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中数学课堂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二者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合理地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理论以及媒体三种之间的融合,它强调整合融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局性,同时也是一种双向整合,要求在变革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同时重构并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和研究层面,着眼于传统教学形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通过取长补短的方法来给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在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时必须坚持先进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明确数学教学任务与目标,依据数学对象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整合方案,同时遵循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相互协调的原则,确保课堂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学并重,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合理整合来培养起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以及资源收集利用、发现与探索知识、创造并展示知识的新的学习方式,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理解、加工、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借助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根据自身与社会需要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规划与管理的终生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1.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概念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具备识别、归类数学对象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既给概念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二面角”的概念时,可以借助相关信息技术软件的动态图像这一功能来辅助教学,首先提出“两个平面之间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等问题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讨论与思考,而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对两个平面相交时的不同情况来做出展示,并借助几何画板来对二面角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反复观察中构建出概念。
2.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
数学命题指的是数学法则、定理和公式等方面的内容,在数学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为最终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数学思维活动过程进行还原,给数学命题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例如,在推导三棱锥体积的教学当中,由于高中生的空间观念不强,需要通过动态演示与反复组合来使学生形成割补思想,这是传统的黑板教学所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进行三棱柱分割,让学生在动态演示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分割过程。
3.数学实验的教学设计。
数学实验教学是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超级画板和几何画板等软件能够创造出较大的实验空间。例如,在讲解曲线系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上机实验来对方程系统进行调节,借助计算机来对已知方程式的曲线做出验证,让学生在观察轨迹变化过程中了解方程的本质特点。
4.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便是对相应的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在生动快捷地创造出问题情境的同时可以在学生讲解问题时发挥独特的效用。例如,在探究直线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软件来对问题中的方程式进行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直线位置受点的运动的影响,而后再设计相关问题来不断地引导学生探索。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应用的过程当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好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认真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每个细节,实现传统教学资源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在教授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多方面综合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张爽 单位: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强化学生知识应用水平
高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社会主流的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的目的也只是在于学生的对于相关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而同时,信息技术与居民工作、生活、学习日益密切的关系,也决定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始终要回归实际生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作业的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进而通过作业的锻炼,真正的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水平。例如在《文字及其处理技术》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完成后,就可以借助课堂作业的形式来强化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掌握效果。而为了实现课堂作业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实际的文字编辑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锻炼相结合,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性。因此,在课程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指导高中学生对自己的演讲稿、电子版本入党申请、个人信息登记表等内容进行修改编辑,进而以实际的工作内容来锻炼学生编辑与文稿打印的技能,既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又保障了作业的实用性。
二、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探究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对学生课程学习提出有效指导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能应用型的学科,其相关课程内容往往会由易向难发展,因此,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步的发现随着课程的开展,课程的学习难度以及知识的复杂程度逐渐的加大。而为了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及理解程度,信息技术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自己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对于相关技能知识的探究,而不是将知识机械化的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这两方面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课堂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十分的注重作业中的探究性,同时根据课程难度以及知识的复杂程度,逐步的提升作业的层次性,只有将这两性结合好,整个信息技术的作业才能持久的发挥作用。例如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随着课程进度的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习也不能再局限于利用EXCEL进行简单的表格制作,而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相关计算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授完学生利用EXCEL进行求和运算后,可以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求平均数、求差方等作业,一方面提升学生探究信息技术技能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技术课堂作业可以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而不断的提升其自身的层次,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
三、保障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趣味性,维持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由于高中课程学习任务的繁重以及升学压力的不断困扰,学生对于高强度的课程学习会逐渐的产生懈怠感,进而学习的效果会产生明显的波动。如果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这种环境下不注重方式方法,则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仅存的一点兴趣也会逐渐地消失。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除了把握信息技术作业原有的要求外,还应当积极的对作业的趣味性进行探究,例如多布置一些动画小制作、信息交流平台运用等作业,或者是将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引入到信息技术作业中来,进而保障整个课堂作业的趣味性,维持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意义,而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出现也使得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效果得到了保障,因此,为了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对课堂作业设计的五性做仔细的研究与运用,一方面,将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强化学生知识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探究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对学生课程学习提出有效指导;最后再保障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趣味性,维持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这些不同方面的运用,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效果一定能够被显著的发挥出来,进而整个课程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刘红梅 单位:江苏省瓜洲中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现
