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信息技术研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基础学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得不到师生的重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文章深入探讨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学习兴趣;教学问题;教学评价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信息处理及运用能力。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为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好信息技术,学生便能在日后的竞争中凸显优势。但纵观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难发现其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作为教师,如果在教学时没有引起重视,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因此,很多高中生早已对电脑和互联网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即使有不懂的,只需在网上搜索一番便能通晓答案,受此影响,他们早已对信息技术课没有了新鲜感,缺乏探究欲望。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网页制作”这一内容时选用了合作探究模式,即让学生3人一组,合作完成本组的网页模块设计,完成之后再让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这种竞赛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由此可见,高中生虽然没有小学生那样好胜,但只要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依然可以获得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设计教学问题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适当运用问题教学丰富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有关“信息获取”方面的内容时,我这样提问:“同学们,当你们要想通过计算机获取某些信息时,通常会选择哪几种方式?”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一经提出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说通过百度搜索,有的说通过进入各种网络数据库进行信息搜索,也有的说通过各种论坛、社交软件等获取。有了这一“热身”过程,我再告诉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信息的获取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引起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加倍用心。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否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尽量选取具备针对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问题,同时把握好问题的数量,合理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问题的实效。
三、强化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
作为一门集实践性、动手性和动脑性于一体的课程,信息技术课必须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但纵观当前的教学实际,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仍然以班级授课为主,PPT一直都是他们向学生演示教学内容的主要方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只能一味地按照教师所教的步骤进行操作,表面上看节省了教学资源,实际上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课堂实效,广大教师必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Word绘制表格”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一些Word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在Word文本页面选择适当的输入法输入一部分汉字。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给学生布置实际操作任务:绘制一张课程表。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观察,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给予讲解。如有多种方法可行,教师可先做示范,让学生自由选择操作方式,同时告诉学生要从美观、实用的角度出发,对表格文字进行适当调整。如此一来,虽然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各种难题,但由于是自己亲自操作的,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援助,学习效果十分明显。所谓“实践出真知”,正是这个道理。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一直以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评价就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看重的是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欠缺科学性。如果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得不到及时改善,极易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最终使学生逐渐丧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掌舵者和教学评价的实施者,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要。要想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师必须在平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此保证教学知识的先进性,促进评价的科学化。其次,丰富教学评价的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适当关注。但纵观实际,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片面,无法发挥评价的正面效果。其实,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并不冲突。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可将这几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彼此配合,相互补充,以完善评价体系,促进评价效用的发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许靖坪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
参考文献:
[1]肖年志.有效教学,从“六要”起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观察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
[2]王海涛.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
[3]翁凌峰.浅析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文汇,2010(12).
[4]张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5(10).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
我们人类进入知识技能更新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学习与实践环境,给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平台。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基于几年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与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
自主学习;信息素质;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应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与合作学习,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置于核心,在与教师或他人合作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在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2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只有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才能增进学习者的学习迁移,帮助他们学以致用。因此,在课堂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事先进行充分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例如我在教“在Excel中数据排序”这一知识时,创设了“学生表现得分排名”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展示了设计好的课堂表现得分表,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这个数据表上,大家很想知道如何对数据表进行排序,这时我引导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输入数据、调整行宽、合并拆分单元格及数据的计算等知识。最后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得分表,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表格数据的相关操作,还学会综合利用Excel表格、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来制作表格和相关操作。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潜能很大,老师要积极去开发和利用。我们只要对学生加以必要的学前引导,让学生自由探索,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广阔的空间。比如在教学《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这一课时,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对数据进行手工绘制相应的柱形图,扇形图等,让学生尝试用相同思路在Excel中利用计算机绘图。学生上机实践后,进行演示操作。然后我只需略作点拨、归纳即可。由于学生以前已学过对数据绘图,他们就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学在计算机中对数据绘图以及每种图形应用的场合,还学会了雷达图、XY散点图等新的数据图。这样,学生积极地把学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中,非常容易掌握新的知识。
3小组相互合作,进行知识的建构
