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寻(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本文就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我们都知道练习打字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练习,他们就会乱打或者干脆不打,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玩以及争强好胜的心理,贯穿游戏竞争,把全班分层几个小组,然后布置统一任务,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从比赛中认识自己,促进他们主动按照指法去练习。
二、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要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看法。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实这正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时机,教师要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独立处理问题,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计算机的操作灵活多变,有着很大的开放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制作和修饰幻灯片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修改好的幻灯片,并给学生提出要求:为幻灯片添加背景音乐,并对其字体和字号进行修改。这些要求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很快就完成了。然后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给幻灯片添加图片、文本框等。因为学以前掌握了在word的相关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不难看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丰富,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把自己的幻灯片装扮的非常漂亮,富有个性。最后让学生总结的时候,他们畅所欲言,争前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是牢固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实践锻炼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在实践中,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并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操作技能,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操作性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显著特点,并且有些操作相对比较复杂,要想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离不开老师的示范讲解和操作演示,或者借助网络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实践练习,这样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多角度评价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新形势下,老师对于学生的活动应给予及时科学的评价,激活学生是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教学内容,培养综合能力。也让学生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评价,越多人注意到他,它学习的主动性越高,责任心越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多角度去评价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用获取的信息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应意识到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教学、评价学生,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改革的前瞻性,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水平,接受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将自身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渐应用到信息课堂教学当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良好信息技术课堂的把握,靠的就是教师渊博的基础知识。如果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一旦学生提出了比较前沿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解决,随时处理计算机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调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高中信息教师要经常搜集和掌握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自我,从而将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在课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其他的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现成的经验予以借鉴。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探索适应学生学习的新模式、新方法。为了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在教学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随时记录下来,不断总结,不断改进,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就能够掌握适合学生学习教学思路。同时,还要与其他的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最优化。
作者:邢国斌 单位:河北内丘中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必将迎来创新和改革。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接触信息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依靠信息技术来进行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改革;探索
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中,在高中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用于现代化知识学习的传播,也适应学生对学习的迫切需求。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助力于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是否好,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二是学生是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盲目的学习,没有目标和计划性,因此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们要从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特点,一般都是老师依靠书本教材和板书,站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历史课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几乎是所有高中历史教学课中都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进行讲解,常常会走神,这就会导致课堂效果非常不好。还有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教师在传统教学中都是类似于填鸭似的讲解,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全凭自己。教师只看重在考试中学生成绩的多少,至于对这门课是否感兴趣,老师很少去考虑。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历史基础比较差。
高中学生本身负担就过重,需要面对来自于众多考试科目的压力,他们需要将精力一一分散于考试科目当中。而历史课的特点是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记忆力,能够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内容都记住,在枯燥的历史课学习当中,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其他科目,一方面要记忆和背诵历史课的知识点,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无法应付。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磨灭的所剩无几了,再加上高中历史课是模块式教学,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学生如果历史基础还薄弱的话,那么学习历史的难度无疑就会加大。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于对高中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认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文理解能力。毫无疑问,这使个别学生学习历史非常辛苦,即使花费很多功夫,也难以在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因此这就导致了学生放弃了对历史这门课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降低历史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来讲,非常的帮助。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和微视频的制作,能够将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战争等题材直接的放映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整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和过程以及这个时间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重要意义。