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课堂创客精神生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客思维的引入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启发创意、设计创意两方面分析了创客精神如何在课堂教学当中生成,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关键词:
“创客”是由英语单词“maker”一词演变而来,指不将盈利作为工作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令创意得以实现的人。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时,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引导学生将自身创意转化为现实,以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学生在创客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自身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一、启发创意
大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即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却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使得课堂失去了灵魂。信息技术更新速度频繁。因此,相比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更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形成创客精神。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课程《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学生思维,反而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部分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常用的方式下载感兴趣的照片,如游戏、篮球、风景以及明星的相关图片,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教师也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风景如画,现在让我们通过网络一同欣赏杭州的美景。”此时,向学生展示有关杭州风景的图片。展示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分析,利用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并要求学生讨论所展示图片的获取渠道,以此进入课堂教学。上述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令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也为之后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令学生自由讨论,也解放了学生的思想禁锢,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学生的创客精神自然会逐渐形成。除了课堂导入之外,教师还需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自身的创意,实践练习是巩固知识点最为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令创意得到落实的主要途径。以WPS《搜集与处理文字》课程为例,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资源,如图片以及文字内容等,同时将所有资源开放,要求学生制作小报。设定小报主题时,教师也不可局限学生思维,而是应当令学生制作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并按照自身小报主题挑选教师准备的资源。教师通过小报制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使学生的不同创意得到实现,以便学生形成创客精神。
二、设计创意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极为注重。故而,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将创意转变为项目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而项目设计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按照创意完成作品。项目设计要求教师重新浏览教材,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操作,会使得自身思维模式以及信息素养都得到一定提高,形成创客精神。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注重学生提交的最终结果,却并不注重结果形成的过程。然而,创客精神更为注重设计过程,所以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引导学生在理解创意的基础之上,再对教师所提出的情景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归纳,将其细分为多个小任务,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以《配乐诗朗诵》一课为例。教师将学生分组之后,要求学生完成某元旦晚会的诗朗诵节目,且该节目为晚会的开场节目。各小组在接受任务之后,进行讨论并将任务细分,最后将该任务划分为如下三个子任务:编辑诗歌、诗歌朗诵以及美化诗歌。同时,安排组员完成各个子任务,以便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由此可见,该教学方式使得教师课堂教学转变为创作型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创客精神的生成与发展。按照创意分析所得结果,学生可以确认任务所用文字、图片以及素材的选取方式,完成准备工作,也令创意项目在实现内容方面更为明确,完成时间缩减。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学生开始进一步细化任务,以便创意项目的实现。教师在教授《配乐诗朗诵》时会发现,各组所朗诵诗歌的内容有所不同,背景音乐之间也存在差异。此时选择一名音质较好的学生作为朗诵人员,要求其他学生选取与朗诵内容相符的背景音乐,并在朗读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评价,确认该音乐是否符合诗词内容,为之后的制作提供了便利。引导学生确认创作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总体把握以及调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客精神对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极为重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故而,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令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生成创客精神,以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作者:吴箫剑 单位: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参考文献]
[1]熊善军.基于创客思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6,(03).
[2]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
[3]田雪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