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教学评价应用分析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生的学习较为重视,家长与社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知新科技的能力,但是,目前部分小学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还存在较多教学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对教学做出详细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改善自身出现的教学问题,为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发展性教学评价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有着全新的改革,对新型的教育教学都比较提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评价结果中,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学生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优势所在,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优秀信息技术人才,使社会得到良好发展。

1发展性教学评价内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发现小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将独有的个性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使其可以更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民主眼光看待学生,不仅奖励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还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评价的全过程都要实行公开、透明。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信息与知识初步积累的时期,发展性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最为合适的,教师可以根据发展性教学的需求,对学生加以严格的监控,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授课态度有着较大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身的特性,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性教学就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教师可以适时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小学生能够良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良好作用。

2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评价教学应用策略

2.1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际操作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任务,所以,教师在设置授课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较为简单的基础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电脑能干什么》一课时,要为学生讲解如何从计算机中获取知识,如何查找学习资料,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操作过程,此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习惯,教师并不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加以了解,对操作不合理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1]。

2.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方法加以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输入字母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教师所安排的方法进行输入,发现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立即对其进行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一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字母输入比赛,要求学生以最好的输入形式进行输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督,选取输入方法较好、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发现输入方法较差的学生,不要对其进行惩罚,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增强学习信心[2]。

2.3重视系统性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性评价中的系统性评价。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记录,很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系统性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创建学生记录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将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记录,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名学生制作教学计划,阶段性的对其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凭着对学生的记录,考察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归纳多数学生的错误性学习,教师要利用所掌握的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考试卷只作为成绩判定的基础,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到成绩判定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以信息档案形式公布,在表现较好的学生信息档案中,添加一些新颖的文字与图片,以达到表扬的目的。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不必要的后果[3]。

2.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好课程的结构,在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总结,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思,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对彼此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之后,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有利于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

3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发展性评价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迟建华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朝阳小学

参考文献

[1]劳旭艳.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75-75.

[2]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98-98.

[3]施建靖.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82-83.

[4]严佩宜.基于网络的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2(9):57-59.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日渐认识到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我国遍地开花。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和信息技术的联系。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主体 师生关系 备课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日渐认识到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我国遍地开花。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和信息技术的联系。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课程,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夯实基础是我执教的追求。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一、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执教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授课活动围绕着教师开展。教师传授给学生信息课程知识是以口头传授为主,学生只需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孩子的学习状态很差。随着新的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执教理念,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保驾护航。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且没有能力去辨析自己学习的目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主要从是否感兴趣这一角度出发。如果学生感兴趣,就会积极学习,反之如果学生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不认真学习。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的主要手段,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影响其对该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程度,这就是“爱屋及乌”心理的影响。

三、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学方法是否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其能够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将所要讲解的知识全部灵活掌握,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注重学习方法的使用,才能上好小学信息课程。

作者:刘艳秋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乐亭镇育才小学

参考文献:

[1]高红霞.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山西教育(教学).2011(07)

[2]奚彦.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20)

[3]曹国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50)

