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有益于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实现了人机间的积极互动,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动力。英语教材是知识的有效载体,而教育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工具。把英语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整合,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获取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难点和重点,如何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崭新的视角、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其网络和技术优势,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优化英语课文教学效果
CAI(电脑辅助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集成了丰富多样的图片、文字、影像、声音信息,在英语阅读教学时能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感悟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师生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和课堂时间、空间的束缚,把大量、声色并茂的教学资源融入于阅读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容量更大、更绚烂多彩、更有趣,同时也创造了更多语言训练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冲动,训练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在现代网络技术的环境中,教师已经由教学的主角转换为配角,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该帮助、指导、促进学生去自主地探索,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多媒体技术也不再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手段,而是用它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作、交流和实现互动教学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把它作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认知工具。课件的制作应首先从研读教材做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取舍教学资源,制作课件,积极实践和完善课件的设计制作、内容,最后实现课堂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效。
2.丰富阅读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层次,有助于教学任务和目标顺利实现,使阅读成为一件有趣、可随意调节控制的事情,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网络就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它汇集了海量的信息和素材,题材新颖,与时俱进,同时又实现网络与人的互动和反馈,既方便又有趣。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整合网络资源,可以克服英语阅读教学中种种不足,如阅读信息量少、题材窄、材料过时、呈现形式呆板、感官刺激单一不足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体验,提高了阅读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没有网络技术时代,英语阅读的信息都是来源于各种报刊杂志以及相关书籍,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的信息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总在凑和进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极其方便地获取大量有用的相关学习资源,经过选择加工后,为己所用,这样的信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符合日常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备课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方便了学生学习。如,在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只要我们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到无数的相关内容供教师来选择;而且现在还一些专业的英语教学网站,它们更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课件和阅读资源,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更加专业,全国的广大同行还可以在网站发贴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尤其是一些优秀的英语教学网站,如英语猫,高中英语在线等,为全国的教师提供了丰富、涵盖领域颇广的英语阅读材料。在课堂上,只要教师轻轻敲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进入这些网站中,挑选一些较好的材料,进行阅读强化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拓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现代社会就是信息的社会,信息资源的掘取和利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就是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网络上的信息量是惊人的,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直接拿来为己所用。因而,就需要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取舍,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在网上创建的阅读网区。一些阅读网站专门为注册会员开辟了自由阅读专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设立趣味阅读,强化训练阅读,泛读、精读人物传记、历史文化等专区,这样就把英语阅读教学无限扩大到课外空间,让学生们在课后通过适度的课外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4.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条件下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围绕教材内容的主题,打造更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
作者:高永泽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第二篇:信息技术开展低年级朗读教学探析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低年级朗读教学刘娟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我在朗读教学中不断探索,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朗读手段优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打好识字基础,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低年级阅读的基础。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鸟、鸣”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像、清脆的鸟鸣声,把孩子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使他们很快分辨和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呈现更为形象,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因而记忆就更牢固。课堂上的正确范读也是低年级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由于地域方言的影响,学生的字音往往不够准确。所以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有关拼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的课件画面生动直观形象,上课时适时适量地运用,学生会产生兴趣。我还在多媒体课件里添加录音示范朗读,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适时播放。如学“d”就播放“d”的发音。学音节拼读、整体认读音节也同样如此。每部分的读音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多次重复使用。由于生动的声音效果,加上灵活敏捷的交互手段操作,老师教起来既省时又省力,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快乐。我还将动画人物作为学生的学习朋友用以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读音。例如教授in和ing、en和eng时就运用这样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也使学生读音变得正确,吐字变得清楚,并很好地区分了这些容易混淆的拼音字母。这样一来,学生学好了汉语拼音,也为今后更好地运用拼音学习汉字、说好普通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清逻辑,读通句子
长句子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常会出现,长句子中的停顿很重要。停顿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会让人听不明白。如“啊!华山真高啊!”利用多媒体出示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这里有两句话且句末都是感叹号,“真”要读得稍重才能强调高的程度,由此发出赞叹语气,才能强烈读出感叹句所应有的语气。再如:“只见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的资料找到了。”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句话写了谁?(爸爸)在干什么?(敲键盘)速度怎样?(点得飞快)多长时间就把资料找到了?(一会儿)然后根据句子前面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可要求用“/”画出停顿并正确朗读这个长句。除此之外,还要读出逻辑重音。这个句子中所强调的是速度快、时间短,因此“飞快”“一会儿”要读重音并让学生用“•”标出该读重音的字词。教师在培养学生读长句子的时候,应注意把思维、理解、朗读有机结合。
三、融入情感,读美语句
