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探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教学探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技术教学探析(10篇)

第一篇: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一、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进行无差别填鸭式教育。

虽然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但这并不能代表每个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没有差异,这些差异来自多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来自五湖西海,大城市、小城市、乡村在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地理环境造成了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其次,因为个人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每个人对于它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无差别的填鸭式教育注重老师讲,学生听,一味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不重视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理解新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

2.理论知识和实践部分的联系不紧凑。

计算机教学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多数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有效的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相结合,或者重视实践部分而不重视理论部分的教学,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造成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生疏,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会更高且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没法及时独立的解决这些问题,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

3.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发展脱节。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种发展非常迅猛,更新速度非常快的现代技术,然而教材往往一用好几年,这会造成教材的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教材内容的传统陈旧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脱节。教学中无法带来最新的信息技术会打击学生对于这个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认为学习这个学科是没有用的,脱离实际的。

二、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探究

1.合理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给教学工作带来的难度,不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各有不同,他们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各不相同。计算机实验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种是设计性实验。通过这两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使他们能够真正通过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逐步完成实验内容。例如:首先,按照实验教材步骤去完成实验;其次,脱离实验教材尝试独立完成;最后,完成一些额外设计性实验,像个人名片、简历、班级网站等。这样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水平,可以更好的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强化和训练,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2.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更加直观的将理论知识摆在学生面前。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课时比较有限致使教师不得不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将重点一带而过,具体操作方法不能兼顾的情况,这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所以我们要运用生动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PPT课件能够更加形象化的解决一些原理性的问题,利于学生理解这些原理,能够让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还要多利用多媒体资源,多进行操作的演示,学习计算机理论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提高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的能力。因此,恰当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很好的解决了理论知识的教学问题。我们也可以展开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别照顾到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互相的帮扶,相互促进。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教学内容,使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见得到交流,从而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以竞争形式出现,让两名甚至多名学生针对同一个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在他们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我们还可以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给学生以鼓励,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讲等等形式,这样的方式需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水平条件下进行。

3.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教材。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和教材内容相对传统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但这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这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框架,结合实际情况,不要拘泥于教材本身,摒弃教材中老旧的内容,引入新知识,把真正实用的东西教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4.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现代化网络资源的支持下,主动且有主见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校园网建立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网站,存放教师的教案、大纲、教学要求、实验素材等等,明确学习任务,建立反馈机制,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疑问进行辅导。

三、结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的难度,教师要避免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使之成为与时代接轨的信息人才。

作者:陈品帆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第二篇:信息技术中职教学应用

1当前中职教学现状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指挥者,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总是被动接受信息,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学习依赖性强、主动性差,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教学弊端逐渐显现。

1.1教学模式固定,局限思维

传统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常常“一言堂”,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都全盘接受,自身缺乏存疑、思考、探索、选择、创造的学习过程。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创造力低下,对于所学知识只能照本宣科,不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1.2教学方式单一,学习认知受限

传统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际操作较少,缺乏形象、直观的模拟演示,例如计算机专业3DMAX课程——“摄像机运动”,必须通过4视图同时观察调整摄像机的运动轨迹,而部分学生空间感不强,仅用语言表达难以让学生理解,必须通过多媒体演示才能让学生明白操作。还有部分老师仅靠一本教科书完成一门课,不通过其他书籍或相关资料拓展知识点,导致学生认知受限,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1.3专业教材死板,更新速度慢

教学中使用的专业教材常常出现教学实例过时、不新颖的现象。以计算机专业AdobeEffect课程为例,教材实例大多把操作过程参数完整写下来,学生过于依赖数据,依葫芦画瓢,而不愿自己探索命令用途,最后只能完成作业,无法将知识吸收内化。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无法实现岗位的对接。

1.4课程进度统一,不能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接收知识程度参差不齐,大班教学统一的授课进度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以致造成讲太难无法照顾差生,太简单好学生吃不饱的尴尬局面;同时,中职学生学习专注力不够,课堂40分钟时间里,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讲,一旦漏听,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就索性初探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黄晓欢(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401329)不听了,久而久之出现厌学的恶性循环。