[4]冯春兰.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1(10)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与各科有效整合探析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理论性太强。甚至出现学生觉得信息技术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就把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彰显出来。同时,也让信息技术本身教学更具实效性。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发展迅速,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与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适当的与其他各学科进行联系,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给当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的强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动画、视频、音频等,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的导入环节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会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接着,进一步展开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故宫”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个视频。将金碧辉煌的故宫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美轮美奂的故宫,被其宏大的规模所震撼。教师在接下来教学时,学生肯定会有兴趣听讲,听听教师介绍这个壮观的建筑。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会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去思考教师所讲的事物。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自由的驰骋,语文的教学,学生只有自由思考,将思维发散开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有趣而且较为逼真的情境。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延伸。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将生动的画面通过多媒体键技术展示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堂上,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提升了很多。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课堂的试金石。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离不开问题的引导,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样,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多媒体展示的优美图像的引导下,思考各类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会感到枯燥,失去兴趣。教师创造了一个情境,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不能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又感到枯燥,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时中,可以提出问题,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一种活跃的状态,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效率。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些游乐场的画面,如旋转木马、划船等等,给学生展示一副生气勃勃的画面,小学生对于这些有趣的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接着可以问问学生:你们知道画面中的事物,移动有什么规律吗?你们能将他们分分类吗?学生一听老师说,就会开始思考,看着视频上正在播放的事物,学生更会有兴趣去探索问题。这样可以改善学生上课开小差的不良习惯,而且这种生动且贴近生活的画面,更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望。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整合,让教学更贴进生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之中的,同样也要运用到生活之中去,才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价值所在。然而在一般教学过程中,因为数学内容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部分所以教师还是较容易将数学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起来的。然而学生如果思维能力不是太强的话,不容易想象出各个画面,而且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不能集中起来,很容易就错过了很多内容。数学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生活相联系起来。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数学中设计生活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比如测量单位,教师可以放一些生活中的图形,接着教师将图形的大小标在屏幕上,直观的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现给学生。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后,要运用到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基础知识的价值。所以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互联网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如今网络上的资源非常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寻找一些适合学生的动画,将新知识融合在这些有趣的事物中。学生产生兴趣后,会激发自己的思维,进一步去思考,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践所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中国各个地域的风景图画,接着问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地域此时刻的温度是多少吗?接着可以展示一副温度计的图片,问问学生如果是冬天的,温度计显示在哪儿呢?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后,觉得与生活之中的事物联系非常紧密,便会在生活中应用,这样便会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让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的呈现出来,不仅让学生的视觉获得丰富信息量的同时,也整合了知识的实用性特点。这样,学生才会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实践性。

五、总结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科技的普及,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一个愉悦有趣的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最终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因此,打破学科界限是信息技术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最佳途径。

作者:邵雷 单位:徐州市鼓楼小学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鼓励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将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就是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既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支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活动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教学目标。

1改善教学环节

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同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识字教学环节,阅读教学环节和作文教学的环节中引入信息技术的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教学活动。由于汉字在音形和意上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将汉字的拼音不收以及结构框架展示出来,实现学生在自主选择基础上的学习,跟随教学课件进行读说听写的练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是在阅读教学的环节,阅读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信息技术的环境,帮助学生充分的感悟搜集和分析课文的内容,实现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当正确指导学生的朗诵练习,通过创设情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是在作文教学环节,教师应当进行大胆的创新。实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等环节,都能在计算机上进行。与此同时还要使用电子媒体的写作工具,让学生能够使用图像和声音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

2转变教学理念

要做好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离不开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要构建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历年,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同教学实践的融合。其次是要改进教学工具,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主要的认知工具,保证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多媒体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共同合作学习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既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要重视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实现对语文教学环节的优化,在培养小学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者:任玉娟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德吉卓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5).

[2]张伟.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J].语文建设.2013(18).

[3]肖慧琴.小学语文改革[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9).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成性资源开发策略

摘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同时进一步开发多元的课程资源使之为教学服务?本文就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小学课堂 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成为当前教育热门话题,怎样更好地开发和运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是多数教师的研究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会产生许多生成性资源,开发这类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就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促进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一颗种子要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也需要和谐的教学氛围、互动的教学活动、生动的教学过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想开发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必须创设开放性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关注学生的变化,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对话,捕捉一闪即逝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做到如下三点:

(1)更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作为新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师生平等对话、互动、交往过程中才能形成丰富的生成性资源。

(2)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扬民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那样的可亲可近,从而敢于直抒己见、披露灵感、展现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的舞台,唱自己的“独角戏”,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学生只有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或心情放松时,才会思维敏捷,出现奇思妙想。此时的奇思妙想便可成为引发教师授课灵感的生成性资源。

(3)赏识教育,激发生成性资源的形成。

教师要尽量使学生感受成功,并维护其“标新立异”。教师的鼓励和赏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敢想、敢说、愿意去想、愿意去说、愿意去动手。而学生经常会在处理问题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显出优势,教师可将这些“小成就”作为教育、鼓励学生的“个体资源”。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具体实施过程