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首先要读好双音节词,其次是课文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在读前要启发学生理解词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感情做到正确朗读。对知识水平较低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让其抽象理解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根据自己教学的风格、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好课件。在教《狼和小羊》时,把制作的课件给学生演示一遍,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小羊温和地说”和“狼气冲冲地说。”通过生动逼真的图像演示,学生读的时候懂得用稍低而慢的语调读才符合小羊“温和”的性格,用急促响亮的语调读狼的语言,才能表现“气冲冲”的恶狼神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这些不好理解的词语变得容易理解。
四、感悟思想,读好篇章
文章中每个自然段都是相对独立的,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出朗读的基调。我在教授《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运用计算机技术结合课文内容及教学目标制作了课件。在课件中设计了一段王二小与敌人勇敢斗争场面的电影剪辑,让学生感受王二小当时的处境,从而产生对王二小敬佩之情。
五、总结
信息技术为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巧妙地运用这种技术,不仅能解决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朗读习惯的大问题,还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相信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必将让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如虎添翼,让学生享受到朗读的快乐。
作者:刘娟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小学
第三篇:分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浅析
摘要:
21世纪的社会已经是信息化时代,全民进入网络化阶段,电脑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现在对于文盲的理解已经划分为不会操作计算机的这类人,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部分,学好信息技术能为日后进一步对电脑的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分层教学即为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我们将分层教学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相结合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小学 信息技术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导作用,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也从基本小康走向全面小康阶段,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现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所关心的热门问题之一,如何培养高素质全方面人才是我们都重点关心的一方面,在当今社会拥有出色电脑技术水平,能在工作岗位中不说能脱颖而出,至少是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可见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习信息技术就应该从小抓起,像打字、word这些基础部分都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灵活运用的,而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语文数学科学和英语为主,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考试的科目,对这些科目进行不断的学习从而忽视其他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信息技术课也是一周之内只有一节课,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像老师在课上没有教授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还有就是由于受到家庭条件、地域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而因素的制约,不同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生活能力等方面。
1.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与分层教学融合中,首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小组成员划分,在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一组内大约5、6个人,给各层次的学生布置符合他们能力的教学任务,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合作,老师通过竞赛的形式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由于学生性格都不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想法,在课堂上都会有能避免问题的回答尽量避免的想法,而有些同学性格太强势、做事积极,不愿意把机会留给别人,喜欢自我表现,在合作的模式下引导学生通力合作。老师可以在小组讨论时予以技术性指导,使各层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而且能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计算机水平。
2.老师分层指导学生
课堂学习中不仅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还要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对信息技术这方面是比较专业的,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能很好的进行讲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而且学生能力也存在差异化,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使用分层教学之前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可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和教学课堂观察等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为A,B,C三个层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行调整,从而对学生形成激励效应。例如在指导学生对“word"相关内容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重点制作一些个性化的海报,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思维的引发和引导.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重点巩固一下图文混排的技巧,进行熟练操作,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感受word的功能,学习一些简单的图文混排技巧,打字功能。
3.分层教学中遵循多鼓励少批评原则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特征进行教学口标的分层。例如:在进行邮件这一课题进行教学时,我们对A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教学任务时,不仅要教会他们基本的邮件的收取与发送,并且要求他们尝试大容量的邮件如何发送以及邮件所存储的时问等等;我们对B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教学任务,是要求他们能够通过邮箱来收发邮件以及图片等;我们对C层次学生能够的教学任务难度相对较低,只需他们能够收发邮件即可。通过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来提升相应的能力。既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不同的练习任务,自然要对他们的学习成果采取不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我们应该侧重于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对他们成果的评价,还能够激发层次较低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我们主要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行合理的评价,鼓励他们逐渐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总结
分层教学形式适合于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其理念与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理念一致,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将会有更多有人采用分层教学。随着有关分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将会更加合理,效果将会更好。正所谓事物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分层教学法带来的好处时,也不能忽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遵循摒弃不利于发展的因素,继承传统中的优秀精华为指导思想,将分层教学正确应用在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
作者:史兆琪 单位:山东省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南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叶琳.分层教学的厉史、现状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2]刘旭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本[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3]彭瑜.中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教育探索,2010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益论文
由于对电子产品与生俱来的热衷,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有着独特的兴趣。但随着各种知识点不断介入,学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会逐步弱化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丢失。这也就对信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面对这种尴尬,教师应该何去何从呢?