学生在小组里共同探究问题,学会思考、发挥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目的。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不只有竞争,更需要团结协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学生与伙伴协作学习时,他们往往会学得更好,有时还能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之间了解沟通,情感交流的机会增多了,有了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就会共同讨论、互帮互助,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在Word文本信息的加工一课中,以“我的校园”为主题,完成“我的校园”报刊的制作。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和组员一起研究,进行了学习任务分工。小组各个成员按照分配的任务立刻行动起来,有的上网在百度里查找学校的简介和图片,有的去找老师查询有关学校的资料,有的从不同的角度用数码相机照校园一角,所有成员把找到的资料传给本组组长,为制作作品准备素材。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小组之间开展了竞争,有的小组完成了作品制作,其他小组也不甘落后,很快完成作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最后进入作品展示阶段,小组代表依次展示本组的作品。
4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互助
高中阶段,学生相对来说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课前再怎么精心组织设计,往往也会顾此失彼。因此,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来慢慢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4.1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学习合作小组”:我们对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性别、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组成合理结构的“学习合作小组”。学习合作小组成员的座位往往是在一块区域,但是“学习合作小组”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
4.2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共同学习”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同时注意“代做”的现象,应加强监督与教育。在每个小组内推选出一名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说话流利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请组长管理本小组的纪律,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效能,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课后,要评选“最守纪律小组”、“发言最积极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评比,让学生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若能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效结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学生逐步学会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作者:刘日艳 单位:盘山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彩兰,李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任务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2)
[3]祝智庭,顾小清.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4]艾伦,艾霁野.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5).
[5]中国电化教育[J].2005,(4).—156—科学素养教学设计中华少年2016年4月中第11期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探究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了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应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本文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学习中的具体学习形式和教学环节进行论述。
关键词:
必要性;分组合作学习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分组合作学习。实践证明:通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由此形成了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各个学校都能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实践,但是在其实践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有部分教师尚未认识到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不断提高其学习成绩,取得较好的高考成绩是最重要的目标,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应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其次,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固定与僵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互动有限,教学效果欠佳。再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性。由于外部的客观条件,如学生家庭教育条件、地区教学条件之间存在差异,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甚至有部分地区的学生在高中以前没有学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这会为教师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与困扰,对教学效果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二)分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相比,分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实践,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起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与想法,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学习
(一)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常见的形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分组合作学习常见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内分组学习、课下分组学习、网上分组学习以及网下分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分组,并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议题,要求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讨论与实践,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各个小组对其观点进行表述与交流,还可以展开辩论。该分组合作的形式还可以延伸到课外、网上与网下,当学生离开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时候,仍旧可以进行交流与讨论。这种形式还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情感联系,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同窗情谊,也可以以此作为加强班级文化的一种纽带。
(二)分组合作学习教学环节
一般来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学习,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教学准备环节。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明察学生的特点、长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性格与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的分组。这样,既能保证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也能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前者的帮助下取得进步。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并设计难易适当的分组学习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课堂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还要注意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教师要坚持平等的教学原则,不能只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忽略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分解。例如,在使用Word软件编辑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部分,让不同的小组负责其中一部分的内容,如让一组负责用Word编写诗歌内容,并用添加艺术字的形式来输入标题,让另一组负责添加与诗歌匹配的图,还可以要求其他组的学生完成不同部分的教学任务,但是要保证任务的难易度相当,不宜设置过难的教学任务。
3.指导与调整。
教师要正确认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明确其作为教学主导的责任。教师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细致的指导与调控。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组内选出小组长,并明确每个学生的分工与责任。有些学生在小组组内合作学习的时候,如果没有准确定位,就会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必然会影响学习时效果,此时候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帮助其实现学习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教育理念还存在偏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分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主动参与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江梅 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贾颖.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J].电子制作,2014(15).