生成性资源是教材上没有的、不可预设的,它既不是教学前就安排好的,也不是能够预先安排的,它是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才生成的,课堂教学灵活多变的特性决定了生成的东西是客观并大量存在的。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中随堂资源,让随堂资源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让这些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1)巧妙利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场景、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形成生成性资源。

在开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身处良好的学习氛围,心情放松,就会有“奇思妙想”和“信口开河”,同时,富有创造性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能很好地关注学生,捕捉那些学生机灵生动的思维火花,那么就有可能引发教师授课灵感的。

(2)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挖掘潜在资源。

生成性资源属于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学生是这类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较之非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生成性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潜隐性,如,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困惑、理解障碍,或对某一问题潜在的独特见解、错误认识等,教师不要立即给予否定,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再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想问题;尤其是能够提供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经历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总结,促进生成成果的升华。

生成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资源收集后,要求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在利用中加以引导升华。身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掌握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在很多时候,能生成一些教师闻所未闻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无知而不加以引导总结,就匆匆结课,这样就使生成缺乏升华的机会。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学生并不清楚生成的结果,这些要求教师对比加以引导总结,促使生成的东西升华。引导总结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生成的东西加以系统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生成的东西再作进一步的生成,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或者从反面去批判已生成的东西。

三、总结

总之,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动态生成促进教学,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我们的追求。

作者:吴世洲 单位:广东省四会市地豆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六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它最大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内容更新太快。在这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在课堂上教完所有信息技术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程该教给学生什么呢?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他们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精心创设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信息技术课不缺乏学生的兴趣,但这些兴趣往往表现在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等等事情上,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前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本身的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申请电子邮箱》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送同学们一个礼物——音乐MV《爸爸去哪儿》,先让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爸爸去哪儿》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个节目,主题曲全班同学都会唱,通过一起“唱一唱”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再告诉他们这是老师的一个远方朋友送给老师的,让同学们猜一猜是通过什么方式送的,学生会对这种传送文件的方式充满好奇,最后揭晓答案是通过电子邮箱传送的,激发起学生对于电子邮箱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契机,合理设置任务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需在任务设置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如小视频、闯关、比一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求知识,发现知识,并从中学会自主搜集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任务的设置还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且对于每一个学生,要让目标是学生可以达到的,又是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这样在完成一个任务后,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更近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如在教学Scratch《角色的运动》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熊出没”小动画的分层任务,第一层目标:光头强带着电锯去砍树,但是遇到了熊大、熊二,所以立马掉头就逃,并一直重复来回走;第二层目标:熊大、熊二发现了光头强,于是去追赶,却一直追不上;第三层目标:森林中小鸟为熊大、熊二加油,在空中一边自由飞翔,一边喊“加油!”。学生对于第一层目标都能轻松完成,在实现第二层目标时出现了问题:熊大、熊二追上了光头强,两熊一起并排跑。思考后明白这是移动速度一样快的原因,而速度又与移动步数有关,完成第三层目标时又得考虑到小鸟飞行方向等等的问题。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会出现不少的问题,但在探索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调试,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一举多得。

三、以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体验自主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策略,需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看”“听”“说”“做”缺一不可。而在教学中“看”“听”“说”“做”的任务往往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如教学《申请电子邮箱》第一课时任务设置:“读一读”电子邮件概述,思考:电子邮件有哪些特点?“学一学”电子邮箱地址各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都代表什么。“做一做”自主尝试,按要求输入网址,点击“注册”按钮进入注册页面。观察:申请电子邮箱需要填写哪些内容?怎样正确填写?(1)申请成功的同学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及密码记录下来,并填写好班级电子通讯录。(2)未申请成功的遇到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合作解决。“说一说”你申请成功的电子邮箱地址是什么?邮件服务器又是什么?“写一写”把你申请成功的电子邮箱地址写在黑板上。师生共议,邮箱地址是否正确,再次强调电子邮箱地址格式。“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找出哪个是正确的电子邮箱地址。学生在任务要求的指导下能有效调动自身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些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参与性,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为手段,专心致志于过程性学习