一、依托游戏,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兴趣始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天然的心理优势,但教师也要务必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的教学浸润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游戏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学生练习指法是一项枯燥的过程,很多学生难以坚持。而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游戏介入到课程中,通过对“金山打字通”中的游戏,将学生置放于游戏竞争的状态中,有的学生在“青蛙过河”的实践中意识到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指法,才能更好地在游戏中胜出。另外,教师还准备了简易加法、赛车等极富童趣的游戏,将学生的关注力牢牢地锁定在自己的指法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指法地训练融入其中。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信息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游戏内容,对于激活学生的认知状态、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趣味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向创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习兴趣是保持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第一动力,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他们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出发,才能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形象性的教学策略,将相关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的掌握效益。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创设具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这样的情境,对于教学而言十分有必要。当下小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正处于形象性阶段,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主动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都是既好奇又敬畏的心里,他们认为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的成果,同时又想真正体验操作计算机的乐趣。鉴于此,教师则顺势提出:“你们了解计算机吗?”之后,教师充分运用计算机实体向学生展示了计算机外部的基本构造,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内部构造也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前面。如此教学,由于有了实物的真实呈现,学生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提升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益。
三、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模式,引发学生高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将知识的接纳转换为实践性的操作。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融入一个个简明的故事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生进行幻灯片的制作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景点资源,引领学生在积极地搜集聚合、处理整合、美化加工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资源地选择掌控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再如,笔者辅导学生运用WPS文字进行习作创作时,教师就为学生制定了以下的任务:充分运用已经学习形成的汉字输入方法进行习作,并学习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打印、发送等功能的学习。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进一步明晰了课堂学习的目标与重点,学生在每一步教学中都清楚了自己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让学生从心底意识中感知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由已知经验走向课堂教学目标的,从而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精讲多练,增设学生的实践空间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信息能力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在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能力上。但是有很多教师都存在着这样的认知误区:他们过度地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认为只要掌握了知识,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得到提升。这也就导致了最后的教学,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一旦操作就显得捉襟见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在教学幻灯片制作时,教师就没有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相应知识,而是在学生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寻、摸索,将课堂教学的知识落实在自己的自主性操作上。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结合学生实践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学生实践操作的引领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
五、总结
总而言之,每一门课程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每一门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只有把握学科自身的属性,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和认知需求出发,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才能探寻出一套贴近实际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益。
作者:赵陈芳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砖桥小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头脑风暴法尝试
头脑风暴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尝试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215300许洲屏社会发展与进步源于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源于对其积累的程度,即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才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头脑风暴法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在无约束,无限定的思维条件下,学生集思广益,在活动中不断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也可以开拓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一、头脑风暴法的含义
头脑风暴法是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群体心理相互作用影响,学生易屈于教师或者大多数人意见,形成“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往往会削弱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阻碍学生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营造课堂“无限制”的氛围,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再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学生思维的解放更有利于从新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甚至产生创新思维.
二、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环节一:
议题下发议题下发旨在让学生事先对议题做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围绕议题展开头脑风暴.议题下发常用的方法有模糊任务下发、调查问卷下发以及阶梯式任务下发.
