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探究(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探究(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探究(8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1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已不再是单一的学校课堂。而信息技术提供给语文,大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另外,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综合性极强,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涉及到语文。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同时也是在进行另外学科的知识的学习。这主要是因为语文学科自身在教学内容上的有着很强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并且语文教学在教学的方法上还有着一定的灵活性,因此,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结合是有着非常独特优势的。在这样一个现实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结合的过程里,教师就应该建立一个新型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念一定要把新的学习理论当做指导思想。建设主义学习理论在批评以及继承行为主义理论还有认知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构成了自己特有的观点,它主张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认为“情景”和“协作”以及“会话”还有“意义的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几个主要因素,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也就是社会的文化背景环境下,凭借着其他人的帮助,使用相应的学习资料,使用建设意义的方式去得到。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这一观点是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因为教师、教材等各种外因,只有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这一内因而起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所教的知识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帮助学生对个人意义有所认知;刺激学生去进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积极的给学生设置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与学。

2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2.1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大约能记忆1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25%从视觉获得知识,但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知识传递手段,就能够接受知识的65%。所以,教学里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这种多样的同时也非常直观的特点给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身体感官的参加,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的进行学习的兴趣,辅助学生取得更多的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学方式也从单一的将“教”做为中心开始逐渐的朝着“学”为中心进行改变。教学方法也从原来的归纳和演绎的讲解方式变化成按照情境设计并且能够主动的探索和协作学习以及意义构成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整体运用。这也是现代教学的需要。通过结合的方式,将语文学科以及信息技术相互的融合为一体,主张信息技术的服务和具体的任务,学生采用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去对待信息技术,并且把信息技术作为是学习的用具,这样就能够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得到锻炼,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正因为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有所改变,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

2.2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服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也就是说,在教师教学方式已经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新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只是将信息技术当做辅助教与学的用具,而是主张要将信息技术当做是强化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学习认知的主要工具以及激励的工具,完善学生学习的方式,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的探究多重交流同合作学习以及资源共享等学习方式,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令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可以在整合的过程里获得非常高效的提升。这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的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读了课题之后,就以生动形象的课件画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以针对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课文。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逐个出示课件:狼和小羊发生了什么?狼为什么指责小羊?它的目的何在?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答案。接着,教师再次出示课件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狼最后吃掉小羊了没有?同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对故事结尾进行续编。并且给予一段时间的想象,同学们讲出很多非常精彩的故事结尾。这样的进行的话,一堂结合了信息技术并且还附有乐趣的语文课,就在同学们的讨论的声音中结束了。在对故事结尾进行编制的时候,同学们的获得了创新的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获得了对语文学习的快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结合是突破传统的教学构成,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唯一的途径。

3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树立了新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其给我们语文教师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去进行工作,精心的收集以及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且挑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和恰当的教学时机,灵活使用多媒体课件,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可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在教学中去探索、创新,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者:王昆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后新秋九年制学校

第二篇:小学系统英语拼读法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系统英语拼读法教学”是相对“非系统的拼读法教学”而提出的,是指在相对集中、连续的时间内进行英语拼读法教学。英语拼读法教学是指学习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与其相应发音关系的词汇认读教学方法,也是英语初学者初级阅读和朗读的一种学习策略。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科技产品的开发为英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学生接触、学习使用语言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渠道。”广州市番禺区东怡小学信息技术资源配备齐全,每个课室均有计算机教学平台。近两年,学校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英语电子学习资源,探讨了信息技术支持的系统英语拼读法教学。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英语拼读法教学的原则

目前国内英语拼读法教学研究以渗透拼读策略的教学为主,缺乏系统英语拼读法教学研究。英语拼读法具有促进语音学习和阅读学习这两大功能,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作业平台、分级阅读电子绘本以及语音测试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拼读法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经济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有限,网络拼读法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画面精美,可理解性强,适用于教学的资源非常多。因而教师不再需要大量开发电子资源,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网络现有的拼读法资源,然后补充开发适合自身教学环境的资源。

(二)目标性原则

教师运用网络资源时要遵守目标性原则,即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搜索和选择资源。系统英语拼读法教学包括字母的音形对应知识学习、词汇意义的学习、短文阅读的学习。网络提供的资源主要有字母发音的歌曲和歌谣、大量的图片、电子绘本,单音图和多音图拼读法教学视频、微课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类下载和整理教学资源,并保存网站,网站会不断更新内容,教师可以反复使用其资源。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网络也有多种资源供选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所教授的班级特点进行选择,有些作为课内重点呈现、操练或扩展的资源,有些作为课后提供给学生拓展学习的资源。