信息技术既有信息处理技术,又有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可以说以计算机庞大的信息处理器为主,可以实现校园内部网络的通畅,并且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而信息存储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校园课堂中,课堂录像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的连接,可以多角度地录制整堂课程的内容,并且可以实现公开课的资源共享。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得比较多的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及服务器内容共享技术,还有公开课的讲授录制这几项。
1.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主要还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其所依赖的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都是信息技术的关键内容。在当前小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气氛调节得更加轻松有活力。
(1)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应用。
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在真正完善的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可以控制电脑所显示的内容,以保证课堂效果。教师不仅需要将传统备课方式和多媒体备课方式相结合,还需最大化地利用多媒体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2)多媒体技术依托信息技术。
不管是备课还是多媒体的应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协助。教师可以从网络上补充课堂教学需要的资料,还可以建立教师教学讨论组进行讨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相应的教学网络平台中的资源可以下载,因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充实自己的课堂。
(3)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利用。
当前很多小学教师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仅仅是停留在比书本更多丰富和直观上,多是增加了图片、音乐和视频,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服务器内容共享技术。
在小学校园里,可以设置一个共享服务器,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参阅或者下载需要的资料。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设计的平台,在网页中进行作业的提交和完成某些题目,教师则可接收到学生提交的作业,并在网络平台中完成作业的批改和回复。另外,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平台进行教学的交流,共享一些教学资料信息。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教学内容。
3.公开课实录技术。
当前,很多学校安置了一套专门的公开课录制设备,这样的设备可以录制每门课程的校园公开课,这样学校可以结合校园网,再将公开课放到学校内部或者学校之间的平台上,方便教师观看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小学数学课堂更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丰富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让课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很多内容对他们来说很陌生,难免学起来有一定困难,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接触到更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教师利用各种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更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平台的利用能够让学生了解网络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让学生养成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学习工具不仅仅是书本,更应该是广阔的社会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并利用各种书本以外的工具,尤其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工具,像一些学习网站、搜索工具和学习软件、校园平台,通过这些渠道,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新知识,还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
3.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信息技术所支持的网络和各种新媒体平台是学生开阔眼界、接触更多新信息的重要来源,当前的小学生尽管储备知识不及高年级学生,但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并且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和好奇心,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小学生眼界更开阔,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提升得更快。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一定的进展,而且小学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十分重视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然而,在小学教育中,信息化的应用还是良莠不齐,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中,小学建设也相对较好,这样的小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多样,教学效果相对较好;而一些地区经济欠发达,从而影响了小学校园内的信息化建设,这些学校还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地方上还应加大教育投入,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作者:许小玲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东岭前林小学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教学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内容实现生活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鉴于小学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靠直接兴趣而引发,因此,教师可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来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的距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的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并能根据教师所给的生活情境,从自己的学习情况出发,编写出更切合生活实际的会话。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2课《计算机病毒与危害》这一内容的学习时,可将计算机病毒比作感冒,在进入教室后可故作打喷嚏,并用餐纸捂住嘴巴,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打喷嚏会为什么要用餐纸捂住嘴巴吗”,待学生回答后向其解释:“因为病毒入侵我们的身体后我们就会生病,而且它还能通过空气传染给其他人。其实计算机也一样,一旦被病毒入侵,它会篡改电脑中的图标,导致电脑速度变慢、蓝屏、死机等”。再总结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特点,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与危害》的教学内容形成正确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做网络文明公民。
二、巧设课堂游戏,教学过程实现生活化
考虑到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较弱的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这些特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游戏,使课堂氛围变得愉快、轻松,在师生互动、学生间交流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但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游戏的开展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掌握并抓住教学游戏和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连接点,使游戏和教学两者完美结合。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画图软件》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工具箱样式区、调色板等操作。随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4~6名代表上讲台参与游戏。游戏开始时,所有表演者排成一排,教师给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命题画一只动物,由其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电脑的画图工具画出该动物。教师再通过投影仪将该名学生的作品投影出来给第2名学生看,由其猜想后用电脑画出给第3名学生看,由此类推。到最后一名学生时只须说该动物的名称,如说出的动物与教师命题的动物不同,则游戏失败。将游戏时间设定为5分钟,时间到后比较哪组猜对最多即为获胜组,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提升与电脑操作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巧设课堂游戏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灵活操作电脑软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挖掘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评价实现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点蕴藏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能用心发掘,并对学生多加引导,那么学生大脑开启的创新“小马达”便会活跃的运转。另外,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学可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方法,以“生活”的眼光,应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并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从而能实现教学目标。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申请电子邮箱》和《编写电子邮件》这两个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让学生理解并充分认识电子邮件的作用,然后再示范操作申请电子邮件的方法。待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后,可教会学生填写E-mail地址及书写格式,由学生编写一封电子邮件,发到教师的邮箱中,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后给学生打分。如一个学生在《申请电子邮箱》和《编写电子邮件》的学习评价中,《申请电子邮箱》的学习评价为“良”,但在《编写电子邮件》的学习评价为“优”,到期末评价时,这两课的学习评价则为“优”。这样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小结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不仅能为开拓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有利的技术条件,还能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把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学会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去观察周围世界,体会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多赢局面。