2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从而引发了“互联网+教育”热潮。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传统教学必须突破创新,不能满足现状得过且过,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很好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尝试“一网、一端、一课、”,让教学从原来注重教师的“教”,转为现在注重学生的“学”,试图打破传统限制走出教室,使教学内容向多元化、教学方式向互动化发展。

2.1“一网”

现代学生多为90后,网络对于他们来说无处不在,生活和学习都被计算机、游戏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工具包围,许多资讯都是从网络获得,网络技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影响巨大,他们这一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而教师对于网络的接受度往往没有学生来得快,有时只看到了网络和手机带给学生的危害,常常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殊不知堵不如疏。教师要转变观念,才能接收新信息,运用互联网,从学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让手机从“玩具”变为“工具”。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无法逐一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即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成为了教师的迫切需求。以往学校大多采取以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请部分学生进行课程评教。但每班参与学生人数有限,且参加学生多为成绩好的一部分,收集数据不全面。现在,运用互联网学生可通过问卷调查APP(例如:问卷星),手机扫描二维码在线参与调查并反馈意见,获得数据真实有效,方便教师及时做出分析,调整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学习诉求。

2.2“一端”

教学中,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模拟案例,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上传教学视频到网络平台,学生通过数字投影、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共同探讨、互动交流,积极需求答案;还能通过QQ、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在线咨询老师,做到遇到问题不过夜。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习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3“一课”

在信息教学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与学生在教室进行教学活动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使用方便等特点,适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自主性更强。教学中通过制作简短“微课”视频,分解知识重、难点,做到一个教学视频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反复播放多次观看,特别是理解稍慢的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学习的氛围更为轻松,学生更灵活的把握学习进度。尝试着开展“翻转课堂”,打破常规教学。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与其老师讲不如学生问,颠覆传统教学顺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可通过移动设备在上课前观看“微课”,带着问题上课堂,先学习再思考,发现疑问及时提出,教师现场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不再是一味的讲授,而是通过作业答疑、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得出新的知识架构,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学生也在探索和思考中得到收获。

3信息化应用的条件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在很多方面显示了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有助于提高教学品质。要将“一网、一端、一课”带入校园融入教学中,学校就必须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推进中职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完善硬件设备,打造教学环境。

实施信息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建设硬件教学环境,多媒体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为更好运用信息化资源,学校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搭建中心机房,完成校园内部网络全覆盖,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

2)强化学习交流,打造师资队伍。

在信息化教学的浪潮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打造师资队伍,提高师资力量,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如何使学生在毕业时,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符合招聘要求,受到企业的青睐,作为专业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老师们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外出学习、与各校开展教师心得交流等方式互帮互学共享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教育资源,更新自身知识库,促使教师团体共同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整合资源,优化共享。

资源库是一种开放型的学习资源,它主要包括电子教材、录像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文字材料、网络信息资源等。学校可通过学习、整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视频资料,制作仿真教学视频、建立教学资源库,拓宽了学生视野,扩大教学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学习素材,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资源库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好处,也帮助教师组织优化教学资源,通过观看学生学习记录、课后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进而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4信息化应用反思

通过信息化课堂的尝试,最大收益是学生普遍反应学习开始变得有意思,上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疑问,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不再是填鸭式的传授,学生开始学会思考,自主探究,改变了僵化的固式思维,学生遇到不懂的概念或知识点,不再是放任不管,而是通过教学资源库或其他网络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通过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一堂微课的应用,学生即可获取知识的个性化定制学习。相信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下,信息化教学会给中职学校带来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帮助中职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黄晓欢 单位: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第三篇:函数奇偶性教学信息技术实践

一、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性

动态性是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也就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动态形象的表达有关内容。因此,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电脑机房来教学,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以函数奇偶性图像的分析为例,教师可以例题,比如f(x)=4x3这个函数,首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在脑海中构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且做出该函数单调性的判断,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该函数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对学生错误直接指出来,而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函数图形的动态构建,一步一步地做出该函数的图形,让学生不但能认识到该函数的对称性,还能知道该对称性的原理。对于一些图形没有画正确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利用Flash等软件来表现该函数图形,并让他们描述f(x)=4x3的图形特点,思考幂函数的图形是否存在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情况。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不仅要发挥信息技术可以动态表现函数图形的优点,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来操作相关设备软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与动力,还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函数奇偶性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二、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