这种声音、文字、画面的有机组合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历史课不至于那么枯燥无味,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同时,通过对视频的观看,也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的充实和饱满。例如在讲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视频资料进行剪辑,然后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八国联军侵华对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同胞造成的深深的伤害。这一段视频的观看,比老师讲授一堂课八国联军侵华的残忍过程更加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克服教师单凭语言空洞进行讲解的弊端。在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还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分析中国为什么遭受如此大的磨难。在这场战争之后,中国处于怎样的境地之中?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或者向相关专家请教,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惨烈真相。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无疑是帮助学生有效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
2.创新教学模式,减轻教师授课压力。
信息技术应用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够让学生随时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熟练的学会制作历史课件。这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将课件在课后传给同学们,让学生在课下随时观看和学习,减轻教师在课后还要为学生辅导功课的压力。许多教师可以将历史课中的重点知识点和一些容易记错记混的问题都制成课件,方便学生观看和记忆。这对于历史基础本身就不好的学生更是非常有好处的,他们对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课件进行反复的观看、学习、理解和揣摩,最后真正地理解和吸收这些历史知识。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通过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成绩。
作者:何海荣 单位:泰兴市黄桥镇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第三篇: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路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方式受面临着困境。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这不光对学生自身提出了新的标准,也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当下的教学状况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创新意见。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创新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具有滞后性
在很多高中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却并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教师对于它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就成为“填鸭式”教学的集中地。教师在黑板上孜孜不倦、滔滔不绝,但是学生真正吸收和消化的并没有多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并没有在课堂中得到了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而且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并没有进行更新换代,曾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最大的困难时教学设备老旧,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被改变,然而教师依旧会选择将知识理论化的教学观念。
(二)教学目标有待完善
一个良好、明确的目标,将会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发挥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尤其缺乏一个客观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并没有真正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例如,很多教师设定了过高的教学目标,就啊会造成很多同学无法达到这个标准,也就难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受到削弱,学生难以在学习中恰当的发挥自己能力。如果教学目标过低,很多学生轻松地完成任务,难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阶段是很多学生最繁忙和压力最大的学习阶段,并且根据现有的教学体制往往让学生和教师都没有注重这个课程,所以这个课程常常会被一些其他的科目顶替,因此信息技术这个课程的位置就会非常的尴尬,这样的现状也导致学生没有积极性学习这个科目。而且原有的教学方法非常单调没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喜欢教材上单调的知识,擅长操作的学生又不想听课本的唠叨,有些学生为了成绩或者是学分不得不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不相符,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出现抵触心理,降低学习质量。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让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些都为教学和学习提出了新标准和要求,这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教师应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有机会也有空间自行探索知识的奥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这也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教师也可以选择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督促等,这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俄日企鹅教师也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平等、融洽、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相互理解。
(二)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在课堂中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就必须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不再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永不放弃、刻苦钻研、严谨认真的优秀品质,这也养的品质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当中大展拳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拥有自主权,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也会有大大的提升。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成员讨论等方式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有一个教育理念叫做“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强,有些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特长以及个性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还应该多样化,可以通过小组竞争、实践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使课堂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本文首先说明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别为: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具有滞后性、教学目标有待完善、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笔者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教学的创新途径,其中包括:让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注重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然后不断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才有助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在考虑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问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
作者:郑军 单位:浙江省三门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曹显斌.新课程实践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3).
[2]史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6).
[3]黄少宇.新课改下职业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摘要:
分层走班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始得到应用,但由于仍处于新兴阶段,这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仍值得探讨,本文就“分层走班教学的特点、方式、问题等”进行分析。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必要性;可行性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当中,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层次不一,教学氛围松散,没有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等问题,都意味着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高中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初中、不同的家庭环境,一些家里没有电脑、初中没有学过信息课程的学生,缺乏信息技术基础,需要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学起,他们可能对于鼠标的使用、开关机,或者基础软件操作并不熟练,如果略过最基础的部分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入门有极大的阻碍,还可能使他们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而一些从小就能接触电脑、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基础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为在别人还在学习word操作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办公软件了,上课时自然不会专心听讲。面对这种情况,传统教学只会让一部分同学跟不上,一部分同学赶超在前,都学不到符合自己现有水平的知识。在分层教学中,有效地将学生按照水平不同,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等,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习真正需要的信息技术。
(二)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传统教学当中,一些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购置全套的、足量的信息技术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基于这种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观看教师操作,无法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操作,无法了解哪些知识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哪些在操作中会出现问题。分层教学将学生对设备的需要分类,上课时间也分开,有助于少量设备的合理应用,能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亲手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例如将学生按照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分为基础班、提高班、拓展班,基础班的学生不急于实践的操作,不需要去机房进行学习,可以在教室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像判断信息的方法,信息的特征有哪些,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病毒等传统课堂教学就可以进行教授的内容,而提高班的学生着重于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比如开关机的操作、如何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等,而拓展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的方法,可以依照兴趣学习其他信息技术知识,比如不同文件格式之间的转化,打印机、投影仪等设备的操作等
(三)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
很多教师比较苦恼的是,无法把握教学进度,担心讲得太快一些同学不能完全掌握,又害怕某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节知识,多余的讲解只是在浪费他们有限的时间。而分层走班教学可以让教师轻松地把握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教师着重于基础的巩固,磨刀不误砍柴工,打好基础就能加快进度,追赶上其他层次的同学,从而不断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对于拓展班的学生,他们掌握的内容已经涵盖了教学要求的所有内容,学习时间完全可以用来扩充知识面,不需要反复纠结与教材的局限。例如,在传统教学当中,学生A已经掌握了有关网页制作的所有知识,而同学B却依旧停留在信息概念的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很难做出取舍。而在分层走班教学当中,基础班的学生进度慢,内容简单,教师可以放心地按照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讲授新知识,不需要考虑提高班的学生已经厌倦理论概念,而提高班的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基础理论,教师只需要关心学生的操作是否已经熟练
(四)多样发展,激发潜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除了学生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许多其他不同方向的知识供学生选择,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兴趣不同进行分组,这样他们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时更有动力,也有兴趣向更难更深的方向学习,激发他们的潜力。同时,基础班的同学与提高班之间也可以灵活转化,逐渐让基础班的同学在拥有基础知识之后,也尽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例如一些基础班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的基础课程之后,可以学习一些实践操作,逐渐提升操作能力,也不会操之过急,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稳步提升。而对于一些拓展班的学生,在学习制作网页的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属于自己的网页,或者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简单的编程。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的慧眼识珠,在日常教学当中给予学生大胆尝试的机会,帮助他们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的可行性
(一)时间的合理分配
很多教师对于分层走班中时间的合理划分表示质疑,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不可能因为一节信息技术课而岔开上课时间,走班制还可能浪费学生课间换班的时间。其实,在分层走班教学中,时间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只要尽量集中信息技术课的时间,走班制教学就不再是问题,同一时间的走班,还可以将不同的教学器材运用于不同班级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同年级一二三班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信息技术课,这三个班的学生重新分班为基础班,提高班和拓展班,教师则按照重新分班进行教学,解决了时间问题,还能帮助三个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在进行分层教学前,应认真思考有关时间分配的问题,努力解决可能产生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排斥新方法。
(二)内容分层不表示学生分层
一些家长很反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区别对待,害怕教师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力差,而使孩子不受关注,又担心与能力较强的学生受到不同的教育,导致教育资源不平等,与好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实这种想法并不科学,分层走班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不会对学生产生歧视,教学资源根据内容分配,实质上更高效,而不是区别对待。基础班的学生当中也会有其他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拓展班里也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信息技术的分层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班,也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分班,充分考虑的学生的感受,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三)教师精力合理分配
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使得班级更多,教师是不是顾不过来所有学生呢?看似所属班级更多了,教师需要将教案编写不同内容,供不同班级的教学使用,但是编写教案时的重点不同,较为基础或较为困难的内容,教师就可以酌情增减,不必每一个课堂都由简入难的讲一遍,学生的数量没有变,但是教师讲课时却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再者,教师在分层后,能够明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每个班级留下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业,则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找准目标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关注的点就更少了。最后,同班的学生拥有相同的水平,在学习过程有共同语言,他们可以共同探讨和解决相同的学习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能有更多精力,用来讲解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分层教学在初始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都是可以克服的,这需要家长、教师、学生三方的配合以及对分层教学的正确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让分层走班制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产生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作者:邵吕佳 单位:德清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丽霞.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路[J].信息化建设,2015,(12).
