了鼠标的相关功能。

综上所述,在现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设计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思维,敢于探索,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

作者:韦丽红 单位:新疆喀什市第十小学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小学信息技术故事化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2011(05).

[2]王克胜.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常见的几种“流行病”[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

[3]易栋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新课程(下).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