教师在坚持以群体评价、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基础上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效果给予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变只侧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行评价,引发学生注重对自身学习过程的重视,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学《美化幻灯片——设置幻灯片背景》一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你会用哪些方法设置背景?哪种方法是你尝试操作后发现的?你认为设置背景有哪些要求?是尝试操作后得出的结论吗?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完成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问题?遇到问题时怎么解决的?你有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吗?等等,通过教师的提问、追问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伟 单位:高邮实验小学

第七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上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提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小学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与分析,笔者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致了解,在问题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提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1促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觉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进一步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资源库,能够充分发挥网络力量和优势的人,必将成为最快速的发展者。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依赖于技术而发展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更要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成为网络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然而,让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否可行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2%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办公室或家里都具有电脑等上网设备;由于设备的缺乏而不能随时上网的教师只占7.8%。另外,笔者就“平时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2.9%的被调查者有足够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39.2%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上有时间,只有不到8.0%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时间上存在一定困难,没时间利用网络资源支持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时间也有条件利用网络资源,我们也可以初步断定,鼓励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觉利用网络资源支持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可行的。

2减轻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业压力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任何事情都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信息技术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身就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如果让信息技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兼任其他学科,特别是所谓的“主科”,那么,在“考试”这座大山的压力下,他们能够放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无疑将是极其有限的。同时,由于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本身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作为被“边缘化”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就担任了学校“多面手”的角色。他们要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他们要维护机房和电教设备,他们要摄影、摄像、编辑,他们还要管理教务,要制作课件,要维护网络,要打印文件……在此种日常事务的捆绑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何谈专业发展?因此,要想让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性获得良好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应该保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一性,所谓的专一性是指,能够让信息技术教师在不受其他学科的影响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进行。另外我们还应保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事务专一性,要做到保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事务专一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范学校的人事管理,使教师及教辅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行其责。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存在很多困难的,不仅需要政策上的保证,更重要的是领导的大力支持。

3加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教”的状态,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学校内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多交流,多合作,形成合作的教师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加强本校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师群体中本来就属于少数,一所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有限群体的一员,要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加强沟通交流,打破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打破自我封闭的授课状态,在交流与合作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唤醒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提升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其次,要寻找各种机会,加强校际之间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一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数量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要想使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交流与合作中获得良好发展,就必须调动起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校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积极性。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见识、研究能力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校际之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村的教育资源本身就很有限,能为信息技术课程及信息技术教师所用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大大增加资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4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评价的意识

很多时候,意识对一个人从事一件事情的成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调查显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当被问到是否经常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时,74.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有意识的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只有25.5%的被调查者经常或者偶尔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发展的意识,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自主发展,才能发挥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因此,唤醒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至关重要。首先,提高对课堂评价的意识。教师的授课能力是其专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讲课授课能力,提高自身对课堂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从而在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最终通过评价意识的提高达到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其次,提高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式的评价意识。由于环境、自身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还存在很大的发展和改善空间,因此,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进行反思。此外,将过去、现在、未来的专业发展结合考虑,统筹安排。叶澜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按照时间的维度分为了三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继续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摒除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要对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此为继续发展的基础;要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并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时刻保持修订完善的意识和准备。只有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才能有意识的将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路线加以对比,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作者:杨欣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滨河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刘志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

[2]杨冀东.《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浅析》[J].科技资讯,2013.05

第八篇:新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摘要:

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入高速发展期。然而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创新性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课时少,课程时间间隔较长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增强课程的创新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效率 创新

作为一门集理论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被列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由于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发展过于迅猛,在快速普及的过程中,课程创新性不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亦逐渐凸显出来。小学阶段的教学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广大教师要正确分析和认识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教好这门课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就如何增强课程创新性、提高课堂效率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既不同于以往的小学计算机课程,又有别于小学数学、语文等传统课程。其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共同决定的,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是集知识与实践于一体,具体特点如下:基础性:如同传统课程中的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在当今信息时代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位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以往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伴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更迭,软件亦将处于不断更新换代的状态。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科学技术将处于高速发展和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学习到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并尽可能的对其长远发展起到作用,而不至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很快过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信息素质角度出发,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定位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性与整合性: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广泛的应用性,课程的核心目标便是培养学生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面对的考验不应该是一张张枯燥的试卷和繁杂的术语、概念,而应是如何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其涉及众多学科的知识,例如数学,电子学、信息论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实现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培养其他学科的素养。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天性活泼,喜欢那些趣味性强的事物,兴趣越浓厚,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效果自然越好。因此,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教师都要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与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整个教学过程“趣味盎然”。