(三)分享性原则

网络资源丰富,怎样才能做到真正让网络改变教学生活,让网络帮助教师快速、高效地备课呢?不可忽视的一条原则是分享性原则。国内外网络有关系统英语拼读法教学的资源丰富,除了学习者可以在网站上分享资源以外,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资源,这将会帮助同行更加高效地备课。包括歌曲、歌谣、游戏、故事和学习视频等,大部分有声资源都为学生提供了标准的英语发音,为拼读法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系统英语拼读法的教学策略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如音像、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远程教育资源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笔者在小学二、三、四年级进行拼读法教学,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尝试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策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短元音字母i的课例为例进行探讨,从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操练巩固、扩展阅读和布置作业五个步骤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拼读法教学。在本课例中,学生学习短元音i的音形对应关系、拼读大量含短元音i的词汇,并阅读含短元音i的绘本故事。

(一)针对性的微课,为学生自学提供支持

传统的预习新课方法是让学生跟读课文录音,这种预习方式没有针对性,拼读法教学是在2011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推行后才真正得到重视的教学方法,为了将二、三年级英语衔接教学做得更好,笔者尝试在二年级下学期进行拼读法知识的学习,而二年级英语教材没有拼读法知识的内容,因此,需要整理或开发相关资源给学生进行预习。本课学习短元音i之前,教师运用PPT简单制作了微课,内容包括有关短元音i的已学词汇和歌曲。

(二)生动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新课

英语拼读法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字母和字母组合的音形对应关系的学习,纯粹的音形对应关系的练习是非常枯燥的内容,而通过电脑创设情境、呈现相关歌曲、Flash游戏等就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快速带学生进入趣味的新知识学习。例如,在引入短元音i的学习时,教师通过电脑呈现情境:Todayisabig,bigday!WearegoingtoTim’sbirthday.将短元音i的学习融入到Tim这个小朋友的生日会情境中,即将语音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学习中,然后认识Tim和他的朋友们:Jim,Rita,Bill,Lily,Tina,小朋友的名字里都包含短元音i音,在认识名字时感受短元音i音。紧接着播放i的歌曲,让学生一边听、唱歌曲,一边体验i的发音。为进一步认识含短元音i的音图,通过电脑设置情境:和Snoopy玩游戏。

(三)多样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当学生认识了字母的音形对应关系后,学生需要接触大量含相关音图的词汇。教师通过电脑可以呈现大量词汇,词汇和相应图片可以同时呈现,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电脑呈现的方式可以是拼读日历,例如i的拼读练习中,i不变,而前后字母变化,练习CVC结构的词,例big,pig,pin,tin,mid等。通过电子日历的形式,可以大量拼读CVC结构的词,这些可能会是假词,但并不影响学习者学习,因为学生重点在练习拼读和认识词的结构,以后学习多音节词时,这些假词可能就是其中一个音节的组成部分。教师还可以通过电脑呈现其他形式趣味拼读,例如开火车、走迷宫、闯关等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中拼读大量的词汇,从而掌握和运用发音规则,提高见词能读的能力。操练新知识后需要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新知识的学习。拼读法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见词读音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听音写选词进而达到听音写词的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音形对应关系和发音的规律,教师要通过活动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教师通过电脑呈现摘苹果的游戏,找房子、找朋友等情境,训练学生听音选词的能力,将枯燥的检测变为有趣的练习,从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短元音i的学习中,电脑呈现一个篮子装着回形针,听音选词:A.big,B.bin,C.pin,当教师读pin时,请学生选择,学生如选择C装入篮子,说明掌握了音形对应关系,同时学生通过看图理解pin的意义。通过电脑呈现图和词,不仅效率高,而且直观、可理解性强。

(四)有声电子绘本,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

拼读法教学最终目的是无障碍认读词汇进而顺利进入篇章阅读,而对于中国环境而言,英语是外语,拼读法教学还有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因而运用电脑呈现有声电子绘本既能提供标准的语音材料,又能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在短元音i的教学中,教师选用了攀登英语系列的ABig,BigDay故事,这个故事包含了13个含短元音i的词汇,学生可以通过故事巩固认识短元音i的规律,在朗读故事时运用拼读知识学习新词汇。这套书只提供了纸质书,学校将书拍照放入PPT,并录音,制作成电子绘本。教师三次使用此绘本:第一次,学生看、听、理解电子绘本,看完绘本,教师提问,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Whosebirthdayisit?Whatpresentsdothechildrenbring?第二次,学生听音做练习,通过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课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个练习不仅训练学生的听力,还让学生接触正确英语,为下一步的表演故事打基础。第三,学生表演故事,本故事有六个小朋友:Jim,Rita,Bill,Lily,TinaandTim,将学生按六人小组分组表演。在小组表演中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电子绘本的听、看、运用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五)趣味电子作业,转变学生做作业态度