[2]冯敏.高中信息技术翻转教学学习资源制作与发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3]徐晓阳.创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别样风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生本教学模式逐渐进入课堂。生本教学倡导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程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生本教学模式渗透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应用探析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生本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高中老师也巧妙地将这教学模式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提倡学生为课堂主体,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实现最大价值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精心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备课是老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设计教学目标、方法和形式等内容的过程。老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改变教学发方法,另外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因特网服务类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想一下生活中有关因特网的例子,因特网为人们提供的便利服务,还有学生目前会不会用因特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很快就会联想到聊天,甚至有的学生还可以想到用因特网进行视频语音对话,这些都会吸引学生积极去学习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课堂效果会不断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也普遍存在,可见,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越来越重要。由于高中学生爱玩,再加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老师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可以将内容直接显现出来,其操作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老师讲述完让学生亲手操作,这样学习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初识PowerPoint”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讲述并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在知识简单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对以后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三、丰富教学方法
在生本教学模式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老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也要从学生利益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学习。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最常见的是课堂小组讨论,这样学生跟学生进行交流,避免对老师的恐惧感,积极思考,无论对错,敢于发言。例如:在学习“Excel”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本学期的学生出勤情况制作一个表格,学生们经过小组分析,整理好数据,制作出一个完整的表格,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不完整的加以引导,最后要求学生把这些表格通过电脑进行保存。在分组讨论问题中,可以让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增强学习主动性,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有显著提高。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积极互动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老师要树立尊重学生的理念,多听取学生意见,防止对学生刻板的印象,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积极的期待,以产生积极互动,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合理分配精力,防止出现“偏心”的想象,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也会放松,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多提问,多寻求老师的帮助,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表格信息加工”时,学生只凭老师上课讲述不能清楚地了解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等的操作,如果师生间有良好的关系,学生也不会害怕老师,对于渴求知识的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要求,要求老师亲自在计算机上操作,这样学习来很简单,也便于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五、优化教材内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是变化的,课堂内容是静止不变的。为了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不能总是照搬教材,要不断剖析教材内容,观察学生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水平,对教材加以扩展,加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赋予多种形式,巧妙地将乏味的课堂变成动态的情形,让课堂闪烁智慧的光芒,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乐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例如:在学习“表格的数据处理”时,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适当的扩展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有活力,为以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做铺垫。
六、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能力
自我认识也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它是个体对自己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我评价等的了解和评价。学生通过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更能深刻的认识自我,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也不断地检测自己,以求进步。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时,课前先制作好表格,内容包括:课堂内容掌握情况,听课状态、发言情况等,从这些方面进行评价,表格填完,让老师进行进一步评价,通过自我认识感知课堂听课效果,积极改进,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学生还可以将本课学习的信息技术的五次变革制作表格,通过回想课堂内容完成表格,然后对照课本,检查自己听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生本教学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环节中,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所以,老师在生本教学理念下,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全面把握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全面推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作者:左海花 单位:淮安市清浦中学