[2]彭欣.分层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9):210-211.
[3]待华玲.信息技术课中的分组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3(9):166-167
第四篇:信息技术高中物理课堂设计
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的崛起,也逐渐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其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虽然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优势渐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技术使用泛滥、粗制滥造、未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等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利于弊,讨论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参与课堂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
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已经渗透到社会各大领域,教育也不能避免,更不能避免,反而要迎着信息技术潮流而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配合课堂教学,改进传统课堂。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更应该从信息技术对课堂的影响带来的利与弊全面认识,多加实践,扬优避害,推进高中物理课堂改革。
1如何准确认识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
1.1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屋里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想要学好物理很难。而高中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与学习基础,对未知报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口头授课,单调无味的教学模式,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长期处于学习被动、机器记忆的状态中。而采用信息技术教学,集合文字、图像、影视资料等形式,同时从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讲授万有引力的时候,配合牛顿小故事;讲航天中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内容之际,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宇宙的浩瀚,让学生感知物理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求知欲。
1.2生动形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局限于课本,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学生收集到丰富的物理素材,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更多的物理信息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转变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打造开放的教学方式。讲核能,教师向学生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日本长崎、本岛投放原子弹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感知核能力量的同时,理解科技可以造福人类,也能变成武器。
1.3图、文、声并茂,变难为易,提升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许多理论规律都是建立在科学家们多次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的。教师在课堂讲授一个知识点,只是单纯的讲,学生并不能理解,这就需要带学生做实验。可是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实验并不能在课堂完成,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完善。例如教师在讲授涡流现象的时候,太过抽象的讲述,学生很难想象,而如果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观察试验中加深理解,主动思考,自然能将书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深刻的理性知识。
1.4有效的帮助高中物理教师减负: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大量的黑板板书,既耗费时间,还加重了教师的健康负担以及教学负担。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除了知识的搜集集合,还有一个最普遍的用途,就是展示。在备课中教师将需要展示给学生的内容实现输入电脑,在课堂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各种知识直观的进行展示,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还做到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纵向拉长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2高中物理教学结合信息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2.1处理好教材与课件的关系,做好备课工作:
信息技术参与课堂教学,只是作为教师课堂知识传授的呈现手段,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更重要的是精悍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做好备课工作,围绕学生与具体的教学需求运用信息技术,素材抓取最具代表性、最有趣的类型,求精不求多,既能通过多样的展现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又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既好看又有意思。
2.2处理好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教师才是主体:
课堂中,处于传授者位置的主体是教师,任何技术手段都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不能代表教师的主题位置。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必须坚持这样一个观念:教师不能成为信息技术的奴隶,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并不能主导一样课。
2.3处理好模拟实验与学生动手的关系,重视物理实验:
实验是许多物理规律产生的基础,在中学物理课堂,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虽然通过信息技术能将许多科学实验搬到学生面前,教师、学生甚至不需要承受任何失败、误差的风险,但是这个过程中教师只不过扮演了信息技术操作者的角色,而学生也不过是一个看客,无法真正体验实验过程,无论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还是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阻碍。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过多使用模拟实验,能带学生亲自动手就不要接触信息技术。
2.4处理好课程进度与学生接受程度的关系,及时做出调整: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进度也远超出传统教学,但是也不能忽略了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优秀的教师能处理好课程进度与学生接受进度的关系,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即时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主动思考,变填鸭式教育为探索性教育。
2.5教师注意提高自身教学技巧,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不是所有教师都能适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但是大势所趋,不跟上节奏就会被淘汰。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储备,提升教学技巧,学习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到高中物理课堂。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它的好与坏,都在于教师的自我把控。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不断遭受信息技术冲击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并学会如何运用,是每一个高中物理教师的都需要继续进行探索的工程。
作者:李建生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琪琪;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刘刚;;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