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动态性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需要结合使用。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些简单函数,并且掌握了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和技巧后,教师会进行一些复杂函数的教学,比如y=3x3、y=2x2+3x等这些函数,学生很难通过构建函数图形的方法来判断它们的奇偶性,那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函数进行简化分解,对于y=3x+x3这个函数,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它的奇偶性,即便有少部分学生可以判断出它的奇偶性,但是没有深刻掌握其中的规律与方法,可能下一次碰到y=4x+x3时就会判断错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将这个函数简化,首先是通过几何画板和多媒体来展示y=x3图形,然后在投影上展示y=3x的图形,最后再作出y=3x+x3的函数图形,在这种图形直观的对比下,学生可以明显看出y=3x+x3这个函数的奇偶性,而且知道了这个函数图形是怎么得出来的,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在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让学生通过不同函数之间的直观对比,掌握函数奇偶性的规律,这样无论以后遇到如何复杂的函数,学生都能依据规律简单快速地判断出函数奇偶性。

三、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探究性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中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的要求,所以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学生在基本掌握有关函数奇偶性知识后,会在习题中碰到不少特殊的函数,甚至有些函数不能简单根据规律来判断它们的奇偶性。比如f(x)=-x(-1<x<3),这个函数时,学生会就这个函数的奇偶性形成不同的意见。在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当给出答案,因为就算给出答案,学生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最好的方式应当是应用信息技术的探究性,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自主查找有关数学资料,自主分析问题,并且通过班级QQ群讨论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要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保持和学生的及时沟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一般不用多长时间学生就会认识到在f(x)=-x(-1<x<3),这个函数中,由于该函数具有给定的区间,所以它不具有对称性。但是教学不应当浅尝辄止,教师还应当继续提问,比如“为什么f(x)=-x(-1<x<3),这个函数符合奇偶性的定义,却既不是偶函数也不是奇函数呢”、“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个函数才具有奇偶性呢”“你对于这类函数在奇偶性规律有什么认识”等问题,促使学生继续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并绘制图形,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探究其中的本质规律。这种在函数奇偶性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探究性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的要求,而且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更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课堂氛围才能融洽,教学效果才能不断地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函数奇偶性的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应用信息技术动态性、直观性的特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注重利用网络技术和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信息技术上的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技术和人的完美结合,推动高中数学函数奇偶性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作者:夏爱红 单位: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模式信息技术研究

1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要符合因地制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信息技术参与的教学模式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它是一种直观的、比较形象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教学模式。纵然优点之多,但要做到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还是要做到因地制宜。

1.1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唤醒情感体验

“音乐具有神奇的魔力”,是优化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古今中外大量优秀音乐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文大多数选的是文质兼美、情意共融的文章,在教学上自然要借助于情感上的激发和熏陶。课堂上优美的音乐会放松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宽松的学习环境既活跃了气氛,又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时,笔者会在课前先让学生听一下《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悠扬而深情的歌,学生很快陶醉在音乐声中。笔者想:是爱,是共同的体验,拨动了学生心中爱的情弦,在感情上与作者的感情达成共鸣,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所有的难题迎刃而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时绝不能持“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态度,而是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严肃认真地精心选择,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与课文的思想感情基调一致的音乐作品,否则将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1.2利用网络补充文本,满足学生需求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略,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名胜古迹等,教参上的补充资料也很有限,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补充文本,将课文内容延伸到社会生活中,沟通课内外,让学生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语文资源,满足学生需求。如《慈母情深》这一课,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会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明白在当时一元五角钱的珍贵,更好地体会母亲的深情,笔者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一段文字: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学生阅读资料之后就能明白,这一元五角接近母亲两天的工资,全家六口人不吃不喝两天才能省这一元五角钱。生活如此艰难,挣钱如此辛苦,而母亲却很支持读书,给钱如此慷慨,这一强烈的反差足以体现“慈母情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一起深情地读课题,就读得很有感情了,学生读后对母亲的崇敬之情也定会油然而生。

