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浅议(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教学浅议(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技术教学浅议(10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用于演示的工具,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造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对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途径和内容

目前,由于我国各种物质条件和设施的局限,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处在研究和初步实践阶段。笔者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认为整合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学科研等途径实现,而教师和学生是整合的关键因素。

1.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与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技术协助英语学习,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课堂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将所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助手和培养研发能力的工具,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

2.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上。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英语是一条全新而有效的途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学习中,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尤为必要,一方面是对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来辅助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能较好地利用从这些网站中获取的信息拓展有限的课文内容,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做成电子作品,丰富课堂学习内容,使英语学习饶有兴味。

3.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整合

教师在教学之余,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种有关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网站,搜集积累教学和学习素材,丰富课堂教学材料,同时通过较好的英语教学研究网站进行网络在线学习,拓宽自己的教学研究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主要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它视为一种“教学工具”,包括“演示工具、资源工具、交流工具、辅助工具和探究工具”等,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演示工具”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和最低层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现成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中,选择与自己课堂相关内容,用于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讲解;也可组编成讲演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及图表、动画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资源工具,信息技术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校园网的建立、互联网的连接,为教学提供信息密集、形式多样、海量开放的资源库。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在课前将所需资源整理成文件夹或内部网站,引导学生从信息中获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交流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具备互联网和局域网的环境下,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利用聊天室等信息工具开设一些英语讨论专题,让学生在有趣的讨论中,各抒己见,明辨是非,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堂整合的辅助工具,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智能特点,设置一些训练、对话、游戏、测试等教学软件,引导学生进行人机互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即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英语教学中涉及语言的自身规律和外国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历史文化等,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交际情景的场面,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总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更新观念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在信息的获得、筛选与运用,实现课程整合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革新。英语教师作为课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克服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建设现代化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2.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教师要做终身学习者。英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要使自己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进行不断地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资源库中选择和进行教学设计的知识技能,努力搞好教育教学。

3.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教师在整合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五、总结

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研发工具,以网络世界作为学习天地的课程整合,使课堂生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使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它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雯 单位:江苏省淮安体育运动学校

第二篇:信息技术阅读教学探究

一、借助信息技术,收集资源,实现深挖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简练而规范,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并不会太多。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有效地拓展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有效拓展学生教材中的内容,在合理地整合运用下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有效拓展与思考,拓展了学生关注文本的视角与思考,从而对教材所选择的文本实现了全面深刻的关注。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与诗人写作时的遭遇和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拓展资源,以形成帮助学生体悟诗人心境的资源。例如咏物诗《石灰吟》中,于谦就是借用生活中常见的石灰暗喻自己的一生的遭遇。“千锤万击”对应于谦早年的刻苦攻读,“烈火焚烧”暗喻于谦坎坷的为官经历,“粉身碎骨”与于谦惨遭陷害一一对应,而最后的“要留清白”则代表着于谦坚贞不屈的教学高贵品质。没有不能对于谦生平资料有所了解,也就无法真正感受这首咏物诗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了于谦生平经历,并将其与石灰的一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正感受到了“人即石灰、石灰即人”的表达效果,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感受石灰的品质时,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触摸诗歌的本质意蕴。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正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手段,为学生寻找到了与诗歌一一对应的文本资源,让学生以自己的感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提升,达成对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方式,落实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该倡导、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直接给予他们应该越少越好,而更多要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感知形成读文本的体悟与思考。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需要让学生结合大量与文本相关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资源进行巧妙地整合与处理,诱发学生形成鲜明的认知,为自主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莫高窟》一文通过对彩塑、壁画、藏经洞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莫高窟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展现出来的辉煌魅力以及遭受帝国主义侵略者之后所遭受的重创。而在教学展现其辉煌一面的彩塑和壁画时,教师就采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纷纷通过网络资源下载了关于历史、菩萨、力士的多幅图片,并在多幅图片的观察下形成对这一类彩塑的感性认知,并借此感受文本中“强壮勇猛、慈眉善目、威风凛凛”等词语选用的准确性;有的学生则从相关网页上收集了对其彩塑内容的文字资料,补充拓展了课文中没有涉及的课外知识,并能结合课文中对彩塑和壁画描写的特点对网络中的资源进行必要删减与整合,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全班交流,为其他学生补充了与文本内容息息相关的资料。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必要知识点和认知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体悟中深切思考,他们才能选择与自己的特点所对应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到了有效落实,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巧妙突破难点