第六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思考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移动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与手段。要求教师必须正视信息技术现状及发展动向,以便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
微课;实践;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使用计算机获取知识成为当今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信息技术学习使高中生轻松掌握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评价等,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基本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教学设备落后、教材更新慢等问题,当下普遍存在照本宣科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探究需求,无法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下面结合自身经验,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应用微课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新环境下,将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完成某个知识概念理解与建构。例如:知识点授课视频、操作过程演示视频等。首先不是所有知识点都以微课呈现最佳。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即时问答,即时答疑解惑,微课教学就显得有些不足。但是微课在信息技术软件教学中(如会考上机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等),则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下面我以教科版《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图像处理课程为例:
1.课堂准备:
现在是网络时代,几乎带智能的都能上网,每个同学都有QQ、微信、电话号码,于是要求同学们必须申请一个网络云盘,我推荐360云盘(便于资源统一管理),教师所有教学软件、微课视频和教学素材都通过360云盘(分享给好友)进行共享,同学们可以通过云盘下载、手机下载、手机在线观看等方式进行再次学习。
2.微课视频制作:
微课不是让学生无序学习、孤立学习,而是以一个知识点制作一系列视频,让学生由易到难地观看学习,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于是我开始录制自己的教学微视频,为了视频录制与后期处理,应用KK录像专家、影片编辑软件AVS-Video-Editor、屏幕放大镜、视频编辑专家等软件,从本章开头讲起,精选有代表性的制作例子,并初步完成了15个微视频。PhotoShop是一款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强大、集成度高,并且适用面广、操作简便。在高中有限信息技术教学时间下,是不可能完全学习掌握的,我通过课堂教学情况与学生学习效果把视频分为三大类:
(1)PhotoShop入门篇。以教材纲要为主,主要是Photoshop基本界面介绍,基本的一些命令,简单的几个操作步骤案例,(如运用画笔工具打人物眼影,先画笔绘色,然后高斯模糊,最后更改图层不透明度)用最短时间达到类似美图秀秀等修图软件的效果,最后配上一些教材练习内容与操作。学生在课上直接观看,自主学习,一是完成课程目标,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Photoshop提高篇。以Photoshop工具箱的工具为点,以案例为线,通过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渐进式学习。每个案例都用一个文件夹打包,文件夹内容包含微课视频、教学素材、练习素材、最终效果图(jpg和psd格式文件)、案例动作文件(atn格式文件),如学习选框工具时就运用到四个微视频,分别为:选择图片区域复制粘贴到新的图片上(如新建选区、添加建选区、减去选区、交叉选区);用选框工具与填充命令制作齿轮;用选框工具与羽化命令、自由变换命令设计个人电脑桌面背景;用自由变换与再次变换命令做两个案例(功夫小子、扇子:功夫小子案例是先运用魔棒工具快速扣取男孩素材,收缩像素去杂边,然后复制图层使用自由变换命令,重点详细讲解键盘功能键Ctrl、Shift、Alt与鼠标的配合,细节决定作品成败,接着通过快捷键CTRL+SHIT+T+ALT进行再次变换并复制新图层,最后更改图层不透明度达到梦幻的效果;扇子案例:教师给素材,强调操作的几个注意事项,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作品上交)。四个任务难度逐渐提升,在应用工具的同时,渗透命令,让知识成一个体系。因微课视频难度有分层,学生更容易相互竞争,相互比较作品成果,更认真地观看教师预先做好的操作讲解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通过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节约大量课堂时间,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3)Photoshop探究篇。探究篇的案例主要是针对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于是我就找一些高难度案例,如图像色彩的调整(风景人物画打饱和度,色彩平衡中如何让阴影更冷、高光更暖等);扣图时调整边缘(调整边缘中平滑、羽化值为多少合适等);利用通道扣图(如何选取红、绿、蓝三个通道,如扣轮廓线要黑白对比明显,扣半透明就要灰度明显,最后通过调色色阶命令进行左右滑块适当调整)等。一是让学生开阔视野,觉得学习的路还很长,技巧运用还有很多。二是让学生做出一些比较完美的案例,提升学习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考
我校现在使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但至今教材都未更新。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使用的是十年以前的教材,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说,那就相当于过期的食品,部分知识十分陈旧,(如某些软件已经更新好几代,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造成部分内容无法按照教材讲授,使教学中出现学生不想学、教师随便教的局面。微课教学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自主更新教材,还可以对教材某知识点进行自主拓展、延伸。课堂中教师对计算机教学操作更清晰、直观,还能实现分层教学,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让我学”成“我要学”。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拥有明显优势,第一,学生可以在机房轻松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过网络可以在线观看或者下载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第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以操作演示为主,采用微课形式呈现。学生可以边操作边观看视频,可以随时暂停、对比、思考、讨论,随时继续,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观看,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理解和学习。第三,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更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最后微课能有效解决课堂上教师讲解时间过长,视频录制格式一般为MP4,方便学生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进行网络下载或在线观看,以使后期可继续学习。