作者:蔡相杰 单位:菏泽市实验小学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研究
一、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是否成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无论教师语言如何丰富,板书如何美观,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也都是有限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授课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成功融合到课件当中,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多媒体技术的新颖性、趣味性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达到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有序的目的。所以,如果能够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成功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质疑,就能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二、呈现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下,教师总有这样的疑问,让学生自学到底能不能学懂,能不能学会,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学效率如何?会不会走弯路?在这样的疑虑下,教师往往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述,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必须发挥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释放潜能,培养个性,提高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个性、兴趣等因素,利用多媒体将课件内容展示出来,呈现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的模式就更为重要。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的有效发展。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分析到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结合他人的观点重新认识、重新思考,从而对问题的理解得到升华。除此之外,自主学习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历史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互相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体现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改变教师以往权威的角色,成为一个教学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自身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即便个人知识如何渊博,专业知识如何扎实,他的课堂教学也注定是失败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由原先的主宰者变为主导者,使学生成为主动接受知识的主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准确恰当地将教材内容和课外阅读资料结合起来,通过精心设计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优化教学环节,使学生“手中有所物,目中有所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这样,学生就会将自己已经考虑到的问题与新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新的结论,形成新的知识框架,进一步加深对新问题的理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大量的课外资料呈现给学生,能大力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呈现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的时候可实现史实明确,材料集中,信息量大。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要做到这些,就得大范围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练,将历史知识的时空性清楚地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结语
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认识、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高效历史课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实现打造快乐和谐的高效课堂。
作者:张文辉 单位:甘肃省文县一中
第六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优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以有效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的内容丰富起来,进而将数学进行简化,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的产生懈怠感,数学学习的态度以及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教材和参考用书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来寻找丰富的资源,并充实课程的内容。这样,一堂丰富的数学教学课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强化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虽然数学课程是理科学科的代表性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枯燥性,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以优美的电子形式来展示数学知识,一方面,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将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激发。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强化数学内容的立体性,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传授,由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以及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特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才是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整个教材课程知识的设置非常的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教材中在每一个知识点进行介绍之前都能够配备一定的主题或者背景,来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引。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充分做好数学教学的备课工作,进而将数学知识立体化,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数学教学资源得到了更好的补充,而这种情况下,数学课程知识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要求也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小学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进而以直观、立体的内容来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将息息技术融入于小学数复习课程中,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虽然比较的简单,而且学校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方面的提升,但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学生始终是要面对升学考试的。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效果的考核最终还是要通过数学考试的形式来完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能轻视数学复习课程,积极地将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例如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结合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来开展一堂内容丰富的数学复习课程。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将六年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浓缩成一个个小型的课件,再通过课件演示或者是学生计算机操作答题的方式来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小学数学课程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这种模式下,整个数学课程知识的联系性被体现出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盘把握也更有利于其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进而学生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也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四、结语