阅读教学说到底是关乎语言的学科,但原本僵硬枯燥的语言文字对于尚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蕴藏在文本语言中的很多教学重难点同样也会因为这样的认知障碍对教师的教学造成较大的挑战。而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巧妙地将课文内容与静态知识转化为融合了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元素,从而契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的关注力全部有效地聚合在文本的核心处,激活学生突破教学的特点。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关键。例如在《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两端凿井、中间凿井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设置,仅仅凭借课文中的文字学生是难以真正在头脑中建立有效画面的。为了让学生更加鲜明的了解詹天佑这两项创举包含的智慧,教师则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视频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了文本的含义。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有效地转化了文本的呈现方式,感受到这种设计方法的巧妙性。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学生理解的难点、课堂教学的重点适时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有效地引领学生成功地解读了文本,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文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起到了一举两得教学妙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将阅读教学推向更高、更好的层面,更能有效地激活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内在的认知动力,帮助学生发挥出内在的认知潜能,从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邵珏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第三篇: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教学浅议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认识上存在不足,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育都不够重视。不论是在课程的课时安排上还是课堂操作方面,都没有实行较为正确的做法。同时,虽然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在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初中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却不尽满意。信息技术课程庞大的知识体系包含了很多新思想和新方法,但是学生有时过多的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上机进行动手操作,导致实践和理论水平的不对等,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也很有限。

(二)教学模式单一古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

由于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育者也没有积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只是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一味的进行的理论知识灌输,老师和学生孩子间没有过多的互动,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死板、枯燥,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也很缺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不高的惯性思维,不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对初中生的整体知识结构非常不利。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教学的建议

(一)优化教学方式,提倡分层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对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标准是更加注重优质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在展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就需要更加注重优质的教学方法指导,合理开展分层式教学。首先,分层教学方式是根据整体学生中,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各不相同来分为阶梯状,进而实现针对性的差异性教学,弥补每个层次学生的不足,满足学生们不尽相同的知识需求和难题解答。其次,就是面对学生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练习题,在操作过程中关注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利用小组划分的方式,小组之间的每位同学进行练习探讨和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此,优化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展适宜的分层次教学方式,才可以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增强合作,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标准和学科本身的性质来说,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既要求了学生对理论知识要扎实掌握,更要增强上机操作的练习实践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想学好这门学科,不仅要对理论部分的基础知识进行透彻的了解,更要通过这些理论方法学会如何实际操作。要想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首先要积极推动学生之间进行主动合作,提高学生们互相帮助的意识。在面对一项大课题操作的时候,通过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不仅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过渡年龄,因此他们对同伴的依赖相对于父母来说会稍微多一点,通过课堂中的不断交流和协作,能使学生强烈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这样充满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理论质疑,要勇敢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在一道题中有更加便捷的程式算法就应该积极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特色信息技术课堂

有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和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是平常状态下的三至五倍。”由此可见,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我国推行新课标教育的中心思想下,全面的、综合的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创新教学方式是重中之重。构建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来说,是极其具有战略意义的,而创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就是建立初中信息技术特色教学的前提保障之一。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抓住学生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来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进而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站在朋友平等的角度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理论课,而是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一门课程。这样进行相互交流、积极探索的课堂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课堂。

三、总结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当今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发展潮流的时代。随着我国IT行业快速发展,我国IT界人才短缺的现象也逐渐暴漏出来。因此,在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课程应该尽早从初中阶段就要重视起来。在初中阶段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一个高效、丰富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技术课程,对提升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争辉 单位:河北省定州市明月店第一初级中学