用微课视频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要的不是学生学习形式如何,而在于其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社会性等体现学习方式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的学习状态属性是否被重视或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引入微课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自主学习时间,让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这就要求配套一些相关辅助措施,如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及时答疑、学生之间互动及作品评价等。校内课堂上,教师在局域网中架设FTP服务器或开通360云盘(公共账号),学生现场提交作品,教师现场指导与评价。校外,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加入教师创建的QQ群,方便教师及时答疑、学生之间互动、作品展示。信息技术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微课在教学课堂中的尝试,不仅改善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模式,还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与期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认知水平,完善新的知识点更新微课视频,同时及时给自己充电,用更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新问题、新技术,用更好的创意制作微课,服务教学。
作者:刘俊绩 单位: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2]谭姣,徐晓东.用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远程教育杂志,2013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平衡理论和技术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将理论精而简化,从生活实例引导他们提起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创设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创设情境,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积极思维,形成一种欢悦的课堂气氛,创造一个欢快的起点,避免教师的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疲惫,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渐渐的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听我讲”转变成“请我讲”。
关键词:
信息技术;问题情境教学法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学生可以动眼、动耳、动脑、动手,比理论课有意思,不枯燥;比公式的课有创意;可以处处彰显创意、个性。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我们搜集修改好的课件在机房辅助学生学习理论,将他们难懂的理论、概念等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解说,仍是有一些学生听不懂,也不想听,总想自己做,但真让他们做又不知道怎么下手,甚至给老师提意见就是光讲不让练习。要不就刚好相反,课堂变成了软件技术培训班了,说学考只考Flash和Photoshop,所以,其它软件不上了,只上这两个软件。这样的课堂,肯定不是信息技术想要的课堂。学生喜欢电脑,这谁都不会怀疑,可是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只想上网、聊天,这也是事实。对于上述这两种课型,学生都不喜欢。那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平衡理论和技术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将理论精而简化,从生活实例引导他们提起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创设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创设情境,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积极思维,形成一种欢悦的课堂气氛,创造一个欢快的起点,避免教师的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疲惫,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渐渐的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听我讲”转变成“请我讲”。
1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1.1教师有提升。
课堂问题情境导入方式要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让学生对每一堂信息技术课都充满期待。一个导入方式再好,用的多了,学生对之就没有新鲜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实时的进行变化和调整,这也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培养了老师的问题意识,提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独特教学艺术。
1.2学生有发展。
努力改变学生还处在传统的学习方法,还习惯于传统的“喂养”式教学。教师除了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等以外,还应该慢慢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努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1.3课堂效果在师生的互动中得到了改善。
2问题情境的导入方法:
2.1提问导入法:
通过一些小的与目标有关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的内容上来,如讲文字处理Word时,可以问同学们什么是文字处理?为什么要对文字处理?怎样对文字处理?从而引发出文字处理的各种需要及处理的不同种类并激发学生积极尝试自己处理文字的兴趣。
2.2展示导入法:
对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展示和引导,如讲图像处理时,拿一些合成效果图的展示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看了都感觉很神奇,有的是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有的是他们没见过的,他们都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那我就趁势隆重推出Photoshop这款平面图像处理软件的鼻祖。并提出了合成图片的问题,学生在自己进行了十来分钟的自主实践中,有的同学了解了一些菜单的功能和工具箱、有的同学使用了部分工具,并初步了解了图层、选区、移动等知识,都有了一定的收获,教师再针对出现的问题总结并演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2.3故事、谜语等情境导入法:
我们可以用文学、故事、谜语等不同的内容形式来进行引导,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如讲编程,从最深的蓝这个真实的故事入手,从狼、羊、菜过河的奥数小题目切入,将编程的特点及步骤一一道出,将难的知识由浅入深,学生有兴趣、易接受。
2.4互比激励法:
学生也有竞争意识,也有表现欲,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互相对比来激励学生快速接受所学内容,如在讲网站制作时,通过前面的课程,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插入艺术字、图片、表格、文本等易从Word迁移过来的许多知识,但做出来的东西与Word差不多,少了灵气,死气沉沉,虽然也可以插入网上下载的优美FLASH但又彰显不出个性,所以我们可以将老师提前自制的有自己学校、班级、个人LOGO的FLASH动画的标题的网页与前面艺术字或静态图片为标题的网页做一个对比。让他们自己感受二者的不同,从而激励学生轻易不服输的性格,给他们引出swftext这个软件,提示他们解压、安装,自己花一些时间研究,大部分的学生就能做出个性的、丰富多彩的FLASH动画,它易上手、快速有成效学生在制作出自己的FLASH的欢心鼓舞下,对制作个性网站也有了一定的信心。当然,如果根据不同的学生把握问题情境创设的难度和深度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既要健康、有趣、形式多样,又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这也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对学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渐渐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