1.3利用课件再现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注重书本内容,学生主要是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来学习的,而由于年龄、阅历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仅仅只看抽象的文字则往往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及思想感情的领会。因此,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情感,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当然,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并不能代替阅读主体,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是背离语文教学的。

2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推动相关学科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语文是具有工具性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语文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与其他学科不可分割。所以语文老师需要和其他学科的老师经常进行交流,并且应该熟悉其他学科的大概内容,整合语文和相关学科,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成功运用将拓展教学空间,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吴云新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麟峰小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高中地理图像教学应用研究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倡导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Buzan)创造的组织性思维工具,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记忆策略。它可以把知识按逻辑、类别、结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内在相互关联的知识矩阵系,因此它既是一种把书“由厚读到薄”的学习记忆方法,又是一种思维工具。新课程下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图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尹仕敏(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材既包括地理教科书,也包括其他地理课外补充材料,如地图册、填充图册等,都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载体。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增强地理图像教学的直观性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

2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成果

2.1运用“Flash动画”辅助教学

1)如讲到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时,我们采用动画“行星运动特征”,学生便能轻松、快捷的看出其特征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

2)我们展示动画“锋面与天气”,先让学生从总体上对三种锋面作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各种锋面的符号,不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及受单一气团控制下的气温,气压状况等,之后再用flash动画展示冷锋,暖锋,准静止峰,进入到更详细深入的学习中。

3)地壳运动断层时,我们呈现动画“断层”,学生很快就清楚岩块的运动方向及地垒和地堑的特征。总体上看,flash动画能使学生不由自主集中注意力,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同时教师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自然地理这部分动画特别多、杂,所以我们必须搜集、分析、探究、总结出适合我们自己的flash动画集,并进一步形成成套的教案集和课件集,

2.2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如学到第一章时,我们会让各学习小组代表在电子白板上画经纬网,光照图,二分二至图等并让学生自己以学习小组为名建立各自的文件夹并保存到电脑主机上。总的来说:电子白板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和师生互动能力。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教学的效率和计划性,也便于复习和总结。

2.3运用“Google地图”辅助教学

1)自然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成因”体现了地理科学的整体性和区域性,我们就可以用“Google地图”展示一幅无级缩放和进行信息查询的地图,以便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该知识点。

2)讲“万盛黑山谷的地理环境”这个案例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运用“Google地图”搜出万盛黑山谷,此时该地图就会清晰呈现出黑山谷及周边地区的地形,海拔,河流,植被等要素。这便为我们突破重难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总之,“Google地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地理教学的开放性,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能力,从而构建了基于“Google地图”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形式。

3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3.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教师而言:其一,提高信息技术利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种辅助教学软件。其二,构建系统的地理图像教学体系,增强地理课堂的生动性,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效率。其三,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对学生而言:其一,通过信息技术在地理图像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其二,通过信息技术查找地理图像,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其四,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其五,可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3.2研究内容

1)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优化、制作地理图像的研究。

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地理素材、地理图像,并且在本校地理教研组内建立资源交流平台,把每个教师收集到的素材、图片进行整理、分类,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利用Flash等软件来处理、优化、制作各种地理图像,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日常地理教学。例如在人文地理的内容中,可以在百度和其他网站中查询和收集相关的新闻资料和视频、图片资料;在区域地理内容中可以在学科资源网上找到每个区域的轮廓图等相关图像。