(2)环节二:
自由讨论与补充(直接头脑风暴)此环节是头脑风暴的核心部分,即直接头脑风暴.设定15~20分钟来进行自由讨论.设置主持人一名,主持人负责维持会议纪律和会议原则,尤其是在讨论陷入思维匮竭时使用幽默的手段调节活动气氛以产生新一轮的头脑风暴.设定记录员2~4人,要求认真将与会者每一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会议执行原则: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即使自己认为是幼稚的、错误的,甚至是荒诞离奇的设想,亦不得予以驳斥;不允许自我批判.只有这样,与会者才可能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在别人设想的激励下,集中全部精力开拓自己的思路.(3)分组讨论(质疑头脑风暴)由于通过自由讨论环节后产生大量观点和见解,需要对这些观点和见解进行一个有效性的筛选,因此在自由讨论后,学生休整5分钟后进行分组,以8~10人为一组最佳,记录员及时将自由讨论环节产生的观点和见解分发给每个小组,然后利用15分钟时间进行质疑头脑风暴,即只对这些观点进行反面批判,不做正面评价,同样在进行分组讨论中也要设定主持人和记录员,原则同自由讨论一致.(4)总结最后将直接头脑风暴和质疑头脑风暴的结果进行汇总,获取最佳的几条观点和见解作为此次头脑风暴的成果,同时教师做总结性评价,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其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以及常用服务的使用方法,并且体验因特网给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转变将因特网看作娱乐休闲工具,更多地去认识到因特网是可以给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提供帮助的工具.由于此章内容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学生已有一定程度的网络基本知识,传统讲授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提升本节课的课堂效率,因此本章内容的讲解尝试引入了头脑风暴法.在本章内容讲解的前一节课,首先设定了头脑风暴的议题: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由于问题涉及知识面比较庞杂,而且本章内容主要是以学生了解为主,所以以模糊任务方式下发议题,学生自主调查相关资料.在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选取班级中一名比较活跃的学生作为主持人,另设置2名记录员,事先先对主持人进行培训,明确主持人的职责和任务,并且让主持人准备笑话和谜语作为活跃气氛的素材,以备自由讨论气氛低下时用以活跃气氛.然后进行头脑风暴的第二个环节———直接头脑风暴.主持人明确讨论的规则后,即宣布活动开始,由于教师只作为发起人的作用,并不参与活动,一开始,学生显得有些生涩,气氛比较平静,偶尔几个比较胆大的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跟朋友聊天,可以利用网络看新闻……等等,当其中一个点子:我爸常用网络打麻将,顿时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利用网络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思想不断迸发,打游戏,看电影,上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传送文件,发送图片,语音视频聊天等等的点子不断的产生.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不断产生新思想的同时,也不断让自己对网络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完整起来.在会议进行到第13分钟的时候,每位学生都已经把自己的思维角落搜索的干干净净,班级的气氛一下子跌到冰点.这时,主持人发话“现在我们暂时中止一下活动,我们来猜个谜语吧:火车由北京到上海需要6个小时,行驶3个小时后,火车应该到什么地方了”等等.气氛在一个个谜语的破解中缓慢的升温,5分钟后,在气氛相对比较活跃的时候,主持人宣布活动回到刚才的话题,继续头脑风暴.这时,一个同学怯生生的说“我经常利用百度来查找不会做的题目”(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由于学生习惯参考习题答案,往往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会考虑到一种标准答案,而实际上很多问题是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利用网络,相当于你拥有了1亿人的头脑,何尝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思路,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总结阶段特别指出.在一阵哄笑之后,又有学生说:“每次我们出去旅游,爸爸都会在网上查询好旅游线路和景点,提前预约.”(这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点子)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往往在上网的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娱乐性质的内容,比如看电影,打网络游戏等等,忽视了网络中大量正面的实用的功能,不能合理利用网络,时间一长,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沉迷于网络的负面消极功能上,造成其心理上的困扰.因此,在第三个阶段,进行质疑头脑风暴显得弥足轻重.全班50个学生,一共分成5个组,每组10人,并且同样配置主持人和记录员,在明确针对产生的思维进行反面评价后,开始进行质疑头脑风暴.每组学生都针对总结出来的各种网络的作用进行反面评价后,网络中一些积极,正面的作用一下子凸显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来评价,比起教师的反复提醒,淳淳教诲的效果明显多了,认识也深刻多了.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后,学生对网络中诸如利用网络进行解题这种问题,认识到只要我合理使用,不照抄照搬,理解了之后再使用也未尝不是个好的学习途径.
四、总结
头脑风暴法已经普遍被广大公司用来提升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在帮助公司把握各种机遇和解决各种危机上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头脑风暴法,不仅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从学生的年轻时代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助于使我们的教学与社会相接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许洲屏 单位: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