作者:张海燕 单位: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黄旭明编著2005年8月
[2]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情境化教学[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9290(2009)0011-0051-04
[3]姜丙坤,陈军.对问题情境式教学法的研究与运用[J].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0年第21期
[4]于水婧,高兴.浅谈问题情境教学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0.10第09卷第29期总第226期
第八篇:高中信息技术健康信息文化建构
摘要:
现阶段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宗旨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完善学生的信息思想。通过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来掌握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自身的信息素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发散思维,增进交流,不断地互相提高,使自我的信息技术素质有所提高。本文主要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健康信息文化的构成。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健康信息文化
在现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掌握知识点,现在更加着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与实际操控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关注学生的健康信息文化,避免学生通过网络上获取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课对学生健康信息的影响
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不但需要掌握学习的知识点,还要通过掌握信息技术来端正学生的心理态度,根据健康正确的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可靠的信息技术课不断向学生传达正确,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时候端正自我的态度,培养健康的信息观念,有了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由于高中生的心理有所局限,在过多的接触网络不良的教育中,这样的不良信息促使学生的学习、健康、生活有负面影响,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落后,自我的道德意识严重缺乏,同时会导致一些不良因素的出现。
二、高中信息技术对健康信息文化优势
(一)提高自我素质,培养专业意识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被电脑中多元化的世界所吸引,渐渐地被网络里的事物所掌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对于网上的不健康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等。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帮助下,渐渐地完善自我素质,建立健康的信息文化,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发展提供帮助。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真实的案例,更加贴合学生的现状,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进行不断的对比,为自己的健康生活与良好的品德有所保障。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现阶段的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导致出现许多比较严重的事情。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进一步在网络中进行探究,发掘更加合理、健康的信息,在不断对网络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网络道德修养,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健康信息文化。比如在因特网信息检索这节课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几大常用的搜索引擎时,可以询问学生常用的搜索引擎并且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一下拉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教师在不断帮助学生建立健康信息文化的同时,也帮助自己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逐步建立健康信息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断加深学生自我修养。
三、健康信息文化实施
(一)渗透信息技术文化内涵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针对现状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有所了解,要不断在课堂上渗透信息技术的而文化理念,在这样的渗透文化中学生逐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与指导,使学生在健康的网站上查阅资料,不断地运用免费资源进行关于网站的设计。比如在高中信息技术中有一节课是关于网站建设与应用的,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明确目标,在健康的网站上进行查阅资料,构思一个比较完善的思路,通过网络的帮助进而建立网站。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掌握要领,还可以不断地用健康积极的文化进行建设网站,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的信息技术文化,逐步提高对信息文化的重视程度。
(二)针对时事进行课题研究
现代社会的信息不断由网络进行传递,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关于时事的全部内容,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对适时进行关心与掌握,提高自我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结合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一次全新的突破,通过学生对时事的掌握进行研究的课题,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地掌握时事的发展,还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于时事的不断掌握,可以使学生渐渐地提高兴趣,找到高效的学习方式,最终提高学生健康的信息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了解信息技术,但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误导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对其予以指导、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信息技术文化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优化学生的自我修养,使学生的身心素质都能有所提高。
作者:张宁 单位:山东省莱芜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周爱梅.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健康信息文化的建构[J].中学教学参考,2012,(20).
[2]李丽霞.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路[J].信息化建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