2)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图像“教与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静动结合,声像并举,宏观、微观的形象再现功能,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让学生充分感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的地理图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要与学习策略的设计相适应,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相一致,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策略:首先,用多媒体结合地理图像设计课堂的合理导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地球在宇宙中》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先播放科教影片《宇宙与人》,提醒学生注意影片中关于宇宙的形成、大小、物体(天体)的形状和位置的关系,然后引入本章新课的学习。这样,使学生对宇宙及其空间物质的存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学习本章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设计探究式学习策略。利用地理图像语言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语言深入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逐步养成运用地理图像语言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下)5.6《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导入中,先用多媒体展示图5.24:A图《鞍钢的区位》和B图《宝钢的区位》的两种不同影响因素下形成的工业区,学生看后设问:鞍钢和宝钢分别受哪些区位因素影响而形成?这样,教师通过读图引导,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进而探究其根源。再次,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例如,对汶川地震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网上查询相关新闻资料、图片影像资料等方法学习。从遥感图片中我们可以正确的掌握出地震发生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受灾面积大小。从新闻资料和图片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利用的现代技术是GIS等地理图像成像技术和地理定位系统。

作者:尹仕敏 单位: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

第六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有效措施探析

1.前言

新课程教学,则意味着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调整与更新,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与当下社会需求发展相符合的人才,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使学生能够轻松应对计算机知识的处理与分析。

2.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1遵循教学设计切实原则。

在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氛围等进行精心规划与设计。在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继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

2.2遵循培养学生主动性原则。

在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得出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继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遵循教师角色转换原则。

在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从以往的主导作用转换为引导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继而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3.新课程下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3.1创建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操作能力,还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可有效解决以上所述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3.1.1网络主题探究。

如在网页制作与设计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个设计精美的游戏网页或潮流服装网页,提升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动力。然后教师通过对网页制作知识的简单讲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和个性制作自己所喜欢的网页。

3.1.2课堂例题探究。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现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并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该例题进行探究。如关于插入表格的方法,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可以使用插入菜单插入表格B可以通过应用内容版式为幻灯片插入表格C只能将word中做好的表格复制到powerpoint中Dword和excel中制作好的表格都可以复制到powerpoint中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肯定有学生会回答错误,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一次,验证其选择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教师应给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3.2教学内容设计应贴近实际生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向贴近,不能盲目追求内容的高难度性与代表性,避免由于教学的高难度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应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拓展,整合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将高难度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3.3实行差异化教学模式。

由于不同学生其学习基础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实施差异化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3.3.1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制定成相应的表格,然后根据此表格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3.3.2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对其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不同的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得到同等的提升。

3.3.3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观念进行充分研究,探索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总结新的教学方法,并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同时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4.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是培养我国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表明我国现代化教育的良好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当下社会学习信息技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以便将学生培养成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

作者:张国华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一中

第七篇: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单向传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概念多的学科,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枯燥的知识与讲解对其刺激不够,因此,小学生很难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和理解。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通常在8~10分钟,如果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8~10分钟后小学生就很难集中精神,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大大降低了。因为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只简单地掌握知识却不能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不能为今后更为复杂的数学或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1、课堂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概述

所谓的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以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数学模型来进行数学的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结构的有效结合,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具象性概念,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从而形成更为优化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2、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对培养人类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大部分为数、点、线、面这些抽象的事物所构成,小学生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掌握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成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的传授,填鸭式的教学很难培养起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此时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于生硬的套用和大量习题的练习,不仅无法形成数学思维,反而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和逃避情绪。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巧妙地转换成为具象的实物形态,如图像、动画、视频等等,以帮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3、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让其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充分地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说,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的痕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可以把相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所掌握的书本知识变成其生活技能。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市场里的买卖画面,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的买卖交易,让学生对数学基本运算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不仅能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运算知识,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所学的运算知识进行运用。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4、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审美就是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数学本身蕴藏着许多的美,比如公式符号的概括美,图形的对称美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对美的体验仅仅停留在视觉体验上,单一的讲解和传授并不能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数学概念以具象化的形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如在进行对称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对称的建筑和风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对称美。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心理后,就能增强其数学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三、总结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合理运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作者:刘丹 单位:靖远县乌兰小学

第八篇: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一、信息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也得到了普及,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及具备的优势,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作用。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声乐教学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对最初的仅用幻灯片向学生展开教学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及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结合文字、数据、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再经过不断地加工和改进,从而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体现在声乐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在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差异性,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声学素材,打破声乐教材课本的限制,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知识面,更有利于学生对声乐的理解和学习。另外,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学生在想了解更深层声乐知识时,也显得更加方便,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素材,对提升学生的个性魅力,促进个性化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鉴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应该将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提高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质量。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是可行的,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拓展了声乐教学的领域,具有省时省力、节约师资等特点。它将为声乐教学带来新的局面。