第四篇: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应用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教学图文声象并茂,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它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澳大利亚”一节时借助多媒体放映“袋鼠,树袋熊,鸭嘴兽”,“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城市风光”,“大堡礁”等等画面吸引学生。然后设计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城市风光属于哪个国家吗?这个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不知不觉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通过语言表达,采用挂图,地图,模型等教具,静态无声,学习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多媒体技术介入地理教学活动后,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学习资源,不仅容量大,而且多视野,多层次,有利于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教授八年级《气温和温度带》一课时,我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播放视频“人们采摘椰子的场面”,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来了,“课伊始,趣已生”,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探索热情。马上提问:“椰子产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天津没有大片的椰子林呢?”接着放录像,录像中分别是春节期间哈尔滨冰灯展和广州春节花市的不同的景象。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景象纷纷举手发言。然后用多媒体展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依次闪烁漠河,北京、广州、海南的年平均温度,由于展示较为直观,学生会一目了然地查出各地年平均气温,最后小结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三、应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只能靠老师的语言表达某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而计算机可以弥补这一遗憾,通过图片,动画,声音,学生可以从景象观察,声音感知。如在学习“黄河”一节时,在讲“地上河”的形成光靠语言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讲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动画并配音: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比较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当黄河流出黄土高原,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时,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通过多媒体,学生对“地上河”的形成这个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进入课堂,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工具。我认为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将来的社会将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学会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比如在学习“寒潮,台风,水旱灾害”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去查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的发生原因,发生季节,危害,有利影响,防范措施,为了弄懂相关知识,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网络就成了他们的“用武”平台,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到相关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已获取的资料,做成相应的网页或幻灯片,在课题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老师给予表扬。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获得大量地理知识,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原来的地理教学采用各种手段,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课本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广开渠道,培养学生主动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能力,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比如在学习“人口问题”时,引导学生在网站上收集一些资料、图片、视频,鼓励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提出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扩展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了主动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多媒体可以展示许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情境,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如,在学习“土地资源”时,一是通过播放土地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土地的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通过播放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画面,增强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的厌恶,从而增强学生保护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它只是一种媒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要在业务上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主动探究多学科多领域,从而使多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邵小波 单位:沭阳县张圩初级中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拼音教学浅议

一、营造形象的学习场景,建立生活和学习的纽带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六七岁的儿童认知的发展还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的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和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但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知觉思维的支配。因此儿童对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拼音教学要做到生活化,也就是要求教师为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立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根据熟悉的生活环境,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意符号,它难懂、难记、易混、易忘,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会认、会拼、会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课堂学习的习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加上拼音的学习本身是单调的,学生很难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时间。作为老师,就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音节的拼读要经历“掌握方法———熟练拼读———灵活运用”的过程,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和目的。刚入学的儿童孩好胜,表现欲强,往往把学习、游戏混为一谈,喜欢比比、赛赛、猜猜等有竞争、有刺激的活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在拼音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行之有效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运用网络资源,多媒体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动脑、动嘴,还适时地让学生动手,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立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

三、建立双主体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环境是相对开放的,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课件,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以运用网络和同行、专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别人分享,失败的经历和别人共勉。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我们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常运用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声韵相拼时,也可让学生在合作游戏中实践。让学生点击鼠标,将声母和韵母组合,电脑将会发出不同的读音,就像玩游戏一样学习拼读方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由选择声、韵母,共同拼读、互相帮助、互相完善,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量音节的拼读练习。整个学习过程中,有学生的自主活动,又有合作完成任务的实践,省时高效,参与面广,使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拼音学习是学习语文的开始,如果孩子在拼音的学习中是愉快的,成功的,将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根据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儿童的附属驱力在早期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刚入学的孩子学习动机是很简单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的动机就强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拼音教学,营造了一种快乐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从而博得老师的赞赏、家长的认同。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成功的评价,又成为儿童学习的动机,使儿童更加热爱学习,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五、总结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运用,成功地突破了拼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作者:刘克文 单位: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路小学

第六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探究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发展背景