英语学习条件之一是语言的接触量,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传统的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口语作业常常由于教师检查不到而落实不到位。为此,笔者尝试选择网络平台布置作业,该平台提供了配套英语教材的拼读法知识的口语和听力游戏,并且提供课外电子绘本,学生通过电子作业练习单词发音、句子朗读和阅读绘本。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发信息要求教师布置作业,从教师收到学生请求布置作业的信息就可以发现,学生做作业的态度从“老师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作业”。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查到微课、课件、各类游戏歌曲等丰富的拼读法教学资源,除了网络资源外,学校还积极开发电子绘本、教学课件等资源,为学生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提供更多的渠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积累了资源,教师学会了高效备课,学生学会了多种途径学习英语,提高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者:梁志喜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怡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问题与对策

一、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较低

小学语文教师在信息技术处理中,一般只能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文档处理、表格绘制与制作演示,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动画处理和多媒体制作则不能达到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对于网络应用掌握程度的高低是影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大小的关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网络应用水平有限,对于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信息检索等的应用较少。就小学生来讲,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即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所以,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的快慢。一般来讲,小学语文教师只能进行简单文档的处理,不能对课件进行多样化的演示。如在课堂上对一些多媒体素材的演示以及二维动画的制作等方面,都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2.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程度不高

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部分集中于教师的备课与上课环节,而在学生的作业、成绩考查与课后练习等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仅要在备课与讲课的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同时也要注意在其他环节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目前还停留在一种一对一的封闭的接受式教学环境中,教学内容预存,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并由此达到对信息的理解、反馈内容。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课件或者演示录像内容,学生通过观看理解说出学习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参与程度低,理解层次有限。老师并没有做到真正科学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如在利用CAI课件阐述教学内容时,可能没有依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3.信息运用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大部分的教师相信,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效果,但是对于减少学生学习负担的贡献却很少,甚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信息技术引用到课堂教学,从形式上改变了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吸收知识,进行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但是,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同样,由于加入的图片、视频太多也会分散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的对策

1.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网络共享

不同地域、不同发达程度的地区在建设信息网与校园网的进程中,不仅要按照要求统一规范组织实施,同时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基础恰当的建网方案。在建立信息网与校园网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利益出发,有效规划资源,达到覆盖广,利用率高的效果。为了保证信息网络建设的质量和后续维修等服务,在采集建设信息网络设备的时候要公开招标,严格监管。只有不断完善网络建设,才能使广大师生方便使用资源,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并运用到现实举例中。

2.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通过提前的备课对课堂内容做出一定的安排,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理解、接受与吸收程度来把握授课的速度。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力,是学生保持比较投入状态的教学方式。这种情况下,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如在《在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渲染环境,如播放滂沱大雨下的小小蔷薇花,老师可以适时提问:在这样极度残酷的环境中,纤弱的蔷薇花会怎么想,能够说些什么,进而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加强情感体验,逐步理解要在社会与大自然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坚强才能生存。其次,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多元化的表达将要分析和讲解的问题,学生理解的也更为透彻,促进学生对电脑的理解,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学内容更加紧凑也更加丰富精彩。例如,在进行讲解课堂内容之前,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时,可以通过电脑动画的形式将作者写文章的前后几年或者一生的情况进行表述,这样不仅教师省去书写板书耗费的大量时间,而且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同时对板书也提到了更高的要求,做到简而不略。再次,能够在提高学生识字、互动说话以及写作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就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专注程度,避免学生三心二意的现象,如此不仅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起到了资源补充,而且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进行课内拓展链接。

3.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互动,促进课堂效果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尤其是语文的学习,更加要注重交流,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通常是以教师学教学主导,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太少,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缺乏,交流方式单一,效果差。现代教学中借助和信息技术,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同时,教师利用网络与多媒体可以展示部分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将思维的发展过程展示出来,教师在于学生共同思考的途中不断探索,达到理想的结果。例如《彩色的非洲》一文中教学时,通过视频与图片的结合,师生共同展开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媒体资源把远离生活实际的彩色非洲,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在进行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来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师生的交流沟通与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加美好的平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林芸芳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东门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探究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首先,小学生因为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部分内容,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其次,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把教学内容以视频、音频、图画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第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根据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调整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思想的禁锢,使用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思想。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

1.过度使用信息技术

当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比较高,短短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里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讲解PPT和放映幻灯片上。长时间地使用信息技术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随意使用信息技术