1.在传统声乐再创造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主要以培养声乐人才为主。声乐教学能够增加人们对声乐的认识,其中听觉锻炼极为重要,通过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来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并与其产生共鸣,真正体会到音乐的情感。而通过将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的结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声乐演唱方式再现,将传统声乐的演唱背景以及意境充分地体现出来,增加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传统声乐演唱的特征,并结合当前声乐的发展,对传统声乐进行再创造。吸纳传统音乐创作的精华,通过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对声乐的理解能力来对声乐进行创作,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效率,同时对培养学生对声乐再创造的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发展。

2.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应用

对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备学习兴趣才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传统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主要以教师做示范、学生跟着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不高,而且课堂的枯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职院校课堂上之后,通过计算机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影片、幻灯片、图片等形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相对于传统枯燥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情绪会更高涨,打破传统声乐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活动的时间和机会。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相互交流信息的反馈,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便于教师及时对其进行指点,并适当地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声乐的教学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打破了传统声乐教学主要以听觉为主的教学缺陷,可以结合听觉、视觉等来对学生展开教学,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拓展声乐教学的领域,从而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效率。

3.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方面的应用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应不断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但是,传统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都是对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缺乏实践性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理论性教学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声乐审美的情趣,更不利于对声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而将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能够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主要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在声乐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对声乐的鉴赏能力为主,让学生的思想不再局限于对声乐知识的学习,而是发展为对声乐的鉴赏,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声乐教学效果。

4.在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方面的应用

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有一个对学生评价的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却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自己发出的声音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不能结合自身的声乐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尤其是传统对学生的评价中,过多的都是以教师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评价,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而通过将声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发音进行录用,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播放自己的发声,从而实现对自身发音的评价,了解自身的不足,再经过教师的指点,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快速领悟相关知识。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录音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将个性化的自己充分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5.在情感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而且从情感教学应用以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意识、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一直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传统声乐教学中,在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难顺利对学生开展情感教学,而且情感教学的开展效率也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在声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声形并茂、图文图画等方面表达的优势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通过播放声乐视频,利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形象的比喻等,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渗透音乐情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情感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声乐的情感,从而有效地提升声乐的教学效率。在运用情感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自己要渗透音乐情感,对学生进行声乐指导。教师在对每一首歌曲进行情感引导教学之前,都必须了解歌曲的原创背景、歌词大意等,不断地挖掘情感艺术,再加上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情境衬托,更有利于将声乐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下,主动地去追求音乐艺术,自主地去学习声乐知识,达到以情教学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升声乐的教学效率。

作者:皇丽莉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九篇: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基本建设的逐步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使得社会经济日益腾飞,我国人口数量猛增,从解放初期的5.4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发展到今天的十几亿人口,国家生活资源、生存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实行改革以来,各校教师都注重改革教学新教材,都认为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思想理念,明确了教学目标,大多教师都表示支持新课改,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也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把地理学科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计算机软件、硬件,将现代科技融入课程教学中,激起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的生存影响的因素。现代信息技术把一些比较抽象理性的教学内容和比较难记住的图像,转化为学生很好理解和易于接受的知识,并且不断革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流程,不断减轻高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精神负担,不断提高对地理课程的认识,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知识素养,不断提升认知地理学科,认识社会生活环境,不断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让高中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思维方式,具有初步探究自然奥秘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的能力,使高中学生在当今时代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教学的基本目的

现代科学技术教学的形式已经在各个学校广泛应用,大多高中学校均已建有多媒体教室,均已购置计算机、投影机等教学硬件和软件,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地图、挂图、动画无法连贯展示的难点,有了优美动听的文字表述,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丰富的地产、物产,让城市学生了解地大物博的山川田野,认识地里的庄稼、蔬菜、果树,一些教师选择了优美的风景图片,麦田长长麦苗被风吹起了波浪,大片的油菜地开着黄灿灿的油菜花,苹果树挂满了红笑脸的苹果,这些绚丽的图片播放出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的重点,导致学生的眼球只看见漂亮的图片,脑海里留下的是美丽的画面,教学内容记不清,本节课基础知识概念模糊,完全忽略了教学的基本目的。