二、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良好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开端。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内容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进行备课时,除了要做好其他学科要注意的“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明晰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等要素外,还应做好上课机房、相关软件、网络和教学素材等方面的准备。机房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对机房的教师用机和学生用机进行检查,确认网络是否通畅,教学控制软件是否能正常使用,当前教学所需软件是否完成安装等;其次,要检查本次课程所需的教学素材是否齐全,以免占用上课时间进行准备,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每个环节所需要的资源,以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注重课堂练习

对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课堂练习辅导环节富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部分教师守在自己的教师机上进行操作或是在机房内漫无目的地踱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练习辅导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练习情况上,走到学生跟前,发现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或者出现个别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对于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3、注重课后小结

较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少,间隔时间长,于是,很多教师就将所有的时间都分配在教学和学生练习上了,往往临近下课时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本次课的内容,忽略了课堂小结。造成学生还未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整体认知,就已经下课了。由于课时间隔较长,等到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一堂课讲的内容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每一堂课的结尾留一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还可以留一些小作业,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的时候,让学生下次上课时提交一份课程表;在学习“画笔”时,让学生制作一份节日祝福卡片等。

三、总结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且富有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程特点出发,满足他们的心理追求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习变成“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作者:韩明明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史家庙学校

第九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当下的社会也逐渐进入到信息时代,对信息人才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尤其是基础阶段的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基地,在传授学生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对其的兴趣.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展开探究: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有效性

一、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要想上好一堂优质课,备课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但是备课不是简单的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的实际、创建理想的教学思路,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其中,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现阶段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多样性,而且没有教参,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太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此,需要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比较大,新课伊始,教师一定要先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备课。此外,也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班的班风、学习习惯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也不能一个教案每班通用。要结合实际,对症下药,教学时要因材施教。采用哪种教学方法等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就算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小意外,教师也能“临危不乱”,而且还能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建立“任务驱动”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要与大的任务或者问题结合在一起,以探索问题来引动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有用《动画自己做》程序制作动画故事这一环节,这一程序主要为学生提供了背景、静物、动画角色等素材,非常直观,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学生上手也比较容易。但是在实际动手操作时,学生的操作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只是漫不经心地将各种素材拼凑在一起,并没有真正掌握动画的正确制作方法。这时,我提出三个动画制作任务:第一,让一位小朋友从左向右跑去;第二,两位小朋友赛跑,要求同时起跑;第三,两组小朋友进行接力比赛。这三个任务遵循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从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到加入两个动画角色,而且还要控制角色的动作时间,最后一个任务要改变动画角色。孩子们也都在这一连串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实际活动,循环渐进地完成了一系列“任务”,而且还得到了清晰的思路、方法,掌握了知识的脉络。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平等、民主、和谐”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想要达到的课堂氛围,教师更要把微笑、赞扬、温馨带进课堂,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谐课堂氛围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要尊重学生们的爱好、个性等,用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而再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分析《幻灯片制作》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充分收集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并从中发掘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提高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四、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则是技能的基础,将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是最终目的。如果学生只掌握了知识没有技能,犹如纸上谈兵。将所学的知识深入到自身,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对待,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们动手,勤动手。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有效应用等,只要坚持练习,速度与质量必定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学生也能在不断练习与实践中逐渐掌握一些技能。动手操作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继续探究信息知识是一个巨大推动力。