“课程整合”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教育部门正在大力推行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传统教学手段一次巨大进步,信息技术具有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特点,特别是动画能将教材上难以理解的部分以生动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难点。互联网存在着海量资源,教师有效将互联网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让课堂更加生动,探究更加有效。教育部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在整合中创新教学模式。因此,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是时展的趋势。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突发猛进,它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优秀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技术手段将教材上的重点、难点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借助教学手段更好地理解教材,积累语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母语文化的重任,信息技术能将经典文化的意境表现出来,有助于让知识基础比较有限的学生能更好理解,同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更好的培养。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为语文学习提供多元化的渠道,让课堂变得更加智慧和灵性,学习效果更好。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丰富情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总是同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者容易在情境中调用已有的认识结构和相关经验,并借助情境更好地理解语言。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体裁丰富,主题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强大功能,能将教材上的内容用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进行传播,从而在课堂上创设出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冲突,最终产生学习欲望,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光靠语言为学生描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学生可能无法对语言描述和小兴安岭的美景有一个感性认识。信息技术具有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教材的文字设计成情景,将学生带入到美丽的情景中,语言“活”了,文字的理解就不再枯燥。如冬天的小兴安岭,对于没见过雪的学生来说,课本的语言就显得枯燥了,教师借信息技术将冬天的小兴安岭及北方冬天下雪的情景融入到课件中,再配上背景音乐,学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再朗读课文时就不再感到文字的冰冷,而对冬天小兴安岭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在生动的情景中,学生要理解课文内容就比较容易了。

三、借助信息技术海量资源,有效拓展学习时空

以WEB2.0、3.0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最大程度的实现人机交互,它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实现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要学习的内容渠道非常有限,而信息技术具备交互式的特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平等地共有、共享海量的学习资源,只要有一台能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学生就能在网络上快速的获取资源,从而为搭建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提供最大可能,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大了。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不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了解少之甚少,这将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课文产生兴趣。如果不是借助网络,学生很难找到西沙群岛的有关资料,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比较难。为此,我引导学生课前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相关资料,从而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一个整体了解,互联网上有很多西沙群岛美丽的海岛风光和有西沙群岛上富饶的物产的资料,通过收集资源,学生就能在大脑中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上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源及教师的收集以课件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对西沙群岛就不再陌生,课本的语言变成了跳动的音符。可以说,互联网资源的获取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想要的资源,学生的学习时空被有效拓展了。

四、总结

总之,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技术。想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完美整合,需要语文教师多研究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多思考整合模式中出现的磨合点,从而将信息技术完美整合到语文学习中,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王怀伟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北城小学

第七篇:现代信息技术物理教应用

一、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学科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用于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创设生活场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物理实践活动的能力,体味到物理的价值所在。如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字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弄清楚不罢休的状态,有意注意就会长期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上,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实验本身对晶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实验条件较难控制,操作不当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如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观看相关的课件,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观察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同时动态描绘出其“熔化和凝固曲线”。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现象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

二、使抽象的、静态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动态化,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化静为动,将事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代替教师冗长的讲授,很多难于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观察演示后也易于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分子运动论”,学生是看不到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的,因此难以理解,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碰撞的过程;气体的扩散现象比较快,学生也能理解,但对于课本中提到的“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所发生的扩散现象,需要几天后才能看到现象,至于固体的扩散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这时,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加上“特技”,就能把这两个实验的现象很快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该模拟实验能使学生很直观地知道其中的原理,而无需教师反复讲解。

三、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相整合,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要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探索、去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地推动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油然生趣,主动参与,轻松愉快地接收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如在《惯性惯性现象》一节学习中,可设计一题:先切入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画,再闪现:“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的问题,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分小组自主探究,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作小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如在教学九年级的串、并联电路实验时,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范围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虽然很快地掌握知识,但这样的教学目标单一。由于学习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相关的素材也比较多,在实施“整合”教学时,事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或书目,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主要是上网),搜集有关数据,笔者也准备一些有关“串、并联”资料。上课时,大量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渠道,学生争相自己从网上下载的资料,介绍书中查阅的资料,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处理这些信息。整个课堂充满了研究探讨的气氛,学生尽情展示自己或本组的研究成果。

四、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上的运用日益增多,运用日趋成熟,使课堂质量收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按实际的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设备,而不可不切实际,盲目追求整合。多媒体技术是很神奇,只要你想到的它都能做到。我们有的老师觉得上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不如从网上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大屏幕上放放。用计算机播放或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它无法全面代替物理实验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

2.为应用而应用,哗众取宠,流于形式

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上的更“精彩”而选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上诸如:公开课、优质课时,课件制作过于华丽,各种效果的使用不当,如幻灯片切换时使用长时间的或一些刺耳的声音。诚然,信息技术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也容易使学生的兴奋点下降。媒体的运用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择。运用多媒体要得当。恰当的多媒体,能使教学质量提高,但是过多的演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他们的积极性;无目的性、节外生枝的演示会冲淡教学的主题,降低教学效率。盲目的运用多媒体非但不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反使教学混乱,收到相反效果。