2.忽略了教学的精细设计

虽然高中地理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为了提高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新教材中加了不少现代科学技术教学课程,教学实例也越来越接近生活,但少数教师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的认识不足,对新课改理解不深,没有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设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案,没有好好进行课堂教学演练,以至于出现计算机发生故障、多媒体课件无法播放等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只能把授课时间改为自习课,占用了正常的教学课时。有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好,不用自己费口舌,准备很多的教学内容和图像资料,大量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失去了课堂思考的时间,节奏很快地播放图片,使学生视觉很快进入疲劳状态。一张图片还没看明白,还没理解其意义又放一张,学生无法正常理解课程知识内容,又无法记录,更无法复习和巩固前面已学的知识内容,失去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效果。

3.忽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的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认识地图,很难理解挂图,教师很难用黑板绘图表达的教学难点,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无法真实反映事物动态表现,真实进展过程,无法表示地理的空间慨念等问题,比如高山流水、飞石走沙、江河回流、鱼儿水中游等现象均无法真实地反映。多媒体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其良好的教学条件,有视频、音响的结合,以色彩丰富、灵活生动的视听图像展示地球事物的动态表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直观效果较好,很多教师把此教学模式作为自己授课的首选方式,却忽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忽略了教科书的主导作用,忽略了板书的重要作用,忽略了教师授课时的肢体语言,忽略了教师对祖国山川真实的情感。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及途径

1.明确教学目的,坚持教学原则

高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的模式时,应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认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熟悉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认真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里的教学内容。应结合本校、本年级、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地理科学,社会生活需求情况,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基础水平差异的实际情况。编写出反映现实,体现大环境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幻灯图片。在挑选地理课程教学图片时,应注意不要选用美丽但与教学内容、教材要求无关的图片,所配文字表述应简单合理,重在说明问题,讲清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麦子、种油菜、种苹果树,讲清什么样的山会有什么样的矿产,什么样的河流会有什么样的鱼,讲清这些河流山川问题的来龙去脉及相互之间的关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时,应注重地理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重点部分可重复播放,应摸清学生听、看时的视听疲劳规律,制作课件时应把握好播放时间,每节课应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思考、消化课堂内容。让学生不仅记得住漂亮的图片,脑海里还留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在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记住地理知识。

2.精心设计教案,认真进行演练

高中地理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对高中地理教学课程改革的认识。认真学习新教材中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学课程、教学实例,加深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的设计思路。加强自己对计算机、幻灯机、投影机、录像机等设备的操作训练,使自己能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播放技能和简单的故障处理,保证教学时间被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设计、精心编写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案,改正以往过多准备教学内容和图像资料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选择设计由浅入深的演示内容引入教学课题,保证设计的每一张教学图片均真正属于教学内容范畴,应认真进行课前教学演练,控制播放图片的节奏,保证45分钟授课时间计算机不发生故障,多媒体课件能正常播放。应经常播放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内容重点,经常复习和巩固前面已学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正常认识社会、理解地理课程知识内容,打开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将所学知识形成新思想,热爱地球,热爱中华民族,愿意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学习。

3.建立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弥补了一些传统教学中很难用黑板绘图表达的教学难点,弥补了学生难识地图、挂图的不足之处,图像声音的结合,直观效果较好,多数教师都愿意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些学校的公开课也大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虽说优点较多,但仍代替不了传统教学教科书的主导作用,代替不了地理课程教师带着自己的真实情感、高超的业务素质和优秀的思想品德授课的作用。所以,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传授高中地理课程,才能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使他们具有必备的地理知识和生存能力。建议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搞好师生关系,提高现代教育观念思想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地理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现状进行自主分析、讨论,启发学生研究地球上客观事物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了解自然界的人地关系,进一步研究社会生产发展和我国国情等问题。建议教师在教授地理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与时俱进,不断推动高中地理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四、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教学优势,地理课程教师应认真学习新教材、认真学习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流程,很好地掌握现代科学教育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思想,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启发学生对所听、所见的问题自己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开动脑筋,使学生走进课程能真正地用心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实效。