当前,不少教师为了满足学校提出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意使用信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不需要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看起来生动有趣,而随意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建议

1.掌握好度,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度。简单来说,就是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不需要的时候就不使用信息技术。举个例子来讲,笔者一般会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把心思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后,笔者会把精力放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上。在讲解课本内容时,如果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笔者才会放映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音频资料。因为相对于其他播放形式,这种知识传播形式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多和学生沟通,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还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选择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教师、学生和课堂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并把它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作者:江丽霞 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紫阳五小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1.根据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来自农村,很少有人接触过计算机,刚开始学习时,我反复地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包括:开机、关机、窗口和桌面介绍与操作,不断地进行强化练习。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助手、指导者角色,为学生创造发现式学习环境,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其他学科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名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又使他们获益不少。例如,在讲到“动画”这一知识时,我在讲解完知识点以后,要求大家制作一个电子版的贺年卡,要有动画、声音、文字和图像。一周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我,闪烁的大红灯笼、滚动的字幕、调皮的年画娃娃……这就是开放性学习的成果。

2.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

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

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们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

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以激发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我是小小打字王”游戏,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练好学生的汉字基本功。

(4)信息利用的能力。

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例如:互联网,它为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实施分组合作学习。例如建立“互助学习小组”,小组内4人组成一个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大胆地去想象、创新,在合作中分工,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成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

4.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运用。学生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件件好的作品。

5.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的角色转变,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手段、方法和技巧,把现代教育技术娴熟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采用“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6.总结

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信息技术教学要着眼于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之作为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工作的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作者:郭维颖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第四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喜忧参半信息技术探析

一、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信息技术春风的吹拂下,原本枯燥的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是做事情的原则,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准则。课的开端,一张张美轮美奂的图片展示,动人的音乐的播放,一下子就能抓住小学生原本躁动的心,使他们慢慢平静下来,随着教师适时的语言提示,很快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语文情境中。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这课时,学习开始了,教师一言不发,一个字也不写,当学生们疑惑地注视着老师那亲切的面容时,一首动人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悄然响起,配着那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激动了,他们整个身心随着乐曲旋律的跌宕起伏而陶醉其中,此时此刻他们仿佛亲身来到了美丽的多瑙河河畔,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有了好的开头,后面的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拉近距离,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课文编选都是编者们按照一定的原则来编选的,但有部分课文离学生的距离较远,如果抛弃多媒体,教师绞尽脑汁,可能还得落个黔驴技穷的下场。教学《梦圆飞天》中关于“神舟”5号发射内容时,因学生生活经验的限制和情感体验的缺乏,教师深情地读、巧妙地引、详细地讲,一般情况下均很难促动学生的共鸣。如果这时教师适时地播放关于“神舟”5号发射时的录像片,那发射前的紧张、凝重,发射时的大漠震颤……当学生看到这一幕,他们的心也随之紧张、激动、跳跃起来。这样,无需讲解和引导,孩子们一个个如身临其境,深切地感受到了当时的真景真情,伴着兴奋与激动的情景,一股股浓浓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3.让“教材成为例子”变为现实。

叶老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只死教教材的老师是教书匠。传统的教书匠很难在现代的课堂立足。信息灵通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并不厚实的教材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真是小菜一碟。因此现在的教师更多的是通过教材这个媒介,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境地。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更多、更精彩的与教材相关的片断或文章,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活跃。《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内容简单易懂,但对于教学难点司马迁为写成《史记》所付出的心力和《史记》著作的绝妙生花学生难以去体会。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史记》的绝妙,一定要让学生读一读它的一些经典小故事。因此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拓展阅读上,利用多媒体呈现《大禹治水》《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等故事。指导学生略读完后,让他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感受《史记》的精彩,再乘机呈现司马迁发愤著《史记》的来龙去脉,进而去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就简单多了。

二、低效或无效的忧思

当我们在为信息时代的课堂大声叫好的时候,一些新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当,导致原本有效的课堂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1.过于花哨的声像,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课件做得过于花哨,每一张幻灯片上都有跳动的小动物等,幻灯片的切换也出现与课堂氛围不协调的爆炸声。但实际教学时,小朋友们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图片上跳动的小动物或者是那爆炸的声响,而对于图片上的教学内容却无动于衷,有喧宾夺主之嫌。

2.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师成了媒体的奴隶。

有些教师尝到了使用多媒体的甜头,从此无论上什么课,不管需不需要都用上多媒体,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渐渐对多媒体失去了兴趣,致使多媒体的真正价值无法实现。偶遇电脑出问题,课件打不开,教师没有了多媒体这个好朋友,面对学生一双双渴求的大眼睛时不知所措,这是多媒体的弊端,更是我们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这根拐杖的弊端,过犹不及。