五、总结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融入物理课堂,激活了物理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作者:梁少华 单位: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创新初级中学

第八篇:信息技术统计与概率教学效果探究

1多媒体设备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程中的运用

多媒体设备是指由电脑和话筒、音箱、投影仪等组成的,能够通过投影仪将声音、视频、影像、动画和文字有效组合在一起的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的使用,教师能够将较难的知识从多个方面向学生展示,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多媒体丰富的展现形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高度关注,使学生能够迅速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采用多方面、多形式展示的方法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例如在《众数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以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种统计量的含义以及用途。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五年级某班要选择10名队员参加集体舞演出,学生通过讨论决定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三种统计量作为选择队员的身高标准,从20名候选人中选择10名队员。在交流的过程中,揭示众数的概念。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选出的10名队员的队形排列图,这样直观的比较使学生明白用众数作为选择的标准是最合适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清晰地明白三个较为复杂的统计量的区别,对这三个概念印象深刻。

2实物投影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程中的运用

实物投影由相应的实物投影设备、实物投影台以及正负片组成,能够使较小的实物通过投影仪投射到较大的物体之上,使学生能够看得更加清晰和明确,避免了教师在实物展示的过程中难以展现细节的弊端。将实物投影设备运用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中,能够节省教师大量的时间,使教师展现教学对象更加方便。由于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只进行讲述而不进行实物展示学生很难理解,而要将统计图画于黑板之上,既浪费时间又占空间。因此,我们选择了实物投影设备来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中,笔者使用实物投影,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将准备好的“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图片投影到幕布之上,教师可以方便地对着统计图来开展教学,进而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一会看城镇的图,一会看乡村的图,太不方便了,怎么才能便于比较呢?”这样制作复式条形统计的需求,就在学生之间产生了!

3电子白板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程中的运用

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电子教学辅助设备,其具有可擦除性、耐用,书写的东西能够直接存入电脑等优势。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讲过难,他们虽然用心听讲,但是有时也不能深入理解。而电子白板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种矛盾。通过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书写于电子白板上的内容记录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知识,学生在查看时既能够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中,又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一举两得。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使用电子白板来开展教学。在使学生理解“移多补少”这一求平均数的方法时,笔者将5个学生套圈成绩的统计图展示于电子白板之上。然后,利用白板的勾画、拖拽功能将多的条形部分移给少的(用箭头加文字的形式呈现,更清晰明了)。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一改以往学习平均数知识后,大多数只掌握了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忽略移多补少的方法的问题。

4微课教学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录制设备的发展以及教师们的思维转变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将一些内容简单、目标明确的内容录制成为微课视频来向学生播放,既能够启发学生,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大幅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中,《可能性大小》这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因此,通过相应的微课视频录制和教学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然事件和可能发生的事件用手机录制下来,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思考,判断哪些事情是必然发生的、哪些事情可能发生,了解概率的相关概念等,进而完成此部分内容的教学。

5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非常明显地提升了“统计与概率”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

作者:冯健辉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小学

第九篇:信息技术教学护航浅议

一、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感兴趣了,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地创设教学策略。例如,在探究“屏幕保护程序”这一内容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下载一个动画和声音效果较好的“屏幕保护程序”,然后再一步步地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预览”。完美的动画加之幽雅的声音让那些充满好奇心的学生顿时跃跃欲试起来,这样也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出来,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需要学习的任务。比如,教师在教“下载网页”一节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把自己比较喜欢的某个网页下载下来。先让学生看课本里关于“下载网页”的内容,指导他们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材的引导下,很快完成了任务,效果也不错。这样的教学真正地促使教师成为主导者,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为学生今后探究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如果没有一定的压力,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任务,以让学生顺利地完成一个任务作为目的展开教学,这样能够促使教学目标更加的明确,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动力十足,而且还易于接受。当教学目标与学习主体之间达成一定的协调性,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而且还能充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布置“任务”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这样则能够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而且还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探究“网页动态效果制作”的相关教学任务时,学生借助以往的学习逐渐掌握了Word的相关知识以及Frontpage的基本操作,他们也完全能够制作出一个较为简单的网页。为了更好地促使本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网页素材,在具体的教学中,再通过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都能够独自完成滚动字幕、交互式按钮以及视频、音乐和Flash动画的插入等基本的操作,然后再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充满动感的网页。当学生有了网页素材,在没有限定具体任务内容的前提下,他们也就不会不知道从何下手了,这个时候,只需要教师的一个小小提示,学生则能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作品。学生也能够从一个个小“任务”中体会到创作带来的喜悦,便于加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三、以任务驱动教学,自主探究