作者:于秀玲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

第十篇:高校教学改革信息技术探析

一、信息化技术在我国高校中面临的现状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的技术与高校教学相融合也正在一步步的推进。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安装了先进的信息化相关设备进行教学。这些设备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很好的为我国的高校进行信息化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硬件的来源。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的一个统称,随着信息技术慢慢走向我国高校中去,慢慢的在高校中建立起信息化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等平台,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也在慢慢孕育,这便会对我国高校的教育事业产生非常有意义的作用。就信息化技术的一般意义来讲,它对于高校中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教师教学的管理以及教学活动的形式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这就让所以的高校的管理者,还有就是老师和学生同时都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二、信息技术对高校数学有怎样的影响?

其实,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让高校的教育人员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和良好的意识,还能让他们能够自由的获取知识和吸取一些新颖的理念和方法,更可以让教师能够在更专业的角度上面,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对自身的定位等方面给现今的高校教育带来一场空前的改革。

1、对教学中内容的影响

就我国目前的高校课程的设置和体系来讲,在现在的社会信息化的速度面前已经落后的那样的苍白无力,所以说,我国高校教学内容的变革将会是目前教育变革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可是,现在的教科书里面对信息化技术的详细解说已经越来越少了,对于它的研究就更不用说了。但是,在当前这个计算机和网络正在悄悄进入校园内的时候,而对于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和理念还仍旧停留在我行我素的阶段,对于在信息化课程在课程中的设置以及教学等都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名存实亡。所以学生想要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也仅仅是通过自己去进行探索和研究,这个过程不仅是漫长的,而且还是痛苦的。因此,现在,高校已经开始直接的去面对信息化技术的到来,在课程的相关内容设置和对信息化技术的汲取等也会很快的实现。

2、对教师教学方式产生变化

信息化技术不仅让公共化信息平台和多种信息的教学方式也营运而生,还让我们国家高校的教育方式发生了一次空前的改变。那些传统的、受空间和时间限制非常强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授课的形式发生了改变。教师的讲课也有了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内容,而且,如果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导的地址去听课,是完全无法听到老师的讲课的。所以,信息化技术的诞生也可以让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题大大的减少了,而且远程的教学还可让学生们不再担心空间、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了,按照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安排自己的课程,想什么时候听课就什么时候去听,非常的方便。不仅如此,这种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还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大件路一个非常便捷的桥梁,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老师咨询有关于学习上面的问题,还可以在生活和心里上向老师寻求帮助。只要有这样的网络平台,可以大大的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上传一些有关于教学的内容和课程讲义等学习资源供学生下载,让学生可以在放学后自主的进行学习,丰富自身的学习渠道。

3、教师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教师可以在课堂多多的运用一些多媒体的设备进行教学。那些传统的授课仅仅是那种板书,再加上教师在讲台上口述的形式,这对于教室内的环境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安静的程度和室内光线的要求较高,如果教室内的安静程度不够,学生就很难挺清楚教师的讲课,尤其是那些坐在后排的同学,这都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所以,在课堂中运用那些多媒体的设备,例如话筒、投影仪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可以大大的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果,避免了教师担心是否有学生没有顾及到等担忧。信息化在高校中的普遍应用,可以说是对与教学资源的丰富,还能够让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更加的具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正的自主去听讲,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吸收。传统的那种毫无具体事物、和实操性的教学,根本不能让学生对应该学到的知识完全清晰的理解,更不要提熟练掌握和应用了。如果教师能够借助那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在学生面前生动的展示,学生便会对所学的知识在有了生动的形象之后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

三、结束语

总之,这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对于我国高校的教育也是一次创新性的变革。这些学习平台网络的覆盖,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让他们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和空间上的限制,信息化的技术在高校中也正在一步步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朱龙军 唐鹏程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