小学数学课程对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储备以及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会对学生日后学习道路上数学课程的学习造成显著的影响。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又给数学教师开展好小学数学课程提供了新的帮助。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优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强化数学内容的立体性,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于小学数复习课程中,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在多种措施的帮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能够发挥其有效性,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也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作者:冒志玲 单位: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
第七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在本文中,笔者比较认同宋秋前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案例1: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楞次定律这个规律,在突破由实验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这个重点、难点时,学生总感到力不从心。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把“阻碍”作用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原磁场方向、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以及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就能较好地化抽象为形象,极大地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使学生容易理解,易于建立物理模型,难点也就容易突破,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理解和突破。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模拟微观或者宏观世界的运动现象和规律,增强课堂的表现力,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案例2:天体运动。通过神州九号发射视频和模拟动画,不仅丰富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宇宙速度等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飞船和空间站的运动、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让学生很好地突破飞船变轨和对接的难点,使物理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升华。多媒体技术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特别是在抽象物理建模方面更有其优越性,它能够动静结合地演示一些物理现象,有效地控制变化的过程,从而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1)提供多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教学内容的呈现和传递提供多种可能。传统的教学媒体,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比较单一。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传递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非线性的组织结构特点,呈现出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呈现提供了技术支持。(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Interne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它的开放性、非线性的组织信息资源的超媒体技术,能够提供最大的知识空间。学生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功能,可以在这个无边无际的信息空间自由探索。(3)虚拟现实技术丰富学生视野。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单一性,一方面借助丰富的视听资料,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体验历史某个时期的真实景象。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观察到其他空间的景象。在地理课堂教学、生物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3D建模动画、网上卫星观测软件、电子显微镜及观察软件等,使学生观察到一些其他国家及地区、外太空、微观世界的场景。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
3.延展课堂教学的活动空间
这里主要是指网络课堂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利用超文本方式组织和处理多媒体信息,也就是超媒体(Hypermedia)。它用一种类似人类联想记忆的非线性网状结构来组织信息,信息排列的顺序也不是固定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按任意顺序来提取信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3:“OlympicGames”。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定情景下的常用短语和对话。网站中“情景会话”栏目,分为11类不同情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栏目,丰富相应的英语知识。为了给学生充分展示口语水平的机会,利用该网站的“秀口语”栏目,可以实现互相学习、互相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常受时空的限制,生活在某一社区之内,只对这一社区的事物了如指掌。“OlympicGames”这堂课,利用多媒体网络,突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再现历史场面,表现宏观和微观生物世界,模拟英美人士交谈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训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延展课堂教学活动的空间。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效率
案例4:“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环节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环节二:浏览主题网站,自主学习。环节三:问题探究,网上交流。环节四: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无机非金属材料”这堂课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师事先设计开发了基于web-Quest模式下教学主体网站。学生通过主题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利用利用BBS留言板、网络调查平台和在线测试平台,实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第一时间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和测验结果进行评价统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评价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有如下特点:第一,评价范围广,应用对象全。可以建立教学评价的数据库,学生根据自己水平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行螺旋式上升。第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价,免去了教师对作业逐一进行分析考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评价效率。第三,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经过了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等一系列步骤,持续时间长,达不到及时得到教学评价的效果,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在测试后可立即形成评价,及时得到反馈,评价效果好。
作者:易小清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八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设计
一、新授课中任务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1.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整体的知识目标框架
常言道“百看不如一练”,教师操作过程演示得再详细、再具体,也不如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要把知识点模块化、具体化,把某项学科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小的、单一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任务充分掌握知识点,理解重难点。例如,在Word中美化文章的内容时,可以设置字体、段落、版面等多个不同的课堂任务。
2.任务要有层次性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做,分层是必要的。我的新授课任务一般分为基础任务、巩固任务和拓展任务三个层次。基础任务以课本范例为主,学困生可以参考课本上的详细步骤逐步完成,达到掌握基本知识点的目的;巩固任务是教师设计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目的是为了巩固、扎实掌握知识点,这个难度一般控制在80%的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拓展任务则是针对优秀生,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综合性任务。
3.任务要有趣味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为了保持学生愿学、乐学的学习状态,不让单纯、枯燥的知识学习抹杀这份难能可贵的兴趣,在任务设计的时候就不能仅依靠课本中的范例,因为课本中的范例以巩固学习知识为主,趣味性相对会弱一些。经过不断探索和思考,我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新授课任务设计原则,那就是依据课本范例,配以自己的创新命题。例如,学习Flash动画时,我会让学生根据一首诗,展开想象,制作相关动画,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动画情境再现;根据一些传说故事改编成简单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去完成,如梁祝化蝶;让学生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模拟一些自然现象,如太阳、地球、月亮的公转与自转的动画制作;改编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完成相应动画,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情境动画(老鼠偷奶酪、猫抓老鼠的动画故事)。
4.任务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探究性
例如,在Photoshop图像处理的任务中,我向学生提供了蔬菜、水果的图片素材,但学生却带给我无限惊喜。他们用这些素材搭配出了各式各样的果蔬人。看了这些作品,大家还会质疑学生的想象力吗?在课堂中开展一些小游戏的设计,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创新意识。例如,“拼图游戏”是把一幅完整的图片,让学生通过Photoshop中的切割、移动等工具把图片拆分成若干块并打乱顺序,再让同桌拼图,看谁完成得最好供两幅一模一样的图片,让学生通过Photoshop中的各种工具、特效等图像基本编辑方法,制作出五个不同之处,然后让同桌找出这五个不同之处。这些有趣的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后来的课堂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一位学生设计的找茬图片,左右两幅图,大家看出它们有哪几处不同了吗?