五、学生创设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

学习成果展示则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主要指的是学生实践情况的即时反馈以及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不断升华。学生通过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能及时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展示学习成果也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测试,教师在学生的及时反馈中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帮助。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完全定型,而且很多小学生都喜欢被表扬。他们学习某一知识时,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尤其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者是其它同学的羡慕,这也能激励他们树立学习信息技术只是的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多鼓励表扬他们,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六、总结

总的来说,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能十分方便地使用多媒体,拓宽教学的渠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尝试,建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训练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敏感度,培养学生求真求知的科学精神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者:杨瑞英 单位:内蒙古察右前旗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熊开武.小学信息技术“主题+自助”式学习的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07期

[2]刁金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36期

[3]商学臣.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8期

[4]郑敏,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想建构,当代教育论坛,2008

[5]郑恩.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探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各行业获得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人们日常交往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对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所带来的效果。基于此,在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融合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相应的学科教学融合,成为教学实践的焦点与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更具强势性与特色性。但是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发现,目前教育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仍旧停留在与传统媒体技术相互结合的基础上,信息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中很容易发现,教师仅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缩短教学思维、扩充教学内容的辅助性工具,难以充分体现创新性与实效性的特点。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就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不同工具在其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就应当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唯有了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够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针对这门学科具有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形状与声音,为学生展现更具体、更形象的教学材料,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没有借助辅助性教学工具展开教学的时候,需要在黑板上演练,演练耗时费力,教师非常容易过度劳累。与此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一些立体图形、统计图表,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致使学生在教师操作的时候不注意听讲,难以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辅助性教学,这样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完成图画等相关的内容,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1.2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认识到,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展现出多种数学教学形式,利用不同表现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有趣、生动,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得以具体化与形象化,加深学生直观印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重点、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讲解角大小与什么因素有一定联系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投影演示、直观操作,而这些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到重点,教师也很难将难点讲清楚。但是,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用播放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演示。在学生观察图片动态变化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总结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并无关,但是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可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1.3增强互动性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大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围绕着服务要素,来改变静态、动态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互动学习与交流合作的环境。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中,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强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样就可以在学生获得相应感性材料的时候,经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就可以从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如,教师在讲解《拼出美丽图画》的时候,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学生在台上展示。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明显体现出互相合作、互相启发,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后,就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拼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在互动合作中不断增强合作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从前文的简单论述就可以了解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积极性作用,教师就应当将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2.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教学,数学教学内容通常都是由教学大纲或者是学校选用的教材来决定的。基于此,致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不能保持与时俱进,不能体现出时展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尽可能的从实际生活环境中选取教材。小学数学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可以充分展现现代科技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再是将数学学习仅仅视作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简单说来,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的时候,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时效性。如,教师在讲解直线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置播放动画,演示直线的特点。首先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划出一条较短的直线,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直线向两个方向延伸,随后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终端,且不可度量的特征。经过教师这样的演示,学生就会对直线有一个认识,并且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在过去,教师一直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课堂讲解,并且将讲解的知识内容在黑板上写出来。实际上,教师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其教学效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并且在教师板书的时候,学生需要将教师板书的内容记下来,这种一心两用的形式,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在清楚的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影响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不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数学资料,并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讲解“年、月、日”的时候,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一言堂”,将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用语言或者板书的形式传达给学生。教师这样讲解,即使语言生动,学生也只能想想教师所说、所写的内容,这样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是教学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因素。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在网络、电子阅览室或者是其他的媒体中查找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相关资料,就可以加深知识内容的全面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还能够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丰富性、多样性,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学习主动性。

2.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在时展下,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致使学生的被动性展现得非常明显。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要求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多种不足之处,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可以有效弥补。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开放性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针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突破。如,在讲解“比多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小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教师在讲解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故事中包含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掌握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就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到的一点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要点,抓住课堂教学的内容。事实上,这是弥补传统教学不足的有效方法。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作者:宋百会 单位:山东省莒南县文疃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罗洁,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07:193-194.

[2]李晓梅.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7,02:50-54.

[3]林国清.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0,02:56-57.

[4]王智明,钱万正.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64-66.

[5]于春会,付会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9:102-103.

[6]李春帮.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89-90.

[7]王春华.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