3.反思。

语文的教学本质是促成个体与文本的心灵互动,关注读的“生成”与悟的“构建”。信息技术再神通广大,只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媒介,是教学的一种辅助促进手段,但不是全部,也不是万能的。脱离了教学本质的信息技术是违背其应用的初衷的。关键是教师怎样使用、何时使用、使用多少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读的“生成”与悟的“构建”。

作者:王丽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黄山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优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的内容虽然基础性比较的强,但是数学课程的本质决定了小学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性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以有效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的内容丰富起来,进而将数学进行简化,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的产生懈怠感,数学学习的态度以及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教材和参考用书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来寻找丰富的资源,并充实课程的内容。这样,一堂丰富的数学教学课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强化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虽然数学课程是理科学科的代表性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枯燥性,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以优美的电子形式来展示数学知识,一方面,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将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激发。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强化数学内容的立体性,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传授,由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以及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特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才是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整个教材课程知识的设置非常的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教材中在每一个知识点进行介绍之前都能够配备一定的主题或者背景,来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引。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充分做好数学教学的备课工作,进而将数学知识立体化,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数学教学资源得到了更好的补充,而这种情况下,数学课程知识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要求也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小学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进而以直观、立体的内容来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将息息技术融入于小学数复习课程中,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虽然比较的简单,而且学校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方面的提升,但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学生始终是要面对升学考试的。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效果的考核最终还是要通过数学考试的形式来完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能轻视数学复习课程,积极地将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例如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结合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来开展一堂内容丰富的数学复习课程。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将六年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浓缩成一个个小型的课件,再通过课件演示或者是学生计算机操作答题的方式来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小学数学课程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这种模式下,整个数学课程知识的联系性被体现出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盘把握也更有利于其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进而学生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也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四、结语

小学数学课程对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储备以及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会对学生日后学习道路上数学课程的学习造成显著的影响。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又给数学教师开展好小学数学课程提供了新的帮助。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优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强化数学内容的立体性,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于小学数复习课程中,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在多种措施的帮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能够发挥其有效性,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也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作者:冒志玲 单位: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境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境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录音、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境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教授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语文材料,采用自制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形象、真实的图画、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比如《鸟语》这篇课文,在释题后,可以播放一些熟悉的鸟叫声,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分别是什么鸟,再猜猜它们在说些什么。之后进入课文,告诉学生作者是懂鸟语的,这些鸟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也想听懂鸟语吗,提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自由朗读。这样课标中鼓励学生多朗读、多思考的要求就慢慢体现出来。

二、有利于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在解决学生最难掌握但也是最重要的情感培养方面的问题。如在学习《二泉映月》一文时,因为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语言与音乐交融、情感与情境辉映,展示了阿炳面对苦痛的抗争与执著、向往与憧憬,凝聚着作者对阿炳苦难一生的同情和对他对音乐的热爱的敬佩之情。学生对阿炳的生活缺乏感受,为了拉近学生与阿炳的距离,一首凄婉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贯穿授课始终。音乐铺垫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走近凄凉、抗争的气氛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单纯地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情感之外,文章就显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渲染,以情激情。如教学《月光曲》时,先以音乐大师贝多芬优美的《月光曲》导入,用视频播放月光从海面升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月夜的美。当学生沉浸在我所创设的月夜情境时,我再以感人的语调诉说这首动人的《月光曲》的来历,学生立刻对盲姑娘的不幸产生同情,并对贝多芬的行为予以肯定。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得以调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这一感人的课文。在悠扬的乐曲中,这节课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是教学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三、有利于课外延伸

近年来,几乎每次语文考试,试卷上都会有综合运用题和课外阅读知识训练题。这些题涉及的知识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和广度,要想答好这一类题,学生没有一定的课外知识储备和社会信息容量是不行的。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挖掘教材中的探索因素,延伸、拓展教材,与语文教材融会贯通,设计各种活动方案,使语文教学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节选自古代名著,如《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这些都曾在电影、电视中播放过,里面有声有色的故事情节和影视独具的人物刻画手段,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人物的特点,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如果能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剪辑放映,那么绝不是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所能表述的。

四、有利于学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进行学习

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录像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五、总结

最后,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只能辅助教学,它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不能把原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成“以课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否则就违背了新课改的原则。“整合”不等于混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学生怎样利用这一认知工具学习知识,提高技能。

作者:孙小伟 单位:泰州市扬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