二、综合实践课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每一个单元完成以后,我都会针对这款软件的特点,开展一节主题综合实践课。即布置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让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知识点制作一个小型的作品。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知识,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对于这种课型的任务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相对完整
完整的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例如,在某个节日将要来临之际,让学生完成一张“电子贺卡”的制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感恩,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2.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点,投其所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在组织学生们制作“走进祖国大西北”电子报刊活动时,教师先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西部风景图片,把神秘的大西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向往它,渴望了解它。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确定主题,尽情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作品的主题千姿百态,从当地文化、历史风情到风味小吃、民族服饰,应有尽有。
3.任务主题要源于生活
任务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见闻也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课堂上,我注重使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用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氛围,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观察、思考问题。例如,圣诞节来了,针对学生互赠贺卡的情况,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用Flash制作精美的电子贺卡,送给自己的朋友。在这些综合实践课上,我还组织过以下主题活动。
①“我和我的朋友们”个性化大头贴制作活动:学生利用Photoshop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大头贴。
②“班级大家庭”电子相册制作: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
③“我是小导游”DV创作活动:学生通过录制解说词、制作家乡名胜视频,展示美丽的家乡。学生用他们稚嫩的声音、稍显笨拙的技巧,抒发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④Word电子小报制作活动:学生制作关于清明节、风筝节等节日相关知识的小报。
⑤“我看祖国65年”主题活动:学生选择新中国成立65年来某一方面的变化进行追踪报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分别设置了服饰变化、交通变化、言行变化、城乡变化、社会文明、祖国外交、重大事件、科技发展等不同的专题。学生对自己关心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航天科技,制作出了一份份精美的电子报。
⑥“我的名片”制作活动:展望未来,畅想自己的未来,制作出15年后属于自己的名片,精美的设计展示的是学生对未来的无限希望。这些生动有趣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同时,这些作品也饱含了学生的思想、努力和热情,学生在学会的同时,也会学、乐学了。任务设计这一课题虽然小,但通过不断努力,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妙。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思考,更加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成果。
作者:任玲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
第九篇: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
一、认识“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基于学生在老师正式上课之前利用云端服务器提前学习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遇到的学习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通过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学习的整个过程。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通过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强制性的主讲权,从而重新构建起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权力”机制。“翻转课堂”不仅是指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时间的翻转,同时也指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的翻转。然而,恰恰是这种新的教学形式的探索,吻合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
二、“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标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理念需要作出顺应时展的转变,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作出转变,同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也需要作出改变。教师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则需要转变角色,成为一名辅导者和聆听者,让学生掌握课堂的教学节奏。同时,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授给学生学习的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法正是顺应了当前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而信息技术更是与这种教学法息息相关,网络和计算机正是翻转课堂教学法当中必要的两种基本条件,所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变得顺理成章。所以在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将每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中的优质的教学资料和微课教学资源进行自行学习,通过在家里的电脑上试探性的操作相关的软件和利用互联网,从而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同时也熟练计算机的应用技巧。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学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完全看做一个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无论教师布置怎样的学习任务,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这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一次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进行“表格的规划与修饰”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布置相关的利用Excel软件进行表格制作的任务,学生在家里,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制作方法,如函数的运用和数据的筛选等,在下节课的课堂上,学生带着最终的制作成果和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走进课堂并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根据不同的问题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和指导,从而完成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尝试,互联网和计算机使二者紧密相连,同时也增加了可进行的可能性。但是,翻转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了教育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等待学生的提问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式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下,让教师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让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作者:张家声 单位: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城区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