在上机课操作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具体要求、学习任务,然后再把“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导火线”,依据学生的具体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一些他们较为感兴趣的和能用已学知识解决的任务,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创造力,便于提高他们的综合信息素养。例如,在探究“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这一节内容是需要每位学生都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之前,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精美贺卡或者是一些较为优秀的电子报刊,在新知识探究之前,先向全体学生演示,并且再适时地提出相关的学习任务:如何借助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呢?然后再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者是板报的制作,顺利地达到教学设定的目标。四、在教学时,教师还要向学生灌输互帮互学的理念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班级里开展结对帮教的互助活动,把一些成绩相近的学生划分成三个级,然后再指导他们进行操作技能比赛。在帮教活动当中,组织一些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主动去帮助那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便于他们共同提高。在帮助的过程中,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差生的成绩也能够得到提高。成绩相近的学生也能够通过比试,促进双方技能的提高。这样的教学也能够促使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得以提升。

四、总结

总的来说,尽管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不是很难,但是要想要真正教好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作者:边楠 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教育技术装备站

第十篇:信息技术体育教学运用

一、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优化了体育理论的教学

以往教师在上室内理论课的时候,经常是以讲解、板书、挂图等形式进行,学生会觉得枯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普及,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弥补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并将这些资料加工整理,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设计往往是由教师进行讲解,语言比较空洞、抽象,再加上教学枯燥、单调,致使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设计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入主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能更好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弥补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教师讲解的同时,要给学生做出标准的示范。而有些动作比较复杂,学生在观摩教师瞬时完成的示范后,很难领会其中的要点。另外,因为教师性别、年龄、专业的不同,也会影响其正确完成示范动作。如果能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给学生播放录像、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完整的动作,采用慢放、暂停、重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楚动作的技术细节,对这些动作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四)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拍摄下来,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在课后全方位的去观察、审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教学活动,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再加以推敲总结,从而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

信息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但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整合”的内涵理解不深,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或工具;在“整合”中没有很好地协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动地看、被动地听,没有探究,只有接受。

(二)课程网络资源不足

从体育学科的网络资源来看,目前还没有完备的资源库和方便的教学平台,很多的课件和多媒体素材都是由教师自己去搜索去开发。而体育教学课件的开发需要编制者有较高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必须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能两者兼有的教师数比例不高,大多数教师觉得要开发教学课件既耗时又费力,积极性不高。也有的任课教师只是立足于自己授课的需要,对于优秀的课程资源的交流与互动采取保守的态度。

(三)运用不合理

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要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它的使用受场地、设备等条件的制约。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条件下进行,有些教师为了使用而使用,没有从光照变化、音响效果、视觉效果等方面考虑,起不到应有的教学辅助作用。也有的只是注重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还是没有多大的变革。

三、建议

(一)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多媒体体育课件的开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熟悉设备、教学软件的使用,用信息技术去营造或创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创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既能有效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合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首先要建立网络资源共享意识,成立相关的协调部门和共享平台;由学校购买现有资源库,成立资源开发团队,对已有素材进行选择性地使用或者改良后使用;教师自己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已有的资源,针对性地制作和开发优秀课件和教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平台,可以让他们有选择性地、针对性地、个性化地学习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三)合理运用,因课制宜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补充,是一种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夸大它的作用,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学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学生上课还是应以练习为主。要注意运用的合理性,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来确定是否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它只是在某些方面比传统教学方法强,并不是万能的,它固然有着许多优点,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某些缺陷,但在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中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应客观对待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合理有效地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石红哲 单位: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